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城市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城市研究
现代城市研究

叶菊华

月刊

1009-6000

urbnrech@163.com;editor.mur@gmail.com

025-84784510

210029

南京市华侨路37号29楼

现代城市研究/Journal Modern Urban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86年创刊,以城市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本刊追求学术性、前沿性和前瞻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反映学术界和实际部门的新动态,刊载有创见的现代城市研究成果、述评、实例分析、文摘等。深受高校、研究机构、设计院所的广大读者的好评。本刊内容充实、版式清新、装饰精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香港经营性土地供给的效用探究——城市规划管控与土地市场调节的矛盾与对策

    曹哲静
    74-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香港经营性土地供给具有稀缺性,成了城市规划管控与土地市场调节的锚点,一方面土地供给遵循以法定图则为核心的出让条件限制,另一方面土地供给和市场需求共同决定了土地价格.文章通过探究香港经营性土地供给的效用,分析了香港城市规划管控和土地市场调节之间的矛盾程度.研究发现香港经营性土地供给效用表现为向上受到法定图则的规划管控约束,对全港发展策略进行了有效空间落位,向下通过出让条件对土地市场价格起到较强控制作用;二者矛盾体现在城市规划管控过严易造成土地供给对市场变化调节不足,例如土地价格面对较小需求变化产生了较大波动,供给端调控幅度受限难以促进价格平稳.为缓解城市规划管控与土地市场调节之间的矛盾,建议香港经营性土地供给提供多种灵活的土地供给途径、优化长短期结合的租赁制度、根据用地类型制定不同供给方案、适当突破规划管控和完善规划审批申诉制度.

    香港经营性土地土地供给城市规划管控土地市场调节

    新加坡东北线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及其演化特征研究

    刘路明叶如海
    82-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加坡长期以来被视为土地利用和综合交通有机结合的典范,研究其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性质和容积率特征及演变规律,对我国的公交都市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研究选取连接中心与新城的东北线为对象,以新加坡 2003、2008、2014、2019 年 4 版总体规划数据为基础,采用数学统计以及信息熵和均衡度等量化研究方法,分析该线17个站点600 m半径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容积率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在用地功能类型上整体均衡度较高,分布上呈现中央商务区以商业为主、外围以居住为主的特征,各站点用地呈现一定的圈层差异;在用地功能演变上,居住用地不断减少,生态空间与产业用地增加;在容积率分布上整体呈现中央高四周低、尾部上扬的特征,大部分站点的内圈层容积率高于外圈层;在平均容积率不断上升的前提下,中区与东北区边缘站点的用地功能与容积率变化更大.对我国公交都市建设来说,以TOD模式来组织地铁站周边用地,是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着力点,但各站点开发模式,还需要考虑历史和现状条件、城市与经济发展等客观规律,满足政府引导要求.

    新加坡东北线TOD土地用地容积率特征

    存量语境下TOD理论迭代——公共交通支持发展的特征、进展与路径

    万融卢峰范惟晶康阔...
    89-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下我国公共交通导向发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实践未能较好应对存量语境下的城市发展.首先,文章基于存量语境下TOD目标取向和侧重点的转变,提出TOD迭代理论——公共交通支持发展(transit supportive development,TSD)理论.其次,系统回顾与梳理了存量语境下TSD的新实践特征和国内外进展,并结合中国语境,构建区域/城市宏观布局调控、站域中观城市更新策划、站域中微观宜居社区塑造三方面的本土化实践路径,以期为公共交通支持下的中国城市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存量公共交通支持发展特征进展路径

    基于MGWR的轨道站点周边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影响研究

    朱震军曹湛和煜栋张芮嘉...
    95-99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站点作为轨道交通网络的节点和城市的重要空间区域,研究其周边街道活力对轨道站点TOD发展与街道环境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采集街景图像、POI和人口热力等多源数据刻画轨道站点周边街道活力空间分布特征,构建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建成环境对街道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街道活力存在集聚效应,以站点为中心向四周延伸;POI业态齐全度对街道活力影响显著且呈正相关,绿视率对街道活力影响在空间上存在异质性,天空开敞度等变量对活力影响相关性不显著,机动交通影响度则对活力呈抑制作用.研究结果可为轨道站点周边功能布局与精细化街道环境改善提供重要参考.

    街道活力建成环境轨道站点多源数据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建成环境对地铁节假日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研究

    薛锋郭东琦张新宇
    100-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地铁客流的时空特征与线网空间结构有较强相关性,因此明确建成环境对客流影响的时空异质性十分重要,时空异质性是指在不同时空状态下存在差异.文章以杭州地铁为实例,结合城市多源数据的挖掘与应用、构建建成环境因素集,建立了基于高德点阵分布法的4种车站聚类模型,结合最优聚类结果、基于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细化时空维度,得出了6 种建成环境因素对五一节假日、十一节假日客流在每日和每类车站的影响程度结论及原因分析.

    车站聚类直接吸引范围城市数据挖掘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建成环境

    城水和谐视角下的城市宜居环境营造

    曹段冉杨肖丽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与自然紧密相连,与河流的关系更为密切.从原始聚落到现代城市,河流一直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变迁,城市从依河而建到目前突破大江大河而拥江河发展.城水关系也因江河在城市不同时期发挥作用的不同发生巨大变化,总体上经历了城水共生、城水疏离、城水融合3 个阶段,走向和谐是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城镇化 2.0 阶段,我们应针对前期我国城河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利用河流水系重塑城市空间,让河流水系承载城市文化,让河流水系成为市民交往的重要场所,营造生态宜居的城市环境.

    城水关系生态和谐宜居空间

    国外园林设计语言传承路径分析——以日、法、美为例

    胡卫华
    112-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设计语言是设计思想表达的重要载体.作为现代设计学与现代语言学深度交叉融合形成的一种研究范式,设计语言研究是阐释园林设计思想的有效途径,也是探讨如何传承园林设计文化的研究切入点.超越地域与国家边界,对园林空间形式之上的抽象特征进行提取转译,归纳总结普遍原理及规律,对园林设计语言的传承发展具有参考价值与借鉴意义.文章以设计语言学体系中的语义、语法、语用三重架构为基本研究框架,选取日本、法国、美国的代表性案例,分别从语义延续、语法应用、语用拓展 3 个层次入手,对日、法、美园林设计语言的传承路径进行对比分析与归纳总结,从多元视野为探索中国园林设计语言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提供历史经验参考.

    国外园林传统园林现代园林设计语言

    扬子江创意城市群:人文经济视域下幸福宜居的世界级城市群样板建构

    杨振动牛俊美王晨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长江经济带江苏段为主轴,打造国际化创意城市群,对推动"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文章以创意经济为引领,以扬子江城市群为承载区,基于人文经济学理念构建"三轴一圈"的文化创意空间,打造体制机制、数字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创意阶层、创意金融等领域的一体化格局,使创意经济的诸要素在区域内自由流通、协同创新,进而形成集聚效应,助力扬子江创意城市群发展成为世界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人文经济扬子江创意城市群一体化发展世界级城市群

    国际绅士化实践及其研究进程、特征与展望

    刘风豹余思奇李建树操小晋...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绅士化是国际上多学科关注的前沿问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以揭示国际绅士化实践及其研究进程与特征.结果表明:(1)国际绅士化实践由第一波绅士化浪潮转入第五波绅士化浪潮后,因受全球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的影响而再次进入调整期;与之相伴随的是,国际绅士化研究在先后经历了概念形成阶段、萌芽起步阶段、波动探索阶段、初步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后,几乎同步进入调整期.(2)国际绅士化研究由国外学术期刊引领,并表现出明显的地理学、城市研究、环境研究、区域与城市规划等学科属性.(3)西方发达国家走在国际绅士化研究的前列,而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推动国际绅士化研究发展的新兴力量.(4)在国际绅士化研究领域,多个合作团队已初步形成,部分国内学者将研究成果推向世界.研究最后提出了未来绅士化研究应关注的重点.

    绅士化城市更新社会空间中产阶层文献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