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大学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大学教育
现代大学教育

胡岳华

双月刊

1671-1610

MUEbjb@csu.edu.cn

0731-88876856

410083

长沙中南大学高教所

现代大学教育/Journal Modern University Educa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南大学和湖南省高等教育学会联合主办的高等教育学术期刊,1985年创刊,1978年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本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研究现代大学教育,探索高等教育规律,促进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本刊欢迎现代教育思想、中外高等教育史、教学方法论、比较高等教育、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教育评价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美学、创新教育、德育理论和其它科学理论方面具有新观点、新材料,富有特色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以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大学科技产业,成人与继续教育等方面高质量的研究论文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技术教育的文化基础

    陈洪捷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受到关注和赞誉,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行业体系、就业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关,同时还关联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职业文化.如果缺乏全局的视野,就很难真正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一组文章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其社会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元制以及高教双元制的分析来展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层联系,同时还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进行讨论.各位作者在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文章虽短,但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这组文章从文化、体制、机制、社会定位等方面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讨论,希望对国内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有所贡献,同时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让渡、祛魅与超凡: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新释

    姜大源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受到关注和赞誉,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行业体系、就业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关,同时还关联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职业文化.如果缺乏全局的视野,就很难真正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一组文章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其社会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元制以及高教双元制的分析来展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层联系,同时还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进行讨论.各位作者在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文章虽短,但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这组文章从文化、体制、机制、社会定位等方面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讨论,希望对国内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有所贡献,同时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其启示

    赵志群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受到关注和赞誉,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行业体系、就业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关,同时还关联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职业文化.如果缺乏全局的视野,就很难真正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一组文章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其社会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元制以及高教双元制的分析来展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层联系,同时还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进行讨论.各位作者在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文章虽短,但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这组文章从文化、体制、机制、社会定位等方面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讨论,希望对国内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有所贡献,同时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德国职业教育的产业根基与文化土壤

    李俊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受到关注和赞誉,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行业体系、就业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关,同时还关联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职业文化.如果缺乏全局的视野,就很难真正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一组文章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其社会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元制以及高教双元制的分析来展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层联系,同时还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进行讨论.各位作者在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文章虽短,但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这组文章从文化、体制、机制、社会定位等方面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讨论,希望对国内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有所贡献,同时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质量保障视域下德国高校双元制专业校企合作的特点及其启示

    徐理勤
    1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受到关注和赞誉,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行业体系、就业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关,同时还关联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职业文化.如果缺乏全局的视野,就很难真正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一组文章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其社会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元制以及高教双元制的分析来展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层联系,同时还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进行讨论.各位作者在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文章虽短,但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这组文章从文化、体制、机制、社会定位等方面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讨论,希望对国内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有所贡献,同时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消失还是升格?——从融通性看德国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王兆义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德国的职业教育普遍受到关注和赞誉,也有大量的相关研究,然而,我们不能孤立地对其进行考察和研究.德国的职业教育是德国教育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德国产业体系的组成部分,与行业体系、就业体系、继续教育体系相关,同时还关联了德国工业技术文化、职业文化.如果缺乏全局的视野,就很难真正理解德国的职业教育.这一组文章一方面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德国职业教育的体系及其社会关联,另一方面通过对双元制以及高教双元制的分析来展示职业教育与企业的深层联系,同时还对德国职业教育的文化基础进行讨论.各位作者在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方面都有深厚的研究基础,文章虽短,但不乏真知灼见.总之,这组文章从文化、体制、机制、社会定位等方面对德国的职业教育进行了新的讨论,希望对国内的德国职业教育研究有所贡献,同时对我们理解中国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

    德国职业教育双元制职业教育职业文化工业技术文化双元制高等教育德国应用科学大学

    英国教育史研究中"时间"的演变与特点

    武翠红
    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间对于教育史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受当代学术思潮和教育实践的双重推动,英国教育史研究中的"时间"逐渐从背景走向前景.英国教育史研究中"时间"的切入方式是从时间界面的问题入手,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从工作时间角度阐释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阶级教育历史;围绕入学年龄、离校年龄、教学时间开展学校教育史研究;基于多重时间性研究女性教育史;围绕时间政策开展儿童教育史研究.其研究特点是将多样的时间置于跨学科视野,解蔽教育历史事件遮蔽的时间,尝试在具体的时空中理解教育历史,呈现出明显的现实关怀和跨学科特色.

    英国教育史研究时间教育时间多重时间

    对教育视觉化现象的审视:缘起、隐忧与应对

    陈思梦夏正江
    3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受社会视觉化浪潮的濡染和侵袭并被卷入其中.教育视觉化指社会、学校、教师等观看者借助视觉技术,通过教育机制,创制不同等级和形式的视觉符号赋予被观看者,以使被观看者从不可见的变为可见的.教育视觉化缘于观看者对视觉化生存的基本需求,缘于教育视觉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缘于教育视觉化符号的象征机制.过度强调教育视觉化,不可避免地会引发一系列教育隐忧:观看者过度的视觉化需求导致教育的外在化;视觉技术对教育的全方位渗透加速教育的透明化;视觉符号对实在内容的替代造成教育的符号化;被观看者对视觉符号的无限追求制造教育的景观化.应对教育视觉化隐忧要破除观看者唯"视觉主义"评价模式,建立立体的教育评价体系;审慎发挥视觉技术的全景透视功能,维护教育的不透明性;转变被观看者外在的教育工具价值至上的观念,关注内在的教育人本价值.

    视觉文化视觉化教育视觉化视觉技术视觉符号

    大学教育的根基是超越性的抑或内在于世的?——论沃格林对洪堡大学教育理念的批评

    孔令新
    39-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强调人的自主性及内在力量,对这一观点提出批评的沃格林认为,洪堡的这一教育思想实质上是对超越性存在根基的疏离,将人自身作为根基会导致精神的自我封闭而非开放,如此的大学教育会给个体和社会带来严重的精神失序.洪堡与沃格林争执的焦点在于如何看待存在根基的性质.洪堡否定超越性的存在根基,认为存在根基是内在于世的,并由此认定个体内在力量的成熟而生发的自主性是大学教育的最高目的.沃格林则坚持存在根基的超越性,认为人性本质存在于对这种根基张力的体验和参与中.检审双方各自的理由,沃格林对洪堡的批评本身值得深思,亦可给当下大学教育带来重要启示.

    埃里克·沃格林威廉·冯·洪堡大学教育理念存在根基超越性内在化

    超越功利化:论教育功利的合理限度

    吉永桃冯建军
    49-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庸俗功利化取向使教育沦为追逐利益的工具,导致人的失落.人文教育的理念为超越功利化提供了可能的路径,但是,矫枉过正的理想化追求无法真正实现超越庸俗功利化的诉求.寻求超越教育功利化的现实可能,不是行动上的妥协与折中,而是在把握教育本性与社会境况的基础上,从根本上重塑教育功利观.一方面,教育是功利性与超越性共存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在当前社会,知识经济、低欲望社会与后物质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呼唤超越功利化的教育.超越功利化,并不是全盘否定功利追求的倾向,而是反对庸俗功利化的取向,寻求一种合理的教育功利观.这需要基于功利主义理论重新理解教育功利的内涵:第一,明确功利以幸福而非利益为追求,学生的幸福是教育功利的旨归;第二,把握教育中功利价值的限度,正视教育的无用性;第三,在教育实践中引导学生看到美好生活的多种可能性.

    教育功利观功利化人文教育功利主义超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