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月刊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Journal Modern Industrial Economy and Informationiz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西省企业创新发展对策研究

    吴蔚
    1-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山西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不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多措并举促进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但同时山西省企业创新的投入水平和结构、产出效率和经济效益等与先进地区还有较大差距,企业创新能力还相对较弱.基于此,阐述了山西省企业创新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促进企业创新发展政策建议:需要从平台建设、要素支撑、营商环境、制度保障等多方面重点发力,进一步增强科技供给能力,激发企业创新活力,持续集聚壮大新动能,为全省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山西省企业创新发展

    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与空间差异研究

    张文玉韩桂兰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采用熵权-TOPSIS法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不含西藏和港澳台)的面板数据构建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并借助了 Dagum基尼系数进行分析.随后,使用随机核密度估计和空间Markov链的方法,深入剖析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从时序演变来看,中国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不平衡,不同区域之间的高质量发展指数也有很大差别.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不平衡性正在逐渐减小,各地区的工业发展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各省份的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不平衡现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各地区之间的差异上.特别是东部地区与中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从空间分布特征来看,我国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特征差异明显,表现出强烈的俱乐部趋同现象.同时存在正向的"溢出效应".

    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熵权-TOPSISDagum基尼系数空间Markov链

    数字平台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作用机制和国外经验

    方敏烨
    14-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第四次工业革命加速了工业经济与服务经济的交织融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从数字化协同逐渐走向智能化融合.数字平台在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动态融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对全球工业巨头多案例分析发现,数字平台以数据网为串联实现从开放到协同,以物联网为牵引实现产业由孤岛到联动,以价值网为驱动实现从已知到预知,从而引领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全球工业巨头在数字化浪潮中,从数字技术创新、企业组织变革和企业文化转型三个维度推动着两业融合,对中国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制造业数字平台生产性服务业产业融合

    碳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

    杨钦清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碳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多维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我国碳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最后使用空间相关分析来研究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从全国整体来看,碳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水平;耦合协调度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格局,空间集聚度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碳金融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莫兰指数

    环境规制和产业协同集聚对碳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基于空间溢出的视角

    高锴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实现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途径,产业协同集聚将通过知识外溢、规模经济等途径与环境规制一同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经济的绿色转型.因此,通过构建环境规制和产业协同集聚影响碳生产率的统一分析框架,从实证和理论两个层面分析环境规制和产业协同集聚对碳生产率影响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结果表明:环境规制不仅有助于提高本地的碳生产率,还对邻地的碳生产率具有类似影响;产业协同集聚与本地碳生产率之间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对邻地的碳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增作用;此外,二者能够形成协同效应,共同促进本地碳生产率的提升.

    环境规制产业协同集聚碳生产率低碳转型

    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在逻辑及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研究

    赵会
    26-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数字经济的日益繁荣,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融合成为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这种融合不仅改变了传统经济模式,也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探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在逻辑及其对工业经济运行的影响,首先分析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的内在逻辑,包括技术创新、信息资源共享和数字化技术等方面,探讨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对工业经济运行影响及优化措施,包括建立数字经济生态系统、建设数字一体化供应链平台、设立数字化智能化制造示范基地以及推广数字化营销等,旨在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数字经济工业经济内在逻辑智慧化

    企业数智服务化变革研究综述

    李文莲殷振华郭欣
    29-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智化和服务化成为当今时代企业变革的主旋律,关于两者协同与融合发展的研究也日渐丰富起来.遵循驱动—路径—成效的研究逻辑线索,构建总体框架图对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呈现,揭示了已有研究在如下方面的缺口与不足:其他利益相关者和数智服务化本体视角,数智化与服务化的交互效应及其影响因素,数智化模式与服务化模式的组态匹配分析,数智服务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以及负面问题等;并对数智服务化作为一种企业变革新模式的未来研究议题、空间和路向进行了展望.

    数智化服务化数智服务化研究综述

    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评价

    郭宇蒙
    33-3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创新效率相关文献回顾的基础上,以中国2013-2022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构建创新效率的两个维度: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并采用DEA交叉效率对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13-2022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呈现逐年递增趋势.不同区域创新效率不同,尤其是西部省份创新效率需进一步提升.

    交叉效率模型技术创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陕西省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困境、成因与路径

    赵艺芷陶建宏王国迎李佳雨...
    3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经济结构不断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持续推进,陕西省轻工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面临着创新观念相对滞后、创新主体明显偏小以及创新动力较为缺乏等困境,一定程度上制约着陕西省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深入研究陕西省轻工产业发展中的"栓塞"表现及成因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主体、创新观念、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五个层面,提出助力陕西省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建议,以期助推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更好地实现陕西省轻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陕西省轻工产业困境高质量发展

    山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以济南市为例

    刘海玲
    40-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是济南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表明:济南市制造业主要通过三个方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打造"双创"平台,实现济南市制造业资源创新的数字化,线上转化和线上线下资源的互动整合.二是利用工业大数据进行智能化生产,将制造业的运行过程与数字化的生产要素相结合,从而提高工厂的生产效率.三是提升数字化人才素质,推动制造业向高附加值的产业链发展.对济南市制造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将有效解决目前济南市制造业的产业矛盾与供求矛盾,以科技创新来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以新技术新模式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从而构建适合济南市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链条和配套系统.

    山东制造业新冠疫情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