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化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化工
现代化工

张立萍

月刊

0253-4320

mci@cheminfo.gov.cn

010-64444090

100029

北京安外小关街53号

现代化工/Journal Modern Chemical Industr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化工技术信息性期刊,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主办,公开发行,月刊。1980年创刊,坚持大化工、全方位的服务方向,以战略性、工业性和情报性为特色。重点报道国内外化工、石化、石油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兴边缘学科和高技术成就,读者对象为化工科研及设计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化工行业管理干部以及化工企业的厂长经理及营销人员。主要栏目有专论与评述、技术进展、科研与开发、化工行业设备、市场研究、环保与安全、海外纵横、知识介绍、 国内简讯、国外动态、专利集锦及服务窗等。并承办国内外广告业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聚合物基石墨烯防腐材料研究进展

    裘承薛银张文展邱小林...
    58-6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单分析了石墨烯/聚合物防腐机理,重点阐述了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聚合物基防腐涂料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在防腐涂料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石墨烯衍生物防腐聚合物

    高原含氧柴油燃料研究现状

    杨修政夏鑫蔺建民杨鹤...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原的低压条件造成柴油燃烧性能下降,导致柴油机出现动力性不足等问题.在柴油中加入醇类燃料、醚类燃料、酯类燃料等含氧燃料,可以在不改变柴油机结构的情况下改善柴油机在高原环境下的使用性能.对上述含氧柴油燃料在柴油发动机中的燃烧特性、动力性和经济性等方面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高原环境下,含醇柴油会导致发动机滞燃期延长,且脂肪醇的碳数越少影响越严重;含醚柴油缩短滞燃期,但热值较低;含酯柴油凝点较高,难以在高原的低温环境条件下应用;复合型含氧柴油燃料或许能够综合含氧燃料的优点.新型高原含氧柴油燃料应关注聚醚、短链酯以及少量长链醇复合组分.

    高原环境柴油机含氧柴油燃烧性能动力性经济性

    稀土基催化剂催化CO2研究进展

    李红汪力朱雪冰王一凡...
    67-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比于过渡金属及主族金属,稀土金属具有亲氧性,且配合物大多具有高的路易斯酸性,稀土离子配位数大且多变,配位模式多样,更容易形成复杂的多核结构.从CO2还原为低碳物种、CO2与有机分子化学固定生成环碳酸酯、CO2与环氧化物共聚生成聚碳酸酯3个方面概述了稀土基催化剂在催化固定二氧化碳方面取得的进展.

    稀土基催化剂二氧化碳环碳酸酯聚碳酸酯

    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李娜柯红军汪东许晓洲...
    7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复合材料界面作用机制,系统总结了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分别讨论了不同碳纤维改性处理方法对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的影响及相关研究进展.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是增强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结合强度的有效途径.最后对碳纤维表面改性方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碳纤维表面改性热塑性复合材料界面性能

    微流控技术制备多维纳米氧化锌及其应用进展

    于佳杨茜章亚东
    76-8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介绍了在微反应器中不同的反应条件对纳米ZnO形貌和粒径的影响,回顾了集成纳米ZnO的微流控器件在生物传感、催化降解和生物分离领域的具体应用,并简述了微反应器在ZnO量产方面的应用.分析表明,微流控技术为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化的ZnO纳米材料的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三维纳米ZnO的合成丰富了纳米材料的多样性.目前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实验室内,对于放大生产所面临的产品变质和成本高等问题还有待研究者们解决.

    微流控技术纳米ZnO合成应用放大

    MOFs基环己烷选择性氧化催化剂研究进展

    叶涵张英陈建兵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系统综述了 MOFs基材料作为多相催化剂、载体和前驱体在环己烷选择性催化氧化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本征MOFs、MOFs复合物和MOFs衍生物.重点介绍了 MOFs基材料中活性位点类型、组成及比例和孔结构、孔环境等对环己烷催化氧化过程转化率、选择性的影响效果,指出了 MOFs基材料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MOFs环己烷催化氧化多相催化金属位点

    针状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李超孙晓明谭思刘振宇...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状焦是人造石墨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具有结晶度高、热膨胀系数小、取向性好、导电性能及导热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炉炼钢的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特种炭素制品、锂离子电池负极等领域.基于针状焦材料,从材料合成、结构设计和性能优化等角度,详细讨论了针状焦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场景和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优化改进方案.

    针状焦材料合成结构设计性能优化

    ABPBI/SPEEK高温质子交换复合膜的制备与表征

    张琪陆婕妤钟璟郭向前...
    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聚(2,5-苯并咪唑)/磺化聚醚醚酮(ABPBI/SPEEK)高温质子交换复合膜.考察了 SPEEK的掺入对ABPBI/SPEEK质子交换复合膜的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BPBI膜和ABPBI/SPEEK复合膜在高温下的热稳定性能良好;随着SPEEK的掺入,ABPBI/SPEEK复合膜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和机械性能,ABPBI/SPEEK(20%)复合膜在芬顿试剂中96 h后的质量损失为0.84%,其拉伸强度为120.51 MPa,相较于Nafion 117膜明显提高;ABPBI/SPEEK(20%)复合膜的酸掺杂率为186.68%,该膜在160℃、0%RH时的质子电导率为3.4 mS/cm,约为ABPBI膜的1.78倍.

    聚(2,5-苯并咪唑)磺化聚醚醚酮质子交换膜高温质子电导率

    朗盛与IBU-tec共同开发用于LFP电池材料的铁氧化物

    余婷
    96页

    微通道内气液磺化及其传质特性研究

    张坤张鸿张玮胡恒...
    97-102,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气相SO3作磺化剂,设计了合成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的气液微磺化系统.依据响应面法分析各因素间交互作用;通过高速摄像机对微通道内伴有磺化反应的气液两相流型进行表征,并测量液膜厚度;通过湍流扩散系数考察湍流对传质的影响,并以此计算液相传质系数和Hatta数.结果表明,微通道内伴有反应气液两相呈带波浪环状流,液膜平均厚度在90~160 μm之间;增加液相流量会增大湍流扩散系数,从而增大传质系数.同时,传质系数会随十二烷基苯(DDB)转化率的增加而显著降低,表明随着反应的进行,特别是在反应后期,反应产物将严重阻碍传质过程;此外,Hatta数计算结果表明,其值均大于3,表明微通道中磺化反应仍然是一个快速但受扩散控制的反应.

    微通道气液磺化传质特性气液两相流型十二烷基苯磺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