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

俞光岩

双月刊

1003-7632

xdkqyxzz@sohu.com

0311-86064410

050017

石家庄市中山东路361号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Modern Stomat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河北省卫生厅主管,河北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主办,1987年创刊,为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口腔医学专业期刊,为口腔医学临床、科研、教学服务。除开辟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专题报告、综述、讲座、经验介绍等栏目外,还设有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口腔预防保健、口腔医学美学等专栏。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转录组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FNDC1基因在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张晓燕张诗晗李海洋马行悦...
    8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FNDC1基因在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功能.方法 采用生物信息学、转录组测序和细胞实验,检测FNDC1在OSC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在OSCC中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 FNDC1在OSCC组织中高表达(P<0.05),FNDC1表达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4,表明FNDC1与OSCC诊断之间的强相关性.同时还发现FNDC1的表达水平与吸烟(P<0.05)、临床分期(P<0.001)和病理分期(P<0.001)相关.FNDC1与细胞恶变具有较高的相关性,并且在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具有更高水平的表达.FNDC1与多种免疫细胞具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 本研究证实FNDC1在OSCC中高表达,且与OSCC的进展相关.

    口腔鳞状细胞癌FNDC1生物信息学

    骨密度对牙周炎发生的因果关联:一项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惠月马梦如宋红权胡腾龙...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目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骨质疏松症与牙周炎之间存在一定关联,但是二者之间的因果关联尚不清楚.同时,血清25-羟基维生素D状态也可改变牙周炎的发生风险.因此,本研究进行了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究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与牙周炎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以及是否由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介导.方法 本研究采用骨密度、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以及牙周炎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 AS)的汇总统计数据进行了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以探究骨密度水平和牙周炎风险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联,以及是否由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介导.同时,本研究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以确保结果的稳健性.结果 在IVW固定效应模型下,遗传预测的骨密度与牙周炎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并呈负相关(OR=0.921,95%CI:0.855-0.991,P=2.71e-02),最大似然法(OR=0.921,95%CI:0.856-0.991,P=2.84e-02).对骨密度和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加权中位数结果显示,骨密度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相关(OR=0.986,95%CI:0.973-0.999,P=3.44e-02),惩罚加权中位数分析(OR=0.983,95%CI:0.970-0.997,P=1.72e-02).对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和牙周炎进行两样本孟德尔随机化研究,MR-Egger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牙周炎风险相关(OR=1.203,95%CI:1.012-1.430,P=3.95e-02).结论 MR分析研究显示,骨密度与牙周炎之间存在因果关联,并且可能由血清25-羟基维生素D介导.

    孟德尔随机化SNPs骨质疏松症骨密度牙周炎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编辑部关于对冒用我刊名义进行非法征稿活动的郑重声明

    93页

    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解剖特点的锥形束CT研究

    吴迪王伟邵云蕾孙德刚...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扫描法研究846颗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的解剖特点.方法 随机选取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口腔医院放射科拍摄CBCT的成人数据资料中465例患者的846颗上颌第一磨牙,根据年龄分组,分析其牙根数目、根管数目、根管形态、髓室高度、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的解剖特点.结果 ①牙根数目:上颌第一磨牙牙根以三根为主.②根管数目:在18~49岁组中以四根管为主,发现2例五根管病例出现在30~39岁年龄组.在50~69岁组中以三根管为主.③根管形态:在18~49岁组中MB根管与MB2根管多为Ⅱ型,在50~69岁组MB根管多为Ⅰ型,各年龄组DB根管均为Ⅰ型,P根管以腭侧单根单根管为主.④髓腔高度:随年龄增加髓腔高度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⑤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各牙根根尖与上颌窦底之间的关系以平齐为主.结论 青岛地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复杂多变,并且随年龄增长根管数目、根管形态、髓腔高度及根尖与上颌窦底关系也有不同表现,CBCT扫描法可有效发现各年龄段各型根管解剖特点,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诊疗提供数据支持.

    上颌第一磨牙根管变异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青岛地区增龄性变化

    槲皮素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预防吸烟牙周炎患者牙周病变的初步研究

    沈益名齐霞冯钰皓杨冬茹...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建立牙周炎及伴吸烟牙周炎体外模型,探究在炎症环境下槲皮素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human periodontal ligament fibroblasts,HPLFs)的 迁移能力、Ⅰ型胶原(collagen Ⅰ,COL Ⅰ)和Ⅲ型胶原(collagen Ⅲ,COL Ⅲ)分泌能力以及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环氧化物酶(cyclooxygenase,COX)-2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并探究槲皮素对JAK/STAT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原代培养并鉴定HPLFs,使用香烟烟雾提取物(cigarette smoke extract,CSE)及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建立炎症及炎症伴吸烟模型,将细胞分为8组:正常组(N)、CSE组(S)、脂多糖组(L)、脂多糖+JAK/STAT阻断剂组(L+AG490)、脂多糖+CSE组(L+S)、脂多糖+CSE+JAK/STAT阻断剂组(L+S+AG490)、脂多糖+槲皮素组(L+Q)、脂多糖+CSE+槲皮素组(L+S+Q).通过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ELISA检测细胞胶原分泌能力,RT-PCR检测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细胞p-STAT3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N组相比,L、S、L+S组细胞迁移能力和胶原分泌能力降低(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p-STAT3表达量上升(P<0.05);与L组相比,L+AG490组和L+Q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胶原分泌能力提高(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p-STAT3表达量降低(P<0.05);与L+S组相比,L+S+AG490组和L+S+Q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和胶原分泌能力提高(P<0.05),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和p-STAT3表达量降低(P<0.05).结论 香烟烟雾提取物和脂多糖可抑制HPLFs的迁移能力,诱导炎症因子表达,抑制胶原分泌,促进p-STAT3的表达,而AG490和槲皮素对HPLFs起到保护作用,抑制p-STAT3的表达,依据本实验结果,认为槲皮素可能通过抑制JAK/STAT通路对HPLFs起到保护作用.

    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JAK/STAT信号通路香烟烟雾提取物槲皮素牙周炎

    渗透树脂和生物活性玻璃联合治疗早期釉质脱矿后牙面颜色稳定性的研究

    杨蕾王雅楠程立军满莎莎...
    108-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三种不同处理方法对釉质脱矿色泽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釉面完整的人前磨牙随机分为ICON渗透树脂组、ICON 0.1%氟化钠组、ICON渗透树脂组联合生物活性玻璃组,每组分为4组,分别用红酒、咖啡、茶和人工唾液浸泡,在24h,1w,2w,4w时采用分光光度仪测量,分析计算出各牙的△E值.结果 不同时间、溶液、修复方式对治疗早期釉质脱矿后牙面颜色稳定性存在明显差异.在四个时间点,△E:红酒>咖啡>茶>人工唾液,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一定时间后,浸泡在红酒和咖啡的△E均大于3.7,表明色彩改变在临床上不可接受.治疗后牙面颜色稳定性:ICON渗透性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治疗组>ICON渗透性树脂联合0.1%的氟化钠治疗组>ICON渗透性树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CON渗透性树脂联合生物活性玻璃治疗早期釉质脱矿后颜色维持的稳定性更好,临床操作方法简便快捷且安全性高,后期美学效果更稳定持久.

    ICON渗透树脂生物活性玻璃早期釉质脱矿颜色稳定性

    探究聚醚醚酮桩核抗折性和修复后牙根抗折性

    修朝博储茂然刘娟孙宇...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三种材料(钴铬合金;聚醚醚酮;纤维桩)的抗折性及其作为桩核材料修复下颌单根前磨牙后牙根的抗折性,探究聚醚醚酮桩核的抗折性是否能满足临床需求.方法 将三组不同材料的桩包埋在树脂块中,每组各8根,用万能力学试验机检测最大负载值并记录.将49颗下颌单根前磨牙根据所用材料和牙本质肩领高度(1 mm;1.5 mm)不同随机分为七组,桩核冠修复、包埋后在万能材料力学试验机上测出最大负载值并观察破坏模式.结果 单纯材料抗折性对比中,聚醚醚酮组的最大负载值介于另外两组之间,与另外两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材料作为桩核材料修复下颌单根前磨牙后各组牙根的抗折性对比中,聚醚醚酮组与纤维桩组的最大负载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钴铬合金组的最大负载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聚醚醚酮组多为可修复性破坏.结论 聚醚醚酮桩核的抗折性能满足临床需求且修复后发生不可修复性根折的概率较小.

    桩核抗折性聚醚醚酮牙本质肩领

    来稿须知

    117页

    内收力对不同牙槽骨高度后牙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孙志涛孙阳宋宇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通过对正常牙槽骨组、轻度吸收组、中度吸收组分别施加不同大小的矫治力,探讨最合适的矫治力系统.方法 在建立正常牙槽骨高度(正常组)的基础上,通过删减单元格获得后牙牙槽骨高度水平均衡降低2 mm、4 mm的模型(轻度吸收组、中度吸收组),对其施加矫治力大小分别为60 g、80 g、100 g、150 g,分析各后牙组牙的牙周膜初应力及牙齿初始总位移的分布情况.结果 随着矫治力的增大,后牙组牙总位移增加,牙周膜Von Mises应力逐渐增大;当牙槽骨吸收4 mm时,随着矫治力的增大,应力值和牙齿初始总位移值显著增加.结论 对于伴有轻度牙槽骨丧失的患者,应当适当减小矫治力;中度牙槽骨丧失患者,应当显著减小矫治力.

    正畸力内收前牙牙槽骨有限元

    氟化氨银预防及抑制龋齿的Meta分析

    马思雨郭欣欣荆雪李涛...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全面系统评价氟化氨银(Silver diamine fluoride,SDF)的临床应用效果,为氟化氨银应用于临床龋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知网、万方、维普、CBM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cience Direct,收集自建库至2023年5月关于氟化氨银预防及抑制龋齿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章.纳入的结局指标包括:龋失补牙面数、新发龋齿牙面数、静止龋牙面数.本Meta分析运用satat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从数据库中共检索出1532篇相关文献,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氟化氨银和氟化钠相比,新发龋齿牙面数无显著性差异(SMD=-0.133,95%CI=-0.28~0.01,P=0.503);应用氟化氨银后静止龋牙面数较多(SMD=0.626,95%CI=0.42~0.83,P=0.915).应用氟化氨银和安慰剂相比,龋失补牙面数无显著性差异(SMD=-0.519,95%CI=-1.18~0.14,P=0);应用氟化氨银后新发龋齿牙面数较少(SMD=-0.448,95%CI=-0.62~-0.28,P=0.085);应用氟化氨银后静止龋牙面数较多(SMD=0,95%CI=0.62~0.86,P=0.34).结论 应用氟化氨银有利于预防及抑制龋齿,建议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龋齿氟化氨银预防静止龋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