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矿业
现代矿业

刘效良

月刊

1674-6082

xdky@vip.163.com

0555-2404809,2309828

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现代矿业/Journal Modern Mining
查看更多>>传播现代矿业技术,拓展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层次,提升我国传统矿业工程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矿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对象:矿业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矿业院校、矿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及国外相关矿业企业驻华机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露天矿含水间隔装药的爆破抑尘效果研究

    李小龙王金海吴健康杜建磊...
    8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钻爆工序在整个露天矿生产环节中产生的粉尘量比重最大,为了从源头降低爆破作业产生的粉尘量,通过研究爆破粉尘的产生机理及粉尘的粒径分布和逸散规律,并结合含水条件下炮孔应力变化理论,探讨水间隔爆破的抑尘效果.以某露天矿为背景,合理地建立试验及监测方案,设置4个不同装药结构的爆区,爆破后监测不同时间、不同中心距离下的粉尘浓度变化,根据污染点源扩散方程分析数据,对比含水、无水情况下及含水条件下不同装药结构的抑尘效果.结果表明,含有间隔水柱的炮孔爆区产生的粉尘浓度比干炮孔爆区平均降低了约50%,其中水柱位于炮孔顶部和底部时,降尘效果最为明显,粉尘强度约为干炮孔的57%.

    间隔装药含水爆破露天矿粉尘浓度抑尘效果

    浅埋软弱围岩隧道掌子面锚杆预加固参数分析

    邓洪龙刘江晁晓辉李铭...
    87-9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断面浅埋隧道在软弱围岩中全断面开挖时,隧道掌子面核心土处于短暂稳定或不稳定状态,处理不慎便会造成核心土的失稳,因此采用玻璃纤维锚杆对核心土进行预加固是有必要的.结合格鲁吉亚某隧道工程实例,采用新意法理念,运用FLAC3D有限差分软件,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全断面开挖时掌子面玻璃纤维锚杆加固长度l(5个工况)和加固密度β(7个工况)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随着l或β的增大,目标掌子面挤出位移和拱顶前方位移逐渐减小,目标掌子面拱顶前方应力逐渐趋于原始状态;当l>6m或β>0.75时,掌子面锚杆对核心土的预加固效果不明显,综合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取l=8 m、β=0.75较为合理,为类似工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掌子面锚杆核心土软弱围岩浅埋隧道

    冲击波预裂工艺技术在高地压矿井上覆硬岩层的工程实践

    张伟郭昆明
    9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地压矿井煤层采空后上覆硬岩层容易造成悬顶等动力灾害隐患,常规的治理方式效果欠佳,亟需探索一种新型的工艺技术来实现顶板灾害绿色治理.提出高位定向钻孔+可控冲击波长距离断顶工艺技术,通过专用设备对岩层进行单点多次冲击破碎,进而实现致裂岩层的目的.对某矿顶板坚硬岩层进行先导性试验,设计1个高位定向长钻孔,预裂作业每隔10m冲击1次,每点冲击10次;采用1个穿层顶板窥视钻孔来检验预裂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愈靠近定向聚能棒裂缝的形态愈发育且呈递减趋势,初步确定上覆岩层的有效预裂半径为10 m.通过效果对比试验证明,该技术在顶板灾害治理中技术可行,值得推广.

    冲击波预裂断顶高地压上覆硬岩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充填接顶方案优化

    温龙新杨晨晖焦鹏
    95-97,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解决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进路充填接顶工艺要求高、难度大、成本高等问题,对进路布置方式及充填组织进行优化.通过各条回采进路下坡施工,在回采进路迎头处挑顶形成放砂硐室,同时在回采进路入口处挑顶并架设上部敞口式的充填挡墙;回采进路接顶充填时,利用回采进路顶板的自然坡度及充填管道内的料浆压力实现充填接顶,对于局部不平整顶板区域,则利用充填管道振动实现局部接顶.新方案接顶情况观察方便、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充填挡墙要求较低且安全性好,便于推广应用.

    上向进路充填采矿法充填接顶进路布置

    刚果(金)某铜钴矿开采方案研究

    余浔
    98-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刚果(金)某铜钴矿为例,立足其资源分布特点,以采、选、冶三大工艺总体最优为理论基础,根据矿石性质和最佳选冶工艺对矿石类型进行再细分;结合各类矿石选冶处理工艺要求,分析了开采方案影响因素,对分期开采、选冶厂分期建设方案、开采顺序进行了研究.最终确定采用分期开采+处理规模逐步扩大+选冶工艺流程与之配套逐步过渡方式,实现处理规模与矿石体量、品位合理匹配,促进了项目的建设及可持续发展,为今后的开发决策提供借鉴和参考.

    铜钴矿开采方案矿石分类选冶工艺分期开采

    中深孔多排微差爆破技术在切割拉槽中的应用

    陈映儒
    102-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单沿脉回采的分段空场法中,端部切割巷扩槽时,由于爆破后退线路的限制,出现多排同时爆破的现象.为减少爆破悬顶的事件发生,保证扩槽效果,根据自由面假说和补偿空间假说的相关理论计算公式或经验公式,确定切割槽炮孔凿岩爆破参数,并进行爆破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爆破后形成的切割槽高度达到14.5 m以上(设计15m),爆破宽度3.1~3.4 m(设计3.5 m),满足正常爆破自由面与补偿空间要求,爆堆块度较小;满足出矿要求及后期中深孔爆破要求,成功解决了大跨度中深孔落矿采场单侧切割巷炮孔过多的问题,增加了微差爆破技术的应用领域.

    自由面假说补偿空间假说微差时间多排微差爆破

    废弃矿井巷道围岩蠕变稳定性分析

    胡昌顺李宁杨彦群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废弃矿井巷道再利用过程中因长期蠕变产生大变形,导致地下空间利用效率低和安全性差等问题,采用数值模拟软件FLAC3D分析深部巷道在3种支护方案下的围岩蠕变特征及应力变化规律.研究表明:Burgers-Mohr蠕变模型能够科学地模拟巷道在地下空间利用服务期内的蠕变特征,3种支护方案中,锚杆+预应力锚索+钢拱架支护效果最差,只适用于短期支护;衬砌支护效果次之;锚杆+预应力锚索+衬砌支护效果最明显,刚柔并济的支护方式能够有效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且围岩蠕变动力能够被控制在较小范围,使得巷道发生稳定蠕变.研究结果能够为废弃矿井地下空间的安全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废弃矿井深部巷道巷道支护蠕变动力稳定蠕变

    深部地堑构造区域沿空工作面冲击地压分析及防治措施

    万晓肖自义袁健博刘志刚...
    111-114,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地堑构造区域容易发生冲击地压灾害的问题,以山东某矿6305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调研、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等方法,深入研究了深部地堑区沿空工作面冲击危险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卸压措施.研究结果表明:6305工作面回采至FL37断层时,工作面前方距离地堑构造带处15~30 m超前支承压力明显,最大应力为34 MPa,而当回采至地堑构造区域时,FL39断层处应力变化不大,即地堑构造区域应力变化不明显.根据6305工作面回采期间应力云图及微震数据,针对高应力集中区可采取大直径深孔卸压、顶板致裂以及爆破卸压方案进行卸压解危措施.经过钻屑法的卸压监测,实现了对6305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对其他类似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地堑构造数值模拟深孔卸压顶板致裂

    露天转地下挂帮矿崩落法开采边坡安全防控技术研究

    宫长亮孙哲申许译心李昱衡...
    115-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露天转地下过渡期崩落法开采挂帮矿,会引起边坡的岩移和陷落,威胁露天矿的安全生产.以大孤山铁矿为工程背景,分析边坡岩移机理,得出挂帮矿持续冒落跨度为临界冒落跨度的1.25~1.65倍,第一分段进路布置在矿体厚度大于3.3l的位置,能够保证露天开采的安全.研究陷落散体所需的回采体积,得出回采体积先随着保安矿柱宽度的增加而减小,后又随着保安矿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大,当保安矿柱的宽度为88.45 m时,所需回采体积最小.采用散体滑落试验,得出了防护坝设置在露天坑底的上一个台阶,保证了露天开采的安全.研究成果能够实现大孤山铁矿露天转地下过渡期的产能衔接和安全生产,对于矿山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露天转地下挂帮矿开采岩移控制陷落散体防护坝

    基于高密度电法的狩猎场斜坡稳定性分析

    杜伟赵志根王康东
    119-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狩猎场斜坡的形态、地质构造、地层分界等信息进行获取,并进行综合稳定性分析,从而给予治理意见,保障周围居民的安全.主体采用高密度电法进行勘探,选取其中一条物探线加以少量的钻孔验证,从而获取数值模拟所需要的地质剖面图,设置合理的参数代入FLAC3D进行计算.结合物探手段与数值模拟,得出该斜坡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但局部地区仍然有沿着软弱带滑动的风险.工程实际表明,合理的物探线布设并结合少量的工程钻探可提高勘探数据的精度,FLAC3D软件模拟切坡建房类斜坡的岩土体破坏具有一定的优势,为后续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有力保障.

    高密度电法工程钻探FLAC3D稳定性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