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矿业
现代矿业

刘效良

月刊

1674-6082

xdky@vip.163.com

0555-2404809,2309828

243004

安徽省马鞍山市经济开发区西塘路666号

现代矿业/Journal Modern Mining
查看更多>>传播现代矿业技术,拓展先进技术在矿业领域的应用范围和层次,提升我国传统矿业工程技术水平,活跃学术思想,传播矿业科技成果和技术改造经验,以市场为导向,密切联系现场实际,对象:矿业企事业单位、科研设计单位、矿业院校、矿业行政管理部门的领导、经理、厂长、工程技术人员及国外相关矿业企业驻华机构工作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东秦岭东段南阳独山玉矿成因和致色机理

    信涵陈国超王皓宇付星芮...
    40-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独山玉呈脉状产于南阳市独山辉长岩岩体内,选取干白玉、绿白玉、紫独玉、黑独玉和多色杂玉作为代表性样品,对其进行了矿物组成和显微构造研究,并结合早期成果,探讨了独山玉的成因、致色机理和地球动力学机制.研究表明,商丹洋的俯冲作用使弧后拉张,形成了二郎坪弧后洋盆;由于俯冲流体的交代,使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了独山辉长岩的原始镁铁质岩浆.岩浆经过堆晶作用,形成了层状辉长岩原岩,通过早期的动力变质作用以及晚期的热液变质作用,使原岩中的矿物蚀变、重结晶,进而形成独山玉,其颜色与矿物组成及微量元素分布相关.斜长石含量越高,平均颗粒度越小,斑晶含量越少,结合越紧密,独山玉越透明;黝帘石含量高,独山玉呈白色;暗色矿物角闪石、透辉石和透闪石含量高,独山玉呈黑色;微量元素Cr3+、Fe3+、Fe2+、Ti4+及Mn3+可分别使独山玉呈绿色、紫色、黄色和红色.

    独山玉独山辉长岩矿床成因致色机理

    霍林河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刘永高杨海星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内蒙古东部霍林河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年代、岩浆来源及构造背景,对该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定年及地球化学分析.采集的6件锆石U-Pb测年样品年龄结果分别为141.7±1.3,140.5±3.5,137.3±2.0,136.4±1.7,135.8±1.6,128.6±1.4 Ma,时代归属早白垩世.地球化学特征揭示,研究区的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展现出高硅含量、富含碱铝元素、钙镁铁元素相对匮乏的特点,归类为准铝质至弱过铝质的高钾钙碱性系列火山岩;其稀土元素总量偏高,并伴有不同程度的负铕异常、轻稀土元素(LREE)与重稀土元素(HREE)之间的显著分馏现象;与原始地幔成分相比,研究区火山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K、B等)以及轻稀土元素,但同时显著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以及重稀土元素.经分析,该地区的火山岩岩浆主要源自地壳岩石在高温低压条件下的部分熔融过程,并伴随着斜长石与磷灰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结合对该研究区火山岩的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区域地质背景的综合分析,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白音高老组火山岩是在古太平洋板块进行俯冲后撤伸展作用的构造环境下形成的.

    白音高老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构造背景

    大冶摇篮山金矿地质特征和找矿远景分析

    张旦于炳飞舒敏
    53-57,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摇篮山金矿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西端的鄂东南矿集区,与铜绿山铜铁(金)矿床紧密相连.在充分整合前人地质资料的基础上,对摇篮山金矿的成矿地质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总结其控矿因素.通过深入分析金矿的成矿机制和空间分布特性,总结出摇篮山金矿成矿模式,认为摇篮山金矿Ⅰ、Ⅱ号矿体成矿均与含矿热液及构造破碎带相关,其成因类型为中、低温热液-变质型;Ⅱ号金矿体北东向延伸部位以及矿区南部5~7线深部仍然有较大的找矿空间.

    摇篮山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前景

    西秦岭多吉塘地区1∶10000土壤测量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潜力

    赵亮亮
    58-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秦岭多吉塘地区位于印支造山带同德—泽库弧后前陆盆地,同德—泽库印支期、铜、铅、锌、金、钨、铋、锡成矿带,为了快速圈定找矿靶区,明确找矿方向,在研究区开展1∶10 000土壤测量工作.根据与成矿密切相关的Au、Ag、As、W、Sn、Mo、Sb、Bi等11种元素测试结果,分析了该地区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确定研究区内W、Au为主成矿元素.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圈定综合异常9个,通过异常检查,发现了多条钨(化)体和金矿化线索,表明该地区具备了良好的成矿地质、地球化学条件,具有钨矿、金矿的找矿潜力.

    钨金矿土壤测量地球化学特征找矿潜力

    新疆东准噶尔腾龙岭金矿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分析

    张海龙毛生录伊瑞
    64-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对金矿资源的勘查、开发与潜力评价提供理论支撑,深入剖析腾龙岭金矿的地质特征,探索矿床成因机制.对金矿所在区域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地质背景展开系统研究,详细分析金矿体的形态、规模、产状、矿石类型、矿物组成以及围岩蚀变特征等.运用地质填图、岩石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分析等多种手段,查明该金矿赋存于晚石炭统石钱滩组地层与深大断裂派生的次级构造中,矿体多呈脉状、透镜状;矿石类型主要有构造蚀变岩型,围岩蚀变发育褐铁矿化、黄铁矿化、硅化等;金矿的形成与构造侵入的闪长玢岩脉密切相关,矿床成因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本研究成果不仅深化了对该金矿矿床成因的认识,更为区域内金矿资源的进一步勘查与开发指明了方向,对相似地质背景下的金矿找矿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腾龙岭金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

    萨热克铜矿北矿带矿井通风系统优化研究及应用

    张雄天陈仁敏
    69-7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开采深度不断延伸,萨热克铜矿开采进入深部开拓中段以后,井下通风存在着风阻持续增大、污风滞留、风流短路等问题,原矿井通风系统已不能满足矿山生产需要.针对矿井通风存在的问题,采用Ventsim矿业通风软件,建立了大型矿井的三维可视化通风模型,根据生产情况,将矿井通风系统划分为2 790~2 850 m、2 730~2 790 m、2 670~2 730 m及2 630~2 670 m等独立通风系统;采取通风线路优化、通风构筑物设置、通风井巷断面优化等措施对各个系统进行了优化.实践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矿井通风系统通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保障了矿山高质量发展.

    矿井通风三维可视化动态管理通风构筑物

    大冶铁矿-360m中段强采采场结构参数优化

    张国权王其虎罗斌玉
    72-77,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冶铁矿-360 m中段开拓和采准工程滞后,产能不足,要稳定产能,需增大首采矿块采场结构参数.为确定强采采场相对安全经济的结构参数,采用FLAC3D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结构参数采场在回采和充填过程中顶板、充填体矿柱的位移及塑性区分布特征,对比了不同采场结构参数方案的采切工程量和采场生产能力,确定了东、西区高强度开采采场的合理结构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增大结构参数后的采场采切工程量降低了28.5%,综合生产能力提高了24.2%,有助于大冶铁矿在当前采掘失调的状态下缩短采场的准备周期,保证矿山接续开采过程中的产能均衡.

    采掘失调强采采场采场结构参数数值模拟

    白云鄂博西矿露天采场地下水赋存特征及涌水量预测

    付明宇范国春贾永强杜文秀...
    78-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山开采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地下水的发育程度,富水岩体的边坡稳定性对矿山的安全生产具有一定影响.以白云鄂博西矿为例,通过对采场地下水出露情况、观测孔地下水位动态情况及爆区炮孔水位信息统计分析,基于SURPAC软件数据库构建模型,以矿山的地质报告为基础,对矿山的地下水分布实现了三维可视化.利用Visual Modflow软件的PEST模块对采场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优化校准,对矿山的涌水量情况进行了预测;通过布置抽水井,预测开采至1 400m标高时,矿坑涌水量约为4 298.4 m3/d,为地下水治理方案提供依据.

    涌水量数值模拟露天矿

    鞍山周边铁矿区植被覆盖度监测及时空变化分析

    刘芸含韩颖侯英
    8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区植被对矿产资源起到维护土壤稳定及防止矿产资源受侵蚀的作用.以鞍山周边铁矿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5 TM/Landsat8 OLI影像,对近40a鞍山矿区植被变化进行监测分析.结果表明:①采用像元二分法计算矿区植被覆盖度,研究区北部及西部植被覆盖度低,东南部多为向千山延伸区域,植被覆盖度较高;②从空间上,北部及西部多为低植被覆盖区,中部位置存在2个高覆盖度区,西南部多为中低植被覆盖区及中等植被覆盖区,东南部大面积为高覆盖度区;③从时间上,矿区植被覆盖度总体呈现下降趋势.矿区开采面积扩张及占用植被区域修建尾矿库对矿区植被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矿区植被植被覆盖度遥感监测植被指数

    含软弱夹层巷道滑移机理及动态支护方法研究

    王治峰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三道沟煤矿45203工作面含泥岩夹层巷道在回采中存在的严重变形问题,采用现场监测、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研究了这类巷道在工作面回采扰动下的巷道变形机理及动态支护技术.结果表明:含泥岩夹层巷道变形主要以两帮变形为主,巷道两帮最大位移达357 mm,最大破坏深度达1.89 m,需对巷道进行加强支护;在煤体水平方向的剪应力与泥岩夹层接触面上产生的摩擦力相互作用下,导致泥岩夹层巷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滑移特征.基于此,提出了以"加强锚杆+预应力锚索"支护为主的含软弱夹层巷道分阶段动态支护方法.通过现场试验,顶底板移近量降低了48.3%,两帮移近量降低了58.3%,巷道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软弱夹层巷道变形滑移机理动态支护数值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