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张万岱

双月刊

1672-2159

jmdi@vip.163.com

020-61641547

510515

广州市广州大道北1838号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Journal Modern Digestion & Intervention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在学术上遵循“三主三结合”:①以临床应用为主,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②以普及新技术新业务为主,普及与提高相结合;③以现代医学为主,中医与西医相结合。专业上以胃肠病学为主,兼顾肝胆胰疾病。介入诊疗主要反应消化内镜、超声、放射介入的进展,特别注重介入治疗、专家读片、疑难病例讨论、专题笔谈为其特色。主要栏目有:论著、短篇论著、专家读片、临床经验、实验研究、综述与译文、专家述评、病例报告、医药信息、讲痤、人物介绍等。把杂志办成一个立足广东,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消化病及介入诊疗的现代综合性学术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及套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对比分析

    曾钰杰游云于霞陶林...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比分析透明帽辅助内镜下硬化及套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的临床疗效.方法 收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新疆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36例内痔患者,通过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00例Ⅱ-Ⅲ度患者,分为CAES组47例和套扎组53例,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前后疼痛评分、手术费用、疗效、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并行术后复发相关危险因素研究.结果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AES组患者术后24小时疼痛评分低于套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CAES组优于套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套扎组术后15例患者出现肛周疼痛、8例迟发性出血,CAES组8例出现肛周疼痛,2例迟发性出血,术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套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随访两组总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5).对术后复发情况进行了 logistic单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统计表明年龄、性别、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前出血评分、术前Goligher分度为内痔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出血评分为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8).结论 CAES及套扎治疗Ⅱ-Ⅲ度内痔的疗效、术后复发情况无明显差异,但CAES组的术后疼痛度较小、住院费用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故推荐治疗内痔时首选CAES疗法.

    透明帽辅助内镜治疗硬化内痔

    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张惠玲张宏伟
    55-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的价值.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收治的80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接受紫杉醇化疗,观察组(40例)接受雷莫西尤单抗联合紫杉醇治疗.观察疗效、不良反应、生存时间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和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疾病控制率(DCR)(85.00%vs 65.00%)和客观缓解率(ORR)(45.00%vs 22.50%)高于对照组(P<0.05),中位无进展生存(PFS)时间长于对照组(6.1月vs 4.0月),中位总生存(OS)长于对照组(9.0个月vs 6.1个月)(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糖类抗原199(CA19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核心问卷量表(QLQ-C30)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雷莫西尤单抗联合化疗二线治疗晚期胃癌可提高疾病控制率,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安全性可控.

    晚期胃癌雷莫西尤单抗化疗疗效安全性

    大肠高风险腺瘤危险因素研究

    董魁吴洁王军刘海涛...
    6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大肠高风险腺瘤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干预措施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统计我院住院腺瘤性息肉患者676例,男438例,女238例,其中低风险腺瘤(低风险组)479例,男305例,女174例;高风险腺瘤(高风险组)197例,男133例,女64例.采集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食、吸烟、饮酒、运动、大肠肿瘤一级亲属、大便情况),病史(血脂、脂肪肝、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胆囊切除、HP感染情况),结肠镜数据(息肉的数量、大小、部位),息肉病理等数据.比较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上述数据差异,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大肠高风险腺瘤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高风险组与低风险组相比,两组在年龄、BMI值、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果蔬饮食方面存在差异(P<0.05).将差异结果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P<0.05).结论 高龄(≥50岁)、大肠癌一级亲属、高脂血症、胆囊切除、HP感染是高风险腺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喜食果蔬类食物为其保护因素.

    大肠息肉低风险腺瘤高风险腺瘤危险因素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

    李存江武文斌张辉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徐州市中心医院完成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120例,根据术后胸片检查结果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肺不张,将其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使用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找出肺不张发生的影响因素;构建风险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风险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120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26例,发生率为21.67%.发生组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不良、手术时间≥3.5 h、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者占比显著高于未发生组(P均<0.05);发生组麻醉苏醒时间显著长于未发生组(P<0.05);两组性别、年龄、BMI、病理类型、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发病部位、基础疾病、饮酒史、血红蛋白、白蛋白、白细胞计数、细胞角蛋白片段19、癌胚抗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史(OR=5.207)、术前肺功能不良(OR=7.170)、手术时间≥3.5 h(OR=8.326)、麻醉苏醒时间(OR=2.596)、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OR=11.303)是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构建的风险模型具有良好区分度,C-index值为0.924,模型准确度良好.风险模型预测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的AUC为0.924,以0.231为界值时,敏感度为0.885,特异度为0.851,约登指数为0.736,具有良好预测效能.结论 吸烟史、术前肺功能不良、手术时间≥3.5 h、麻醉苏醒时间、术后疼痛程度评分>5分是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发生肺不张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模型对食管癌患者根治性切除术后肺不张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可用于指导医生进行早期预防干预.

    食管癌根治性切除术肺不张风险预测模型

    基于Correa级联探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疗效以及对患者炎症因子表达影响研究

    李俊娇刘先勇孟春芹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orrea级联发展递增规律,本文重新解读胃癌前病变之中医内涵,认为本病的主要发病因素为虚、痰、瘀、毒,病机演变为脾胃虚弱→痰瘀交阻→毒损胃络.同时探讨健脾化瘀方对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络瘀毒型)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IL-8、IL-1β、TNF-α)、胃蛋白酶原Ⅰ(PG Ⅰ)、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PG Ⅰ/PG Ⅱ)、胃泌素-17(G-17)表达影响.方法 以Correa级联重新探讨胃癌前病变的内涵,并以此为指导思想,运用健脾化瘀方治疗胃癌前病变患者.从2020年1月开始,至2022年12月结束,本研究一共纳入60名胃癌前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患者、对照组30例患者.对照组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口服健脾化瘀方.连续治疗12周.比较两组治疗12周疗效,治疗前与治疗12周中医证候积分、病理学积分、炎症因子、PG Ⅰ、PG Ⅰ/PGⅡ、G-17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3.34%)高于对照组(73.34%).治疗后两组胃痛、胃胀、嗳气反酸、口干口苦、恶心呕吐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萎缩、肠化、异型增生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相应病理积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变化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IL-1β、IL-8、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 Ⅰ/PGⅡ、G-17水平比较治疗后两组血清PGⅠ、PG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PG Ⅰ、PG Ⅰ/PGⅡ、G-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 健脾化瘀方对胃络瘀毒型胃癌前病变患者疗效明显,同时可以缓解中医症候,改善萎缩、肠化以及异性增生,减轻炎症反应,上调PGⅠ、PGⅠ/PGⅡ、G-17的表达,为治疗胃癌前病变提供新思路及机制.

    Correa级联胃癌前病变健脾化瘀方炎症因子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小息肉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比分析

    孙仁虎吴大鹏王心平姜超...
    7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比圈套器冷切除术(CSP)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临床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2021年7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结直肠广基小息肉患者临床资料,8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EMR组(EMR治疗)39例与CSP组41(CSP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指标、息肉切除情况、应激反应指标、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CSP组手术时间、息肉切除时间均明显短于EMR组(P<0.05);两组在息肉整块切除、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回盲部插管、息肉回收率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NLR、白细胞、CRP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出现明显上升(P<0.05),而CSP组术后NLR、白细胞、CRP水平均明显低于EMR组(P<0.05);EMR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69%,CSP组为2.43%,术后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CSP与EMR治疗结直肠广基小息肉均可有效完整切除息肉,临床疗效相当,但CSP对患者创伤更小,无需黏膜下注射,手术效率高,术后出血风险较低.

    圈套器冷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直肠小息肉临床疗效安全性

    基于CT评估腰大肌指数对急性胰腺炎重症化的预测价值

    马晓苏方冬冬杜北珏裴仁明...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CT评估腰大肌指数(psoas major index,PMI)对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重症化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6月至2023年2月急性胰腺炎患者94例为研究对象,根据PMI的下四分位数即P25值将患者分为常规PMI组和低PMI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BMI)、各项评分[入院第24 h、急性生理评分及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分)、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入院24 h内的实验室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淀粉酶及计算营养风险指数(NRI).结果 常规PMI组和低PMI组的性别、BMI、病因、24 h APACHE Ⅱ评分和24 h SOF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红蛋白、淀粉酶和NR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胰腺炎(SAP)组和非重症胰腺炎(非SAP)组的APACHE Ⅱ评分(24 h)、CRP、血红蛋白、淀粉酶、NRI、PMI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APACHE Ⅱ 评分(24 h)(OR=1.476)、CRP(OR=1.483)、NRI(OR=2.287)和PMI(OR=2.198)是AP重症化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提示PMI对AP重症化预测的AUC为0.843.结论 PMI与AP患者营养风险指数有关,PMI可用于预测AP重症化的发生.

    腰大肌指数急性胰腺炎重症化预测价值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血钙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

    罗政委李荣军李昌平
    8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HR)、血糖、血钙对高甘油三酯血症性急性胰腺炎(HTGAP)严重程度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7月在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治疗的HTGAP患者111例,根据新亚特兰大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轻症(MAP)62例,中度重症+重症(M-SAP)49例.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NHR、单核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MHR)、淋巴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HR)、单核细胞/淋巴细胞(MLR)、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LR)、血糖/淋巴细胞(GLR).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显著差异的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中-重症急性胰腺炎(M-SAP)发生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指标的的预测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是否吸烟、饮酒、是否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脂肪肝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症患者住院天数高于轻症组(P<0.05).中-重症组血糖(Glu)、尿素(Urea)、NHR、MHR、MLR、NLR、GLR高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白蛋白(ALB)、血钙(Ca2+)低于轻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HR、血糖为HTGAP的危险因素,血钙为HTGAP保护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NHR的AUC为0.6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3.3,67.7;血糖的AUC为0.74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6,61.3;血钙的AUC为0.68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2.9,91.9,三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1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9.8,59.7.结论 NHR、血糖、血钙与HTGAP严重程度相关,是HTGAP严重程度重要影响因素,三者联合检测可提高对HTGAP的预测价值.

    中性粒细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血钙急性高甘油三酯血症性胰腺炎预测价值

    结肠镜退镜时间研究现状及新进展

    曾健峰项立
    8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镜时间作为评估结肠镜操作质量和效率的重要标志,一直以来深受学界的关注和重视.随着对退镜时间研究的深入,至少6分钟的平均退镜时间被认为可能是不足的.本文旨在聚焦结肠镜退镜时间的发展历程,对其在结肠镜检查中的现状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结肠镜退镜时间腺瘤检出率结肠镜培训人工智能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诊治进展

    汪雨露周宁冯文娟白兆琴...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虽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淋巴结转移(lymph node metastasis,LNM)可忽略不计的标准治疗方法,但在未分化型早期胃癌(undifferentiated-type early gastric cancer,UD-EGC)的病例中,选择ESD要比分化型早期胃癌(differentiated-type early gastric cancer,DT-EGC)更为谨慎.这是因为UD-EGC的组织学表现出具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但ESD治疗UD-EGC的长期结果可能是有利的.因此,ESD在UD-EGC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UD-EGC的内镜下诊治进展作一综述.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内镜切除术ES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