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语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单承彬

月刊

1008-8024

xdywl@126.com

0537-4453307

273165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校内

现代语文/Journal Modern Chines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语言学专家一线语文教师和在校研究生,展示名家新秀的语言研究成果,提供纯理论的语言学术交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内地银行业自助语言服务与生态调查研究

    尹海良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胶东半岛青岛、烟台、威海为中心,实地调查了14家银行ATM语言服务系统.研究结果显示:1.银行自助服务语言系统提供的语言不够多元化,几乎限于中英文,A T M系统界面的语言呈现有较大的优化空间;2.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核心词不突出,语言指令内部一致性差,使得语言服务便利性和用户友好性不强;3.从语言规范化角度来看,自助语言服务英文指令存在一些非规范现象,包括拼写错误、误译等.银行业的语言服务是关系到城市形象的软指标,随着电子和手机银行的发展,从现实空间到虚拟空间的业务转移成为必然.由于缺乏现实空间人员的求助指导,电子手机银行的语言服务优化就显得更加重要.这既是银行部门稳定和拓展国内国际客户的重要一环,也是服务型城市和国家形象塑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银行业自助语言服务语言生态

    语境重译与含意理解

    陈丽梅
    8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含意理解与接受者对表达者的语境重译有着密切关系.只有接受者在分析辞面与具体语境的基础上,了解表达者所处的认知语境,实现语境重译,再将辞面与这一表达语境对应起来,才能真正理解表达者的含意.由此可见,表达者认知语境的建构与辞面的关系,影响着语境重译的类型.在语境重译过程中,接受者的知识储备、对辞面与语境关系的分析能力、语境迁移能力及表达者的明示程度都是影响语境重译的重要因素.

    语境重译言外之意认知语境最初语境

    清末北京话教材《四声联珠》反复问句研究

    张洪健
    9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汉语反复问句的发展历史,对日本明治时期北京话教材《四声联珠》中反复问句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考察,从中发现了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语言特征.清末北京话已然体和未然体反复问句的主要形式分别是"VP没有"和"V-不-V",前者多带时体标记,后者则多为附加问形式.存现式反复问句多用"VO-没-V",而很少使用"V-没-V".在《四声联珠》中,"VP-Neg-VP"的使用次数要远远超过"VP-Neg";在"VP-Neg"中的否定词,"没有"的用例要多于"不"和"否".这些都充分反映出清末北京话反复问句的历史层次.

    《四声联珠》反复问句清末北京话语言特征历史层次

    论"……貌"术语在域外汉文辞书中的应用价值——以《全韵玉篇》"……貌"术语为例

    曾欣乔
    98-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韵玉篇》是朝鲜时期汉文辞书的代表作,对后世朝鲜汉文辞书的编纂起着示范作用,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全韵玉篇》中"……貌"术语数量很多,内容丰富,对该书中的"……貌"术语进行了梳理,并根据内容特点将其归类.在这一基础上,阐述"……貌"术语在此书中的应用价值.重复出现、在内容上具有共性特点的"……貌"术语将汉字按照语义场重新归类,是在部首分类法以外对汉字的重新归纳."……貌"术语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朝鲜半岛的社会生活、文化特点.这些术语还表现出时人的文化精神和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全韵玉篇》"……貌"术语域外汉字

    《语言自迩集》研究述评

    刘娜
    105-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自迩集》是英国著名汉学家威妥玛编撰的一本汉语教科书,对世界汉语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些年来,有关《语言自迩集》的研究越来越多,且涉及方方面面.对这些研究进行了评述,包括《语言自迩集》的整体面貌、教材教法、语言本体以及其他方面的研究等,并总结了《语言自迩集》的研究进展、特点及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对相关研究有所帮助.

    《语言自迩集》现状分析展望

    泰国学生汉语习得难度等级考察

    张建强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影响泰国汉语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母语(第一语言)对汉语习得的干扰始终是最大障碍.基于难度等级模式理论,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四个方面简略描述以泰语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汉语习得的难度等级,以期为泰国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难度等级模式对比分析偏误分析汉语习得

    乌兹别克语学习者习得副词"再""又"的偏误分析

    邓淑兰小双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汉语重复义副词"再"和"又"对应乌兹别克语中的"yana",是乌语学习者的习得难点之一.对塔什干东方语言学院和塔什干国立高中母语为乌语的学习者,进行了"再""又"的语言测试,并就测试语料中出现的偏误类型进行分析.乌语学习者在使用"再""又"时,主要出现了误代和错序偏误.其偏误成因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同时,目的 语知识不足也导致偏误的产生.

    "再""又"乌语"yana"偏误类型偏误原因

    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纷纷+V"结构研究

    闫郁文
    124-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语料探讨分析"纷纷+V"结构的句法表现和语义特征,补充修正前人研究结论,对留学生造句偏误进行探讨.在句法结构上,"纷纷"后接双音节光杆动词的用法并不罕见,动词后接趋向补语用法应区分单、双音节两种情况.在语义特征上,副词"纷纷"具有突出的"无秩序"义,"纷纷+V"结构主语全部有[+多数]义,大多表现为[+人类]或与其相关;谓语动词全部有[+动作性]义,不局限于"有界"动作,并且可以不具有[+变化]义;从主谓语义关系看,主语应具有"非受事性"特征.

    "纷纷"对外汉语教学句法结构语义特征偏误

    征稿启事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