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医药卫生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现代医药卫生

重庆市卫生信息中心

姜瑜

半月刊

1009-5519

xdyyws@vip.126.com

023-63853583;63621701

400015

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148号

现代医药卫生/Journal Modern Medicine & Health
查看更多>>本刊是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社署批准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性医药卫生期刊(半月刊)。本刊知识涉及面广,临床实用性强,适用于广大医药卫生工作者及医药院校师生。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2年英国风湿病学会《孕期和哺乳期用药-免疫调节抗风湿药物和皮质激素类药物》指南解读

    姚蓉董晓静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年11月2日英国风湿病学会(BSR)发布了《孕期和哺乳期用药-免疫调节抗风湿药物和皮质激素类药物》指南,该指南针对孕期和哺乳期处方抗风湿药物提供指导建议,内容包括抗疟药、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的抗风湿药物(csDMARDs)和免疫制剂、生物制剂(bDMARDs)和靶向制剂(tsDMARDs)在妊娠期、哺乳期的安全性及对父亲用药的建议,补充了 bDMARDs和tsDMARDs的推荐意见,旨在为医务人员使用该类药物提供依据。

    风湿免疫病妊娠期哺乳期父亲药物安全性

    VAV家族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黄翔蔡宏佳张能
    10-13,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VAV家族(VAV1、VAV2、VAV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VAV1、VAV2、VAV3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TCGA数据库下载膀胱尿路上皮癌及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的数据,使用R语言提取数据后进行分析,获取VAV1、VAV2、VAV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及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根据患者结局绘制生存曲线图。进一步对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进行免疫组织化学验证。结果 VAV1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及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中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AV2、VAV3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高于正常膀胱尿路上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膀胱的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VAV1、VAV2的表达与患者生存时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VAV3表达越高,患者生存时间越短(P<0。000 1)。结论 VAV2、VAV3可能参与膀胱尿路上皮癌的变化进展,VAV3可能与患者不良预后有关。

    膀胱尿路上皮癌VAV1VAV2VAV3预后

    基于CiteSpace的肺动脉高压研究可视化分析

    朱浚哲李海滨张静
    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近10年肺动脉高压(PH)领域研究的前沿和热点进行分析,为该领域以后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方法 检索 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合集中2012-2021年PH领域相关文献,运用CiteSpace软件对作者、机构、国家进行共现分析,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及burst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12 774篇。分析结果显示,近年来PH领域的研究呈上升趋势,该领域发文量最多的是美国;研究机构中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有较高学术影响力;发文量10篇以上的该领域核心作者共130位。PH领域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发病机制、早期诊断与预后、靶向药物、新生儿持续PH和肺纤维化相关PH等方面。结论 近10年来,PH领域的研究热点不断更新。新型靶向药物、生物标志物在诊断与预后中的价值是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文献计量学肺动脉高压CiteSpace软件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基于ARIMA模型预测镇江市肺结核流行趋势及分析

    伍鸿远夏媛媛
    20-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构建季节性差分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RIMA模型)预测江苏省镇江市肺结核流行趋势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对肺结核流行情况的影响。方法 收集江苏省镇江市2014-2022年肺结核月发病数资料,构建季节性ARIMA模型,以2022年1-12月肺结核发病数验证预测模型效果,并分析预测误差产生的原因。结果 2014-2022年镇江市共报告肺结核病例11 316例,除2017、2019年发病率有所回升外,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发病主要集中在3-8月。ARIMA(1,1,1)(1,1,0)12的BIC值(5。913)最小,残差白噪声也通过检验。但短期自相关部分的AR系数不显著,因此建立ARIMA(0,1,1)(1,1,0)12。2022年镇江市肺结核月发病数实际值与预测值存在一定的偏差(平均相对预测误差为19。20%),但均在拟合值的95%可信区间内,实际月发病数(平均78例/月)与预测值(平均78例/月)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模型拟合度较好,可用于预测镇江市肺结核流行情况。结论 利用该模型对短期内镇江市肺结核发病数进行预测,认为镇江市肺结核流行总体上仍将长期保持下行趋势。

    ARIMA模型肺结核传染病预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镇江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低体温预警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黄晓霞劳景茂韦小波刘广...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的预警模型进行构建并验证,旨在指导临床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结直肠癌475例患者,术中出现低体温83例为验证组,其余非低体温患者为对照组(n=392)。收集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中低体温危险因素,构建预警模型并验证其准确度。结果 47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17。47%(83/475)。经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中低体温独立危险因素包括:麻醉时间大于3 h、手术室温度小于或等于23 ℃、BMI≤24 kg/m2、年龄大于60岁、术中补液量大于1 000 mL(P<0。05)。预警模型:logistic(P)=-2。213+2。580 ×(年龄)+1。608×(BMI)+1。460 ×(手术室温度)+1。254×(麻醉时间)+1。119×(术中输液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709(95%CI:0。631~0。789),校准曲线显示其与实际曲线一致性良好,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预测拟合度较好(P<0。001)。Hos-mer-lemeshow结果:x2=162。181,P<0。001,表明预测较准确。结论 构建预警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和区分度,可以有效预测术中发生低体温的概率。

    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术中低体温预警模型验证

    腹部CT诊断为囊肿患者2 559例的回顾性研究

    陈勇南瑞雪曹晋何德英...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囊肿患者发生肿瘤的风险。方法 对重庆市中医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2 559例腹部CT诊断囊肿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腹部CT诊断为囊肿患者发生肿瘤的风险,并分析肝囊肿、肾囊肿、脾囊肿患病风险在年龄与性别上是否具有差异。结果 2 559例患者中左肾囊肿2 405例(94。0%),右肾囊肿2 272例(88。8%),肝囊肿1 167例(45。6%),双肾囊肿903例(35。3%),合并肿瘤625例(24。4%),脾囊肿7例(0。3%)。相关性分析显示,双肾囊肿与左肾囊肿、右肾囊肿呈正相关(r=0。619、0。688);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脾囊肿、肾囊肿、肝囊肿对于肿瘤的患病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比值比(OR)=1。015,95%可信区间(95%CI)1。008~1。022,P<0。001];性别(OR=0。727,95%CI 0。570~0。928,P=0。011)、年龄(OR=1。041,95%CI 1。031~1。052,P<0。001)、肝囊肿(OR=0。001,95%CI 0。000~0。005,P<0。001)对于肾囊肿的患病风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肝囊肿的患病风险,仅有肾囊肿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001,95%CI 0。000~0。005,P<0。001)。结论 囊肿不是肿瘤的危险因素;女性较男性更容易患肾囊肿,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肾囊肿的风险增加。

    腹部CT囊肿肿瘤年龄性别回顾性研究

    双重细菌性肝脓肿7例病原学和临床特点

    李智德宋巍马志刚李玉鹏...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7例双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病原学特点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2015年1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7例双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细菌谱及临床表现、并发症等,总结双重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点。结果 7例双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年龄22。0~78。0岁,平均(58。9± 17。7)岁,平均住院时间(15。6±10。9)d,6例(85。7%)合并基础疾病及既往有手术史,发热(71。4%)、腹痛(57。1%)为主要症状,肺炎和胸腔积液为主要并发症。脓肿平均直径为(6。1±3。2)cm,所有患者均行经皮经肝脓肿穿刺引流术联合抗生素抗感染而治愈。所有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肝功能损伤。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头孢类、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比例均为57。1%(4/7),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比例为28。6%(2/7)。结论 双重肝脓肿好发于合并基础疾病及腹部手术史的老年人,肺炎克雷伯杆菌和大肠埃希菌为主要致病菌,且易耐药。

    细菌性肝脓肿病原学临床特点

    17-OHP和ACTH联合检测在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魏玉磊杨俊梅杨建丽解海珍...
    39-4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血清17-羟孕酮(17-OHP)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CAH)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CAH 38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单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8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并对临床常用血清指标孕酮(PROG Ⅲ)、17-OHP、ACTH、睾酮(TESTO)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CAH的早期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血清PROGⅢ、17-OHP、ACTH、TESTO的水平在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ROG Ⅲ、17-OHP、ACTH是新生儿CAH患病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单指标和两项指标联合检测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表明17-OHP+ACTH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AUC)最高为0。954(95%CI 0。906~1。000),灵敏度为89。5%,特异度为94。7%。结论 CAH患儿PROGⅢ、17-OHP、ACTH、TESTO水平显著增高,17-OHP和ACTH两项指标联合检测对新生儿CAH有较高的早期诊断效能。

    新生儿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联合检测早期诊断

    粪便隐血试验在体检人群中对大肠癌早期筛查的价值

    罗林飞李洪黄紫庆
    4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在体检人群中大肠癌早期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该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人群,收集行FIT患者的基本资料,根据内镜下有无新生物、FIT检测值、新生物直径及位置进行分组;采用单样本K-S检验、Kruskal-Wallis H检查、x2检验进行组间统计分析,Spearman法分析双变量关系,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性别、年龄及新生物病理类型、位置、直径、个数对FIT的预测价值。结果 315例患者满足FIT>100 ng/mL并完成肠镜检查,包括大肠癌(腺癌)19例,腺瘤性息肉94例,增生性息肉59例,正常及其他疾病143例,男性大肠癌发病比率高于女性(x2=15。74,P<0。01)。FIT检测值平均中位水平:肿瘤组>腺瘤性息肉组>无新生物组>增生性息肉组,除无新生物组与增生性息肉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06),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FIT检测值的增加,肠镜正常和增生性息肉的占比下降,腺瘤和腺癌的占比升高(P<0。01)。新生物直径中位水平:肿瘤组>腺瘤性息肉组>增生性息肉组(P<0。01)。随着新生物直径的增加,增生性息肉百分比下降,肿瘤所占比例增加(P<0。01)。左半结肠发病率显著高于结肠其他部位(P<0。01)。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FIT检测值与新生物病理类型、直径、个数呈正相关(r=0。291、0。591、0。354,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新生物病理类型、直径、个数是影响FIT检测值的独立影响因素,线性方程式为Y=-584。875+319。315× 1+264。241 ×2+109。942 × 3(× 1、× 2、× 3分别代表新生物病理类型、直径、个数),P<0。01。结论 FIT能够有效应用于大肠癌的早期筛查,其检测值高低与肠道新生物癌变程度、直径呈正相关,男性患者、左半结肠病变、大直径新生物易发生癌变。

    大肠癌粪便隐血试验早期筛查体检

    超声引导椎板后阻滞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

    黄亮亮曾繁军陈志明
    49-5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椎板后阻滞(RLB)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21年7月至2022年12月行PVP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R组)和对照组(L组),各40例。R组采用RLB麻醉,L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阻滞15 min后皮区感觉阻滞效果,术中补救镇痛率及舒芬太尼使用剂量,手术套件椎体穿刺时(T1)及注入骨水泥时(T 2)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记录患者气胸、血肿、感染及下肢肌力和感觉异常等并发症。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15 min后皮区阻滞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R组患者在T1[(0。98±0。92)分]及T2[(2。05±0。96)分]的VAS评分低于L组[(1。58±1。20)分和(2。63±1。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补救镇痛率(10。0%)及舒芬太尼使用剂量[(5。00±0。00)μg]均低于L组[27。5%和(6。82±2。52)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R组出现3例下腰部及臀部轻度麻木感外,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气胸、血肿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引导下RLB在PVP中的麻醉效果优于局部浸润麻醉,可作为PVP的麻醉方法选择。

    椎板后阻滞经皮椎体成形术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超声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