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芪地糖肾方调控NLRP3/Caspase-1/GSDMD通路介导高糖刺激肾小球内皮细胞焦亡的研究

    史扬董昭熙周盈谢惠迪...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芪地糖肾方通过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蛋白(NLRP3/Caspase-1/GSDMD)通路介导高糖刺激的肾小球内皮细胞焦亡的作用。方法 将肾小球内皮细胞分为正常组、高糖组、芪地糖肾方组,分别予完全培养基、30 mmol/L高糖培养基、30 mmol/L高糖培养基+芪地糖肾方100 μg/mL培养48 h,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细胞中NLRP3 表达情况及细胞骨架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消皮素D蛋白(GSDMD)、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表达情况。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细胞中NLRP3、Caspase-1、GSDMD、ASC、IL-18、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NLRP3 荧光表达信号增强,细胞骨架损伤明显;与高糖组比较,芪地糖肾方组NLRP3、Caspase-1、GSDMD、ASC、IL-18、IL-1β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NLRP3 荧光表达信号减弱,细胞骨架损伤状态改善。结论 芪地糖肾方可通过抑制NLRP3/Caspase-1/GSDMD焦亡相关通路激活改善高糖诱导的肾小球内皮细胞损伤。

    糖尿病肾脏病肾小球内皮细胞芪地糖肾方焦亡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蛋白

    基于Caspase-3/PARP通路探究龟鹿二仙胶及拆方对IL-1β诱导的退变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的影响

    吴伟欣郑珍萍顾富城杨美鑫...
    8-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半胱氨酸蛋白酶 3/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Caspase-3/PARP)通路探究龟鹿二仙胶及拆方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退变软骨细胞凋亡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方法 采用SD大鼠制备空白血清、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龟甲胶含药血清及鹿角胶含药血清,采用酶消法体外培养C57BL/6 小鼠软骨细胞。将软骨细胞分为 5 组,空白组加入空白血清培养,模型组加入IL-1β和空白血清培养,龟鹿组加入IL-1β和龟鹿二仙胶含药血清培养,龟板组加入IL-1β和龟甲胶含药血清培养,鹿角组加入IL-1β和鹿角胶含药血清培养,干预24h后,采用CCK-8 法检测软骨细胞活性,采用TUNEL法检测软骨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Caspase-3、PARP-1 表达情况,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qRT-PCR法检测细胞中Caspase-3、PARP-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聚集蛋白聚糖(Aggrecan)蛋白及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软骨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软骨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细胞中Caspase-3、PARP-1 平均荧光强度和Caspase-3、PARP-1、MMP-13 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细胞中Aggreca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龟鹿组、龟板组及鹿角组软骨细胞活性均明显升高(P均<0。05),软骨细胞凋亡率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Caspase-3、PARP-1 平均荧光强度和Caspase-3、PARP-1、MMP-13 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细胞中Ag-greca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龟板组、鹿角组比较,龟鹿组软骨细胞活性更高(P均<0。05),软骨细胞凋亡率更低(P均<0。05);细胞中Caspase-3、PARP-1 平均荧光强度和Caspase-3、PARP-1、MMP-13 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更低(P均<0。05),细胞中Aggreca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更高(P均<0。05)。与龟板组比较,鹿角组软骨细胞活性,软骨细胞凋亡率,细胞中Caspase-3、PARP-1 平均荧光强度,细胞中Caspase-3、PARP-1、MMP-13、Aggrecan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高均更高(P均<0。05)。结论 龟板胶可抑制软骨细胞凋亡及ECM降解,鹿角胶可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ECM合成代谢,龟鹿二仙胶作用效果优于龟板胶及鹿角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Caspase-3/PARP信号通路有关。

    龟鹿二仙胶软骨细胞凋亡细胞外基质半胱氨酸蛋白酶3多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去泛素化酶BRCC3介导NLRP3去泛素化修饰的影响及镇痛机制

    王天翊唐宏亮梁英业庞军...
    17-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壮医经筋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去泛素化酶BRCC3 介导NOD样受体家族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去泛素化修饰的影响及其镇痛分子学机制。方法 将45 只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5 组,每组9 只。模型组、假手术组、壮医经筋推拿组采用L5 脊神经结扎的方法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于术后第1 天开始,假推拿组对大鼠双侧后肢进行轻轻抚摸,壮医经筋推拿组采用按摩推拿手法模拟仪刺激大鼠脊神经结扎节段相应体表部位及所结扎神经支配区域并进行推拿,连续干预14 d;其余3 组不予干预,观察14 d。于术前及术后1 d、3 d、14 d测定各组大鼠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术后14 d,采用qPCR技术检测脊髓背角中BRCC3 和NL-RP3 mRNA表达情况,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结果 术后1d、3d,各手术组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术后14 d,壮医经筋推拿组大鼠的机械性痛觉阈值和热痛觉阈值均明显高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均<0。05)。术后14 d,模型组和假推拿组大鼠脊髓背角中BRCC3、NLRP3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壮医经筋推拿组大鼠脊髓背角中BRCC3、NLRP3mRNA相对表达量及血清IL-1β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组和假推拿组(P均<0。05)。结论 壮医经筋推拿可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与下调脊髓背角中去泛素化酶BRCC3 表达,以抑制NL-RP3 的去泛素化修饰,从而阻止NLRP3 的活化,阻碍IL-1β成熟和分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壮医经筋推拿神经病理性疼痛泛素化白细胞介素-1βNLRP3

    参七脉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疗效及对Lp-PLA2、hs-CRP的影响

    李洪涛陈朝俊
    2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参七脉心通胶囊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将2022 年1-11 月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72 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36 例和对照组 36例。2 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七脉心通胶囊口服,共治疗12 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Lp-PLA2、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统计2 组治疗后临床疗效、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效果、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75 分者占比、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2 分者占比,并评价2 组治疗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完成研究。治疗后,治疗组血清Lp-PLA2、hs-CRP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均<0。05),对照组仅血清Lp-PLA2 水平和NIHSS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组、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6。7%(26/30)、63。3%(19/30),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7%(20/30)、40。0%(12/30),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75 分者和mRS评分≤2 分者占比分别为 63。3%(19/30)、73。3%(22/30),对照组分别为 33。3%(10/30)、46。7%(14/30)(P<0。05),2 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2 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参七脉心通胶囊能显著降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血清Lp-PLA2、hs-CRP水平,缩小斑块,有助于神经功能康复及改善预后。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超敏C反应蛋白参七脉心通胶囊急性缺血性卒中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影响

    洪捷蔡萧君
    28-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大鼠肝脏脂质代谢及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SREBP-1c/FAS)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将50 只雄性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氟西汀组、柴胡加龙骨牡蛎低剂量组、柴胡加龙骨牡蛎高剂量组,每组10 只。空白组正常喂养,其余组大鼠采用慢性温和不可预知应激(CUMS)方法建立肝郁模型。建模成功后,氟西汀组每天给予盐酸氟西汀0。003 g/kg灌胃,柴胡加龙骨牡蛎低、高剂量组分别每天给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1。625 g/kg和3。25 g/kg灌胃,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均1 次/d,连续灌胃4 周。分别于造模前、成模后及灌胃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称重,进行行为学实验(糖水偏嗜实验、旷场实验、悬尾实验);灌胃结束后处死大鼠,HE染色、油红O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取血检测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采用Western blot 法检测肝脏组织中SREBP-1c和FAS蛋白表达情况,采用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中SREBP-1c和FAS 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灌胃结束后模型组大鼠体重、糖水偏嗜率、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悬尾不动时间均明显延长(P<0。05),出现肝脏增大、脂滴空泡化及肝细胞脂肪堆积,血清TG、TC、L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 均<0。05),血清 HDL-C 水平明显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SREBP-1c和FAS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体重、糖水偏嗜率、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均明显增加(P均<0。05),悬尾不动时间均明显缩短(P均<0。05),肝脏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TG、TC、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HDL-C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肝脏组织中SREBP-1c和FAS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结论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对肝郁大鼠的肝脏脂质代谢有调节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SREBP-1c/FAS信号通路相关。

    肝郁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脂质代谢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酶

    银杏叶提取物联合隔物灸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疗效观察

    杜晓妹陈燕华陆鹰蒋丽...
    37-4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隔物灸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上海市闵行区中西医结合医院2022 年1 月—2023 年4 月诊治的70 例心血瘀阻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 例。2 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滴,治疗组给予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静滴联合三七粉、桃仁粉隔物灸于膻中穴外治,2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N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超敏肌钙蛋白T(cTn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水平变化,统计 2 组治疗后主要症状占比及心电图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 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NT-proBNP、cTnI、FIB、D-D、CRP、SCr、BUN、UA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NT-proBNP、cTnT、D-D、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胸闷、胸痛、气短、形寒肢冷、两胁胀痛、咳痰、肢体沉重症状所占比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 组患者心电图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2%(32/34)比77。14%(27/35),P<0。05]。2 组均未发生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过敏事件,均未发生肝肾功能受损、消化道出血、急性心脑血管事件、凝血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联合隔物灸于膻中穴治疗心血瘀阻型冠心病能明显改善患者阳虚、痰饮、血瘀症状和血液高凝状态,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肌。

    冠心病银杏叶提取物隔物灸心血瘀阻型

    基于真实世界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疗效观察

    柳叶许费昀黄子慧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西医与中西医结合治疗淋巴结结核的实际临床疗效,并分析不同类型结核(结节型、浸润型、脓肿型、溃疡型)之间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依据。方法 基于真实世界,对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瘰疬科与镇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淮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门诊及病房2017 年 1 月—2020 年1 月诊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 2 538 例淋巴结结核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是否采用中医药治疗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医治疗组,比较2 组患者基线特征、治疗疗程、手术率、手术切口Ⅰ期愈合率、结核耐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随访3 年复发率。结果 2 538 例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女性患者(1 621 例)多于男性患者(917 例);患者平均年龄37 岁左右,平均病程7 个月左右;有肺结核病史或接触史者668 例(26。32%);头颈部为最常见发病部位,其次为腋窝、腹股沟;脓肿型和溃疡型更多(916 例和762 例),合并基础疾病的患者中脓肿型、溃疡型占比较高。治疗疗程在11~18 个月。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97。79%(1 724/1 763)比78。71%(610/775),P均<0。05];2 组中脓肿型与溃疡型患者的手术率均明显高于同组结节型与浸润型(P均<0。05),但2 组间脓肿型与溃疡型患者的手术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中浸润型、脓肿型、溃疡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率均明显高于同类型西医治疗组[96。17%(176/183)、94。97%(566/596)、91。92%(455/495)比78。16%(68/87)、71。97%(190/264)、69。63%(149/214),P均<0。05];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结核耐药发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10。21%(180/1 763)、16。28%(287/1 763)、2。78%(49/1 763)比 16。00%(124/775)、23。35%(181/775)、9。94%(77/775),P均<0。05]。结论 真实世界研究发现,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提高淋巴结结核的临床疗效,促进手术切口Ⅰ期愈合,并能有效减少结核耐药、药物不良反应及复发。

    淋巴结结核真实世界研究中西医结合疗法

    基于SIRT3/MnSOD信号通路探讨健脾调脂方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

    王新付蓉覃余高代材...
    48-53,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沉默调节蛋白3/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IRT3/MnSOD)信号通路探讨健脾调脂方改善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从70 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 只作为正常组,其余60 只采用阿霉素尾静脉注射方法建立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存活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卡托普利组、健脾调脂方低剂量组、健脾调脂方中剂量组、健脾调脂方高剂量组,每组10 只。卡托普利组给予卡托普利2。6 mg/kg灌胃,健脾调脂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健脾调脂方4。38 g/kg、8。75 g/kg、17。75 g/kg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均1次/d,连续6 周。末次灌胃40 min后,采用心脏彩超评估心功能;取左心室心肌组织,HE及Masson染色观察病理形态及心肌纤维化情况,计算心肌胶原容积分数;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组织中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SIRT3 及 MnSOD 蛋白表达情况,RT-q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SIRT3 及MnSOD mRNA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高于正常组(P均<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心肌纤维断裂、出血;卡托普利组和健脾调脂方各组LVIDd、LVIDs及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LVEF、LVFS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心肌纤维化减轻,其中卡托普利组和健脾调脂方中、高剂量组减轻更明显,但仍见少量出血。模型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均<0。05),SIRT3、MnSOD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均<0。05);卡托普利组和健脾调脂方中、高剂量组大鼠心肌组织中Collagen Ⅰ、Collagen Ⅲ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均<0。05),卡托普利组和健脾调脂方高剂量组SIRT3、MnSOD蛋白及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均<0。05)。结论 健脾调脂方可能通过激活SIRT3/MnSOD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

    心力衰竭心肌纤维化健脾调脂方沉默调节蛋白3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电针不同特定穴对慢性结肠炎大鼠的效应差异性研究

    唐坤鹏吕嘉琪文坛张春青...
    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慢性结肠炎大鼠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对结肠炎症的效应差异及机制。方法 60 只SD大鼠饲养1 周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天枢组、大肠俞组、足三里组、上巨虚组各10 只。除正常组外,其余组大鼠采用免疫复合致敏法建立慢性结肠炎模型,各腧穴组于造模结束后行相应穴位电针干预,参数为2 Hz/50 Hz,电流强度2 mA,20 min/次,1 次/d,连续干预10 d;正常组、模型组只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方式进行固定。根据大鼠体重、大便情况、便血情况计算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根据结肠黏膜损伤情况计算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蛋白表达量。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MMP-2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IL-10 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肠组织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各腧穴组大鼠一般状况及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DAI评分、CMDI评分、血清TNF-α水平及结肠黏膜组织中MMP-1、MMP-2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血清IL-10 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上巨虚组上述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天枢组、大肠俞组和足三里组(P均<0。05)。结论 电针天枢、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均可改善慢性结肠炎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减轻肠道炎症反应,且电针上巨虚的干预效应可能存在相对特异性。

    慢性结肠炎电针腧穴特异性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0基质金属蛋白酶-1基质金属蛋白酶-2

    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影响及机制

    郭倩刘丰进康海郑鑫寅...
    60-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血管内皮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48 只成年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组,每组16 只。脓毒症组、参附注射液组大鼠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制备脓毒症模型,假手术组仅开腹暴露盲肠后还纳腹腔。造模后参附注射液组每隔12h腹腔注射1 次参附注射液(6 mL/kg),假手术组和脓毒症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观察各组大鼠术后48h内的行为学表现,统计大鼠存活率;术后48h处死各组存活大鼠,HE染色观察主动脉组织病理学形态,ELISA 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组织因子(TF)、血栓调节蛋白(TM)、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主动脉组织中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IKBα)、核因子-κB(NF-κB)p65 蛋白及各自磷酸化情况。结果 脓毒症组大鼠毛发束立,对外界反应迟钝,腹泻,鼻及眼部可见渗血;肠道黏膜充血水肿、坏死,光镜下显示主动脉内皮细胞增生、肿胀、脱落,内弹力膜断裂。与脓毒症组比较,参附注射液组大鼠精神和毛发状态、活动度、腹泻、鼻及眼部渗血情况、肠道水肿和坏死情况、光镜下主动脉病理改变均明显好转。术后48 h,参附注射液组大鼠存活率明显高于脓毒症组(P<0。05)。脓毒症组和参附注射液组大鼠外周血中TNF-α、IL-10、TF、TM、vWF、PAI-1 水平和主动脉组中p-IKBα、p-NF-κB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均<0。05),参附注射液组外周血中TNF-α、IL-10、TF、TM、vWF、PAI-1 水平和主动脉组中p-IKBα、p-NF-κB p65 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明显低于脓毒症组(P均<0。05)。结论 早期应用参附注射液可抑制脓毒症大鼠机体炎症反应,减轻血管内皮损伤,对脓毒症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有一定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IKBα/NF-κB 信号通路活化有关。

    脓毒症炎症反应内皮损伤凝血功能核因子-κB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