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白盛菊

旬刊

1008-8849

xdjh126@126.com

0311-87738668;13315965390

050061

河北省石家庄市北城路35号万信花园D区8号楼1单元201室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Journal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名中医张沛霖少阳经验穴为主治疗风热型急性期贝尔氏麻痹疗效观察

    余晓燕曹娟娟张建梅刘自力...
    2683-26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名中医张沛霖少阳经验取穴为主针药结合治疗风热型急性期贝尔氏麻痹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云南省中医院、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诊的偏向于病毒感染的风热型急性期贝尔氏麻痹患者72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6例.2组均给予复方板蓝根片、清开灵胶囊、甲钴胺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名中医张沛霖少阳经经验取穴为主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收治日、就诊日)和治疗7次后、14次后、21次后面神经损伤评分、H-B分级变化,统计2组治疗7次后、14次后、21次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随治疗时间延长,2组患者面部损伤评分均逐渐降低,H-B分级均逐渐改善,组内各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治疗14次后、21次后治疗组面部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H-B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治疗14次、21次后的愈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80.0%(28/35)比55.9%(19/34),97.1%(34/35)比 85.3%(29/34),P 均<0.05].结论 张沛霖名中医少阳经经验取穴为主联合药物治疗偏向于病毒性感染的风热型急性期贝尔氏麻痹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面神经损伤和H-B分级.

    贝尔氏麻痹急性期风热证少阳经穴针刺疗法张沛霖

    对称平衡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观察

    陈静金泽周永英何涛...
    2687-26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对称平衡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在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针灸五科治疗的卒中后足内翻患者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给予康复训练及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康复训练及对称平衡针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肌张力分级情况、下肢Fugl-Meyer量表评分(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MBI评分)及治疗4周后的临床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分级均明显改善(P均<0.05),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后组间比较,观察组肌张力分级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3.94%(31/33)比75.76%(25/33),P<0.05].结论 对称平衡针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足内翻疗效优于常规针刺联合康复训练.

    对称平衡针法康复训练卒中后足内翻

    莫西沙星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肉芽肿乳腺炎的效果及免疫指标相关预测模型构建

    张秀华赵海军赵辛赵青...
    2691-2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莫西沙星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肉芽肿乳腺炎的效果,并构建免疫指标相关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2年3月—2023年3月张家口市肺科医院和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收治的肉芽肿乳腺炎患者10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莫西沙星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免疫指标CD68和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根据疗效将患者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CD68、CRP、WBC,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肉芽肿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根据Logistic回归结果构建预测模型,并建立ROC曲线分析预测价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7%(48/5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4%(3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CD68、CRP、WB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CD68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均<0.05),CRP、WB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观察组CD68、CRP、WBC改善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有效组和无效组年龄、婚姻状况、发病部位、生育状况、既往哺乳史、肿块大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超重/肥胖、乳头内陷、病灶位于乳晕区、治疗方案、治疗前CD68、治疗前CRP、治疗前WBC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肥胖、病灶位于乳晕区、治疗方案、治疗前低CD68水平、高CRP水平、高WBC为影响肉芽肿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超重/肥胖、乳头内陷、病灶位于乳晕区、治疗方案、治疗前CD68、治疗前CRP、治疗前WBC、联合预测均对肉芽肿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有一定预测价值,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高于单个指标(P均<0.05).结论 莫西沙星联合散结镇痛胶囊治疗肉芽肿乳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相关指标及联合预测对肉芽肿乳腺炎患者治疗效果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联合预测价值优于单个指标.

    肉芽肿乳腺炎莫西沙星散结镇痛胶囊免疫指标预测模型预测价值

    孙伟运用《黄帝内经》"肾为胃之关"理论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临证经验

    耿连艺袁思成孙伟
    2696-2699,27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的临床疑难并发症,容易引发终末期肾病的发生,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现代医学的治疗理念均以对症性的被动治疗为主,疗效有限,而随着中医药在相关疾病诊疗和研究的深入,孙伟教授结合中医药治未病的思维,认为应当在疾病早期应用中医药积极干预,再不断运用和学习《黄帝内经》中"肾为胃之关"理论后,发现此中医病理通路可有效指导糖尿病至相关肾病发生的防治,可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掌握更多的治疗主动性,于是结合孙伟教授对于该理论的理解,全面解析对于糖尿病肾病的诊治理念,并结合验案一例,以资分享.

    糖尿病肾病黄葵胶囊治未病理论黄帝内经孙伟

    张宁教授论治老年高血压肾损害经验

    郭弋凡薛泰骑张梦闫璞...
    2700-27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血压肾损害已成为老年患者终末期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张宁教授从事肾脏疾病诊疗多年,认为高血压肾损害多为本虚标实之证,多虚实相兼,互为因果,其基本病理变化总不离虚、实两端,虚以肝、脾、肾三脏亏虚为主,实则以瘀血、水湿、痰浊内扰多见.核心病机在于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脾失固摄,肾失封藏,阴阳失衡,气血水运行失调.临床诊治过程中提倡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衷中参西,优势互补;分期论治,正邪兼顾,根据疾病病机演变与证候发展规律遣方用药,疗效突出.

    高血压肾损害老年人张宁经验

    基于"滞、郁、虚、瘀"理论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胃异病同治

    班彦然方霜霜张涛钟卓泰...
    2705-270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以中医"病证结合"思想为指导,以"滞、郁、虚、瘀"作为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机关键,探讨病证结合模式下胃部不同疾病异病同治的辨治思路;同时通过不同疾病宏观病症(证)与微观征象相结合的模式,全面阐释"病证结合"的诊断思维模式,以求在治法上能够针对不同的胃部疾病进一步审慎病机,从而针对疾病共性核心病机在"异病同证"的基础上通过"调枢通胃"法,达到"同治"的目的,以期为慢性胃部疾病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与借鉴.

    病证结合异病同治胃部疾病滞、郁、虚、瘀调枢通胃

    基于"胰脾一体"观点探讨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的中医辨治

    李捷郑雅峰金硕徐云生...
    2709-2712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脾一体"观点认为,现代解剖学胰腺是中医"脾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脾脏"发挥生理功能的核心器官.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不全患者往往存在脾气虚弱、脾不散精、脾阴不足、脾络不畅等多种病理交叠状态.因此,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应注重从"脾"论治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障碍,常用治法为健脾气、散脾精、滋脾阴、通脾络,使得脾气旺而精得散,脾阴足而精自生,脾络和而气行健,最终实现胰岛素分泌稳态平衡,改善胰岛功能.

    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胰腺中医辨治脾藏象

    发散"司外揣内"探讨无症状胃癌前病变辨治思路

    徐楚楚王彦刚赵婷婷
    2713-2717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前病变是胃癌"炎-癌转化"的关键转折点,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通过胃镜检查出的无症状胃癌前病变患者也较多见,西医对于这类患者多以随访为主,患者由于无症状不易重视导致疾病进展,因此关注无症状胃癌前病变并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司外揣内"是中医诊察病证的基本原则,传统中医四诊合参辨证模式则是"司外揣内"诊察原则的具体应用.然而对于无症状胃癌前病变,传统中医辨证过程难以获取足够辨证信息,导致出现"无证可辨".因此,本文通过发散"司外揣内"的中医诊断方法,从辨病为先、重视舌脉、审察病因、辨识体质四个主要方面为切入点,奠定辨证的宏观基调,同时结合胃镜下黏膜表现及组织病理活检结果,进行微观辨证以补充宏观,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为无症状胃癌前病变中医辨治提供思路.

    司外揣内无症状胃癌前病变辨治思路核心病机微观辨证

    基于网络药理学联合分子对接技术探讨"石菖蒲-郁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潜在生物学机制

    赵克勤刘阳赵健森张乃霖...
    2718-2725,2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筛选"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作用靶点,探索其治疗本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TCMSP数据库,筛选得到"石菖蒲""郁金"的主要化学成分及其靶点.使用OMIM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获取疾病靶点数据.使用R语言,获得药物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的交集靶点及其Venn图.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交集靶点的PPI网络.使用Cytoscape软件对其进行拓扑分析,获得核心靶点、关键成分.分别对交集靶点、核心靶点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富集分析.通过PDB数据库下载核心靶点蛋白的3D结构,利用PyMOL、AutoDockTools软件处理靶点蛋白;从PubChem数据库中下载关键成分文件,利用Chem3D、AutoDockTools处理关键成分,随后进行分子对接.使用PyMOL进行分子对接结果可视化.结果 "石菖蒲-郁金"有效成分共111种,对应靶点共645个.CAG疾病靶点共772个,有效成分靶点与疾病靶点交集靶点共71个."药物-有效成分-靶点"网络图由275个节点和697条边组成.交集靶点GO富集分析中共有1 804个条目,其KEGG富集分析中共有151条通路,其中59条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的通路,通过分类可大致分为炎症因子信号通路、细胞凋亡信号通路、激素相关信号通路、癌症发生相关信号通路、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信号通路等.核心靶点KEGG富集分析中共有108通路,其中34条通路与局部炎症反应相关.通过分子对接发现,芹菜素、山柰酚、大黄素均能与核心靶点结合良好.结论 "石菖蒲-郁金"药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机制可能与干扰幽门螺杆菌损伤胃黏膜上皮过程,影响"炎-癌"转化有关.

    石菖蒲郁金慢性萎缩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基于数据挖掘探析悬钟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及配伍规律

    王晨朱永政唐耀丽胡孜岩...
    2726-2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悬钟穴现代主治优势病症及腧穴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WanFang)、维普(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超星期刊、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关悬钟穴的相关文献,运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复杂网络分析、关联分析、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343篇,单穴主治病症11种,优势病症为落枕、腰腿痛和头痛3种;配伍主治病症73种,优势病症为脑卒中后遗症、坐骨神经痛和落枕等18种.配伍腧穴178个,以五输穴、下合穴及交会穴等特定穴为主,提取出18条关联穴组、7个公因子与3大聚类组合.配伍经脉14条,以足少阳胆经占比最高.结论 悬钟穴主治范围广泛,以内科、外科为主;腧穴归经以阳经为主,常用配穴以阳陵泉、足三里和环跳为主;4种数据分析方法联合应用,有助于对悬钟穴进行多维度、深层次地挖掘研究.

    悬钟穴数据挖掘主治病症腧穴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