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费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费经济
消费经济

尹世杰

双月刊

1007-5682

xfjj1985@126.com

0731-88644080

410081

湖南省长沙市麓山路36号(湖南师大校内)

消费经济/Journal Consumer Economic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研究消费理论 指导生产经营 提供消费信息 引导居民消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时代国民经济循环的特征与制度安排

    李松龄
    3-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本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生产,能够大幅度节约个别劳动时间和增加财富;个别活劳动生产的价值大幅度减少,个别劳动占有必要价值转化的收入和资本占有个别劳动生产的剩余价值转化的利润也将大幅度减少;人工智能时代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出现不同于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时期的循环特征.大力发展非物质生产部门,增强其吸纳劳动力就业的能力,树立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劳动也是生产商品和剩余价值的生产劳动的理论观念,实现个别劳动顺利转换为社会劳动;构建新型股份制的制度安排,保障劳动贡献归劳动者所有、资本贡献归资本所有者所得,人工智能时代国民经济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才有可能实现良性循环.

    人工智能时代国民经济循环财富积累非物质生产部门新型股份制

    机会公平的意义:社会流动性与家庭消费支出

    向雪风张路
    1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社会流动性是加快形成橄榄型社会结构和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的必然要求.文章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对中国各地区社会流动性水平进行测度,并考察了社会流动性对家庭消费支出的影响.文章研究发现:地区社会流动性增强能够显著促进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该结论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成立;机制检验发现,提振消费者信心和降低社会不平等是社会流动性增强,促进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的两个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社会流动性增强对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促进效应在社会信任程度高、抚养负担低的家庭以及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中更显著.文章从社会流动性的视角揭示了机会公平对于激发国内有效需求的重要意义.

    社会流动性机会公平消费者信心社会不平等家庭消费

    国际碳平等的内涵、测度和事实——基于1850-2022年数据的历史分析

    刘波
    25-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碳平等"是"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全球治理"的基本原则,也是落实《巴黎协定》的应有之义.文章以平等理论为基础,结合各国碳排放的历史经纬,在满足个人基本需求、保障国家发展空间的前提下,界定"碳平等"的理论内涵,并从年排放量、累计排放量与基于生命周期的排放量三个维度,测度和分解碳排放差距.结果表明:1850-2022年,虽然高收入国家与中、低收入国家的年排放差距略有缩窄,但在累计排放量和基于生命周期的排放量上还存在较大差距,国际碳平等程度呈下降趋势.结合测度结果,本文从争取发展空间、建立权责机制和强化国际合作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碳平等温室气体发展权S基尼系数气候变化二氧化碳《巴黎协议》

    数字金融使用与农村家庭"未富先奢"

    黄祺雨周云波
    37-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数字金融的下沉式发展为农村贫困家庭的"超前消费"行为提供先决条件.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探究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贫困家庭享受型消费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贫困家庭享受型消费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引致"未富先奢"的非理性行为,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保持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升支付便利性和减少预防性储蓄等渠道影响农村贫困家庭的享受型消费.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使用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金融素养较低、非文盲和风险中性等群体.进一步研究表明,在"消费主义"思潮和"贫困心理"的交织影响下,数字金融使用更容易诱导农村贫困家庭享受型消费的提升;相较于农村相对贫困家庭,数字金融使用对农村绝对贫困家庭的影响作用更大.因此,在供给侧,应完善数字金融监管体系,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管;在需求侧,应在未来相对贫困治理中强化心理扶贫,激发贫困家庭内生动力.

    数字金融享受型消费农村贫困家庭消费主义贫困心理

    数字消费何以吸引城市外资流入?

    张杰刘冲张凯恒
    49-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消费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2010-2019年中国25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多期双重差分法考察数字消费对城市外资流入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显著促进城市吸引外资流入.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消费通过"消费-投资"引致机制、信息基础设施赋能机制、良好营商环境磁吸机制吸引外资流入.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消费在消费水平较高城市、营商环境较好城市的引资效应更强,但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的引资效应并无显著差异.拓展性分析表明,数字消费吸引更多高技术产业外资流入,且与自由贸易试验区产生联动效应促进城市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因此,要大力发展数字消费,为提高利用外资规模和质量、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力.

    数字消费外商直接投资消费引致投资信息基础设施营商环境

    乡村数字技术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来自"宽带乡村"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的证据

    赵伟王子豪
    6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如何在数字经济时代下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2008-2021年中国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将"宽带乡村"试点工程和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考察了乡村数字技术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及内在机制.研究发现,乡村数字技术的发展可以缓解城乡消费不平等.机制在于,乡村数字技术发展通过提高收入水平、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改变消费观念以及降低信息获取成本,有效地缩小了城乡消费差距.乡村数字技术具备时间累积效应与强外部性特征的双重属性,不仅随时间累积对本地产生影响效应愈加强烈,而且对相邻地区产生空间溢出效应,对缓解我国城乡消费不平等具有重要贡献.

    乡村数字技术城乡消费差距宽带乡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项目时空效应

    新基建投资赋能消费结构升级的机制和效应

    唐红涛熊悦丁阳
    73-84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实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是畅通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文章从需求侧与供给侧"双侧驱动"视角研究新基建投资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1)新基建投资能显著促进中国居民消费结构升级;(2)新基建投资对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因新基建类型、区域环境与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而具有异质性,信息基建、创新基建与融合基建不仅在赋能消费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存在异质性,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的省份也存在异质性影响;(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新基建投资可以在需求端提升居民收入、在供给端激励研发创新,从而赋能消费结构升级;机制效应同样因区域环境、消费品市场分割程度的不同而存在异质性.要合理规划新基建投资,加强区域合作与创新培育,着力发展新基建对消费结构升级的积极影响.

    新基建投资消费结构升级需求侧供给侧双侧驱动

    基于大语言模型的消费者社交媒体表征分析:以淘宝退货服务为例

    马少辉王炜辰
    85-9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企业管理者需要通过大数据技术积极倾听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反馈,以不断改进其运营绩效.社交媒体是消费者购物后自由分享和讨论他们对产品和服务感知的重要渠道.对海量消费者不断发出的杂乱文本信息进行分析、总结和提炼,以得到消费者群体的核心表达是一个困难的问题.文章提出了基于大语言模型和社会表征理论进行社交媒体分析的新方法框架,并以新浪微博推文数据源的淘宝退货服务为例,说明该方法框架的具体应用.案例分析发现,退货困难、产品质量、物流配送、包装问题等是消费者反映的核心问题.其中退货困难、产品质量问题往往伴随消费者更负面的情绪.与传统主题分析技术相比,新方法框架可以帮助企业从消费者社交媒体数据中提炼多维度、多层次的社会表征,为了解消费者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感知提供更准确、更深入、更全面的洞察.

    社交媒体分析大语言模型社会表征情绪分析退货服务

    《消费经济》2024年总目录

    99-100页

    2025年消费经济领域重点选题方向

    10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