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工况下氢能源汽车隧道内火灾温度场研究

    刘栋叶继红
    344-3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隧道内氢能源汽车分别沿上、下、前、后4个方向释放氢气并立即引燃后产生的温度场,使用Fluent软件对氢气释放并立即点燃后产生的温度场进行数值模拟仿真,分析了氢气泄漏方向和隧道通风速度对射流火焰最高温度以及高温区分布的影响,为隧道内通风速度的设定以及隧道内壁防火设计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在氢能源汽车沿上、下、前、后4个方向释放氢气工况下,增大隧道纵向通风速度对降低射流火焰最高温度作用有限,但可显著减小高温区体积,从而减少射流火焰高温区对隧道各壁面造成的损伤.因此,在隧道设计阶段,建议适当增大隧道纵向通风速度,最佳通风速度为5.0~8.0 m/s;也可以考虑在隧道最右侧增加应急车道,以增大隧道壁面与车辆间的安全距离,进而保护隧道结构和车辆人员安全.

    氢能源汽车氢气泄漏隧道火灾温度场

    移动式风机组合对建筑火灾排烟效果影响的研究

    赵荣煊张蔺杨双红王万通...
    350-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明不同正压式移动风机组合(并联、串联、上下和V型)对建筑火灾排烟效果的影响,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大涡模拟火灾动力学仿真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不同风机组合的火场排烟场景、排烟效率及注意事项.结果表明,4种风机组合均满足空气锥气流覆盖进风口、增加室内压力的需求.当风机组合摆放成 V型时,建筑物内的气流组织效果优于其他组合.上下型、并联风机组合排烟时,两台风机射流中心点距离过于接近会造成部分空气锥形成的气流相互叠加,从而增加空气锥内部涡旋的形成,能耗增加.风机串联时,前台风机的电机阻碍后面气流运动,导致流速降低.论证了风机组合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而验证其战术的可行性,为火场排烟提供理论依据.

    建筑火灾正压式移动风机风机组合排烟效率FDS

    基于AnyLogic仿真的恐慌情景行人疏散研究

    李华范帅超张茹梦
    356-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反映恐慌情景下行人疏散的变化规律,基于Anylogic软件进行仿真分析.通过引入情绪因子和信息因子,量化恐慌传播系数和信息传播系数,建立群体恐慌动力学模型,运用蒙特卡洛等方法进行群体心理的量化分析,划分恐慌程度等级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Ⅴ级.运用该模型分析不同密度、不同恐慌等级下的恐慌人员疏散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低密度情景下恐慌对疏散效率的影响较低,中、高密度情景下,适度恐慌可以降低疏散时间,超出临界范围会导致疏散的延缓.场景模拟可以看出,适度恐慌下人员疏散迅速有序,相反,过度恐慌下人员疏散缓慢混乱.

    行人疏散动力学模型AnyLogic仿真恐慌心理疏散效率

    可燃液体储罐区固定式灭火系统管网布置方式的探讨

    张网王玥
    362-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充分发挥固定式灭火系统的作用,有效缩短灭火时间,提高可燃液体储罐火灾的灭火效率,降低火灾对消防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本文系统调研了国内已建成的固定顶储罐、外浮顶储罐的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管网的布置方式和消防冷却水系统的管网布置方式,分析了不同布置方式的优缺点,提出了可燃液体储罐区固定式灭火系统设计及改进的建议.

    可燃液体储罐区管网布置固定式泡沫灭火系统消防冷却水系统

    地铁气体灭火系统气瓶微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郑懿邹学成李福敏
    369-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市场上使用的部分消防气瓶已远超年限,存在潜在的安全隐患,容易发生气瓶爆炸事故.因此,为保障消防气瓶安全,研究开发了以检测消防气瓶微变形为基础的安全监测技术,采取在气瓶表面缠绕线型传感器的方法检测变形.通过气瓶爆破试验,验证了该技术可有效探测高压气瓶的微变形,并利用以太网将信息传输至大数据平台集中管理,实现主动监管功能.

    消防高压气瓶微变形监测线型传感器气瓶爆破温度补偿

    火灾滤毒工具的防护性能研究

    赵祥冯旭赵婧张若蘅...
    374-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在特定工况下湿毛巾和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防护性能,搭建滤毒工具防护性能测试平台,针对火灾场景中的常见燃烧物,选择硬质聚氨酯、软质聚氨酯、纸张、木材、棉布、PVC、锂电池7种材料,分别测试其燃烧产物中的主要气体成分,分析普通毛巾对气体、烟尘和高温的防护性能.在特定工况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湿毛巾对7种燃烧物产生的PM10颗粒具有一定的过滤效果,平均过滤效率为25.57%;对高温烟气具有降温作用,平均降幅为 29.1℃;对HCN和CO未见明显过滤效果,对C2H4O的平均过滤效率约为28%,对SO2的平均过滤效率约为 75%,对HCl的平均过滤效率约为 84%;对比测试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对CO和烟尘的防护能力,其性能远高于湿毛巾,并具有更低的呼吸阻力.

    火灾烟气火灾滤毒工具毛巾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过滤性能

    融合注意力机制的轻量级火灾检测模型

    曹康壮焦双健
    378-3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视觉信息的火灾检测对消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但现阶段相关研究提出的方法大多是基于高性能的硬件设备开展,这限制了相关成果的实际应用.在YOLOv5目标检测算法基础上使用ShuffleNetv2网络为主干构造轻量化模型,并引入SIoU损失函数提高模型目标框的定位精度,同时在模型中添加Shuffle Attention注意力机制,提高在复杂环境下对目标火焰的识别精度.试验证明,与YOLOv5原模型相比,改进后的模型在实现更好识别效果的同时,参数量减少了54.2%,检测速度提升了40.5%.将模型部署嵌入式设备验证其应用效率,结果显示,模型在实现32帧/s检测速度的同时维持了较好的识别效果.

    卷积神经网络火灾检测YOLOv5注意力机制JetsonNano

    基于红紫外光电传感器的多波段火焰探测方法研究

    薛莹赵志鹏刘建翔李绍鹏...
    384-388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不同火灾发生场景对火焰探测的要求,建立具有火灾特征的火灾探测模型,对多波段红紫外传感器火焰探测机理、多特征数据融合算法和火灾决策判断方法进行研究.选择 185~260 nm波段的紫外光电传感器和 3.6、4.4、4.8 μm波段的红外光电传感器进行火焰探测,采集火焰特征信号数据信息;采用多信号数据融合和特征参数相关性算法,建立多波段火灾特征的火灾探测数学模型,模拟火灾发生场景,训练有关特征参数的最佳配置.研究结果表明,对 185~260 nm波段的紫外光和 3.6、4.4、4.8 μm波段的红外光进行多波段火焰探测,能够满足标准GB 15631-2008《特种火灾探测器》的要求,火焰的识别和决策判断能力提高,试验中无误报和漏报.

    紫外光电传感器红外光电传感器多波段火焰探测

    高等级化学防护服用多层膜面料的阻燃性能和热防护性能

    王俊胜金星张杰商珂...
    389-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芳纶织物、聚酯织物和腈纶织物为骨架层,聚烯烃膜为成型层,聚卤代烯烃膜为阻隔层,试制高等级化学防护服用多层膜面料.采用电子织物强力机、极限氧指数仪、锥形量热仪和热防护性能测试仪,研究织物种类及聚烯烃母粒和阻燃剂种类对多层膜面料力学性能、阻燃性能、燃烧行为和热防护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芳纶织物和聚酯织物为骨架层的多层膜面料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以B/C型聚烯烃母粒和Y型阻燃剂为原料的多层膜面料具有更高的阻燃性能;以腈纶织物为骨架层的多层膜面料具有更低的热释放和较高的残炭含量,但是由于在测试过程中会出现严重熔融现象,其热防护性能较差.综上,以芳纶织物为骨架层,C型母粒和Y型阻燃剂制备的聚烯烃膜为成型层,试制的多层膜面料综合性能最佳.

    高等级化学防护服多层膜面料阻燃性能力学性能热防护性能

    核心层厚度对聚乙烯基铝塑板燃烧特性影响研究

    王佳斌郑寓超崔嵛刘国磊...
    393-39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锥形量热仪研究了不同核心层厚度聚乙烯基铝塑板的燃烧特性.选用 35、50、65、80 kW/m2 共 4种热流强度,得到不同核心层厚度铝塑板的点燃特性、火灾风险和烟气毒性等.结果发现:聚乙烯基铝塑板符合热薄型材料点燃规律,3、4、5 mm厚核心层铝塑板临界点燃热流强度的推导值分别为33.9、25.1、9.9 kW/m2.铝塑板燃烧的热释放速率随热流强度增加而明显增加,且有向双峰发展的趋势.随着热流强度和铝塑板核心层厚度增加,聚乙烯基铝塑板的火灾性能指数(FPI)由41迅速下降到0.14,火灾蔓延指数(FGI)则由0.02迅速增加到3.19,CO释放速率也迅速增大,导致火灾危险性大幅增加.

    聚乙烯基铝塑板燃烧特性锥形量热仪烟气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