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消防科学与技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消防科学与技术
消防科学与技术

王铁强

月刊

1009-0029

fire@xfkj.com.cn

022-23920225 23383612

300381

天津市南开区卫津南路110号

消防科学与技术/Journal Fi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主管、中国消防协会主办的学术性会刊,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 《消防科学与技术》由中国消防界知名的专家、学者组成编委会指导办刊工作,编委会有院士一名。拥有全国各级消防管理机构、消防科研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院、消防企业和消防工程公司、保险公司等最广泛的作者群和读者群,刊登国际和国内的稿件。 报道内容 与各消防专业技术委员会合作,及时向广大读者介绍消防设备、石油化工、火灾调查、战训、建筑防火和规范研究等方面的最新成就。 设置栏目 消防理论研究、性能化设计与实践、规范研究与信息、建筑防火设计、灭火指挥与训练、消防设备研究、灭火系统设计、石油化工消防、工艺防火、电气防火、灭火剂与阻燃材料、消防管理、火灾调查与分析、质量监督与标准化、专家访谈、青年学者论坛、国内外科技信息、讨论园地及产品质量检验通报等。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五种国际重要检索系统列为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剑桥科学文摘(工程技术)》、《乌利希期刊指南》、俄罗斯《文摘杂志》、波兰《哥白尼索引》。 《消防科学与技术》被中国科协学会部和自然科学基金委计划局共同主办的检索性刊物《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收录为首批源期刊。同时也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消防科学与技术》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中国安全工程领域重要的学术性期刊。 联系电话:022-23387274 电子信箱:fire@xfkj.com.c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系统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分析

    董文妍陈向阳杨子荣郝冬...
    716-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是燃料电池汽车(FCV)的核心技术指标之一,其安全性保障是实现FCV大规模商业化的重要前提.本文围绕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介绍了车载氢系统的组成,分析了车载氢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失效模式及原因,总结了车载氢系统的失效后果,并探讨了现阶段在FCV消防安全方面亟需完善的内容.分析表明,车载氢系统的潜在失效模式及原因主要包括密封、振动疲劳、机械冲击、碰撞、快速充放氢疲劳、热损伤、控制系统功能失效等,失效的主要后果表现为氢气泄漏.对于氢气泄漏的危害分析应充分结合车辆所处的场景进行综合考量,在极端场景下,"氢气泄漏+密闭/半密闭空间+点火源"将引起火灾甚至爆炸,会严重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建议从强化安全性设计和验证、提升氢泄漏监测和气源控制技术、开展失效致灾危害量化评价、加强火灾防控技术等多个方面,促进车载氢系统的安全性水平提升.

    燃料电池汽车车载氢系统失效模式失效原因氢安全

    三元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火灾燃烧特性研究

    何学超刘振飞何瑾
    722-7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三元锂电池电动自行车开展实体燃烧试验,研究了电动自行车火灾的发展和蔓延过程,分析了燃烧现象、温度及烟气变化等典型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电动自行车火灾发展迅速,燃烧过程中伴随射流火和爆炸现象.在距地面1 m处,测得的火羽流温度最高可达 730℃,此时对应的最大热释放速率为1 290 kW.通过对烟气毒性进行评估,计算得到有效剂量百分数FED值为 1.8,表明在此火灾环境中大约一半人员会因烟气毒气危害而丧生.此外,产生的烟气中还包含大量易燃易爆气体,其中H2含量最高为2 300 μL/L.

    三元锂电池电动自行车火灾火蔓延烟气毒性

    沉井式机械立体停车库火灾风险及防治策略研究

    周广连
    726-7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电动汽车火灾案例和他人研究成果,对某在用沉井式机械立体停车库的消防设计进行详细分析,发现存在防火单元无法分、消防联动易失准、灭火效能不确定、事故处置难度大的主要风险.通过理论研究和对比数据分析,提出预警探测、防火分隔、分级响应、结构抗火、消防救援方面的策略.本研究为下一步开展相关实体试验、消防设计、规范修订提供了基本思路.

    沉井式机械立体停车库电动汽车锂电池火灾风险防治策略

    基于云端数据分析的共享电单车起火原因分析技术研究

    陈克黄盟张若蘅张斌...
    730-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享电单车具有运行数据采集和云端记录功能,揭示云端数据随起火部位及引燃模式的变化规律,可为起火原因认定和产品质量管理提供新依据.本文通过明火引燃、动力电池热失控整车燃烧试验和电气线路短路故障试验,研究共享电单车起火燃烧过程中云端数据的V-t曲线特征和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明火及短路会导致数据传输线路断开,整车电压数据出现骤降后快速降至 0,电压下降速度可超过 500.56 mV/s;动力电池热失控后,整车电压数据出现骤降后缓慢下降,电压下降速度为 20.02 mV/s,并在下降过程中出现短期的电压回升现象.开展共享电单车的火灾调查时,可通过调取云端数据分析V-t曲线特征的方法,为起火原因认定工作提供线索.

    共享电单车云端数据起火原因火灾调查

    新能源汽车底部碰撞安全测评技术研究

    闫鹏飞何兴高妍刘祎帆...
    737-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对复杂底部碰撞场景的分析,并基于托底工况,结合试验和仿真手段搭建出底部防护安全测评技术方案,揭示了底部磕碰障碍物和电池系统的作用机理.基于试验和仿真的联动分析,创建涵盖不同损伤因子的多工况、可结构设计优化的最优测评方案,为复杂场景工况合理提取、有效表征新能源汽车底部碰撞安全问题提供重要支撑.

    绿色发展新能源汽车底部磕碰联动分析损伤因子

    车用动力电池存储中热失控预警防控技术研究

    许磊郑伟赵兵
    743-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一种车用动力电池包存储中热失控火灾预警防控方法的效用,通过开展车用动力电池包的真实试验和模拟仿真,分析热失控火灾早期征兆信号序列的显著性,并研究电池包火灾蔓延扩散中附近温度分布情况.结果表明:采用FDS模拟仿真的方式能够实现对车用动力电池包存储中热失控火灾的有效模拟,其热释放速率和烟气蔓延过程同试验过程近似,通过模拟模组级热失控场景下的温度场分布可知,通过有效分隔措施可将火势控制在箱体隔层内部,不会造成其他空间的造成严重灾害;试验测试不同传感器响应情况,通过32.8 kHz超声传感器能较早采集到电池热失控状态,时间显著早于图像、烟雾传感器,且在相对封闭空间超声传感器探测效果较为显著.

    车用动力电池气体探测防火分隔超声探测FDS模拟

    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内部压力测试方法研究

    刘恩宏黄文盛徐成善冯旭宁...
    750-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锂离子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产业的核心部件,安全性受到广泛关注.电池安全事故通常始于电池热失控,即电池内部出现剧烈的链式放热连锁反应,产生并释放大量可燃气体.本文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热失控内部压力测试方法并开展了电池热失控试验,通过测量电池热失控时的内部压力分析热失控过程.结果发现,产气会造成内部压力迅速变化,释放的1 000℃、0.25~0.50 MPa高温高压气体对传热散热过程有显著影响.同时,因产气造成的电池内部压力变化早于内短路造成的开路电压变化和电池产热造成的温度变化.该方法对全面研究热失控机理,提升热失控预警、排气阀设计等电池安全技术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锂离子电池电池安全热失控热蔓延内压测试

    电动汽车热失控危害性评测技术研究

    张良赵志伟张得胜黄盟...
    756-7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增加,动力电池热失控导致的着火事故时有发生,对热失控危险性进行评测是提升电动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行业内尚未形成量化评估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搭建了电动汽车整车燃烧试验平台,并开展了大量由热失控引发电动汽车火灾的模拟试验,提取了以下可用于电动汽车热失控危害性评测的参考指标与部分潜在指标:试验开始至动力电池热失控的时间间隔可作为电池故障预警有效性的指标;热失控至车辆起火的时间间隔与车内温度可作为乘员逃生安全性的指标;烟气体积分数超标时刻及其与起火时刻的关系可作为驾驶室毒气危害性的指标;车内可燃气体体积分数和车外热辐射强度可作为评估爆炸危险性和相邻车辆引燃风险性的指标.通过提出上述评价指标,为后续形成量化评估方法及相关标准提供参考.

    电动汽车热失控危害性评测方案

    光伏火灾带电扑救触电安全性分析研究

    王玥张网吕东
    762-7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光伏发电系统在有光照条件下会持续发电,故无法切断其电源,而使用传统的灭火剂扑救光伏火灾时会发生触电事故.为研究传统灭火剂在带电状态下扑救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高压的触电风险,提出了光伏火灾带电扑救试验平台和试验方法.通过试验发现:泡沫、水基灭火剂、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在扑救直流侧300~1 500 V高压光伏火灾时,由于灭火剂的绝缘性而无法形成回路,从而不具备导电性;消火栓水枪和多功能水枪带电扑救过程中枪头带有直流电,枪头电压随流量和距离的变化而变化,由于多功能水枪水柱中心为空气,显著降低了水柱的电导率,因此,多功能水枪比消火栓水枪更适合扑救光伏发电系统带电火灾.通过拟合得到了多功能水枪带电扑救过程中水电导率的计算方法,计算确定了水枪一级和二级带电扑救的安全距离.带电扑救过程中的扑救距离要严格大于一级安全扑救距离,二级扑救距离范围内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以防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光伏发电系统直流侧带电扑救触电危险电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