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月刊

1008-0708

xiandainongye@163.com

0471-6652260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70号农牧业厅办公楼

现代农业/Journal Moder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农业、农民服务是其一贯的办刊宗旨。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介绍实用技术,刊载专家学者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传递市场信息,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内蒙古现代畜牧业发展研究

    赵春江
    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畜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也是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更是保证食物安全和居民生活的战略性产业.内蒙古作为我国重要的天然牧场和畜牧业基地,近年来全力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目前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粮仓""肉库""奶罐""绒都".粮食产量稳居全国第6位,全国1/2的羊绒及其制品、1/4的羊肉、1/6的牛奶、1/10的牛肉均来自内蒙古.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现代畜牧业发展实践,通过剖析内蒙古畜牧业发展现状与典型案例,厘清内蒙古现代畜牧业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提出内蒙古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点路径.

    现代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蒙古

    "六次产业化"对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启示

    魏晓轩蔡定昆
    8-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乡村产业的振兴,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途径.系统梳理日本"六次产业化"发展的经验,将其归结为:以"农业、农村、农民"为中心,活用地域特色,推进产业链向后融合,把产业链价值留在农村.在分析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现实基础上,立足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现状,借鉴日本农业发展经验,提出推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的举措,以期推动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

    高原特色农业"六次产业化"产业融合实现路径云南省

    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空间演化及对策研究

    杜鹏董文姗周东旭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探索农业生产碳排放空间演化对制定合理的农业减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利用山东省2000-2020年的农业碳排放数据,估算山东省16个地区的农业碳排放量和强度,进一步研究山东省农业生产碳排放量和强度的区域差异、时空格局和动态演变.研究结果表明:(1)各地区农业碳排放量总体呈倒U形变化趋势,表现出"上升—平稳波动—下降"的演化趋势;(2)各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呈现"平稳波动—持续下降"趋势,至2020年达到最低值;(3)在过去的20年中,山东省碳排放高强度和中高强度地区不断向中强度和低强度演化,2020年所有地区均降为中强度及以下;(4)山东省16个地区农业生产碳排放强度Moran's Ⅰ指数呈N形波动,表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对此,深入剖析山东省农业碳排放空间演化趋势,提出碳减排对策,以期为山东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农业碳排放空间分布特征碳排放强度Moran'sⅠ指数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与农业碳排放——基于黄河流域62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熊宇辰党国英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与农村发展紧密结合,为农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机遇.本研究采用2011-2021年黄河流域62个地级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数字经济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和区域异质性.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促进农业碳减排的传导机制中起明显的中介作用.此外,数字经济对区域农业碳排放存在门槛效应,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升级相对先进的地区,其农业碳减排效应更强.分地区回归结果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数字经济的农业碳减排效应在中游、下游地区更加显著,且因下游享受"数字红利"促使农业碳减排效应强于中游地区.

    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升级农业碳排放中介效应

    社会声望、价值感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实证分析——基于640份农户调查数据

    封玫张志垚程娟蔡淑清...
    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农村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推进闲置宅基地进一步腾退和盘活,是缓解当下中国农村土地资源低效利用的重要举措.基于江西省余江区640份农户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社会声望、价值感知对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影响机理,并对价值感知在社会声望与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中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社会声望、价值感知均会显著正向促进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价值感知在社会声望与农户宅基地退出中起中介作用;受访者受教育程度越高或者为中共党员,越会显著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行为的意愿,促使其退出行为的达成.综上,建议重视社会声望和价值感知在农户宅基地退出中的外在驱动和内在激励作用,充分发挥乡贤、知识分子以及领导干部等群体的示范效应,注重提高农户宅基地退出价值感知水平,提升农户宅基地退出意愿.

    宅基地退出行为社会声望价值感知中介作用

    牧户借贷对收入影响实证分析——基于100个固定调查户面板数据

    任鹏跃斯钦孟和杜富林
    44-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草原牧户借贷金额对其收入的影响,笔者于2020-2022年对鄂尔多斯市绒山羊核心养殖区牧户进行调研,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探索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地区牧户借贷金额不仅可以直接增加其经营性收入,还可以通过增加养殖业的支出间接促进经营性收入增长,牧户养殖业支出在牧户借贷与收入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存在"牧户借贷-养殖业支出-收入增加"的作用机制.鉴于此,地方金融机构应大力发展牧户生产性贷款,满足牧户养殖业生产支出;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应积极培训牧民合理使用借贷资金,并为牧户的借贷做担保,积极鼓励信贷公司发放涉农涉牧贷款并向牧民养殖业生产提供信贷支持.

    牧户借贷牧户收入随机效应模型中介效应养殖业支出

    区域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测度与评价——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例

    彭强汪晶晶陈文博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选取2004-2022年新疆农产品出口相关数据,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涵盖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新疆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的情况.研究表明:2004-2022年新疆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有所改善;绿色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共享发展指数、开放发展指数呈现上升趋势,创新发展指数先上升后下降.其中,创新发展指数下降幅度明显,是制约新疆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发展指数是新疆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贡献因素.此外,研究发现影响新疆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出口竞争力和出口优势不足、对外贸易依存度下降和国际市场占有率小、出口市场集中度较高、带动就业能力不足等.基于以上研究,新疆在新发展阶段应建立农业就业补贴政策,加强农业发展储备力量;持续推动农业科技平台创新发展,培育农产品出口发展的新动能和新优势;抓住"一带一路"机遇,实现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

    农产品出口高质量发展熵值法综合评价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否促进沿边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

    朱新鑫杨源毅
    59-6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是我国沿边地区构建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重要"试验田",对促进我国沿边地区的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为准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政策对于沿边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能够显著地促进沿边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和反事实检验后依然成立.研究结论为我国继续扩大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推动沿边地区贸易高质量发展,促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全面开放的新格局提供了有益助力.

    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贸易高质量发展双重差分模型

    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买意愿影响研究——基于感知价值的中介作用

    李文斌曾丽余洪波李连英...
    6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技术接受和使用整合模型2(UTAUT2)和感知价值采纳模型(VAM)理论为基础,分析535份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新零售模式下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享乐动机是影响消费者购买意愿的重要因素,其次是感知价值、努力期望,最后是社会影响.享乐动机、努力期望与便利条件对消费者感知价值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影响依次减弱;与此同时,感知价值在享乐动机、努力期望与便利条件对消费者购买意愿起到中介作用;享乐动机与努力期望均对消费者绩效期望产生影响,但绩效期望对消费者感知价值的影响不显著.据此,生鲜电商平台应提高精细化运营能力,打造全天候消费体验,提高平台功能效率,注重口碑营销,完善溯源机制,提高消费感知价值,进而提高消费者购买意愿.

    新零售生鲜电商平台消费者购买意愿感知价值结构方程模型

    基于TOE框架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组态研究

    侯晓欢孙红霞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产业振兴.农村产业融合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基于TOE分析框架,从技术、组织、环境维度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因素,并利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2020、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根据组态结果分析提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组态路径.研究发现:(1)数字技术、技术创新、城镇化、产业机构非农化、政府支持、农村用电水平是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2)存在4条组态路径能够产生高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数字技术是所有组态路径的核心要素.研究结论揭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复杂因果关系,对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农村产业融合TOE框架定性比较分析法发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