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月刊

1008-0708

xiandainongye@163.com

0471-6652260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70号农牧业厅办公楼

现代农业/Journal Moder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农业、农民服务是其一贯的办刊宗旨。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介绍实用技术,刊载专家学者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传递市场信息,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草原生态保护与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

    杜富林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内蒙古自治区围绕实现农牧业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全方位构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当前,牧区发展走到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是继续维持边保护边超载过牧的低水平数量型发展模式,还是选择一条新型的能够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水平质量型的牧区现代化道路,成为内蒙古牧区面临的重大抉择,这是能否充分发挥北方生态屏障功能和安全稳定屏障功能,保障绿色农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所要经受住的严峻考验,更是新时代赋予的历史性新命题.

    草原生态保护草原畜牧业转型发展

    理性选择视域下的乡村振兴困境与对策——针对重庆市武隆区堰塘村文旅发展的个案研究

    熊婉彤李琦文应鲜牟芝璇...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党对"三农"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而理性选择是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耦合关联的过程.文章通过对重庆市武隆区堰塘村的田野调查,从经济理性、生活理性、文化理性、生态理性和社会理性5个维度对其发展成效与困境进行了剖析,并指出堰塘村发展需要在经济、组织、人才、文化等方面通过统筹产业升级发展、聚用留育专业人才、激发农民主体意识、提升文化供给效能方面加以提升改进.

    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理性选择堰塘村

    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与影响因素分析

    吴杨伟张兴宇李晓丹
    19-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新机遇.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有着特殊情感,鼓励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既有利于解决就业问题,又有利于乡村振兴.文章基于拓展的推拉理论认知,利用675份问卷数据,分析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的意愿,检验服务乡村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较高,但返乡就业意愿较低;服务乡村的家庭支持程度较高,人才观认知偏理性.农村籍大学生对农村发展前景、生活成本等农村拉力因素,对城市就业压力的感知、乡村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等城市推力因素,都显著增强了其服务乡村的意愿;对城市的生活工作环境、工资待遇、工作体面程度的感知等城市拉力因素,对农村的工资待遇、生活工作环境、工作体面程度的感知等农村推力因素,都显著抑制了其服务乡村意愿的生成.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等个体因素对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的影响呈现差异性,中间阻碍因素城乡文化差异抑制了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的提升.结合研究结论,提出加强高校教育指导、加强思政课程建设等提升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的对策建议.

    农村籍大学生服务乡村意愿推拉因素个体因素中间阻碍因素高校教育课程思政

    家庭农场资本禀赋特征及对"趋粮化"的影响——基于云南省514个家庭农场数据分析

    郭瑞婧谢彦明刘帅诗郝峻锋...
    29-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家庭农场代表中国农业经营方式的主流方向,是粮食生产的中坚力量.文章基于云南省514份家庭农场调查数据,建立家庭农场资本禀赋评价指标体系,在运用熵值法、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家庭农场资本禀赋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二元Logit模型、Tobit模型分别探究各类资本禀赋对异质性家庭农场"趋粮化"的影响.研究表明:(1)家庭农场"趋粮化"程度较低.56%的农场种粮,种粮面积占比39.30%;综合资本禀赋得分0.337,各类资本禀赋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人力资本禀赋、金融资本禀赋、自然资本禀赋、物质资本禀赋.(2)综合资本禀赋对家庭农场"趋粮化"具有显著负向影响.金融资本禀赋具有显著负向影响,自然资本禀赋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不同资本禀赋对异质性家庭农场"趋粮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建议落实种粮补贴政策、完善土地流转和耕地用途监管体系,分类精准施策,促进家庭农场"趋粮化"生产经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资本禀赋家庭农场"趋粮化"云南省

    成员异质性提高了农民合作社的绩效——基于四川省403个合作社的数据

    陈庆琳谢彦明张连刚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民合作社具有经济和社会的双重功能,是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组织载体.近些年农民合作社发展呈现显著的成员异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合作社绩效的影响亟待深入研究.文章基于四川省宜宾市403个合作社的样本,分析了多维成员异质性对合作社经济和社会绩效的双重影响.研究表明:农民牵头人的返乡农民身份、家庭农场成员数以及成立基层党组织对农民合作社的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鼓励和支持返乡农民自主创办合作社,支持"合作社+家庭农场"融合创新发展,促进"合作社+党支部"互嵌式发展.

    农民合作社成员异质性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四川省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研究——以厦门市为例

    杨瑞铭刘宗柳王复基郑毓岚...
    45-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选取《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11-2022)》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了厦门市城镇化与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劳动力资源、财政支农资金、农民可支配收入的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并对厦门市城镇化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所得模型通过检验,表明模型对城镇化的解释能力较强,选取的各项指标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产值、农林牧渔服务业、劳动力资源、财政支农对城镇化影响显著,是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渔业产值对城镇化有一定的解释作用,但对城镇化发展作用为负效应;牧业产值对城镇化发展影响不显著,说明目前牧业产能还比较低.为此,提出厦门应积极探索智慧牧渔业发展模式,加快渔业生产转型,稳步扩大现代水产养殖;精准规划生猪养殖规模,适度提高猪肉自给率等发展建议,为实现城乡融合发展、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合理参考.

    厦门市城镇化农业经济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

    风险警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促进还是抑制

    何逸馨麦强盛
    56-63,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风险信息愈发透明的市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险而立,成为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第三方数据平台搜集整理的11 76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警示信息数据,研究不同类型风险警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存时间的影响.研究表明:(1)监管风险、司法风险、经营提醒警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延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生存时间;(2)风险警示对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延长生存时间具有较强的正向促进作用,对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影响稍弱;(3)处于更高密度关联关系中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风险警示对其延长生存时间的促进作用会减弱.因此,监管部门应利用好第三方平台的风险警示功能,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时、高效整改,提升其发展质量,延长经营寿命.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生存时间风险警示外部监督

    安徽省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马明冯一丹何颖宋祎...
    6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定量分析安徽省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格局及其变化特征,揭示相关影响因素,对保障粮食安全、推进耕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利用熵值法、GIS空间可视化分析、灰色关联度法等方法,对安徽省2000-2020年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及影响因素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耕地各功能变化趋势不尽相同,粮食生产、经济贡献功能逐年提升明显,生态维护功能、社会保障功能却逐渐呈现下降趋势;(2)耕地多功能空间分布差异明显,粮食生产功能高水平区分布在皖北平原地区,经济贡献功能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皖北平原和皖南山区南部,生态维护功能高水平区位于沿江平原,社会保障功能高水平区则主要位于沿江平原与皖南山区;(3)主要影响因素从人均耕地面积、土地垦殖率等自然地理条件向城镇化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业机械化总动力等社会经济和农业技术条件转变.研究结果力求为安徽省制定区域差异化、多元化的耕地保护与利用政策提供重要理论支持.

    耕地多功能时空分异影响因素安徽省

    山东省农业生产效率动态演进及区域差异研究

    付昕雨李业荣段菊英
    7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究地区农业生产效率的动态演进趋势、分析区域差异对促进区域农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别采用超效率SBM模型、核密度估计法与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对2008-2022年山东省16个地市农业生产效率的动态演进特征及区域差异来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山东省总体农业生产效率逐年上升,在空间上呈现鲁中>鲁东>鲁西北>鲁西南的空间格局;总体差异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构成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据此,提出制定差异化的农业发展策略、缩小区域内和区域间差异的优化措施,以期提升山东省总体农业生产效率水平,促进乡村全面振兴.

    农业生产效率超效率SBM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

    农民专业合作社返贫阻断效应分析——基于CLDS数据库

    祝贺缤
    81-89,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索农民专业合作社返贫阻断效应,对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文章以2014、2016、2018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数据库中我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家庭数据为研究样本,建立双重差分模型,对农民专业合作社返贫阻断效应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设立对农村家庭经济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效果,能起到返贫阻断的作用;不同地理空间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返贫阻断效应有所差异,农民专业合作社对非民族地区和非边疆地区农村家庭收入改善的影响更加明显,而对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并没有显著影响;农民专业合作社对返贫阻断的作用机理主要体现在精减农业经济收入来源和提升农户生活幸福感上.因此,要使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得到更广泛的发挥,政府需注重完善边疆、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并试图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同时引导农民生产经营向优势产业集中发展,充分调动农民的主观能动性.

    农民专业合作社返贫阻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