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现代农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

月刊

1008-0708

xiandainongye@163.com

0471-6652260

010010

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东街70号农牧业厅办公楼

现代农业/Journal Modern Agriculture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学知识,为农业、农民服务是其一贯的办刊宗旨。本刊主要报道国内外的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介绍实用技术,刊载专家学者对疑难问题的解答,传递市场信息,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达小康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以农牧业现代化扎实推进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国家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内蒙古农牧业"学术会议综述

    张宇佳修长百仲怡韩畅...
    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编者按]农牧业是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直接关系到农牧民共同富裕和城乡协调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全国的"粮库""肉库""奶罐""绒都",在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仍面临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农业基础设施薄弱、三产融合程度较低、科技支撑能力不强、农业保险制度不完善等突出问题,因此得到了政府部门和专家学者等的广泛关注。2024年7月12-14日,中国农学会农业现代化分会、内蒙古农业经济学会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组织业内各领域专家、学者研讨交流内蒙古农牧业发展之策,为内蒙古完成"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这一任务、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政治责任、加快建设农牧业强区提供指导。鉴于此,本期特稿整理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以期能引起学界对内蒙古农牧业的进一步思考。

    农牧业现代化内蒙古

    乡村振兴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及路径研究

    周银航龚征旗
    9-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利用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区市(除去港澳台地区)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增长的影响及其具体作用路径。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升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并且"金融可获取性"与"信息可获取性"在其中起到了积极的调节作用。此外,异质性分析指出,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农民收入的正面影响最为显著,特别是对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村家庭,其正面效应更为明显。文章对于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户增收以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数字普惠金融乡村振兴农户增收调节效应

    山西省果业集群布局与果旅融合发展水平研究

    王鑫侯晓飞牛亚群王瑞...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果旅融合是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山西省果树种植区实现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文章通过分析山西省26个果业集群县果园种植面积、产量及布局特征,发现山西省果业集群区分布于盆地和丘陵地带,形成以运城市临猗县为高密度核心区,运城市为主产区,以山西省低海拔南北生态廊道为轴线,晋中市为低密度核心区,长治市、大同市、临汾市为辐射区的果业规模化生产格局。在分析果旅产业融合现状的基础上,利用区位商、熵权法、耦合协调度、灰色关联法对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评价,发现果旅融合尚处于萌芽阶段,果旅之间联系不紧密,从而得出山西省果业集群区果旅产业融合发展趋势。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为优化山西省果旅融合路径献计献策。

    山西省果业集群果旅融合产业融合

    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研究

    宋德军丁鑫
    26-37,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4-2022年我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构建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得出新质生产力水平与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计算得出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进一步运用核密度估计、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析出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和区域差异性,运用障碍度模型对2个子系统进行障碍因子诊断并分析。结果显示,新质生产力水平整体稳中向好,呈东高西低格局;东、中、西部地区的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呈现由高到低的阶梯分布,空间相关性显著。分析得出,四大区域的耦合协调度的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内差异,且该差异呈加深趋势。基于此,提出因地制宜提升新质生产力、发挥发达地区的辐射作用以及加强农业基础研究的建议,为促进我国新质生产力与农业高质量耦合发展提供参考。

    新质生产力农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性区域差异

    从"三农"视角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以西藏自治区为例

    窦蒙召陈拓羽孙自保
    38-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推进"三农"现代化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文章基于西藏2013-2022年数据,从农业现代化、农村现代化与农民现代化3个维度,选取12个指标构建西藏"三农"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与灰色关联模型对西藏"三农"现代化水平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西藏"三农"现代化水平总体稳中向好;农业现代化维度逐渐成为西藏"三农"现代化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化肥使用量、粮食总产量、农村就业人数、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农村人均自有住房面积、乡镇卫生人员数是影响西藏"三农"现代化水平的核心因素。因此,着重关注农业机械总动力、农林牧渔总产值、农村用电量、群众文化事业从业人员数、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6个关联度低于0。8的指标,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三农"现代化水平中国式现代化影响因素西藏自治区

    中国农业OFDI正向冲击对RCEP国家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王晓艳麦强盛
    4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农业对外投资在农产品贸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文章基于中国与RCEP国家2004-2019年农产品贸易数据,运用VAR模型进一步分析中国农业OFDI对RCEP成员国的农产品贸易冲击效应。研究认为,长期来看,中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会赋予中国与RCEP其他成员国农产品贸易持续的正向冲击,且不同成员国受到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影响表现存在异质性;中国农业OFDI会促进RCEP经济体的农业合作与发展。因此,建议有实力的农业企业要积极"走出去",同时也要根据贸易情况灵活调整对外投资战略,最大限度地实现RCEP经济体农产品贸易的持续增长。

    农业OFDIRCEPVAR模型

    我国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的异质性研究

    滕佳敏廖静萍袁冬宇
    55-63页
    查看更多>>摘要:探讨生猪产业链价格的波动风险事关宏观经济的健康运行和居民福利的保障。文章选取2000年1月-2022年12月生猪产业链价格作为研究数据,首先通过BP结构突变点检验得出生猪产业链中存在的3个突变点,分别为2007年7月、2015年7月和2019年8月,然后利用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测算3个突变点前后的价格风险变化。结果表明,相较于前2个突变点,2019年8月前后价格序列波动风险变化较大,其中活猪价格的风险变化概率最大,达到41。29%;猪肉价格的风险变化概率为40。20%,略低于活猪;仔猪的风险变化概率为18。11%。基于此,对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的异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生猪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异质性检验BP结构突变点检验非参数核密度估计法

    农垦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为例

    杨丽娟宋军卫杨通明
    64-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垦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是"一体两面",两者融合发展对于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以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为研究对象,采用信息量权重与独立性权重相结合的方式测算农垦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相对发展度模型定量评估两者的协调发展程度与相对发展程度,探讨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有效路径。研究表明:2011-2020年我国喀斯特地貌分布区的农垦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均在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以2018年为节点,农垦农业现代化与乡村产业振兴由磨合发展转变为协调发展;两者的相对发展程度呈现"农垦农业现代化发展相对滞后—均衡发展—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相对滞后"的态势。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建议,以期为我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农垦农业现代化乡村产业振兴耦合协调度喀斯特地貌分布

    湖南省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

    邓黎倩
    73-81页
    查看更多>>摘要:农业是维护社会安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石,农业经济韧性的增强有利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对推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实践意义。文章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样本,通过熵值法全面测度了 2008-2021年各市州的农业经济韧性,运用泰尔指数及分解探究农业经济韧性的差异特征与差异来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地理探测器分析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08-2021年,湖南省各市州的农业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其中长沙市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高,张家界市农业经济韧性均值最低;研究期间内,湖南省农业经济韧性的总体差异逐年递减,区域内差异对总体差异的贡献率最大;农业经济规模、生产要素投入、政府支持力度与地区市场环境是湖南省农业经济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需继续加大农业经济规模、农业生产要素投入以及政府支持的实施力度,稳定市场环境,统筹各市州农业经济韧性协调稳定发展,以期不断提升湖南省农业经济韧性的内在动力。

    农业经济韧性空间差异影响因素

    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分析

    梅泽峰
    82-8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基于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区市(除西藏自治区、港澳台地区外)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并且该促进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同时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提高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比来提升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为此,应加大数字技术的研发投入、加快数字乡村的建设进程、完善土地流转的程序规范性并建立良好的信贷平台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经济农业高质量发展双向固定效应中介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