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论坛
行政论坛

祝福恩

双月刊

1005-460X

xzlt160@sina.com

0451-85951705

150080

哈尔滨市清滨路74号

行政论坛/Journal Administrative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探索行政科学真知,研究政府工作实际,反映最新学术信息,纵论公共管理话题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关注公共管理科学和政府工作实际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有关方面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数字技术赋能公共服务:内在机制与主要途径

    谭海波叶玮
    103-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服务是指公共资源被加工生产成服务产品并向目标群体供给的过程,在本质上是政府、市场和社会多元主体围绕公共产品而形成的互动合作.目前,我国公共服务在需求端、政策端和供给端等方面仍存在诸多困境.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正在成为公共服务优化升级的赋能力量.数字技术能够通过高效整合数据、精准识别需求赋能公共服务需求管理,能够从多元参与、开放透明、灵活高效和权责对等等方面整体优化公共服务政策系统,能够以聚合供给主体、强化供给手段和优化供给制度等方式引导公共服务供给结构的全面革新.促进数字时代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完善数字技术应用的"硬件"与"软件"、建立数字驱动内核和加强数字时代制度体系建设,最终将数字技术的潜力转化为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持久动力.

    数字技术公共服务数字治理数字政府建设

    基层治理中的政策悬浮何以发生?——基于"指标干扰区"的组织学解释

    李晓飞江可盈
    11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基层治理场景中,政策悬浮是一个屡被观察到的现象,但直面此议题的学术研究却付之阙如,政策悬浮何以发生仍是未解之谜.以M镇基层治理场景为观察对象的案例研究结果表明,"指标干扰区"是促发政策悬浮的结构化和稳态化机制.基层治理中的指标驱动不仅引发悬浮型政权"再生产",也导致基层政府在政策在地化践行过程中产生行为偏差,由此形成的悬空式地方转译和脱嵌式政策执行破坏了双向有效性,催生"指标干扰区",引致在驱使基层政府主动靠拢科层的同时,既难以将国家意志中的民生信号准确传导至乡村社会,也难以使政策在地化践行充分观照民众诉求,呈现出"文本为实、品质为虚"的悬浮形态.由于"指标干扰区"具有制度化、体系化和情境化等三重组织学特征,其在促发政策悬浮之外的连带效应同样不可忽视.就此而言,"指标干扰区"这一组织学解释不仅有助于洞悉中国情境下政策悬浮的发生机制,也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新的学理参照.

    基层治理政策悬浮"指标干扰区"政策转译政策执行

    多重治理领域嵌入:人工智能技术何以善治?

    王欢明刘毅
    124-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但也给传统的政府治理体系带来了全新挑战.基于此,研究提出需要通过"科技向善"来应对挑战,具体而言,"科技向善"可以从政府内部各部门、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等三个维度将人工智能技术嵌入其治理过程:一是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政府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合作,重塑政府治理的理念,走向整体性治理;二是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政府与市场的合作,重塑政府与市场的结构性关系,增加政府管理市场的透明性,赋能其对市场的监管,保障政府对市场管理的权力有效运行;三是人工智能技术嵌入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使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中的决策得以智能化,实现供需精准匹配.

    人工智能技术善治"科技向善"公共价值技术治理

    数字赋能何以变为基层数字负担?——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

    孙宗锋丛楷力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技术在公共部门的应用不仅会为组织赋能,也会带来新型的、更复杂的、程度更高的负担——数字负担.数字技术作为治理工具何以产生了数字负担?探究其形成的理论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上级政府的监督考核以及用户的数字素养出发而构建的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的研究发现,碎片化的数字系统、数字化考核压力及其衍生出的数字痕迹代替工作实绩以及数字素养不足是造成基层数字负担产生的主要原因.在基层治理中,数字负担具体表现为重复填报录入系统数据、反复登录多个系统和不同端口、过度数字留痕、数字技术学习成本增加等.因此,逐步消解数字负担应从推动条块协同、下沉治理资源和弥补数字鸿沟等方面着手.

    数字政府数字技术数字化转型基层治理

    "软问题"何以"硬治理":数字化文明创建的逻辑理路、驱动机制与优化路径——基于杭州市富阳区实践的观察

    杨雪锋
    14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改革赋能政府治理,为破解文明创建效果难持续、群众参与不足等问题提供了一条可行途径.以公共价值为核心,构建"一核三维"(价值、需求、项目、技术)的数字赋能文明创建分析框架,采用案例研究方法,以"富春风尚汇"数字化改革项目为例,揭示其平台整合、流程再造、场景构建的数字治理逻辑,分析其"价值牵引-需求拉动-项目驱动-技术嵌入"的驱动机制.着眼于数字治理的深度实践,提出要更好地实现"软问题"的"硬治理",数字化文明创建进一步的优化路径在于:拓宽文明行为数据源,丰富应用场景;优化业务流程,形成文明创建和"最美"选树的工作闭环;强化部门协同,加大礼遇政策和公共资源的整合力度;凝聚市民正能量,强化市民行为评价结果的科学运用.

    文明创建数字治理政府治理数字化改革"富春风尚汇"

    人物介绍

    封2页

    来稿须知

    《行政论坛》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