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行政论坛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行政论坛
行政论坛

祝福恩

双月刊

1005-460X

xzlt160@sina.com

0451-85951705

150080

哈尔滨市清滨路74号

行政论坛/Journal Administrative Tribune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探索行政科学真知,研究政府工作实际,反映最新学术信息,纵论公共管理话题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自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关注公共管理科学和政府工作实际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精选有关方面的具有学术价值和创新之处的科研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项目进村"形式化执行的生成机理及其纠治——基于A县M村的考察

    曹海林董毅
    121-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项目进村"作为国家自上而下向乡村场域注入资源的调配手段,对绘就乡村振兴新图景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在基层具体实践中极易产生形式化执行现象.基于实地调研发现,"项目进村"中的形式化执行,既表现为项目申请"文过其实"、项目实施"告朔饩羊",又表现为项目验收"走马观花".究其根源,是在政策目标与农村发展基础存在张力作用、科层制链条强化延伸产生负面效应的政策环境中,基层干部"强压力-弱激励"下的权宜思维、村民"弱压力-强激励"下的理性选择,进而导致了"项目进村"政策实践与政策意涵间的错位困局.纠治"项目进村"形式化执行问题,应从优化产业评估体系、构建信息共享平台、调试督导考核机制和激发内生发展动力等四个方面着力,从而促推"项目进村"的落地落实与科学有效.

    基层治理"项目进村"形式主义形式化执行

    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政治逻辑与技术进路——以杭州市G镇为例

    何立军
    13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既是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也是近年来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从政治学学科视角出发,以国家能力、政府治理、基层社会治理三者的有机互动为底层逻辑,基于"结构-过程-功能"分析框架,通过对杭州市G镇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政治逻辑与技术进路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在一系列相关政策指引下,随着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的逐渐深入,基层治理结构逐渐从"碎片僵化"转向"整体智治",基层治理过程逐渐从"板结内卷"转向"敏捷协同",基层治理功能逐渐从"低效粗放"转向"高效精治",最终实现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和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基层治理数字化转型目标.

    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现代化数字化转型结构-过程-功能政治逻辑技术治理

    数字政府的研究维度和实践向度

    于跃
    14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政府研究属于多学科交叉融合领域的研究,数字政府实践呈现出从政府管理向政府治理乃至公共治理的发展态势,二者都表现出显著的复杂性.从世界范围来看,在国家战略、公众需求、问题导向、项目驱动和基础设施建设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各国数字政府的规划、设计和实施举措陆续推出,大力促进了数字政府的多维度、多层次发展.数字政府概念须与时俱进,对其适当定义的首要因素是把握好数字政府必须是"政府"这一本质属性.数字政府研究的多维度发展需要依靠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商业经济学等153个学科方向或领域的知识、方法或模型,它们共同提供了一个多视角的全面框架,基于此,只有进行整体性和创新性研究,才能为数字政府整体推进提供更多可能.从政府向"政府和治理"转变,意味着数字政府实践将由政府管理迈向"政府管理+政府治理乃至公共治理",标志着政府在与其他行为主体的治理协作中占主导地位、扮演核心角色和发挥支持保障作用,相关实践需要建立在重塑政府管理和公共治理的前提基础之上.

    数字政府电子政府数字政府研究数字政府治理数字公共治理

    "自由"与"主权":数据跨境流动治理模式的动态博弈——基于全球数字贸易规则视角

    徐玉梅杨柳吕微
    157-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今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经济价值得到有效利用,"数据主权"概念也随之产生,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成为健全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内容.在全球数字贸易中,数字治理模式先后出现"自由"与"主权"两种模式.为了维护数字贸易自由与国家主权安全,国际社会亟须通过数字贸易规则,促进"自由"与"主权"模式的动态平衡,实现平等合作、共同发展.从理念、规范、机制三个层面来看,在理念上应坚守数字命运共同体中的和谐价值;在规范上应制定统一规则,设置安全例外条款;在机制上应兼顾争端解决与数据监管,探索协调"自由"与"主权"模式,构建数字贸易规则的最佳选择.

    数据跨境流动自由模式主权模式数字贸易规则

    教育匹配视角下我国技能人才收入的影响因素分析

    赵丹吴愈晓
    168-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能人才是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的重要人才力量之一,解决好技能人才充分就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劳动待遇提升是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重要体现,收入作为劳动待遇的重要组成部分则是其具体表现.基于教育匹配视角,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8、CGSS2021)数据,运用稳定逆概率加权方法构建数据分析模型,通过对我国技能人才,尤其是专用技能人才与通用技能人才收入影响因素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当满足教育匹配的前提条件时,专用技能人才与通用技能人才的收入无显著差异;与通用技能人才相比,教育失配对专用技能人才的收入影响更大;通过教育匹配提升专用技能人才收入并非"一劳永逸",专用技能人才的收入回报力度会随着劳动者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专用技能人才从事教育匹配的职业,优化就业结构;增强专用技能人才扩展职业普适性技能的本领,提高就业概率;削弱非自致性因素对高等职业教育入学机会的影响,促进教育公平.

    教育匹配技能人才专用技能劳动待遇

    《行政论坛》2024年总目录

    177-180页

    人物介绍

    封2页

    来稿须知

    《行政论坛》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