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闻传播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闻传播
新闻传播

月刊

1672-0261

0451-84696061

150010

哈尔滨市地段街1号

新闻传播 /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新闻业务刊物。旨在通过刊登论文、剖析实例、交流经验、沟通信息,提高新闻队伍素质,促进新闻事业发展,繁荣新闻学术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种草"式内容营销对用户购买意愿的影响——以小红书为例

    刘晨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平台逐渐成为推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小红书作为一个以用户分享购物体验为主的社交电商平台,以其独特的"种草"式内容营销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关注与参与.通过用户在小红书平台上发布商品相关的购物心得和推荐,以及分享商品的实拍照片和视频,消费者可以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商品的真实情况,帮助他们在购买决策过程中减少信息不对称和风险,提高购买的满意度.

    内容营销小红书社交媒体用户生成内容购买意愿

    群体心理视域下高校网络舆情导控

    夏瑞雪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几年高校舆情事件通过网络,尤其是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引发了广泛的关注.针对这些突发的舆情事件,高校在舆情导控方面暴露出诸多问题,具体体现在回应错位、简单化处置引发次生舆情等.高校在舆情回应时,目标群体的舆论诉求除事件或问题本身的妥善处置外是否还有其他的心理诉求?作为这些心理诉求外在表现的舆论是理性的还是非理性的?面对目标群体的非理性舆论诉求高校是否应该回应以及如何应对?本文结合群体心理学及传播学视角,研究高校网络舆情中群体的态度与行为的心理驱动,探讨在此视角下高校网络舆情回应的误区,并对舆情导控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建议,以期促进高校舆情引导力的提升.

    高校网络舆情群体心理情绪化舆论舆情导控

    共生理论视域下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路径研究——以广州华商学院为例

    张志荣王洁展鲲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旨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即两者在培养目标上均一致.通过对广州华商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现状的调查,探索出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融合的三条路径:教育共生理念、教学共生模式与校域共生实践.

    共生理论应用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专业教育融合路径

    我国古装剧跨文化传播的二次编码分析

    贾玉清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国产剧"出海"事业蒸蒸日上,其中古装剧在海外市场一直是我国最亮眼的一张"名片",深受不同国家受众的喜爱.然而古装剧的跨文化传播产生"文化折扣"现象屡见不鲜,因此将从跨文化传播的关键环节即二次编码的角度来分析当下古装剧存在的二次编码问题,主要体现在语言转换的翻译偏差和文化对接的"水土不服",并从文化和产业的视野分析当下二次编码问题的成因,最后针对性地提出对策,为我国古装剧二次编码提供有效支持,从而为提升我国古装剧跨文化传播能力提供一定参考.

    古装剧二次编码跨文化传播

    AI技术赋能传统媒体发挥内容优势研究

    罗海兵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传统媒体业务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本文主要围绕AI(人工智能)技术赋能传统媒体发挥内容优势进行了研究.目前,AI技术正在以其自动化内容生产、智能推荐系统和数据分析洞察能力,显著提升传统媒体的内容生产效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另外,数据隐私安全和算法偏见,也是需要注重分析解决的挑战,从而更好地推动传统媒体实现创新发展.

    AI技术传统媒体内容优势挑战

    元宇宙视域下虚拟数字人在广电领域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倪清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以来,元宇宙概念下的虚拟数字人进入发展快车道,"AI王冠""申䒕雅""时间小妮"等虚拟主播引发关注,虚拟数字人在媒体融合转型中起着重要作用,并被视为业界开启构建媒介元宇宙之旅的基础工程,以及深度融合时期新闻媒体打造智慧型、全媒体、多模态传播体系的重要实践.本文通过分析虚拟数字人在广播电视应用领域的现状,探究目前虚拟数字人的潜力与价值,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明确人工智能技术与广电媒体进行结合的新途径.

    元宇宙虚拟数字人虚拟主播媒体融合

    浙江卫视虚拟数字人"谷小雨"多元化发展初探

    潘雨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数字媒体的快速发展,电视媒体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浙江卫视作为中国的一家重要电视媒体,积极探索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其中,虚拟数字人"谷小雨"作为浙江卫视推出的新虚拟数字文化IP,以其独特的业务模式和创新的发展策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通过对虚拟数字人"谷小雨"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其多元化发展的策略,并评估了其发展效果.虚拟数字人"谷小雨"通过多元化业务拓展、资源整合和海外市场开拓,取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影响力.然而,虚拟数字人"谷小雨"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为此本论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本研究能为虚拟数字人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浙江卫视虚拟数字人"谷小雨"多元化发展传媒行业

    高校官微的思政教育功能及创新路径探索——以哈尔滨高校为例

    李曼玉刘缪荣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媒体与生活高度融合的今天,微信公众号已成为现代媒介化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政类微信公众号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思政价值日益凸显.本文基于哈尔滨三所不同类型的高校官方(一级)微信公众号推文的数据分析,试图分析阐述高校运用微信公众号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运营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促进内容深加工实现主流内容与受众的对接,优化运营团队融合UGC+PGC内容生产模式,抢占舆论高地全面发挥思想引导效能,借力微信视频号开拓思政教育新载体,从而为提升高校运用微信公众号进行思政教育的实效性提供支撑.

    官方微信公众号思政教育哈尔滨

    短视频平台上主流媒体如何平衡受众兴趣与舆论引导能力

    索尼亚·艾来丁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了在短视频平台上,主流媒体如何平衡受众兴趣与舆论引导能力.我们强调了平衡的重要性,既要满足受众兴趣,又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为实现平衡,主流媒体可以通过优化个性化推荐算法,基于用户兴趣和行为推荐内容,并避免过度个性化,保持多样性.增加内容多样性与深度也是重要策略,提供不同类型、主题的内容,鼓励原创和深度思考的内容创作.在发挥舆论引导能力方面,主流媒体应提供客观、准确的新闻报道,并进行评论、解读,引导舆论方向.呼吁公平、正义的价值观,倡导社会责任与道德准则也是重要方法.持续改进与监管是必要的,媒体自律与政府监管需兼顾.通过综合运用策略和方法,主流媒体在短视频平台上实现平衡是可能的.

    短视频平台主流媒体受众兴趣

    人工智能技术对短视频制作的促进及影响

    王莹
    62-6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升级,不仅为短视频制作提供了方便的技术支持,而且从根本上颠覆了短片制作模式,对于短视频行业带来深远影响.文章从选题、策划、制作、审核以及带来的挑战与冲击六个方面系统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于短视频制作的促进与影响作用,从而提高对人工智能技术的认识,为短视频行业创新工作方式与改革工作模式提供可靠建议,助力短视频行业的创新与变革,为目标受众提供优质短视频作品.

    人工智能短视频促进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