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农业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新疆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院 新疆农业大学 新疆农学会

陈彤

月刊

1001-4330

xjnykx-h@xaas.ac.cn

0991-4502046

830091

新疆乌鲁木齐市南昌路403号

新疆农业科学/Journal Xinjiang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新疆农业科学》是由新疆农科院主管,新疆农科院、新疆农业大学和新疆农学会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是新疆创办最早、最具影响力的农业学术刊物。创刊57年来,本着“繁荣农业科学、促进农业生产”的办刊宗旨,《新疆农业科学》的编辑和发行始终与自治区农业生产、科技的发展紧密结合,跟进学术前沿,追踪科技创新成果,主要刊登作物育种与栽培、植物保护、土壤肥料、林业与园艺、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农业机械、畜牧兽医水产、生物技术、草业与资源环境、生命科学、微生物等涉及大农业的多个领域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在促进学术与科技信息交流,推动新疆农业科技进步,加速我区农业科研、教学、生产的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黄幸磊王为然王萌朱家辉...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农艺性状,为机采海岛棉亲本选配和品种培育储备候选材料。[方法]选取125 份零式果枝海岛棉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对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进行变异系数、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125 份海岛棉种质资源间差异大,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12 个性状变异系数在3。54%~23。85%,遗传多样性指数在1。96~2。10,株高与始果枝高度、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始果枝高度与始果枝节位、铃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中部果枝长度与中部果枝夹角、下部果枝长度、下部果枝夹角,呈极显著正相关;12 个机采海岛棉农艺性状转化为6 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8。59%,分别为始果枝高度因子、果枝因子、茎粗因子、衣分因子、铃数因子和铃重因子;125 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分为五个类群,其中第Ⅴ类群机采性状表现良好,代表品种为新海43 号、新海55 号、石河子V7-4、K426、新78、16DJC01、新库K2442、新库198-1。[结论]125 份海岛棉种质资源多样性丰富,第Ⅴ类群机采性好,获得了 21 份机采性好的海岛棉育种材料,可以作为创制机采棉的基础材料。

    海岛棉种质资源机采多样性评价

    35份棉花品系对黄萎病抗性鉴定及综合分析

    欧阳单华赵康宋东博柳自清...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出品质优、产量高和抗病性强的棉花品系。[方法]以35 份棉花品系为研究对象,对该群体18 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35 份棉花品系的各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范围为 1。67%(整齐度,UI)~43。10%(相对病情指数,IR),其中相对病情指数(IR)、铃数(TBN)、有效铃数(EBN)和单株皮棉产量(LYPP)变异系数较大,1 号(4-13)、2 号(4-22)、10 号(4-2-7-3)和 16 号(10Q-67-3)相对病情指数小于20,4 个品系对黄萎病的抗性较强;单株皮棉产量与各性状之间相关性不一,与品质性状之间也存在制约;5 个主成分特征根值分别为5。334、3。423、3。105、1。298 和1。105,贡献率分别为 29。636%、19。019%、17。249%、7。214%和6。141%,累计贡献率达到79。259%;将35 份棉花品系分为四类,第I类和第Ⅱ类品系综合表现为品质优异,抗病性强类群,但产量低;第Ⅲ类品系综合表现为高产类群,但品质差,抗病性弱;第Ⅳ类品系综合表现为耐病性类群,但产量略低,品质略差。[结论]将各类群与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排名前 10 取交集,优异品系为21 号(37-129-3)和30 号(44-17-8)。

    棉花品系黄萎病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陆地棉正反交F2:3家系主要农艺性状与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

    赵康任丹梁维维庞博...
    19-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棉花单株产量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为丰富棉花育种的基础材料和培育优良杂交种提供依据。[方法]以陆地棉徐州142 和系 9 的正反交组配合衍生的 90 和 78 份F2:3 家系,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组合的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单铃重和衣分等指标和棉花单株皮棉产量的关系。[结果]F2:3家系具有丰富的变异,大部分性状表现出典型数量遗传特点,普遍存在超亲分离现象,各个性状的杂种优势表现明显。单株籽棉产量和单株皮棉产量与株高、果枝数、有效果枝数、铃数、有效铃数和单铃重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提取了两类主成分,PC1 代表棉铃生长因子;PC2 代表衣分和铃重综合选择因子。有效铃数直接通径系数最大,对棉花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结论]有效铃数对棉花产量贡献最大,选择有效铃数多的棉花品种是高产品种选育重要途径,但也要考虑单铃重、衣分和有效果枝数,有利于培育棉花新杂交系。

    陆地棉正反交F2:3家系变异

    微生物菌剂对滴灌棉田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罗林毅陈瑞杰阮向阳任晓辉...
    26-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微生物菌剂施用量对土壤养分活化、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为滴灌棉田合理施用微生物菌剂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室内培养与田间小区试验相结合方法,室内培养将微生物菌剂施入含有土壤的培养盒中,分别培养0、5、10、15、20 d,分析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活化效率最大的时间;田间小区试验设置4 个处理:CK(不施微生物菌剂)、T1(施微生物菌剂75 L/hm2)、T2(施微生物菌剂150 L/hm2)、T3(施微生物菌剂300 L/hm2),每个处理设 3 个重复,分析微生物菌剂对土壤养分和棉花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0~20 cm、20~40 cm土层的有效硅、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随着施用微生物菌剂的增加而增加,T3 处理效果最显著。T3 处理的单铃重较CK增加8。7%,产量增加14。6%。T3 处理的绒长、断裂比强度、纺纱均匀性指数较CK显著增加;马克隆值由C2级提高至B2级。[结论]微生物菌剂施入土壤的第 5d对土壤养分的活化效果最佳,且能够增加土壤有效硅、有效磷、速效钾的有效含量,提高棉花产量并改善品质。

    微生物菌剂养分活化棉花品质产量

    15N同位素标记氮肥减施棉田养分利用效率分析

    成志慧李红梅赵红梅涂永峰...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氮素吸收、转运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为绿洲滴灌棉田氮肥合理施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15N 同位素示踪技术,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不施氮肥(N0)、氮肥减施(N1,225 kg/hm2)、当地推荐施肥(N2,300 kg/hm2)3 个处理,研究氮肥减施对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吸收量以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氮肥减施处理的棉花干物质积累量和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不施氮处理(N0),而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差异均不显著;氮肥减施处理棉花壳、籽的干物质量和籽的氮素吸收量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7。02%、6。81%和16。59%;2 个施肥处理棉籽的肥料氮(15N)积累量占比最高,占全株的26。02%~35。99%,其次为叶(22。40%~23。81%)和茎(14。48%~18。98%),絮中最少(3。05%~6。62%);氮肥减施处理生殖器官的肥料氮吸收量比当地推荐施肥处理高 19。02%;2 个施肥处理的棉株吸收的氮素来源于肥料氮的比例(Ndff%)为21。14%~21。70%;氮肥减施处理的氮肥利用率和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高于当地推荐施肥处理,分别增加2。36%和3。12%。[结论]氮肥减施(225 kg/hm2)可以显著提高棉籽中的干物质量、氮素吸收量、肥料氮(15N)吸收量、Ndff%以及棉花整株的氮肥利用率,在确保棉花产量不降低的前提下,适度的减少化肥施用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棉花15N示踪技术氮素吸收量肥料氮(15N)吸收量氮肥利用率

    67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汪天玲侯献飞施俊杰孙全喜...
    4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葡匐型花生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挖掘花生资源中的有利基因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分析67 份匍匐型花生质量性状和农艺性状的遗传参数,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参试材料品质进行测定。[结果]在6 个质量性状中,遗传多样性指数变幅在0。08~1。14,在11 个数量性状中,总分枝数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低,为3。55,单株产量和百仁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均为 4。20。总分枝数的变异系数最大,为46。40%。前4 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70。30%。将67 份供试材料聚为三类,第Ⅰ类群蛋白质、含油量及亚油酸含量处于较高水平,第Ⅱ类群整体性状指标良好,特别是平均单株产量高达 77。01g,第Ⅲ类群的油酸含量最高。[结论]67 份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农艺性状改良潜力较大。

    匍匐型花生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指数差异性分析聚类分析

    种植密度与减量施肥对食葵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

    王贺亚罗静静艾海峰李怀胜...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新疆塔额垦区食用向日葵(以下简称食葵)种植密度与减量施肥双效应互作对产量及相关性的影响,获得食葵最佳种植密度与最佳施肥量协同处理,为新疆塔额垦区食葵栽培技术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以同庆5 号品种材料,采用密度、减量施肥二因素裂区试验设计,3 次重复,共计 36个小区,主区为种植密度,设置4 个水平:M1、M2、M3、M4;副区为减量施肥,设置3 个处理:F1(N 277 kg/hm2、P 115 kg/hm2、K 130 kg/hm2)、F2(减量10%)处理、F3(减量20%)处理,分析种植密度和减量施肥双效应对食葵生物性状、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食葵在相同种植密度条件下,减量施肥对食葵株高、花盘直径、茎粗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影响不显著,均以F2(减肥10%)处理株高最高,分别为208。03、220。40、236。27、240。67 cm,花盘直径表现为最优,分别为21。91、20。41、19。94、19。77 cm,径粗表现最粗,分别为3。95、3。87、3。73、3。61 cm;在不同密度处理之间呈现显著影响,株高表现为M4 密度最高为 240。34 cm,茎粗和花盘直径均表现为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同一密度下化肥施用量对食葵产量构成因子结实率、单盘粒重、百粒重影响不显著;不同密度下对产量因子影响显著。食葵单盘粒重177。62~187。43 g,百粒重 19。36~21。88 g,且均表现为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呈现降低趋势。食葵产量先增加后降低,同一密度条件下,食葵产量以F2平均产量处理最高,为3 976。94 kg/hm2,适宜的减量施肥对食葵产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种植密度与减量施肥双效应互作对食葵产量影响显著,以组合M2 F2 处理为最佳,产量表现最高,为4 344。35 kg/hm2,M2 F2处理即种植密度为25 965 株/hm2,化肥减量10%,即尿素450 kg/hm2、磷酸二铵225 kg/hm2、硫酸钾225 kg/hm2。[结论]新疆塔额垦区食葵种植密度与化肥施用量组合在 M2 F2 处理为最优,产量达到最高,为 4 344。35 kg/hm2,且产量构成因子优势明显,结实率达到最高,为82。06%,单盘粒重和百粒重均表现较好,M2 F2处理更适宜新疆塔额垦区食葵种植的推广。

    食葵密度减量施肥产量

    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新郁葡萄果皮黄酮转录组和代谢组联合分析

    户金鸽白世践陈光蔡军社...
    6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园艺地布覆盖和生草栽培两种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鲜食葡萄新郁果皮黄酮相关组分及其合成酶基因信息,为筛选新郁葡萄高效优质栽培新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7 年生新郁葡萄为试材,以清耕栽培为对照,分别进行行间铺设园艺地布和行间生草栽培两种地面覆盖方式处理,分析不同地面覆盖方式下葡萄果皮黄酮转录组和代谢物含量的差异。[结果](1)园艺地布覆盖获得差异表达基因587 个,其中上调基因317 个、下调基因270 个,生草栽培获得差异表达基因177 个,其中上调基因56 个、下调基因121 个。(2)GO数据库将园艺地布覆盖注释的基因涉及 45 个功能组,将生草栽培覆盖注释的基因组涉及 37 个功能组,均主要集中在细胞组分、分子功能和生物学过程;KOG数据库分别将其注释到的 175 个和 86 个DEGs进行直系同源分类,各自获得22 个和16 个功能分类,园艺地布覆盖的193 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与黄酮相关富集途径有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苯丙醇生物合成、类黄酮生物合成、苯丙氨酸生物合成、植物昼夜节律、二苯乙烯类二芳庚类和姜辣素类的生物合成;生草栽培的61 个差异基因被注释到KEGG通路中,与黄酮相关富集途径有次级代谢物生物合成。(3)新郁葡萄果皮共检测到12 类60 个黄酮代谢物,其中地布覆盖差异代谢物7 个(下调2 个,上调5 个),生草覆盖差异代谢物 11 个(全部下调)。黄烷醇含量占总黄酮含量的52。41%~63。70%,所占比例最高,生草栽培和园艺地布栽培的黄烷醇类含量均高于对照,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9。42%和7。55%。(4)与黄酮合成相关富集途径主要集中在类黄酮生物合成、黄酮和黄酮醇生物合成,园艺地布覆盖筛选出7 个候选基因:C4H、CHS、F3H、LAR、HCT、FLS和C12RT1,生草筛选出5 个候选基因:CHS、F3H、F3′5′H、FLS和LAR。[结论]筛选出在地布和生草栽培模式下新郁葡萄黄酮生物合成候选基因。在新疆吐鲁番极端干旱地区鲜食葡萄新郁地面覆盖方式可选择生草栽培。

    新郁葡萄地面覆盖黄酮转录组代谢组

    2种栽培模式对酿酒葡萄马瑟兰果际微域环境和果实发育的影响

    白世践户金鸽李帅薛锋...
    79-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2 种栽培模式对新疆吐哈盆地产区酿酒葡萄马瑟兰果际微域环境和果实发育的影响,为产区酿酒葡萄栽培模式选择提供参考。[方法]以新疆吐哈盆地产区酿酒葡萄马瑟兰为试材,采用低'厂'字形(结果高度40 cm,处理组)和高'厂'字形(结果高度80 cm,对照组)2 种模式栽培,比较分析2 种栽培模式下果实生育期果际微域环境指标和果实发育指标变化及采收期果实品质、花色苷组分。[结果]与高'厂'字形栽培相比,低'厂'字形栽培果实生育期果际日最高温、日均温度分别降低1。66 和2。21℃,月均超过35℃温差总和与月均≥35℃高温时长分别减小 39。25℃和 40。12 h;日最大湿度、日最小湿度和日均湿度分别提高2。89%、1。70%和2。64%,日均低湿时长减小11。56 h;叶幕透射辐射、土壤反射辐射和总辐射分别降低36。94%、50。38%和44。91%。低'厂'字形栽培相比高'厂'字形栽培更有利于果实发育,转色期浆果具有更高的酒石酸、苹果酸和抗坏血酸质量浓度,采收期果穗质量和果粒质量分别增大 38。74%和 25。61%,萎蔫率降低14。20%,可溶性固形物减小2。67 °Brix,总酸质量浓度提高0。83 g/L,皮总黄烷醇含量和总花色苷含量分别提高23。83%和5。80%,但低'厂'字形栽培降低了3′,5′-羟基取代类花色苷比例、花色苷甲基化修饰比例和花色苷总修饰比例。[结论]新疆吐哈盆地产区酿酒葡萄马瑟兰采用低'厂'字形栽培能够改善果际微域环境,提高果实品质。

    马瑟兰葡萄'厂'字形栽培结果高度果际微域环境果实品质

    不同预冷方式结合1-甲基环丙烯对红提葡萄的保鲜效果

    李自芹李文绮王纪文马小宁...
    92-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预冷方式结合 1-甲基环丙烯(1-MCP)对红提葡萄预冷速度及贮藏品质的影响。[方法]以红提葡萄为试材,分别用隧道式原位差压预冷装置、预蓄冷周转箱、冷库预冷三种预冷方式结合1。5 μL/L 1-MCP熏蒸处理,无1-MCP熏蒸作为对照(CK)。置于(0±0。5)℃、相对湿度85%的保鲜库中贮藏,每20d测定1 次果实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结果]隧道式原位差压预冷、预蓄冷周转箱处理的红提葡萄降温速率明显比冷库预冷的速率快,1。5 μL/L 1-MCP结合隧道式差压预冷、预蓄冷周转箱处理的果实较 1-MCP结合冷库及CK处理的果实腐烂率和落粒率低,对葡萄的可滴定酸(TA)、可溶性固形物(SSC)含量的保留具有积极的作用,抑制了果实的呼吸强度和丙二醛(MDA)含量,激发了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较好的维持了果实品质和营养成分,有效延缓了果实的衰老进程。[结论]1。5 μL/L 1-MCP结合隧道式原位差压预冷处理,推迟了红提葡萄的后熟软化衰老进程,保持了果实的品质和营养成分。

    红提葡萄1-甲基环丙烯不同预冷方式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