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李建军

双月刊

1005-9245

ljjj1357@sina.com

0991-4332658/433

83005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02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Edition of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CHSSCDCSSCI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社科类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双百”方针,努力为国家的改革开放和新疆的经济文化发展服务,本刊注重反映本校教学和科研的最新成果,同时也吸收校外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并且将鼓励后学,扶植青年学者,努力体现出地方性、民族性和师范性特色。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前提性省思——从五四时期"大同"观念的再出场说起

    杨增岽范嘉祥
    7-1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所以能够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行是前提性方面之一.五四时期,部分西方学说传入中国并与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发生作用,以"大同"观念为代表,表达自身的革命精神和价值追求.广大知识分子面对接纳现代性与省思西方现代性的现实议题,受社会心理转变和推介核心价值观念的隐喻思维影响,纷纷试图采用"大同"观念解决时代问题.但因择取非科学的思想学说,不具备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空间,不仅未能带动传统观念发挥时代价值,而且使其落入倒退或空想的窠臼.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根深叶茂,在于其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与形式,让传统文化发挥鼓舞群众实践的效力,使人民群众通过先进阶级语境中的传统观念理解、认同和运用指导思想,与时俱进地应对现实课题及社会心理转变,科学利用隐喻思维推动理论大众化.因此,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是"第二个结合"实现又一次思想解放、打开创新空间的根本要求.新时代新征程,"第二个结合"继承发展了科学的方法论,进行更多原创性理论探索和创新,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进一步确证了民族标识和政党形象,承担世界责任、凝聚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第二个结合马克思主义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隐喻思维

    "五个必由之路"的三重逻辑探赜

    郑敬斌傅寒青
    18-2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五个必由之路"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具有深邃的理论逻辑、深厚的历史逻辑、深切的现实逻辑.从理论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科学理论与传统智慧奠基铺就的真理之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基,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髓挈要.从历史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党在百年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的"自己的路",在这一过程中,领导核心逐步明确、目标方向渐为清晰、依靠力量日益强大、发展理念更趋科学、根本保障越发坚固.从现实逻辑看,"五个必由之路"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勇毅迈进的通衢之路,蕴含对"三个重大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引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重大成就,昭示新征程夺取更大胜利的正确路径.

    五个必由之路党的二十大三重逻辑

    马克思生产理论的双重向度及当代观照

    刘薇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唯物主义强调生产是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后现代主义者鲍德里亚由此将马克思关于生产的理论视为资产阶级"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的"同谋".究其实质,马克思的生产理论内蕴存在论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双重向度,鲍德里亚无视这一内在统一,把批判单独指向关于生产的存在论向度,罔顾其指向对作为一定生产内容的资本主义生产现实的批判,只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理论作形式化理解.从对马克思生产理论双重向度内在统一性的体认出发,不仅能够回应后现代主义对生产的解构性意向,而且可以更深刻地领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现实发展及其对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社会发展模式的反思与超越.从存在论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现代文明的共同性特征;从社会批判理论向度看,中国式现代化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根本性质及其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实践超越.

    马克思生产理论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式现代化

    自我革命: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

    赵卯生范明洋
    37-4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保持高度的居安思危意识,从未停止对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探索和思考,并以实际行动回应这一重大考题.在毛泽东同志给出"人民监督"民主新路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给出"自我革命"从严治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彰显了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的价值取向与历史自觉,构成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成为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集中体现.自我革命与人民监督同心同源、情理相依,内呼外应、水乳交融,共同归向人民幸福与民族复兴,一道构成长治久安的动力源泉,协同彰显党鲜明的历史主动精神与创造精神.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应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集中领导与党内民主的统一、思想武装与制度保障的统一、问题导向与全面深化的统一中进行到底,确保党跳出历史周期率实现长期执政,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永远做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主心骨.

    中国共产党历史周期率长期执政自我革命人民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内涵要义与价值意蕴

    于安龙
    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跳出历史周期率、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等重要问题作了深入思考和系统回答,相关重要论述蕴含的新思想、新认识,为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论述,具有特定的理论渊源、文化底蕴、现实考量,其核心要义包括以执政为民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动力源泉、以刀刃向内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重要法宝、以政治建设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有力保障、以制度构建为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根本之策,等等.上述重要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丰富了中国共产党关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思想,拓宽了中国共产党实现长期执政的路径,提供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永葆生机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历史周期率自我革命长期执政

    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演进历程、内涵特征及未来进路

    张炜王良林永春
    58-67,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本回顾了欧洲、美国和中国的工程教育制度演化过程,发现虽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工程教育体系各具特色,但总体遵循从技术范式、科学范式到工程范式的变迁特征,且各国工程教育体系的发展与所在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密切相关,表明工程教育是现代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之一.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使命,亟须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工程教育体系.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是与我国具体国情相适应、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工程教育体系,具有深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动工程科学与工程实践有机平衡、促进知识创新与产业实践同步发展、贯通多阶段与融合多类型教育体系以及加速融合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等关键内涵特征.基于此,文本从构建工程教育战略整体规划,推动工程教育规模结构质量动态调整,科教产融合驱动教育教学改革等三方面提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工程教育体系的未来进路.

    工程教育体系制度演化中国特色内涵特征

    新时代职普融通的教育强国战略与评价改革赋能路径

    朱德全王志远
    68-79,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职普融通作为党的二十大在以往实践基础上提出的创造性新思路,对建设教育强国意义重大.职普融通是一个发展性概念,从"普职融通"到"职普融通",凸显了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强调职业教育要融合普通教育,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吸引力;从"层次"到"类型",职普融通是同等地位下两种教育类型的等值融通;从"类型"到"理念",职普融通要超越职业教育类型定位,上升为一种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使职业教育在教育与生活中时时处处渗透融通.其表征指向人的发展的完整性的本质特征,开放、跨界与协同有序格局的结构特征,高质量发展与服务高质量发展相统一的内容特征.职普融通教育强国战略的实现路径需要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赋能助力.但在现实推进过程中,职普融通仍面临观念束缚、制度瓶颈、思维局限以及评价制约的现实困境与评价痼疾,阻碍职普融通教育强国战略的价值实现.应通过文化再塑,提升职业教育认可度和吸引力;制度重构,构建职普融通的国家资历框架;思维进阶,遵从融合共生的系统思维范式;评价引领,扭转不科学评价的负向功能,推动新时代职普融通在教育强国战略中的价值实现.

    职普融通教育强国战略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评价改革

    供销社改革发展再审视:组织特征、发展机制与若干思考

    徐旭初金建东
    80-93,封2页
    查看更多>>摘要:面对持续活跃于城乡商贸等领域且关注度较高的供销社,文本以回归组织视角进行审视,从环境、社会结构、目标、技术、参与者五个方面分析供销社的组织特征,阐释了供销社运行和发展的合法性机制、效率性机制与合宜性机制,考察了供销社改革实践中新型合作经济、农业生产服务、完善基层组织和数字技术赋能等典型发展路径,并对供销社的组织质性界定、发展方向研判、综合改革重点、持续发展动能等关键议题进行辨析,以期为我国供销社未来的改革发展提供有益启示.

    供销社组织特征发展机制实践检视钻石组织模型

    新时代中国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研究:变迁逻辑与共时场域

    张冉张瑞
    94-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以为农服务为宗旨的供销社面临重新定位和再发展问题.文本立足"新时代供销社何去何从"主题,基于注意力变迁视角及制度分析与发展(IAD)框架的整合,在系统梳理供销社演化脉络和变迁逻辑的基础上,分析现阶段供销社的综合改革场域.研究认为:鉴于不同时期国家对乡村建设中供销社的角色呼唤有其时态语境,新时代的供销社应遵循注意力变迁逻辑并由此呈现渐变性特征.从长期看,供销社要把握历时演化的内在逻辑,释放作为"四不像"组织的灵活性,服务党和国家战略;从短期看,要以治理注意力为导向,从国家层面与供销系统两大角度探索改革方向与举措,助力供销社综合改革有效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注意力变迁IAD框架

    是"神马"还是"灰犀牛":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对教育的多维影响及应对之策

    陆道坤李淑婷
    106-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ChatGPT以"入侵"的方式在教育领域登陆,初露"灰犀牛"面貌,由此引发教育思想、教育体系和学校教育层面的危机.在教育思想层面,多将ChatGPT视为"神马",在态度上选择抵制和观望,其背后既有思维惯性、惰性等历史原因,也有因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管理制度缺位导致安全感无处寄放的现实依据.就教育体系而言,ChatGPT引发的教育自洽与替代焦虑加持,将从内外两个角度解构既有的教育目标体系,由此带来基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体系的重构;ChatGPT将推动知识生产与知识学习的转向,进而以知识教育价值重估为"支点",撬动教育整体价值重估,促使教育立足"人本"和"高阶"开展价值创造;ChatGPT还将引发学生发展与评价标准、方式的变革,渐次推动教育评价体系的全面创新.就学校教育而言,知识学习的变革必将推动学校教育时空的重组和学校生态的创新,使课堂教学由"三维"向"四维"转型,进而推动教学生态重塑、流程再造和课堂教学革命,引发教师角色、工作方式和发展方式的变革.

    灰犀牛ChatGPT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教育入侵影响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