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

董兆武

双月刊

1009-5330

xjshkx@sina.com;xjshkx@126.com

0991-3837937 3662276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246号

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Journal Social Sciences in Xinjiang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在逻辑的历史唯物主义阐释

    韩升王雪钰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把握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律的理论表达,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定、重要根基、关键环节、价值旨向、根本依托、未来发展,形成了逻辑严密、自洽而内求的理论体系,具有丰富的历史唯物主义意蕴.习近平文化思想以社会形态运动规律为历史限定,在破除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中厚植中华文明底色,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展开的新时代文化.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对人民历史主体性的深刻认知,习近平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阐释其内在逻辑的个体结构,呈现其内蕴的丰富意涵,既有助于厘清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髓要义,更有助于站在世界历史维度,着力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思想指引.

    习近平文化思想历史唯物主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逻辑

    新时代党内治理的运行机制、主要问题与优化路径

    任志江李卓远王鑫
    9-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内治理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为加强自身建设、巩固执政地位、实现历史使命而作出的重大创新,是在国家治理现代化视域下进行党的自我革命的具体表现和现实成果.党内治理以健全制度为前提条件、以高效执行为核心要素、以有力监督为关键环节、以及时反馈为必要依托、道德建设为重要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内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有不少问题亟待解决.文章认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可从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相统一、激发作为"绝大多数"的党员干部的"雁群活力"、积极探索作为非正式制度的"软"治理措施、建立科学的党内法治文化、在纵向与横向两个维度上学习和汲取政党治理的经验与教训、切实用党的治理能力和执政水平来检验实际效果等几个方面,来优化党内治理.

    党内治理运行机制主要问题优化路径

    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逻辑、动力机制与未来路径

    武峥
    2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现代化有何影响?从动力机制及其未来路径等方面深度解析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价值维度.在经济方面,新质生产力通过提升产业效率和增强市场竞争力,助推经济结构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社会层面,通过优化人民生活质量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和全面进步;环境方面,新质生产力推广绿色发展模式,努力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在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机制上,分别通过技术创新效应、组织创新效应和制度创新效应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技术创新为现代化提供科技支撑;组织创新优化管理,释放创新活力;制度创新构建高效公正的治理体系,保障现代化进程顺畅进行.未来,需要构建双支柱举国体制促进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完善组织创新,构建长效的制度创新机制,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持续性等.

    新质生产力中国式现代化动力机制未来路径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罗爽肖韵
    2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 2013-2022 年中国 286 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证实,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过内生性问题处理以及样本缩尾处理、替换测算方法、考虑政策外生冲击在内的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成立.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呈现"东部>西部>东北>中部"、"一线城市>二线及以下"的差异分布格局.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科学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结构升级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对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因此,提出以打造数字集群为主线、以区域协同发展为抓手、以前沿技术突破为重点,希冀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聚新质生产力科学技术突破生产要素配置产业结构升级

    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提升新质生产力

    陈秀英刘胜沈鸿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抓手,数字化转型在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但在数字制度、资源及能力配置不对称条件下,以数字化转型赋能提升我国新质生产力过程中,还存在数字经济体制创新滞后导致对新经济的激励不足、科技管理制度滞后导致关键核心技术的短板突出、数字人才培养模式滞后导致人才规模和质量受限、现行数字服务供给状况与业界实际需求存在脱节、数字领域规则标准与高标准国际要求衔接不紧密等瓶颈约束.为实现"数字中国"赋能新质生产力的蓝图,未来亟需多管齐下、精准施策,推动数字治理体制创新,释放数字化转型红利效应;促进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赋能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创新数字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数字人才规模和质量;提高数字服务供给效率,优化服务中间品投入质量;深度对接国际标准规则,推进更高水平制度型开放.

    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

    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现实梗阻与发展路径

    孙婷婷孙迎联
    46-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社会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其对共同富裕的实现进程影响深远,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数字技术来赋能助力.数字技术与共同富裕在时空动态、战略目标、供需功能适配等诸多方面具有耦合性.依循技术社会互构论的逻辑思路,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的作用机理关涉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和共同富裕形塑数字技术两个方面.但在现实中,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受到诸多羁绊,数字技术"受制于人",数字鸿沟"难以弥合",数据确权"混沌不清",共同富裕价值理性羸弱、目标体系稚嫩.针对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的现实掣肘问题,通过深化数字技术基础研究和创新、缩小乃至熨平"数字鸿沟"、加大数据确权力度、强化共同富裕价值理性和辨明共同富裕目标来强"四力"、聚合力、展效力,畅通数字技术赋能共同富裕的发展进路.

    数字技术共同富裕赋能数字鸿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

    仲伟俊
    55-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既是打破技术低端锁定局面的必由之路,也是赋能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然选择.运用动态面板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选取 2012-2022 年 15 个制造业产业链数据,实证检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可显著推动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攀升,该作用呈现"东部>东北>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格局.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中间发挥中介作用;相较于技术创新数量,技术创新质量的中介效能更强;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的中介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由高到低依次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地区.据此,提出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存算"体系建设;筑构技术创新生态网络;扎实推进"强链"、"延链"、"补链"相关建议,以期实现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提升.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创新"增量提质"制造业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数字化链式共生

    高质量建设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创新路径研究

    顾华详
    6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质量建设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应聚焦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目标任务,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务质量;坚持深化制度创新,切实抓好政策措施创新落实,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坚持加强问题导向,重视解决企业诉求,强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识;完善促进"政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服务制度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努力探索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制度系统集成创新、辐射带动周边联动和促进与东中部合作共建,深入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坚持高标准对接国际经贸规则,敢于在制度创新上大胆先行探索,持续深入推进制度型开放;坚持加强改革的系统谋划和系统集成,深入创新和实施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政策措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自贸试验区与周边区域联动创新发展,深度激发乌鲁木齐、喀什、霍尔果斯各片区和兵团以及全疆"联动发展"的活力与动力.聚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全面深化制度创新,提升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力与水平;深化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培育新质生产力,夯实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根基;重视研究型工程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整体提升创新体系效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坚持用好对口援疆政策,促进自贸试验区与东中部自由贸易试验区(港)的密切合作,合力提升新质生产力.

    营商环境国际经贸规则深化改革法治建设联动发展区

    论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中的"故意"

    刘玖林
    83-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规范表达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效制度.故意是一种主观心理状态,廓清其规范语义乃准确适用生态环境侵权惩罚性赔偿的关键所在.基于法秩序统一性原理,《民法典》第 1232 条之"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不应且不能包括重大过失.认识因素是界定故意的核心标准.故意的认识对象或指行为人对其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明知,或指行为人对其行为会造成损害后果的明知,但无需二者同时兼备.故意的认识类型包括确实知道以及通过欺诈规则和漠视规则的推定知道,但不包括应当知道.基于推定知道的或然性,司法解释在列举推定知道的典型情形时,还应增设相应的"除外规定".

    惩罚性赔偿生态环境侵权故意明知重大过失

    债权执行中次债务人保护机制之再审视

    范响
    95-1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次债务人在债权执行中不具有统一的法律地位,债权的变价方式与债权执行的进行阶段都会影响次债务人的地位与对次债务人的保护要求.查封债权时,次债务人为协助执行人;拍卖、变卖、抵债变价中,次债务人始终为协助执行人;划拨变价中,次债务人的划拨义务为一种协助执行义务,不履行划拨义务时则成为被执行人;收取变价中,债权确认之前,次债务人身份类似于或者等同于诉讼中的被告,债权确认之后,次债务人则为被执行人.对次债务人的实体保护基于对债权性质与债权要素的尊重.对次债务人的程序保护则应基于次债务人在程序中的地位进行分别安排.

    债权执行代位权次债务人收取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