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逝者如斯夫”释考

    傅齐纨
    249-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于“逝者如斯夫”的解读大致可分为先秦-宋明、汉和魏晋三种角度,不同的诠释是不同的时代使然,是文本内在生命力的体现。但在注释与原文的离合之间,我们仍然试图探寻何者最贴近文本的真实内涵。

    逝者如斯夫诠释进德时间

    试论古代汉语中的“谓语前置”

    白珊
    250-25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任何一种语言都有其特有的语序,语序是构成句子表意结构的重要部分。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同样的发展渊源,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古代汉语中谓语前置的语法现象,通过举例对谓语前置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

    古代汉语语序谓语前置

    浅谈以柳永为代表的宋初文人与歌妓的关系

    周程程
    251-2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宋代社会文化环境,当时词的文化地位,以柳永的生平和诗词为例,分析了宋代文人与歌妓之间的关系。

    宋初文人宋初社会柳永歌妓矛盾心理

    Corpus-based Study on Complementizer Usage of Shuo in Written

    卢正阳
    252-252,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Saying verb is one of the most highly frequent used words in all languages across the world, and during the course of its long-time usage many complex grammatical usages derived from its original meaning of saying.With-in that complex domain of usages, the complementizer usage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whole picture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saying verbs. In actuality, in some languages saying verbs have become one of the main resources for the occurrence of complementizers (Heine 1991), and in Chinese there also exists that phenomenon.According to Fang(2003), in Peking mandarin once the seri-al verb construction“speech act verbs+ shuo”is forged, the semantic mean-ing of shuo begins to decay thus producing the possibility that shuo can be reinterpreted as special linking word ushering in content of speech.Similarly, Wang, Y-F., Katz, A. and Chen, C-H (2003), based on their study of gram-maticalization of shuo in Taiwan mandarin, proposed that grammaticalizationof the verb shuo into a complementizer evidently begins when the general saying verbshuois used to reinforce a variety of verbs of saying in the matrix clause.

    浅论语言的濒危问题

    谢晓璐
    253-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类文化的容器和载体,语言的濒危和消亡意味着语言所承载的文化的消失,世界因为文化的多样性而丰富多彩,充满活力,大规模的语言濒危和消亡使文化的多样性失去了基础。本文拟将综述当前世界语言濒危的现状,阐述濒危语言的价值以及拯救濒危语言的意义。

    语言濒危价值拯救意义

    Jane Eyre的性别语言分析

    黄捧
    255-255,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语言是人们用来交流的工具,由于男女在心理、生理等上的差异,他们在交流中使用的语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性别语言是社会语言学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语言学者就开始从不同角度对性别语言进行研究。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Jane Eyre为语料,对性别语言的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

    性别语言句法使用词汇选择话语风格会话策略

    论汉英翻译过程中的文化缺失--以《天堂蒜薹之歌》英译本为例

    李伟
    256-2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翻译的本质和翻译各因素之间的视域差导致文化缺失在汉英翻译中出现的必然。本文以《天堂蒜薹之歌》的英译本为例,从文化空白、语汇空缺及翻译策略三方面探讨了文化缺失在译文中的体现,并指出文外解释的方式对翻译中文化缺失的补偿。

    汉英翻译文化缺失《天堂蒜薹之歌》1英译

    国内日语习得研究综述

    徐娟
    258-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语习得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交叉学科已有40多年历史。自1984年鲁健骥将二语学习者的语言“错误”和“中介语”的概念引入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后,中国的二语习得研究也拉开帷幕,至今也有30多年了历史了。初期的二语习得研究目光似乎更多停留在印欧语言谱系,如英语习得的研究等,而随着各大高校日语专业的设立以及中日关系的不断深入,近年来有关日语的习得研究呈现出上升、激增的态势。同时研究的着力点越来越丰富,内容越来越全面。本文主要通过搜集整理这方面的相关资料,归纳总结其研究的点和面,从而了解日语习得研究的现状及问题。

    日语习得综述

    《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追山案卷》的整理及研究文献综述

    舒兰兰
    260-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以《祁门、浮梁王、赵两姓互控案卷》和《追山案卷》为主体史料,拟探讨清代徽州地方社会缠讼现象。因此,大致从健讼问题研究、明清地方官司法职能和明清徽州民事诉讼研究三个方面作简要回顾。

    明清徽州健讼州县官民事诉讼

    运用音韵学知识鉴赏诗歌

    冯利峰
    261-2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歌鉴赏成为近些年来文学研究的重点,对我们学生来说更是难点,尤其是在高考中,其由原先的2%-3%增长到现在的8%,所占的分值增加。因此,这对老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恰当地运用音韵学知识,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形式的诗歌,体会诗歌当中的押韵和对仗,认识韵律,了解不同诗派诗歌的不同风格和诗歌内容,整体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在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平方面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音韵学诗歌押韵平仄对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