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江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江月
西江月

吴华

旬刊

1003-2819

0774-3839498,2822282;2825431;3861466

543000

广西梧州市和平路28号

西江月/Journal Xi Jiang Yu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网络虚拟社会管理立法模式之选择

    左怀民
    234-2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虚拟社会在中国已经基本成型并不断走向成熟,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而言仍然有很大差距,同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亟待立法予以规范。综合考量分析世界上现有的分散立法、修改适用以及统一立法等三种网络立法模式的利弊,结合具体国情,我国应当采取“统分结合、统一为主、分立为辅”的模式来建构起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

    虚拟社会网络立法立法模式

    浅析刑罚蕴涵的文化内涵

    孙丽君
    235-235,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是规定犯罪及其法律后果的法律规范。由此看出刑罚是刑法的主要内容,也是为惩罚和预防犯罪而对犯罪人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措施。其正当化的依据又是首先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由此即能彰显刑罚权的正当性,也是对个人权益和自由的被剥夺与限制的限定,体现了刑法的刑罚功能和人权保障功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正当化的依据切入论述刑罚的文化内涵也是最直接的。

    刑罚报应论预防论文化内涵

    刑事禁止令制度司法问题研究

    杨芳
    236-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事禁止令制度作为我国新生的一项重要的制度创新,它的出现兼具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随着世界各国行刑社会化,刑罚轻缓化理论研究风潮的盛行,建立完善的刑事禁止令制度是提倡监禁刑与非监禁刑相结合的刑罚模式所不可避免的趋势。虽然我国《刑法修正案(八)》赋予刑事禁止令正式的法律地位,如何适用和执行刑事禁止令?如何界定违反刑事禁止令的法律责任?如何完善我国善处稚嫩的刑事禁止令制度?这都是研究刑事禁止令制度的学者们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为此,除了在我国刑事禁止令制度中增设适用前犯罪人综合信息考察机制和人格评估制度外,还应将刑事禁止令的适用对象扩大至被假释的犯罪人和未成年人。

    刑事禁止令司法适用司法执行对策立法完善

    反侦查行为的概念研究

    陈啸潇
    238-2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简单的说,反侦查行为就是反侦查的实施主体为了达到反侦查目的而实施的行为。本文从反侦查行为的实施主体、行为目的和实施对象入手对概念进行分析,以期能够给反侦查行为的研究提供一种思路。

    反侦查行为作案人行为目的实施对象

    由“王老吉”商标案引发的法学思考

    陆娴
    239-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时至今日,“王老吉”商标案一直存在很多引人深思热议的事实与观点。本文旨在提出目前“王老吉”商标权归属之争已然升华到商标价值及企业发展的争夺,同时建议企业使用商标须有前瞻性及树立品牌意识,以表明知识产权及其法律法规在当今时代的理解、运用和重要性。

    王老吉商标商标价值品牌意识

    论我国检察院公诉部门绩效考核指标现状--以Y县公诉部门绩效考核指标为样本分析

    汤伟
    240-24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长期以来,由于检察机关沿用行政管理的模式,检察机关的绩效考核工作也沿用了行政机关的原则和方法。这种考核评估方式由于行政色彩太重而不符合检察工作本身的特点和规律,弱化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在检查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固有的司法属性。检察制度,作为一种新的法律制度,是在较为成熟的法院制度和警察制度之间开辟出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监督制度。现行沿用的绩效考核模式,混淆了检察工作与行政工作间的区别,这与当前努力避免或减少司法权力行政化的改革方向相悖。对于检察院绩效考核制度的相关研究,国内已有诸多的学者对其倾其精力研究,形成相当多有价值的学术成果。笔者在研读这些材料的过程当中,也得出了一些心得发现我国检察院绩效考核指标中仍存一些问题,在此本文以某县公诉部门的绩效考核标准为例作一试析,亦就教于学者与实务界人士。

    检察院公诉绩效考核

    论保险诈骗罪中关于共犯的规定

    刘艳敏
    24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分则第198条第4款这一关于保险诈骗罪的共犯的规定属于注意规定还是法律拟制,在理论界颇有争议。通过将这一规定与刑法分则中的其他注意规定相对比,根据保险诈骗罪的特殊主体要求和该规定改变了总则中关于共犯的规定,刑法分则第198条第4款属于法律拟制。

    注意规定法律拟制身份犯

    过失危险犯的立法探析

    蔡丹
    243-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风险社会理论是伴随着工业化发展的现代性的反思而产生出来的,由于人们对工业现代化认识的加深使得人们加强了对现代性风险的认知,也加强了对风险的反应措施,特别是刑法领域内对风险的引入。但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较晚的实情,对于现代性的反思也是落后于其他相应的发达国家,并没有能够形成独立完整的研究体系。本文将结合过失危险犯的特征来分析相关争论的立法例是否为过失危险犯以及我国过失危险犯的规定及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过失危险犯立法问题

    康德论法权义务

    赵晓晴
    245-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提出了法权义务的完整体系,其中包括法权义务的来源;法权义务与德性义务的区分;法权义务与强制的关系;法权的划分等内容。本文通过对《道德形而上学》在康德哲学体系中的位置及其内在逻辑结构的分析,阐明了康德法权义务理论的性质及其实践效果。

    法权义务德性义务强制

    浅谈城市道路交通拥堵治理对策

    王甜
    249-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国内外关于治理特大城市交通拥堵管理方式出发,以西安市为个案,借鉴国内外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的措施与启示,针对本市提出交通拥堵治理的对策。

    大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