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祛风止痉散在治疗支气管哮喘(哮病-风痰哮证)患者中对气道炎症及气道重塑的作用机制

    王玲杨柳展楠楠姚龙龙...
    121-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祛风止痉散对支气管哮喘(哮病风痰哮证)患者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1、2(Extracellular regulating kinase,ERK-1、ERK-2)、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13(Interleukin-13,IL-13)、白细胞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血清类黏蛋白1样蛋白3基因(Orosomucoid1-like protein3,ORMDL3)的影响,探讨祛风止痉散对改善哮喘气道炎症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2021年7月至2022年5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哮病-风痰哮证)患者7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8)和作为试验组(n=37);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n=10).对照组给予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4.5μg),每日2次,每次1吸;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祛风止痉散口服;疗程3个月.健康组不予治疗.分别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并比较3组用药前后ERK-1、ERK-2、ORMDL3、MMP-9、IL-6、IL-8、IL-13、IL-1 7、IL-32水平差异.结果 治疗前,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试验组ORMDL-3、ERK-2、ERK-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组比较,对照组、试验组MMP-9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ORMDL-3、ERK-2、ERK-1、MMP-9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IL-6、IL-8、IL-17、IL-32、ERK-1、ORMDL-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IL-13、ERK-2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祛风止痉散可能通过降低ERK-2和IL-13的表达水平,进而减轻支气管哮喘(哮病-风痰哮证)患者介导的炎症反应.

    祛风止痉散支气管哮喘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白细胞介素

    中国人群肺腺癌生存概率列线图的建立与验证:一项基于SEER的大型回顾性队列研究

    李宏唐乐李慧敏罗琴...
    126-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使用"监测、流行病学和最终结果"(SEER)数据库构建列线图,以预测中国肺腺癌患者的癌症特异性生存期(CSS).方法 从SEER数据库中初选2000-2020年间17个登记处的7 940名中国肺腺癌患者,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3 304名患者,随机分配(7∶3)到训练集和验证集.列线图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筛选变量构建,并通过一致性指数(C-In-dex)、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校准曲线、决策曲线(DCA)和危险分层Kaplan-Meier曲线进行评估.结果 列线图是结构良好且经过充分验证的预后图,由8个变量组成:婚姻状态、原发部位、临床分期、T分型(肿瘤大小)、N分型(淋巴结转移)、外科手术、区域淋巴结清扫和放射治疗.训练集C-Index为0.716(CI:0.702~0.730),验证集C-Index为0.697(CI:0.675~0.719).在1年、3年和5年的时间点,训练集ROC曲线下面积(A UC)分别为0.766、0.808和0.858,验证集AUC分别为0.733、0.789和0.816.校准曲线证实了列线图预测和观察到的生存概率之间具有一致性,而DCA证实了列线图具有较好的临床适用性.根据训练集的预测值中位数进行风险评分,将所有个体分配到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Kaplan-Meier分析显示两组C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本研究构建并验证了中国人群肺腺癌的预后列线图.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在临床环境中的应用可以帮助临床医生评估患者的预后并提供高度个性化的治疗.

    肺腺癌中国人SEER数据库预后列线图

    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分析及未来10年发病预测

    王文星王璐邬超戴江红...
    135-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患病、死亡情况及疾病负担情况,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情况,为评估和制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预防治疗政策和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库(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study,GBD),研究分析1990-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患病、死亡、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早死寿命损失年(YLL)、伤残寿命损失年(YLD)等情况.采用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BAPC)方法,预测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结果 相对于1990年,2019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粗患病率增长35.44%,标化患病率减少27.16%,粗发病率增长38.31%,标化发病率减少28.52%,粗死亡率减少30.59%,标化死亡率减少70.08%.1990-2019年中国人群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导致的YLL率由3 281.48/10万降至862.37/10万,YLD率由330.33/10万降至240.40/10万,DALY率由3 611.81/10万降至1 102.77/10万.2019年男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66.56%,女性DALY率相比于1990年降低71.87%.2020-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预计呈下降趋势,2030年男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31.97%,女性标化发病率预计比2020年降低27.69%.结论 1990-2019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对中国人口造成的疾病负担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从患病情况和死亡情况来看,发病及死亡人数较多,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疾病负担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标化发病率在下降,但是仍处于较高水平,因此进行早筛查、早预防和早治疗,及广泛开展慢阻肺相关知识普及,对于做好COPD疾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疾病负担发病预测伤残调整寿命年贝叶斯-时期-队列分析

    脑膜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的风险因素分析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陈金荣王志伟汪惠才吕蒙...
    141-145,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膜瘤患者术后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us embolism,VTE)形成的风险因素,构建VTE形成列线图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022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417例脑膜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41 7例脑膜瘤患者术后发生VTE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417例患者中150例(36%)发生了VTE,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大于60岁、住院天数、D-二聚体、术后血钠、低密度脂蛋白为独立风险因素(P<0.05).基于上述独立风险因素所构建的列线图模型,校准度(x2=6.424,P=0.781)和区分度[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41,95%CI:0.800~0.882]良好.校准曲线与决策曲线显示,模型一致性及获益良好.结论 以年龄大于60岁、住院天数、D二聚体、术后血钠、低密度脂蛋白构建的脑膜瘤患者术后VTE发生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可为脑膜瘤患者术后VTE的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脑膜瘤静脉血栓栓塞症影响因素列线图模型

    麻醉复苏室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的影响因素分析

    陈丽丽王丽丽徐维昉李丽...
    146-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现状,并分析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相关性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聚类抽样法于2022年6月-8月抽取新疆16所综合性医院的228名PACU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问卷形式,问卷由一般资料、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调查问卷和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组成,收集PACU护士对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情况,分析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 PACU护士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总得分为(97.34±8.06)分,患者安全胜任力护士评价量表总得分为(148.72±11.80)分.在不同医院级别、学历、职称、麻醉护理工作年限、麻醉风险应急预案和麻醉风险培训频率PACU护士的患者安全胜任力和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PACU护士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与患者安全胜任力各维度呈正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麻醉护理工作年限、职称、麻醉风险培训频率、苏醒期风险认知总分是PACU护士患者安全胜任力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PACU护士的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和患者安全胜任力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水平的改善有助于PACU护士提高患者安全胜任力.

    麻醉复苏室麻醉苏醒期风险认知患者安全胜任力影响因素

    新疆醫科大學学报2024年专题征稿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