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血清对LPS和PDGF-BB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的影响

    王杨静楠杨建华赵耀李茜...
    1075-10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种属、浓度和是否灭活对脂多糖(LPS)和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DGF-BB)诱导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和活化的影响.方法 分别用0、5、10、30、60、100%的胎牛血清、大鼠灭活血清和大鼠未灭活血清培养HSC-T6细胞作为空白组,在各组空白组中分别加入LPS(5μg/mL和10 μg/mL)和PDGF-BB(10 ng/mL和20 ng/mL)作为模型组.用CCK-8法测定细胞增殖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胶原Ⅲ(Collagen Ⅲ)、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的表达;用ELISA法测定细胞上清肝纤维化指标Ⅳ型胶原(Ⅳ-C)、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和Ⅲ 型前胶原(PCⅢ)的含量.结果 LPS和PDGF-BB都能不同程度的诱导HSC-T6增殖和活化,且有浓度依赖性,浓度越高增殖和活化作用越强;同一个血清浓度下胎牛血清组细胞增殖作用高于大鼠血清组,30%血清以下浓度组增殖作用强于高浓度血清组,大鼠灭活血清组增殖作用强于大鼠未灭活血清组;胎牛血清组Collagen Ⅲ、α-SMA的表达显著升高(P<0.01),大鼠灭活血清组CollagenⅢ、TGF-β、TIMP-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大鼠未灭活血清组TIMP-1的表达显著升高(P<0.05);胎牛血清组细胞上清Ⅳ-C、LN、HA和PC Ⅲ含量变化明显(P<0.05),而大鼠灭活血清组和大鼠未灭活血清组变化较小,且PDGF-BB诱导Ⅳ-C、LN、HA和PCⅢ表达受血清种类影响小于LPS.结论 血清的种属、浓度和是否灭活都能不同程度地影响LPS和PDGF-BB诱导的大鼠肝星状细胞增殖和活化,PDGF-BB模型的增殖和活化受血清影响小于LPS模型,在进行血清药理学实验时应选择合适的模型,并考虑血清本身对细胞的影响.

    体外肝纤维化模型肝星状细胞血清

    细粒棘球绦虫Innexin-unc 9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黎飞海吴军张文宝杨梅...
    1085-1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胆汁酸盐(胆盐)对细粒棘球绦虫(E.granulosus,E.g)发育分化的影响,分析E.gInnexin-unc9(EgInx)基因在体外有无胆盐-牛磺胆酸钠(Sodium taurocholate)培养的原头蚴(PSC)的表达水平,为研发犬抗E.g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含与不含T4009(牛磺胆酸钠的商品型号缩写)的单相培养基分别进行PSC培养,在不同培养时间点对比分析PSC外翻率和发育状态;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PCR(RT-q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不同培养点样本的EgInx相对表达量.结果 不同时间点平行培养的原头蚴外翻情况不同,在培养30 min时和10 d以后,无T4009组的PSC外翻率急剧下降;RT-qPCR结果显示:与从体内刚采集的PSC相比,其EgInx 的表达量在培养30 min的T4009组较高,且此时T4009组表达量高于平行无T4009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到17 d时,得到类似的结果;Western Blotting和RT-qPCR结果一致.结 论 提示在有牛磺胆酸钠的环境中,EgInnexin unc9在关键节点表达升高,可能参与调控细粒棘球绦虫的生长发育.

    细粒棘球绦虫牛磺胆酸钠内联蛋白表达

    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相关9个基因可以预测糖尿病足的发生

    马睿瑶储金林李念东李琳琳...
    1091-1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血浆游离DNA(cfDNA)探究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相关的5-羟甲基胞嘧啶修饰基因对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ulcer,DFU)和糖尿病(Diabetic mellitus,DM)患者的区分.方法 收集2021年1-12月就诊于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确诊为DFU患者血浆6例和DM患者血浆14例,提取cfDNA,使用5hmC-Seal技术建立文库后,依托Illumina高通量测序平台进行测序,筛选差异羟甲基化修饰基因(DhMGs).采用GSVA富集分析方法对DhMGs富集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0对GSVA富集中丨log2FoldChange丨变化最大的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中的18个DhMGs进行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0得到9个关键枢纽基因(Hub基因),最后使用Hub基因通过岭回归建模区分DFU组和DM组,并使用RNA-seq数据验证.结 果 分析得出DFU组与DM组DhMGs共有5 748个,通过GSVA富集中丨log2FoldChange丨变化最大的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中的18个DhMGs进行分析,使用STRING数据库和Cytoscape3.9.0得到9个Hub基因,使用岭回归建模得到AUC为1.000,使用RNA-seq数据对9个基因建模的AUC为0.962.结论 本研究基于5hmC-Seal技术探究DFU和DM患者血浆cfDNA中5hmC变化,在5hmC的水平发现成纤维细胞增殖通路的重要性,通路中的9个基因能够预测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足糖尿病5-羟甲基胞嘧啶游离DNA成纤维细胞增殖

    缺氧诱导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刘新亚刘英敏范志勤曾敏...
    1099-1103,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19年12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诊断为食管鳞癌的40例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HIF-1α mRNA和VEGF 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评价两者诊断食管鳞癌的效能.结果 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食管鳞癌组织中HIF-1α mRNA和VEGF mRNA相对表达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高表达与肿瘤大小、分化程度、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VEGF高表达与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密切相关(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HIF-1α和VEGF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747,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HIF-1α mRNA诊断食管鳞癌的曲线下面积为 0.774 4(95%CI:0.670 0~0.878 8),VEGF mRNA 曲线下面积为 0.928 8(95%CI:0.877 6-0.979 9).结论 HIF-1α mRNA和VEGF mRNA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两者异常表达在促进食管鳞癌侵袭、转移方面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食管鳞癌缺氧诱导因子-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相关性分析

    Fosl-1、β-catenin及Wnt蛋白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艾丽霞海力其古丽·努日丁王学梅严媚...
    1104-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Fos样抗原1(Fosl-1)、β-连环蛋白(β-catenin)及Wnt蛋白在儿童肾母细胞瘤中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资料,探讨其与儿童肾母细胞瘤发生、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7例肾母细胞瘤及癌旁组织中Fosl-1、β-catenin及Wnt蛋白的表达.分析三种蛋白与患者临床资料的关系.采用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它们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Fosl-1、β-catenin及Wnt蛋白在癌组织中的高表达、异常表达率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在TNM分期、转移情况等临床特征下,Fosl-1高表达与Wnt蛋白异常表达在癌组织、癌旁组织中均有差异(P<0.05);在肿瘤转移情况下,β-catenin异常表达在癌旁组织中有差异(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示转移情况、β-catenin异常表达对肾母细胞瘤患儿预后有独立影响(P<0.05).生存曲线示Fosl-1高表达、β-catenin及Wnt异常表达均降低肾母细胞瘤患儿生存率.结论 Fosl-1、β-catenin及Wnt蛋白可能参与肾母细胞瘤的发生转移,并影响其预后,为肾母细胞瘤的诊治提供新的思路及理论基础.

    儿童肾母细胞瘤Fosl-1β-cateninWnt蛋白转移预后

    肛门失禁动物模型基因转录组学分析

    路明刘扬刘青黄克林...
    1111-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技术(RNA-seq)分析手术离断括约肌致猪肛门失禁动物模型肛门括约肌的转录组学变化.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只成年长白猪分为空白组、肛门失禁动物模型组(模型组),每组4只.模型组予以手术离断括约肌致肛门括约肌损伤方式构建肛门失禁模型,空白组未手术.取各组肛门括约肌组织,提取肛门括约肌组织总RNA,采用RNA-seq技术进行转录组学测序,进行 GO(Gene oncology)和 KEGG(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生物信息学分析,并筛选差异基因.结果 测序结果表明,模型组与空白组差异基因共431个,其中上调基因280个,下调基因151个.转录组学测序分析发现模型组中蒙脱石基因(OBSCN)、趋化因子配体(CCL26)、Fyn-结合蛋白1(FYB1)及CXC基序趋化因子10(CXCL10)等基因表达上调,α-肌动蛋白-2(ACTG2)、人平滑肌肌球蛋白轻链激(MYLK)、鸡鸭甲状腺激素应答基因(THRSP)、活性物质2(ACTA2)等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发现,上调表达基因主要与免疫反应和趋化性等基因功能相关.KEGG分析发现,上调表达基因主要属于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抗原处理和提呈相关基因等信号通路.结论 转录组学分析提示OBSCN等上调基因可能参与肛门失禁发生发展过程,这为研究肛门失禁致病机制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转录组学动物模型肛门失禁细胞代谢

    不同频率心房电刺激对犬急性房颤模型的心房电重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麦麦提阿卜杜拉·麦麦提敏张玲曹桂秋杨徐...
    1116-1121,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不同频率电刺激对犬急性房颤(AF)模型的心房电重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为AF犬模型制作和AF的机制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根据刺激频率的不同将实验犬随机分为3组,A组(n=6):400次/分刺激组,B组(n=6):600次/分刺激组,C组(n=6):1 000次/分刺激组,分别在基线状态和持续刺激后6、12、18、24、30、36、42、48 h动态测心房有效不应期(ERP)、AF诱发率、AF持续时间和AF易损窗(WOV),评估整个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感染、休克、心衰、猝死等安全风险.结果 在本实验的18只犬中,C组2只分别在快速起搏37 h和40 h出现室颤,抢救无效死亡;另外16只完成整个实验.3组均能诱发房颤.400次/分、600次/分、1 000次/分不同的频率均可诱发房颤,快速起搏心房24 h之内,3组ERP进行性下降,18 h内下降趋势更明显,24 h后ERP趋于相对平稳,无进行性下降趋势,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WOV、房颤诱发率、房颤持续时间均出现增加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ERP、WOV、房颤诱发率及房颤持续时间的改变时间段并不完全-致.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无感染,3组降钙素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衰相关性指标NTpro-BNP在C组中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出现升高趋势,3只30 h时明显高于正常值,提示有心力衰竭,3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起搏心房18 h后,C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进行性下降,24 h后下降更明显,42 h后2只犬出现休克血压,3组血压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组造模时间较短,但是休克、心衰、死亡等风险高于A、B组,在急性模型中,起搏频率设置为400次/分或600次/分较起搏频率设置为1 000次/分更安全且有效.

    心房颤动心房电重构安全性分析

    光电脉搏波分析在评估动脉硬化中的价值研究

    麦麦提·如则阿布都艾尼·库吐鲁克帕尔哈提·吐尔逊李秀芬...
    1122-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光电容积脉搏波(PPG)特征参数在临床无创评估动脉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0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冠心病患者38例,其中轻度动脉硬化组(19例),重度动脉硬化组(19例);另选择18例健康青年男性作为对照组.利用光电脉搏传感器采集各组的脉搏信号,基于LabVIEW平台开发的脉搏信号分析系统提取PPG特征参数:脉图面积(K)、上升时间(CT)、峰峰时间(PPT)、反射指数(RI).对各组的PPG特征参数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进行比较,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ROC曲线分析特征参数K、CT、PPT、RI对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特征参数K、CT、PPT在对照组与动脉硬化组、轻度与重度动脉硬化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RI在对照组与动脉硬化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IMT与K、CT呈正相关、与PPT呈负相关.PPG特征参数K、CT、PPT和RI诊断动脉硬化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1、0.964、0.994、1(P<0.01),K值和RI值对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最高.PPG特征参数K、CT、PPT和RI诊断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92、0.781、0.913、0.636,、K值和PPT值对动脉硬化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更好.结论 PPG特征参数K、CT、PPT对预测动脉硬化病变程度有一定价值,可为无创评估早期动脉硬化和心血管疾病早期预测提供较好的参考依据.

    PPG信号特征提取动脉硬化无创检测

    传统与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比较

    周志豪居来提·买提肉孜王水泉阿拉法特·卡哈尔...
    1129-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有限元方法比较传统和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的生物力学性能.方法 选取2019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解剖实验室骨质疏松标本4具,平均年龄(70.5±6.5)岁,男性2名,女性2名,骨密度T值均<-2.5SD.使用Mimics和Abaqus6.9建立L4椎体模型,传统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选用螺钉直径为5.0 mm、长度为35 mm,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选用直径为5.0 mm、长度为40 mm的螺钉进行置钉.为消除椎体骨质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在同一椎体的两侧椎弓根分别插入两种不同技术要求的螺钉,采用有限元方法测定两种螺钉的轴向抗拔出力,上下左右载荷情况下螺钉稳定性及前屈,后伸,轴向及侧屈旋转工况下椎体稳定性并比较其固定性能.结果 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的拔出力(1 822±83)N显著大于传统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拔出力(1 624±44)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在受到上、下、右侧应力时载荷位移比明显大于传统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31;P=0.047);两种技术在左侧应力时载荷位移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的椎体前屈、后伸、旋转、侧屈载荷位移比大于传统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P=0.03;P=0.019;P=0.014).结论 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在抗拔出力、螺钉稳定性方面,椎体稳定性要优于传统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可能是比传统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更佳的脊柱外科内固定技术.

    改良皮质骨轨迹置钉技术生物力学有限元分析骨质疏松

    血清外泌体LncRNA NEAT1检测对慢性HBV感染者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的价值研究

    赵惠临纪元杨帆杨致亭...
    1134-1138,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血清外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核富集转录体1(Nu-clear abundant enriched transcripts,NEAT1)水平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Chronic 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2018年1月-2021年6月于山西省临汾市中心医院消化科就诊的314例慢性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纤维化程度分期共分为SO~1、S2、S3、S4组.记录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清中HBV-DNA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IL-10、IL-1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提取血清样本中的外泌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LncRNA NEAT1的相对表达量.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估血清外泌体LncRNA NEAT1水平对不同程度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 根据肝穿刺结果,分期S0~1组患者178例,S2期患者67例,S3期患者33例,S4 期患者 36 例.4 组患者的 WBC、PLT、ALT、AST、HBV DNA、IL-6、IL-10、IL-12 和 TNF-α 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期S0~1、S2、S3、S4组患者血清外泌体LncRNANEAT1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12±0.53、1.35±0.14、1.82±0.20和1.99±0.26,组间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外泌体LncRNA NEAT1水平诊断显著肝纤维化的AUC为0.928(0.900-0.95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8%和88.8%,诊断严重肝纤维化的AUC为0.767(0.702~0.83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4%和84.9%,诊断肝硬化的AUC为0.883(0.812~0.953),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0.6%和86.7%.结论 血清外泌体LncRNA NEAT1水平检测有助于对HBV感染者显著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

    乙型肝炎病毒肝纤维化血清外泌体LncRNANEAT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