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胃癌淋巴细胞亚群中KLRG1和TIGIT的表达及意义

    蒲艳霞范佩文冯亚宁王海江...
    1553-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癌及癌旁组织淋巴细胞中CD4+T、CD8+T、NK及NKT细胞上杀伤细胞凝集素样受体G1(Killer cell lectin-like receptor G1,KLRG1)、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T cell immunoglobulin and ITIM domains,TIGIT)的表达水平差异,并探讨其与临床特征、预后及免疫疗效的关系.方法 纳入2022年1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手术的初治胃癌患者,留取癌组织36例,癌旁组织31例,采集15例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癌和癌旁组织淋巴细胞中CD4+T、CD8+T、NK及NKT细胞上KLRG1和TIGIT的表达,并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数据库分析KLRG1和TIGTI在胃癌中的预后价值;从TCIA数据库中获得免疫表型分数(IPS)探讨KLRG1和TIGIT表达对免疫治疗的敏感性.结果 (1)在GC癌组织中KLRG1+CD8+T细胞、KLRG1+NKT 细胞、TIGIT+CD8+T 细胞、TIGIT+CD4+T 细胞、TIGIT+NKT、TIGIT+NK、KLRG1+TIGIT+CD8+T细胞、KLRG1+TIGIT+CD4+T细胞表达高于癌旁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外周血中KLRG1+CD8+T细胞、KLRG1+NKT细胞表达高于癌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TIGIT+CD4+T细胞、TIGIT+CD8+T细胞外周血中的表达低于癌组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KLRG1+CD4+T细胞、KLRG1+CD8+T细胞、KLRG1+NKT细胞与肿瘤指标CA199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0.45、0.40,P<0.05),KLRG1+NKT 细胞与 CA125 呈正相关(r=0.33,P<0.05).(4)KLRG1 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中位首次进展生存时间、中位进展后生存时间均短于KLRG 1低表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在预测免疫治疗疗效方面,KLRG1和TIGIT高表达组对抗PD-1治疗以及抗PD-1和抗CTLA4联合治疗的反应优于低表达组(P<0.001).结论 KLRG1和TIGIT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KLRG高表达与胃癌的不良预后有关,KLRG1和TIGIT的表达可能有助于预测胃癌患者免疫治疗疗效.

    胃癌KLRG1TIGITT细胞临床特征预后

    T细胞免疫与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王若峥
    1553页

    CD94和NKG2A在胃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刘晨范佩文冯亚宁王海江...
    1563-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外周血中CD4+T、CD8+T细胞上CD94和NKG2A表达差异及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2年1月-2023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初治且可行手术的胃癌患者,最终入组43例癌组织、37例癌旁组织以及14例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癌组织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及癌旁组织中CD4+T、CD8+T细胞上CD94、NKG2A的表达,分析对比其表达以及与胃癌临床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CD94+CD8+T细胞群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外周血和癌旁组织(P均<0.05),NKG2A+CD4+T细胞群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NKG2A+CD8+T、CD94+NKG2A+CD8+T细胞群在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外周血(P均<0.001).(2)在癌组织CD8+T 细胞群中,NKG2A+亚群 PD-1、CD103、Tim3 的表达高于 NKG2A-亚群(P<0.001).(3)癌组织和外周血中CD94+NKG2A+CD8+T细胞群的高表达与患者p53(+)状态显著相关(P<0.05).(4)使用 Kaplan-Meier plotter 分析显示,CD94、NKG2A 和 HLA-E 的高表达提示 GC患者OS和FP明显延长(P<0.05).结论 在胃癌组织中,CD94和NKG2A高度表达;NKG2A具有组织驻留记忆性T细胞的特点;CD94+NKG2A+与p53表达存在相关性.CD94、NKG2A可能是对胃癌发生发展,疗效有预测作用的T细胞生物标志物及有效的T细胞免疫治疗标靶.

    胃癌CD8+T细胞CD94NKG2A临床特征预后

    PD-1和CD39的表达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阿里木江·阿布都科里木范佩文冯亚宁王海江...
    1572-15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和CD39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1日初次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38例胃癌患者癌组织、癌旁及14例外周血CD8+T细胞中PD-1和CD39表达水平,进一步分析CD8+T细胞中PD-1和CD39的表达量与胃癌患者病理特征的关联性,并利用KM-plotter数据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癌组织CD8+T细胞中PD-1 和 CD39 的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36.6%(27.9%,52.8%)vs 14.1%(8.1%,23.2%)、2.9%(1.1%,6.6%)vs 1.4%(0.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 CD8+T细胞中PD-1、CD39的表达水平均高于外周血(P<0.05).癌组织CD8+T细胞上PD-1的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细胞分化程度、神经侵犯、治疗前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有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组织CD8+T细胞上CD39的表达水平与吸烟史有关(P<0.05).利用KM-plotter数据库分析,PD-1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长于PD-1高表达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D39高表达患者相比,CD39低表达患者有更长的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癌患者CD8+T细胞中PD-1和CD39的表达水平与预后相关,可能为胃癌免疫治疗双靶点联合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胃癌CD8+T细胞PD-1CD39临床特征预后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在不可切除晚期胃癌的研究进展

    王若峥孟家北冯亚宁范佩文...
    1579-15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Gastric cancer,GC)在全球癌症统计中位居前列,2022年导致约66万人死亡.尽管手术、化疗、放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疗法在胃癌治疗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晚期胃癌(Ad-vanced gastric cancer,AGC)患者的预后仍不理想,尤其是在我国,75%的GC患者初诊时已属晚期,无法进行手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ICI)的出现为不可切除的AGC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但由于胃癌的基因不稳定性和肿瘤微环境差异,使ICI的疗效出现了明显的异质性.ICI是一类用于癌症治疗的药物,能够解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从而增强免疫系统对肿瘤的攻击.本文概述了 AGC治疗中免疫检查点阻断剂的研究进展,特别是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D-L1抑制剂在治疗AGC的应用.临床试验显示,PD-1抑制剂如纳武利尤单抗和帕博利珠单抗在PD-L1高表达患者中均有显著效果.最新研究还对TIM-3、TIGIT等新型免疫检查点在胃癌治疗中的潜力进行了探讨.此外,免疫治疗联合靶向治疗,如与抗HER-2单克隆抗体或VEGFR抑制剂的联合应用,也表现出良好的临床疗效.

    晚期胃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靶向治疗PD-1

    miR-34a-5p在慢阻肺患者血清表达及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CTNNB1的调控作用

    周凡刘沁庄丽英李藜...
    1585-15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miR-34a-5p在慢阻肺患者血清表达及对平滑肌细胞增殖、凋亡及对CT-NNB1的调控作用.方法 选取2023年1-12月于本科室就诊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50例(慢阻肺组),另选取同期于本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健康者50例(正常组),qRT-PCR检测血清中miR-34a-5p 和 CTNNB1 mRNA 水平,Person 相关性分析 miR-34a-5p 和 CTNNB1 mRNA 相关性,ROC曲线分析miR-34a-5p和CTNNB1 mRNA的诊断价值.30只大鼠中随机选取5只为空白组,其余25只建立慢阻肺大鼠模型,提取大鼠ASMCs,将ASMCs分为空白组(正常大鼠ASMCs)、模型组(慢阻肺大鼠 ASMCs)、miR-34a-5p-NC 组、miR-34a-5p mimics 组、miR-34a-5p siRNA 组、si-CTNNB1 组、miR-34a-5p mimics+si-CTNNB1 组和 miR-34a-5p siRNA+si-CT-NNB1组.CCK-8检测各组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CTNNB1、β-catenin、Wnt1及GSK3β的水平,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 miR-34a-5p和CTNNB1靶向关系.结果 慢阻肺组患者血清中miR-34a-5p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组,CTNNB1 mRNA表达高于正常组(P<0.05);miR-34a-5p 和 CTNNB1 mRNA 呈负相关性(r=-0.551,P<0.001);miR-34a-5p诊断是否发生慢阻肺的AUC值为0.912(95%CI:0.851~0.974);CTNNB1 mRNA诊断是否发生慢阻肺的AUC值为0.832(95%CI:0.775~0.909).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ASMCs增殖能力、CTNNB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升高,凋亡率、Wnt1和GSK3β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相比,miR-34a-5p mimics 组和 si-CTNNB1 组的 ASMCs 增殖能力、CTNNB1 和 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Wnt1和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miR-34a-5p siRNA组呈现相反的趋势;与 miR-34a-5p mimics 组相比,miR-34a-5p mimics+si-CTNNB1 组的 ASMCs 增殖能力、CTNNB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Wnt1和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miR-34a-5p siRNA 组相比,miR-34a-5p siRNA+si-CTNNB1 组的 ASMCs 增殖能力、CTNNB1 和β-catenin蛋白表达降低,凋亡率、Wnt1和GSK3β蛋白表达升高(P<0.05).双荧光素酶实验结果显示,miR-34a-5p过表达能够降低CTNNB1-WT荧光素酶活性(P<0.05).结论 慢阻肺组患者血清中miR-34a-5p表达明显降低,并与CTNNB1呈负相关,有助于评估慢阻肺的发生,而且miR-34a-5p可以调节ASMCs的增殖和凋亡,可能与靶向调控CTNNB1的表达相关.

    慢阻肺miR-34a-5pCTNNB1增殖凋亡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脑心综合征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及风险预测模型研究

    蒋晓琳沈吉利卫杰
    1593-1597,1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合并脑心综合征(Cerebro-cardiac syndrome,CC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以2020年6月-2023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第九O五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203例AIS合并CCS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病历信息系统收集患者一般资料,随访6个月,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死亡组(n=57)和生存组(n=146).比较两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将独立危险因素引入R软件构建风险列线图,采用Bootstrap法验证模型区分度,绘制Calibra-tion 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进行拟合度及预测效能评估.结果 与死亡组相比,生存组心律失常占比、ST段改变占比、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CCS持续时间、白细胞计数(WBC)、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乳酸(Lac)、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T(cTnT)、B型钠尿肽(BNP)水平均降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存在心律失常、高水平Lac、CK-MB及cTnT是导致AIS合并CC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高LVEF值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P<0.05).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AIS合并CCS患者死亡的预测模型方程,采用Bootstrap法对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Calibration曲线显示模型拟合度好.基于AIS合并CCS患者死亡危险因素构建的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951(95%CI:0.920~0.981,P<0.05),预测效能较优.结论 患者存在心律失常、高水平Lac、CK-MB及cTnT是导致AIS合并CCS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而高水平LVEF值是患者预后良好的保护因素.基于AIS合并CCS患者6个月内死亡影响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能较优,为开展积极干预及改善预后提供较高的临床价值.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心综合征预后危险因素预测模型

    切开复位袢钢板与锁骨钩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功能恢复及生物力学对比研究

    胡新锋仇赛李政成浩...
    1598-16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肩锁关节脱位患者切开复位袢钢板、锁骨钩钢板的治疗效果.方法 以2020年1月-2023年1月启东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72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成袢钢板组34例,锁骨钩组38例.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比较2组手术前后的肩关节活动度、Constant-Murley评分、ASES评分、CC-Dist值,记录术后12个月的相对力臂及术后1、6、12个月的喙锁间隙、肩锁间隙,计算复位丢失量.结果 与锁骨钩组比较,袢钢板组手术时间延长,术中出血量降低,切口长度缩短;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6、12个月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增高;与锁骨钩组术后6、12个月比较,袢钢板组的肩关节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更高;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1、6、12个月Constant-Mur-ley、ASES评分增高;与锁骨钩组术后1、6、12个月比较,袢钢板组的Constant-Murley、ASES评分更高;与本组术前比较,2组术后1、6、12个月的CC-Dist值降低,与锁骨钩组术后6、12个月比较,袢钢板组的CC-Dist值更低,且袢钢板组的相对力臂高于锁骨钩组;与锁骨钩组比较,袢钢板组喙锁及肩锁间隙复位丢失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袢钢板组无并发症病例,锁骨钩组并发症率为2.63%(1/3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袢钢板固定术治疗肩锁关节脱位具有切口小、术中出血少等优势,术后疼痛轻,早期肩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理想,生物力学效应更好,并发症少.

    袢钢板锁骨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临床疗效

    外周血CAR、血清IL-17水平与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周铕李秋红王思敏
    1604-16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外周血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Albumin,ALB)比值(CRP to ALB ratio,CAR)、血清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水平与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12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京医院儿科就诊并治疗的118例MPP患儿为研究对象,以同期体检的120名健康儿童为对照组.于入院当天采集患者空腹外周血,检测血清CRP、ALB和IL-17水平,计算CRP与ALB比值(CRP to ALB ratio,CAR).对所有患儿的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治疗后评估患儿预后.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外周血CAR和IL-17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PP患儿外周血CAR和IL-17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374,P=0.006).118例MPP患儿中,重症患儿51例,轻症患儿67例.与轻症组比较,重症组患儿外周血CAR和IL-17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AR诊断不同严重程度M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6(0.667~0.84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7%和85.1%;外周血IL-17水平诊断不同严重程度MPP的AUC为0.745(0.654~0.835),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1.0%和99.1%;外周血CAR联合IL-17水平诊断不同严重程度MPP的AUC为0.913(0.862~0.964),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3%和80.6%.51例重症MPP患儿中,14例预后不良,37例预后良好.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外周血CAR和IL-17水平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AR预测重症MPP患儿不同预后的A UC为0.685(0.512~0.85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7.1%和75.4%;外周血IL-17水平预测重症MPP患儿不同预后的AUC为0.722(0.548~0.8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8.4%;外周血CAR联合IL-17水平预测重症MPP患儿不同预后的AUC为0.764(0.620~0.909),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6%和70.3%.结论 外周血CAR、IL-17水平与MPP患儿严重程度及预后有关,且对MPP患儿不同严重程度的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C反应蛋白/白蛋白比值白介素-17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

    早期喉癌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模型构建

    钱南南韩锦凯孙明鹏
    1609-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早期喉癌手术后引发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安徽省阜阳市人民医院接受早期喉癌术治疗的183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患者是否存在吞咽功能障碍,将患者分为病例组(吞咽功能受损者)和对照组(吞咽功能未受损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早期喉癌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183名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共59人(32.24%),其余124人(67.76%)未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早期喉癌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与未发生吞咽功能障患者年龄、咽喉反流病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手术后1周内的最高疼痛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因素均为早期喉癌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6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其一致性指数(CI)为0.814,标准校正曲线平均误差为0.014.年龄、咽喉反流病史、手术方式、张口受限程度、手术后1周内的最高疼痛程度评分、列线图模型预测早期喉癌术后发生吞咽功能障碍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6、0.748、0.630、0.848、0.706、0.957,显示该模型具有较高预测效能.结论 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有效预测早期喉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障碍的风险,有助于帮助早期喉癌患者提前进行风险管理和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升喉癌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喉癌吞咽功能障碍列线图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