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肥胖指标对多种慢性病发生发展的影响

    戴江红
    621页

    不同性别人群体质指数和腰围对高血压发病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巴合古·依明尼亚孜马润泽迪丽胡玛尔·艾力乔婷婷...
    621-627,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同性别人群体质指数(BMI)和腰围与高血压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 以"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和田调查现场的农村居民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作为基线调查,随访至2022年的高血压的发病情况.在不同性别人群中,根据其基线BMI和腰围进行联合分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BMI和腰围联合分组与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结果 纳入分析者7 010例,其中男性2 654例,女性4 356例.4年随访期间,总人群高血压标化累积发病率为25.16%,男性高血压标化累积发病率为23.79%,女性高血压标化累积发病率为26.74%.调整相关混杂因素后,男性仅BMI超标组、仅腰围超标组、BMI及腰围均超标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分别为BMI及腰围均正常组的1.733倍(95%CI:1.211~2.479)、1.675倍(95%CI:1.184~2.370)、2.249 倍(95%CI:1.808~2.797);女性仅腰围超标组、BMI 及腰围均超标组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分别为BMI及腰围均正常组的1.506倍(95%CI:1.185~1.914)、1.887倍(95%CI:1.559~2.283),而仅BMI超标组与BMI及腰围均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敏感性分析显示,BMI和腰围对高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不同性别人群BMI和腰围超标均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联合使用BMI和腰围可以更好地识别高血压的发病风险;BMI和腰围对高血压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男性仅BMI超标者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于仅腰围超标者;女性仅腰围超标者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高于仅BMI超标者.

    性别体质指数腰围高血压前瞻性研究

    60岁及以上人群体重调整腰围指数与低eGFR的相关性研究

    阿娜尔·高少迪丽胡玛尔·艾力巴合古·依明尼亚孜顾园申...
    628-6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60岁及以上人群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eight-adjusted-waist index,WWI)与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之间的关系,为早期预防老年人肾功能损害提供科学参考.方法 基于"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的基线调查数据,通过腰围(cm)除以体重(kg)的平方根计算WWI.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WWI与低eGFR之间的相关性,并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RCS)回归函数来探索WWI水平与低eGFR之间的非线性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共纳入10 987例研究对象,低eGFR的总检出率为8.9%.调整相关因素后,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WWI与低eGFR有相关性(模型2:OR=1.085,95%CI:1.018~1.157,P=0.012;模型 3:OR=1.098,95%CI:1.027~1.173,P=0.006).使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发现 WWI和低eGFR之间存在非线性联系(P<0.05).WWI和低eGFR发生风险拐点的参考值为11.316.当WWI>11.316时,WWI每增加一个单位,低eGFR的发生风险增加0.281倍(OR=1.281,95%CI:1.123~1.462).结论 在60岁及以上人群中WWI与低eGFR存在相关性,并且当人群WWI>11.316时,随着WWI的增加低eGFR的发生风险更大,该人群应当关注WWI的水平,这对其慢性肾功能损害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有积极作用.

    体重调整腰围指数低eGFR老年人群

    代谢健康状态转变及其与BMI的交互作用对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影响

    迪丽胡玛尔·艾力罗涛阿娜尔·高少巴合古·依明尼亚孜...
    633-637,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代谢健康状态转变与体质指数(BMI)交互作用及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关联.方法 基于"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和田调查现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经过3年随访,根据代谢状态转变将研究对象分为保持代谢健康(MH)、代谢健康转为代谢不健康(MH-MU)、保持代谢不健康(MU)、代谢不健康转为代谢健康(MU-MH)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组代谢状态对CVD发生的影响.应用限制性立方样条探讨BMI为连续变量与CVD风险的关联,分析代谢状态转变和BMI交互作用与CVD的关联.结果 共10 232人纳入本研究,平均年龄为(52.43±10.29)岁.在随访3年期间新发心血管疾病349例(3.41%);其中MH、MH-MU、MU和 MU-MH 4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分别为2.48%、4.21%、5.13%、3.30%.与MH组相比,MH-MU、MU组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分别为OR=1.42(95%CI:1.05~1.93)和OR=1.41(95%CI:1.03~1.92).限制性立方样条分析表明,基线BMI与心血管疾病发生为非线性关联(P=0.023).BMI分组与代谢状态转变存在交互作用(X2=26.025,P=0.001),其归因于交互效应比例为 3%[RERI=0.032(95%CI:0.005~0.06)、AP=0.031(95%CI:0.007~0.05)、S=2.157(95%CI:1.194~3.897)].结论 保持或转变为代谢不健康状态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持或转为代谢不健康状态与超重、肥胖交互作用能够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代谢状态转变心血管疾病BMI交互作用

    腹部肥胖对COPD急性加重的影响

    李媛媛李翔鹏李争荆晶...
    638-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腹部肥胖相关指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的影响.方法 对"新疆多民族自然人群队列建设及健康随访研究"招募的和田墨玉县常住居民经肺功能检测诊断为COPD的患者,进行问卷及常规检查测量腰围,体成分检测内脏脂肪等级,计算腰高比、体重调整腰围指数(WWI),随访患者至少1年急性加重住院情况.以急性加重住院为结局分析腹部肥胖相关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的影响,并比较不同腹部肥胖指标对COPD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 631名COPD患者经过随访,报告了 186例COPD急性加重住院病例.整个随访期间,COPD急性加重和无急性加重患者在年龄、肺结核疾病史、吸烟、二手烟、烹饪和取暖燃料、慢阻肺患者评价评分(CAT评分)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及模型1和2显示,腰围、腰高比、WWI、内脏脂肪等级均对COPD急性加重有影响,指标每增加一个单位急性加重均有增加;腰高比及内脏脂肪等级对COPD急性加重影响的结果较稳定,多重调整后腰高比OR=1.304(1.010~1.683),内脏脂肪等级 OR=1.912(1.122~3.257).腹部肥胖相关指标对 COPD急性加重均有预测价值,其中WWI的曲线下面积最大,为0.614.结论 腹部肥胖指标腰高比、WWI、内脏脂肪等级是COPD急性加重的危险因素,COPD的防控应考虑减少腹部肥胖的干预策略.

    COPD急性加重腹部肥胖内脏脂肪

    腹部肥胖对慢性炎症的影响

    戴江红李媛媛
    644-646,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肥胖是重要的社会健康问题之一,腹部肥胖对健康的影响更大,内脏脂肪作为新的评价腹部肥胖的指标与炎症反应相关,与多种代谢性疾病及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更密切.脂肪产生炎症是从保护性局部炎症发展到全身慢性炎症的过程:脂肪细胞在未增大时是多种免疫因子共存的平衡状态;过度的能量摄入使脂肪细胞体积增大,产生保护性局部炎症以控制代谢平衡;而慢性营养过剩会使脂肪细胞过度增大,巨噬细胞吞噬能力丧失导致脂肪细胞形态改变,致使多种免疫细胞激活巨噬细胞极化,产生炎症因子积累,进而发展为全身的慢性炎症.慢性炎症可能是内脏脂肪过多型腹部肥胖影响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阻肺、炎症性肠病等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然而大部分的研究基于基础实验,人群研究由于较难获得组织样本,仍需要更多有关腹部肥胖及内脏脂肪与炎症关系的相关临床证据,以进一步推测内脏脂肪堆积与疾病不良预后的关系.

    腹部肥胖内脏脂肪巨噬细胞炎症

    猴痘病毒新型蛋白疫苗制备及其诱导抗体能力评估

    赵成燕周兵闫虎李文婷...
    647-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有效的猴痘病毒(MPXV)和痘苗病毒(VACV)蛋白疫苗,并对其诱导抗体的活性进行初步评估.方法 采用融合蛋白表达技术构建MPXV-A29-Fc和VACV-A27-Fc蛋白疫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WB)体外检测蛋白结合抗体的能力,BALB/c雌性小鼠体内评估不同剂量蛋白疫苗诱导抗体的效价.结果 MPXV-A29-Fc和VACV-A27-Fc蛋白均能与A29单克隆抗体结合,蛋白疫苗免疫小鼠后,不同剂量组中的小鼠血清均可交叉识别MPXV-A29和VACV-A27蛋白,三针免疫可诱导更强的交叉免疫应答,三针免疫后,不同的血清稀释度下,低剂量组的IgG抗体结合强度均与高剂量组相当,可达到高剂量组的免疫效果.结论 本研究初步构建有效的MPXV和VACV新型蛋白疫苗MPXV-A29-Fc和VACV-A27-Fc,在小鼠体内可诱导特异性抗体反应和交叉抗体反应,可为猴痘病毒的疫苗设计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猴痘病毒(MPXV)重组蛋白疫苗结合活性交叉反应性

    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对小鼠肝脏NK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

    康雪娇邓冰清李寅时王慧...
    653-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对小鼠肝脏自然杀伤T(Natural killer T,NKT)细胞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雌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感染组,每组12只.感染组经肝门静脉接种细粒棘球蚴原头蚴,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每组各取6只小鼠的肝脏组织进行Masson染色,另外6只小鼠的肝脏组织用于分离淋巴细胞以进行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肝脏不同NKT细胞亚群比例和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orn-y,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u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A(Interleukin-17A,IL-17A)的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纤维占比比较,感染组肝脏侵袭部位及其邻近肝脏组织呈现结缔组织病变,纤维化明显,纤维占比显著增加,且分布较广,包绕肉芽肿四周形成条索状纤维间隔.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肝脏NKT细胞比例和CD4+NKT细胞比例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对照组比较,感染组小鼠肝脏NKT细胞分泌TNF-α的比例、CD4+NKT细胞分泌TNF-α的比例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小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增加,肝脏NKT细胞及其亚群CD4+NKT细胞产生TNF-α的水平增加,提示肝脏NKT细胞可能参与细粒棘球蚴感染早期肝脏免疫应答反应.

    囊型包虫病细粒棘球蚴肝脏自然杀伤T细胞

    LAG3对多房棘球蚴感染小鼠模型CD8+T细胞免疫功能调节作用的研究

    阿比旦·艾尼瓦尔孜比姑·肉素阿迪莱·多力坤邓冰清...
    660-667,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 activation gene 3,LAG3)对多房棘球蚴慢性感染小鼠CD8-T细胞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取C57BL/6野生型(Wild-type,WT)和LAG3缺陷型(Knock-out,KO)小鼠各10只,每只小鼠经肝门静脉接种3 000个多房棘球蚴原头节建立多房棘球蚴感染模型.感染12周后,分别取两组小鼠肝脏和脾脏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观察肝脏病灶周围炎性细胞浸润和病理表现,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脏病灶周围"炎症微环境"与脾脏中CD8+T的比例.收集两组小鼠肝脏与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筛选不同CD8+T细胞亚群,检测CD8+T细胞、效应记忆CD8+T细胞(Ef-fector memory CD8+T cell,CD8+Tem)、中心记忆 CD8+T 细胞(Central memory CD8+T cell,CD8+Tcm)、初始CD8+T细胞(Naive CD8+T cell,CD8+Tn)比例与绝对数,以及分泌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和白细胞介素17A(IL-17A)的比例.通过多房棘球蚴虫体蛋白体外刺激两组小鼠肝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8+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IFN-γ、IL-10和IL-17A的比例.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形成的炎性病灶数量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病灶周围CD8+T细胞募集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3缺陷型小鼠脾脏CD8+T细胞募集有降低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效应记忆型CD8+T细胞比例有升高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脾脏CD8+T细胞比例降低,脾脏CD8+Tem表型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AG3缺陷型小鼠肝脏和脾脏CD8+T细胞分泌TNF-α和IL-10能力均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房棘球蚴的虫体蛋白体外刺激肝脏淋巴细胞实验结果显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LAG3缺陷型小鼠CD8+T细胞分泌IFN-γ、IL-10比例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AG3缺陷型小鼠CD8+T细胞分泌IL-17A的能力有升高趋势(P>0.05).结论 在小鼠多房棘球蚴慢性感染中,LAG3可抑制肝脏和脾脏CD8+T细胞免疫应答能力,调节炎症反应.

    多房棘球蚴多房棘球蚴病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CD8+T细胞

    p62体募集自噬相关蛋白WIPI2的机制研究

    张金佩冯学召刘梦薇何心瞳...
    668-6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自噬接头蛋白(Sequestosome 1,SQSTM1/p62)与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inositide 3-kinase,PI3K)复合物的结合蛋白 WD重复结构域磷酸肌醇互作蛋白2(WD repeat domain phosphoinositide-interacting protein 2,WIPI2)在空间上定位的调控关系.方法 使用CRISPR-Cas9技术敲除正常大鼠肾上皮细胞(Normal rat kidney,NRK)中的自噬相关基因 2A(Autophagy-related gene,Atg2A)、自噬相关基因 2B(Autophagy-related gene,Atg2B)和p62 基因,建立 Atg2A 和 Atg2B 基因敲除的细胞系(Atg2ABdouble knockout,Atg2ABDKO)以及p62基因敲除细胞系(p62knockout,p62KO);透射电镜观察Atg2AB DKO细胞中p62体周围囊泡的定位;活细胞成像观察Atg2AB DKO细胞内p62体与 自噬相关蛋白WIPI2的定位变化;光漂白实验观察相变蛋白p62与WIPI2的荧光漂白恢复;通过免疫荧光观察WT、p62 KO和Atg2AB DKO细胞中WIPI2与p62的定位关系;通过蛋白免疫印记检测 WT和p62 KO细胞中WIPI2表达量的变化.结果 建立了 Atg2AB DK O和p62 KO细胞系;透射电镜显示Atg2AB DKO细胞中p62附近聚集了大量囊泡;在Atg2AB DKO中,通过活细胞成像观察到tdTomato-p62与WIPI2-GFP高度共定位;荧光漂白实验观察到 WIPI2具有流动性;通过免疫荧光观察到,与 WT细胞相比,在Atg2AB DKO中WIPI2点的数量明显增多(P<0.000 1);与 WT细胞相比,p62 KO细胞中WIPI2点的数量和表达量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无膜细胞器p62能够与具有流动性的WIPI2阳性囊泡动态融合,促进自噬体的形成.

    自噬体自噬接头蛋白WD重复结构域磷酸肌醇互作蛋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