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哈木拉提·吾甫尔

月刊

1009-5551

xjykdxxb@163.com

0991-4366313

830011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393号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Xinjiang Medical Universit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由新疆医科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刊物,突出地方特点和我校的研究特点,做到报道具有新颖性和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快速准确地传递医学信息,努力成为新疆医学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列线图模型构建和验证

    庄桂武张朝军张五星刘业星...
    1113-1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模型进行分析与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接受治疗的1 537例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资料,按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n=1 076)和验证集(n=461).描述训练集的生存状况,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针对训练集数据,建立生存预测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外部验证.结果 训练集和验证集患者的年龄、性别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集中,5年生存率为17.19%(185/1 076),平均生存期为38.00(22.00~56.00)个月;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放化疗情况以及淋巴结病理活检结果与患者的生存状况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确诊时的年龄、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手术、放化疗情况是生存状况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基于训练集构建的列线图风险预测模型C值为0.735±0.014,患者1年、3年、5年生存情况预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0、0.740、0.765.结论 基于原发性胸下段和腹部食管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患者的生存预测具有良好的效能.

    食管腺癌列线图预测模型生存时间放疗化疗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ECP2、GFA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

    闫雪张帆张蕾张远航...
    1118-1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患者血清甲基CpG结合蛋白2(MECP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rein,GFAP)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静脉溶栓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本院收治的ACI患者153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ACI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人10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入组时间为2021年3月-2024年2月,检测两组血清MECP2、GFAP水平.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ACI组患者进行病情严重程度分组.所有患者行静脉溶栓后随访3个月,根据结局不同分为预后良好组(n=96)和预后不良组(n=57).分析血清MECP2、GFAP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CI组血清MECP2、GFAP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度组比较,中/重度组ACI患者血清MECP2、GFAP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中度组比较,重度组ACI患者血清MECP2、GFAP水平进一步升高(P<0.05).血清MECP2、GFAP水平与ACI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55、0.545,P<0.05).与预后良好组比较,预后不良组入院NIHSS评分、高血压占比、WBC、LDL-C、hs-CRP及血清MECP2、GFAP均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显示,NIHSS评分和hs-CRP、MECP2、GFAP水平偏高均是导致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ECP2、GFAP单独预测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95%CI)分别为0.736(0.658~0.804)、0.763(0.688~0.828),采用 log(P)联合预测 AUC(95%CI)为 0.852(0.785~0.904),联合预测效能较单独预测效能更好(P<0.05).结论 血清MECP2、GFAP在ACI患者体内水平高表达,其水平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是ACI患者静脉溶栓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并且两者联合预测ACI患者预后不良的效能更好.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甲基CpG结合蛋白2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多沙普仑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在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效果

    朱伟鲁青芳崔文旺
    1124-1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沙普仑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7月本院收治的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患者96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8例.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对照组另给予经鼻高流量氧疗,研究组另给予多沙普仑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肺功能、血气指标及临床疗效.对比两组患者肺表面活性蛋白(SP-D)、Clara细胞分泌蛋白(CC16)水平及Bathel指数(BI)评分.对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第1 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1.28±0.25)L vs(1.12±0.21)L]、用力肺活量(FVC)[(2.28±0.3)L vs(2.07±0.35)L]及 FEV1/FVC[(56.14±5.12)%vs(54.11±4.78)%]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67.21 士8.16)mmHg vs(58.43±7.65)mmHg]、血氧饱和度(SpO2)[(90.62±8.65)%vs(86.74±7.92)%]均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40.53±2.70)mmHg vs(42.85±2.86)mmHg]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3.75%vs 79.17%)高于对照组(x2=4.360,P=0.037).两组治疗后SP-D水平[(38.12±9.53)mg/mL vs(40.18±9.85)mg/mL]、CC16 水平[(86.14±9.25)ng/mL vs(84.33±9.07)n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95、0.968,P=0.276、0.336).治疗后研究组BI 评分[(73.88±6.16)分 vs(71.23±5.94)分]高于对照组(t=2.145,P=0.034).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14.58%vs 10.42%)相近(x2=0.381,P=0.537).结论 多沙普仑联合经鼻高流量氧疗治疗COPD合并轻度高碳酸血症可提高患者肺功能,改善血气指标,提高临床疗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轻度高碳酸血症多沙普仑经鼻高流量氧疗临床疗效肺功能

    体腔热灌注化疗与贝伐珠单抗联合对子宫内膜癌患者疗效评价

    贾赛儒王伟刘美溪刘旭...
    1129-1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腔热灌注化疗联合贝伐珠单抗在子宫内膜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大兴区人民医院与解放军总医院第八医学中心收治的子宫内膜癌(EC)患者8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4例)和研究组(45例),对照组采用体腔热灌注化疗,研究组采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体腔热灌注化疗.对比两组的化疗效果,化疗前后的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原癌基因表达、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预后.结果 研究组化疗后有效率与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后两组的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泌乳素(PR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糖类抗原125(CA125)水平均下降(P<0.05),研究组化疗后上述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后的原癌基因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髓细胞增生原癌基因(c-myc)、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mRNA表达量均下降(P<0.05),研究组化疗后c-erbB2、c-myc、K-ras表达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36个月,对照组与研究组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7.70%、68.20%,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10个月和16个月,总生存率分别为20.5%、42.20%,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8个月和23个月,两组的无进展生存率(Log-Rank x2=7.404,P=0.007)和总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 x2=8.432,P=0.004).结论 对EC患者应用贝伐珠单抗联合体腔热灌注化疗的效果显著,能有效降低血清恶性生物学指标和原癌基因的水平,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且安全性佳.

    贝伐珠单抗体腔热灌注化疗子宫内膜癌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泌乳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风险及预测模型建立

    刘国栋张艳静肖奕雯武建...
    1135-1139,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风险,并建立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3年9月至2024年2月在本院行纤维支气管镜术的患儿112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术后躁动发生情况.根据患儿是否发生术后躁动进行分组,其中发生术后躁动的归入观察组,未发生术后躁动的归入对照组.分析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影响因素,采用R3.5.1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 112例患儿中34例(30.36%)发生术后躁动,归入观察组,其余78例归入对照组.34例患儿术后多发生1次(41.18%)或2次(47.06%)躁动,小儿麻醉苏醒期躁动量化评分表(PAED)评分多为16~18分,其中17分最多(35.29%).观察组静脉麻醉+吸入麻醉、术后疼痛比例、麻醉时间大于对照组,年龄、脑电双频指数50~59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年龄、脑电双频指数为50~59是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独立保护因素,麻醉方式为静脉麻醉+吸入麻醉、麻醉时间、术后疼痛是其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Logistic回归方程:logit(P)=-4.861-1.163×年龄+1.522×麻醉方式+0.132×麻醉时间+1.703 ×术后疼痛-1.779 ×脑电双频指数.列线图模型的C-index为0.881,预测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95%CI:0.806~0.935),敏感度为85.29%,特异性为78.21%,约登指数为0.635.校准曲线斜率结果显示Brier得分为0.086,校准斜率为0.894.结论 小儿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发生风险较高,其影响因素包括年龄、麻醉方式、麻醉时间、术后疼痛、脑电双频指数,据此构建的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纤维支气管镜术后躁动预测模型

    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

    徐宗雪王亚芹夏吉长朱丽衡...
    1140-1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在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80例行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衰弱老年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中麻醉方法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3 9例).对照组予以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超声引导SGB.比较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应激指标、T0(麻醉诱导前)、T1(麻醉后5 min)、T2(术毕)不同时刻的心功能、胃肠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镇痛泵按压次数、补救镇痛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12、24 h,两组VAS评分均逐渐下降,且观察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皮质醇(Cor)水平均高于术前,但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刻心率(HR)、心排血量(CO)、平均动脉压(MAP)水平均较T0时刻升高,T2时刻较T1时刻下降,但观察组T1aT2时刻HR、CO、MA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首次排气时间均缩短(P<0.05).结论 超声引导SGB用于老年衰弱结直肠癌患者,可减少术中麻醉药物用量,有效提升镇痛效果,减轻应激反应,对患者心功能及胃肠功能影响较小,且安全可靠.

    结直肠癌老年患者超声引导星状神经节阻滞心功能胃肠功能

    欧矢车菊根HPLC指纹图谱的建立及化学模式识别分析

    帕孜莱提·艾尼瓦尔古丽米热·卡哈尔王斌贾新岳...
    1146-1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建立欧矢车菊根的高效液相(High performance liquid phase,HPL 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法进行分析,建立多指标成分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WondaSil C18色谱柱(250 mm ×4.6 mm,5 μm),以乙腈(A)-0.1%甲酸水(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90 nm,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 μL.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12版)》建立15批欧矢车菊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并分析相似度,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确定化学成分并进行含量测定,使用SPSS 26.0和SIMCA-P 14.1软件进行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al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分析,对不同批次样品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建立了 15批欧矢车菊根HPLC指纹图谱共匹配出20个共有峰,通过对照品比对指认出绿原酸(11号峰)、咖啡酸(13号峰)、异绿原酸A(19号峰).建立了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含量测定方法;指纹图谱相似度范围为0.601~0.983;HCA将15批欧矢车菊根分为2类;PCA得到4个主成分的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5.260%;OPLS-DA表明绿原酸和异绿原酸A是影响欧矢车菊根药材质量的差异性标志物.结论 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技术可快速筛选出欧矢车菊根药材的差异性特征成分,为欧矢车菊根药材的质量控制及标准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欧矢车菊根指纹图谱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含量测定

    靶向抗TIGIT和PVRIG双特异抗体的制备及体外生物性活性的研究

    叶银松米梓毓雷毅康金森...
    1153-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制备靶向抗T细胞免疫球蛋白-ITIM结构域蛋白(T cell immune receptor with Ig and ITIM domains,TIGIT)和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相关免疫球蛋白结构域蛋白(Poliovirus re-ceptor-related immunoglobin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PVRIG)双特异抗体,探究其体外生物学活性.方法 用PVRIG人源化抗体hP1和TIGIT人源化抗体hT1构建KY-TIGIT-hlgG4M-PVRIG-SCFV双特异性抗体,将纯化得到KY-TIGIT-hlgG4M-PVRIG-SCFV抗体进行SDS-PAGE凝胶电泳、热稳定性检测和稳定性分析;采用流式细胞术(Fluorescence activated cell sor-ting,FACS)检测双特异性抗体的结合活性;采用生物干涉膜技术(Bio-layer interferometry,BLI)检测双特异性抗体亲和力;用 Jurkat-NFAT-Luc2-PD1-TIGIT-PVRIG 细胞和 293T-OS8-PVRL2-PDL1细胞中检测双特异性抗体KY-TIGIT-hlgG4M-PVRIG-SCFV对于TIGIT/PVRIG靶点的阻断作用;采用CMV recall assay法检测IFN-r在上清液中的浓度.结果 SDS-PAGE凝胶电泳结果显示KY-TIGIT-hlgG4M-PVRIG-SCFV双特异性抗体纯度>95%;Tm结果为Tm1:66.34,Tm2:80.95.采用SEC-HPLC对双特异性抗体KY-TIGIT-hlgG4M-PVRIG-SCFV进行稳定性分析,其纯度均>90%.KY-TIGIT-hlgG4M-PVRIG-SCFV抗体和PVRIG的人源化抗体hP1与293T-PVRIG cell line 的 EC50 分别为 0.168 70 μg/mL 和 0.038 65 µg/mL,与 293T-cyno-PVRIG cell line 的 EC50 分别为 0.037 14 μg/mL 和 0.031 98 µg/mL,与 Human PVRIG Protein,His Tag的亲和力为 1.74E-10M 和 1.69E-10M.KY-TIGIT-hlgG4M-PVRIG-SCFV 抗体和 TIGIT 的人源化抗体 hT1 与 293T-PVRIG cell line 的 EC50 分别为 0.070 27 μg/mL 和 0.031 21 µg/mL;与293T-cyno-TIGIT cell line 的 EC50 分别为 0.020 28μg/mL 和 0.028 22 μg/mL;与 Human TIGIT Protein,His Tag 的亲和力为 8.50E-10M 和 8.47E-10M.KY-TIGIT-hlgG4M-PVRIG-SCFV 抗体具有阻断 PD1/PDL1/TIGIT/PVRIG 相互作用活性,且 KY-TIGIT-hlgG4M-PVRIG-SCFV 的 EC50为 0.007 μg/mL,优于单独人源化抗体 hT1(EC50为 0.013 μg/mL)和 hP1(EC50为 0.048 μg/mL)的作用.在含 pp65 peptide 条件下 KY-TIGIT-h1gG4M-PVRIG-SCFV 抗体分泌 IFN-r 为 349.72 pg/mL,明显高于其他抗体.结论 KY-TIGIT-hlgG4M-PVRIG-SCFV抗体具有高亲和力和良好的生物学活性,有望开发成为肿瘤免疫治疗的抗体药物.

    T细胞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蛋白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相关免疫球蛋白结构域蛋白人源化抗体双特异性抗体生物学活性

    基于数据挖掘探究清代古籍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

    易嘉敏陈思羽谢丹李军...
    1161-1165,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国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与用药规律.方法 对《中国国家图书馆》(V6.16版)收录的清代古籍中出现的关于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进行归类总结,并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软件(V2.3.5)统计频次前30味中药的归经、性味和功效,及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社团分析.结果 最终检索到关于乳中结核的清代古籍10本,记载的乳中结核的外治方法有外敷、艾灸、热疗、针刺4种.其中外用方共13首,中药53味,总频次为104次,频次≥3次者共10味,前三位分别是铅丹、麝香、麻油;药物功效以清热解毒、清热凉血、解毒散结为主;归经多为脾、肝、心,五味以辛、苦、甘为主,四气以温、寒、平为主;社团分析显示外用药物治法分为4类,分别是清热燥湿泻火、活血通络化痰、消肿敛疮生肌、行气活血散结;关联分析显示外用药方核心处方为琥珀膏;外用药中麻油和动物药2种特殊类型的药材出现频率较高.结论 清代古籍中关于乳中结核有4种不同治疗方法,外用药物以寒温并用、标本兼顾、活血清散为主,并常用芳香类溶剂和血肉有情之品.

    乳中结核中医外治法外科古籍清代

    肥胖测量指标在预测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健康风险中的应用价值

    刘璇苏比德·阿力木江邹媛韩雷...
    1166-1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肥胖测量指标对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健康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3年6月1日-12月31日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49 155例体检者,根据诊断标准,将其分为MAFLD组和非MAFLD组,并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内脏脂肪指数(VAI)、脂质蓄积指数(LAP).BMI分为正常、超重、肥胖组;腰围(WC)分为正常、中心性肥胖前期和中心性肥胖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性别亚组中肥胖测量指标及生化指标的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指标对MAFLD的预测价值.结果 共检出MAFLD 23 765例(48.35%),其中男性18 030例(75.87%),女性5 735例(24.13%).同一性别中,MAFLD组除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低于非MAFLD组外,其余指标水平均高于非MAFLD组(P均<0.001);校正混杂因素后Logistic模型显示,MAFLD发生风险随BMI、WC、WHR、VAI、LAP水平增高而增高;ROC分析发现,BMI、WHR、VAI和LAP预测不同性别组MAFLD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7,其中LAP的AUC值最大,且预测女性的 AUC 值[0.896(0.891~0.900)]大于男性 AUC 值[0.831(0.826~0.836)],最佳截断值为25.49、39.26(P均<0.05);BMI×LAP联合模型在不同性别中预测价值最高,AUC值分别为男性 0.846(0.841~0.850)、女性 0.908(0.904~0.913)(P 均<0.05).结论 MAFLD 发生风险随BMI、WHR、VAI、LAP水平升高而增高,LAP相较于其他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尤其在女性中.BMI×LAP可作为不同性别中MAFLD健康风险评估的有力工具.

    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肥胖内脏脂肪指数脂质蓄积指数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