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建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建筑
新建筑

袁培煌

双月刊

1000-3959

newarch@mail.hust.edu.cn

027-87543856 87544492

430074

武汉珞瑜路1037号

新建筑/Journal New Architectur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介绍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环境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新作品以及建筑教育改革的新尝试。多次荣获省级国家奖项。作为一份建筑科学类的学术期刊,新建筑带给读者的是新鲜学术空气的广角视窗。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旧小区改造

    宋昆
    1页

    人本·融合·互联——基于谨慎更新理论的未来智慧社区营造模式与实践探索

    杨雪宋昆李昊赵迪...
    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智慧技术推动社区有机可持续更新已成为全球趋势,为避免社区营造过程中信息化设施重复建设及忽视人文关怀等生态和社会问题,未来智慧社区营造需形成"重人本需求,轻技术产品"的行业共识.文章基于谨慎更新理论提出未来智慧社区营造"人本""融合""互联"的价值体系,并以天津时代奥城天玺社区作为验证性实践样本,从评估策划、建设实施、运营管理3个层面提出未来智慧社区营造的实施策略,为城市社区可持续更新提供模式借鉴和方法支撑.

    谨慎更新社区营造未来智慧社区完整社区

    县城社区更新的在地性与联动性——以湖北公安县老城油江社区更新为例

    李向锋谢帆李皓天
    10-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我国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提速,县城社区更新行动随之展开.县城社区更新有别于城市社区更新,具有多目标复合、问题导向复合、空间关系复合等特征.文章以湖北公安县老城油江社区更新为例,调研并梳理县城、社区两个层级更新需求的一致性和差异性,以在地和联动为目标,设定县城社区更新的整体策略和方法路径,提出"起、承、转、合"的整体更新思路和"5+X"社区在地更新模式,并在油江社区东侧片区展开实践;以期引发对县城社区更新的再思考,推动县城社区更新的理论与实践发展.

    县城社区更新在地性联动性

    巷弄"毛细血管"作为旧区风貌载体——上海老城厢更新改造的教学探索

    蔡永洁
    16-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上海老城厢为对象,通过设计实验探讨街区内部的巷弄体系——毛细血管——在旧城改造中对于风貌保护与传承的价值与潜力.选取不同时空语境下的2轮毕业设计成果,从形态学、类型学视角分析6个设计案例中对待内部巷弄体系的立场与设计策略,论证和总结不同策略对城市空间的影响,阐明保护巷弄的类型学特质是以毛细血管为线索的城市设计策略的关键.实验显示:保持巷弄的结构、形态、层级和空间尺度至关重要,在此基础上建筑的类型可以多样;建筑与巷弄达成紧密的空间关系是设计操作的核心.

    毛细血管巷弄体系上海老城厢旧城更新城市设计风貌

    基于场景营造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研究——以重庆白马凼街区为例

    许芗斌陈志毅江曼
    2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作为承载居民日常生活的重要场所,其品质提升对老旧社区更新具有重要价值.场景营造作为老旧社区更新的一种新途径,通过改善物质空间环境提升社区生活品质,同时注重挖掘文化价值内涵,进而激发社区内生动力.研究针对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发展困境展开分析,基于场景构成要素的相互作用,探讨社区场景形成机制,并结合重庆白马凼街区更新实践,提出结合场景营造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拓展我国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的思路.

    社区更新老旧社区公共空间场景营造内生动力

    "社区-城市联动"的老旧小区改造路径探索——以昆山中华园东村改造为例

    刘元倪冶李锦嫱
    27-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中华园东村老旧小区改造案例,探索"社区-城市联动"的老旧小区改造方法.在具体实践中,基于"共同缔造"的工作方式,形成老旧小区改造内容生成方法;以"与城互动"为目标,利用小区内各类存量资源,在改造老旧小区的同时为街区和城市补充服务功能;为实现小区各项功能的"创新提升",探索可"长效推进"的实施方法.研究形成了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和城市更新工作有效衔接的方法,更好地推进了昆山城市更新,为其他城市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提供经验借鉴.

    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小区规划城市设计昆山

    亚洲高密度城市住区更新案例研究及启示——以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为例

    刘天宇汪丽君曹语芯陈非...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城市更新是我国内地高密度城市提升人居品质,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老旧小区更新改造为首的先行实践探索已广泛展开,制度政策不完善、人群需求复杂等现存问题使得建设政府引导、多主体参与的住区更新模式势在必行.亚洲高密度城市中具有代表性的新加坡、香港已经历了20余年的住区更新,积累了较多经验.文章通过梳理二者的住区更新发展沿革,分析其差异与共性,并基于典型实践案例总结出政策制定、需求适配、多方参与、文化延续、立体复合5个层面的住区更新实践经验,以期为我国内地高密度城市住区更新提供启示.

    住区更新高密度城市新加坡香港更新策略

    从虚幻到现实——杭州电竞中心设计实践与技术创新

    李春舫王力陆晓雅
    38-41页

    纵向天井 校园聚落——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图文信息综合楼

    郭钦恩陈子坚郭嘉刘彬艳...
    42-45页

    精微链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出入口设置特征与策略

    褚冬竹苏红
    46-52页
    查看更多>>摘要:轨道交通枢纽站是城市交通与空间发展中的聚焦点、复杂点.出入口作为站城融合的首位空间,与轨道站点运行质量和城市空间发展趋向关联密切.基于城市显微的精细化视角,对伦敦、巴黎、东京、新加坡、慕尼黑5个城市的10个枢纽站进行数据采集、量化分析与实例解读,提出3种不同类型(水平延展型、地下纵深型、竖向整合型)站点的出入口设置策略与方法.通过探求不同国情与理念下轨道交通枢纽站的出入口设计特征,为我国轨道交通站点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轨道交通枢纽精细化城市设计站点出入口站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