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谍战剧《追风者》的反类型化叙事与影像美学呈现

    王伊灵
    157-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剧《追风者》从金融视角看历史,摆脱了标签化、类型化的内容束缚,具有反类型化叙事的特点.首先,在角色叙事上,《追风者》摆脱了对英雄人物的刻画,而是通过塑造主人公的"打工人"形象和丰富的人物群像来还原历史的真实性.在内容叙事上,"金融+谍战"的双线并行叙事和明暗故事线的交织补充是内容题材的一大创新.在空间叙事上,央行和七宝街的空间并置象征着政府与百姓的关系.与此同时,该剧在构图、色调、服化道的设置上颇具美学色彩,极大地还原了险象环生的历史场景,是一部极具故事性、审美性与教育意义的匠心之作.

    《追风者》人物群像叙事美学呈现

    新主流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中的叙事策略探析与文化呈现

    李若娴
    160-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以多元的叙事方式、真实的历史表达、独特的视听语言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本文以新主流历史纪录片《河西走廊》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纪录片多个层面的深入分析,详细探讨了其叙事策略与文化呈现,其在多维度的叙事空间中复现了河西走廊的历史与底蕴,在当前我国倡导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提供了众多启示.

    丝路文化河西走廊历史纪录片

    描骨绘形 重塑经典——《聊斋奇女子·辛十四娘》影视改编的艺术探析

    刘竞男
    16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影视业的发展,中国古典文学作品的影视化改编逐渐成为热点.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因其体式短小、情节离奇,具有独特的审美底蕴而成为改编者的热门选择.电视剧《聊斋奇女子》便是以其为底本改编而成,其中《辛十四娘》篇章在人物、情节、主题方面,都进行了富有现代化色彩的改编,使得这部作品成为影视剧改编的艺术佳作.

    《聊斋志异》辛十四娘影视剧改编

    《哪吒之魔童降世》:解构式改编的现代性体现

    杨云曦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在人物塑造及叙事策略等方面打破了原有的单一框架,通过对文学作品中神话英雄人物的解构式改编,在使思想内涵更加多元的同时呈现出全新的神话价值和民族精神,为中国动画电影重构神话英雄人物提供了新的思考.《哪吒之魔童降世》分别在人物塑造、叙事策略、精神内核等方面对哪吒进行了现代性的解构与重构,为神话故事的解构式改编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

    国产动画电影解构式改编现代性《哪吒之魔童降世》

    新时代主流电影的民族化叙事特征解构——以《我的喜马拉雅》为例

    张婉莹
    169-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化叙事作为新时代主流电影的重要特征,以独特的地域视角、民族化的语境和文本叙事手法丰富了影片的文化意涵.在中国叙事话语体系的内核下,电影《我的喜马拉雅》聚焦戍边题材,讲述了"时代楷模"卓嘎、央宗姐妹及其父亲放牧戍边,扎根雪域边陲,坚守祖国领土的光荣事迹.现实主义影像风格下的雪域高原,以萧瑟凄冷的孤独意境渗透进她们人生选择的命题中,展现了时代主题下的平民英雄人物群像.电影通过影像表达和叙事策略剖析了由家国情怀构建的民族化叙述特征,探索了民族类型审美表达的新范式.

    《我的喜马拉雅》新主流电影民族化叙事平民英雄

    五育并举背景下音乐类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李宇峰董攀攀
    172-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基石,是实现社会文明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中之重.越发达的国家越重视教育,反之,教育没跟上,国家发展水平就比较低.教育是立德树人的事业.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培养人才和传播知识技能,还在于影响人和社会.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德育为首、优化智育、注重劳育、加强体育、升华美育相结合融入音乐类专业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音乐教育工作者,应该顺应时代特征,将艺术与五育更好地结合理论与实践,培养符合艺术专业特点的五育艺术人才.

    五育并举音乐类专业教学改革实践

    基于双线混合模式的高校音乐教学改革途径探析

    李佩玉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给高校教育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结合社会发展需求,及时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和改进,才能更好地履行自身职责,为社会培养更多高质量的人才.双线混合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该模式下,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将线上与线下的资源相结合,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从而显著提高教育的质量水平.基于双线混合模式,探索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途径,既有助于优化音乐教学效果,还能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强劲助力.本文首先对双线混合模式的概念、特点进行简要介绍,进而分析双线混合模式在高校音乐教学改革当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结合实际需求,探索基于双线混合模式改革高校音乐教学的有效途径,希望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的建议及参考.

    高校音乐双线混合教学模式改革途径

    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浅谈抗战时期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院儿童音乐教育的发展和影响

    李雪莲
    178-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抗战时期,音乐教育儿童成为振奋国家精神的手段.如何传承这一珍贵的红色基因?本文提出了一系列策略.我们需要保护和利用珍贵的红色资源,通过数字化保存、建立红色音乐档案等方式,使它们在新时代继续发挥作用.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应相互结合,鼓励孩子了解历史,铭记英雄,确保传承的持续性.与时俱进,采用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多媒体教材、开设在线课程,吸引更多年轻人参与红色教育.这一系列策略的实施旨在激发更多人积极参与红色教育,传承红色基因,让这一宝贵遗产在时光中继续闪耀.

    抗战时期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院儿童音乐教育影响传承红色基因

    宁夏中小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的具体举措与实施策略——以1979年至2010年为例

    吴桐
    181-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 1979 年至 2010 年宁夏音乐教育的发展,关注教育背景、地方实践和实施策略三个关键方面.首先,研究总体分析了这段时期中国教育的总体演进,揭示了其对音乐教育的整体影响.其次,本文聚焦于宁夏,深入研究该地区音乐教育的具体背景、所用措施和发展情况.通过考察地方文化和社会结构,凸显了宁夏音乐教育在地方层面的独特贡献.研究还详细讨论了宁夏在音乐教育方面的实际行动.通过三个关键方面的综合分析,旨在为理解宁夏音乐教育的发展轨迹提供参考,为未来的音乐教育政策制订和实践提供启示.

    宁夏音乐教育地方实践实践策略

    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综述

    邹韵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教育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有效的课堂评价具有反馈、调控等作用,能使学生学习有方向、有动力、有方法.音乐课作为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平台,以"美"的方式育人,在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对中等职业学校音乐课堂教学评价相关的著作、文献资料进行综述,同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中职音乐课堂教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