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作为符号的枪声——符号学视阈下《万尼亚舅舅》中枪击声的戏剧特征

    武杰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契诃夫的多幕剧以其静态的戏剧结构和潜流化的戏剧矛盾而著称.然而,剧中却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外部暴力事件:枪击.枪声作为声音符号,具有时间性和空间性.枪声的发出和接收是一个过程,与人物的情感体验和戏剧冲突的发展紧密相关.枪声与停顿的连用形成了空符号,指向了意义的空白,也造成了理解的多样性,增强了观众的静态体验.枪声符号、空符号以及契诃夫喜剧精神共同构成了《万尼亚舅舅》的戏剧特色,体现了契诃夫多幕剧的静态化美学和冷峻悲悯的喜剧精神.

    声音符号虚幻空间空符号喜剧精神

    隐喻在舞剧人物造型中的视觉呈现

    曾卫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舞传情,隐喻表达"可以超越物象的基本含义,使人产生种种联想,极大地丰富了舞蹈语汇.研究舞剧人物造型的视觉隐喻,其实就是研究舞剧的精神内涵.本文通过对舞剧人物造型符号的提炼强化人物形象、留白有度延伸想象空间、虚实相生创造舞台意象、色彩象征外化内心情感等视觉隐喻创作手法的分析,结合舞剧的本体创作,呈现出了立象尽意的审美效果.

    舞剧人物造型隐喻视觉呈现

    戏剧演员表现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杜俊喆
    4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戏剧是以叙事为基本手段的舞台表演艺术.戏剧表演要想充分彰显作品的艺术内涵,不仅需要舞台场景和布景的支持,也需要演员以优越的表现力准确演绎作品.演员作为艺术表演的重要载体,其表现力直接影响戏剧表演的质量.新时代背景下,为更好彰显戏剧艺术的魅力,促进戏剧艺术文化的传承,加强演员表现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对此,本文从提升戏剧演员表现力的意义出发,围绕影响戏剧演员表现力的要点、具体培养策略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提升戏剧演员表现力提供参考.

    戏剧演员表现力培养策略

    从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看话剧塑造人物的途径

    李晓力
    44-4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话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表现形式,一直以来都在观众中备受关注与喜爱.话剧的成功往往与其中的人物塑造密切相关,通过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情感和发展,话剧创作者能够创造出使观众与其深具共鸣的角色,文学作品常常被看作是提供丰富人物素材的宝库.本文将结合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探讨从这部文学巨著中提炼人物元素的策略,并将其转化为话剧中的塑造策略.

    文学作品《平凡的世界》话剧塑造人物

    黄梅戏音乐教学中当代黄梅戏人才培养的新路径研究

    张茵
    4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梅戏是中国戏剧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并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吸引着人们.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传统艺术而言,如何在保留本质的同时进行创新是一个重要议题.艺术人才的培养在这个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育策略和发展途径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成效.传统的黄梅戏教育模式已难以满足当代戏曲艺术黄梅戏人才培养的需求,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探寻更为有效的教育新方法,来适应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推动黄梅戏艺术的蓬勃发展.因此,本文将深入研究分析当前黄梅戏音乐教育中黄梅戏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创新性的教学路径.

    黄梅戏音乐教学黄梅戏人才培养路径

    秦腔中的幼儿审美教育价值探究

    庞晨曦
    50-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腔是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戏剧之一,其内容丰富,样式多元.本文借鉴了美学、教育学、民俗学等理论充分挖掘了秦腔对幼儿审美教育的价值,提出了秦腔融入幼儿审美教育的实施路径,让幼儿在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中筑牢文化自信,传承民族文化.

    秦腔幼儿审美教育价值

    《聂耳》杂技剧中的红色文化与现代导演艺术融合研究

    龙丽华
    53-5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深入分析了大型杂技舞台剧《聂耳》在红色文化叙事与现代导演艺术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探讨了《聂耳》如何通过现代化的杂技技巧和舞台技术手段重新诠释红色英雄聂耳的生平与精神,强调其在视觉艺术和叙事结构上的创新.本文分析了导演在这一融合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讨论了这一创新如何影响杂技剧的全球化传播和文化意义.本文不仅揭示了《聂耳》在艺术表达上的独特性,还探索了其对当代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影响,旨在为未来杂技剧的研究和红色文化叙事的全球化传播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杂技剧导演艺术红色主题演绎舞台视觉创新文化艺术交流

    探究中原传统文化融入幼儿园戏剧教育的路径

    宋静
    5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探讨中原地区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园戏剧教育中的融入路径.通过分析中原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提出了一系列融入策略,以期为幼儿园戏剧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原传统文化戏剧教育幼儿园

    新课标背景下的教育戏剧发展探索

    王海莹
    5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育戏剧"发源于现代戏剧传统浓厚的欧美国家.其在促进学生知情意行协同发展的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优势.教育戏剧传入中国后,我国教育戏剧研究者一直在进行本土化探索,旨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戏剧.尤其是在 2022 年 4 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后,教育戏剧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然而,在教育教学中,教育戏剧仍然面临着亟待解决的现实挑战,即如何更好地促进教育戏剧的本土化发展.

    新课标教育戏剧本土化发展

    区域非遗资源在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中的实施策略——以吉安采茶戏为例

    王兆祥
    6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非遗作为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蕴含着独特的艺术价值,更具备独特的育人功能.将非遗融入高职教学,能有效提升学生素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热爱.以吉安采茶戏这一区域非遗资源为例,本文通过深入研究其历史渊源、表演技艺及文化内涵,结合高职院校的特点,提出了创新的实施策略,旨在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理解与传承.

    区域文化吉安采茶戏非遗资源高职教育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