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戏剧之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戏剧之家
戏剧之家

田跃鸣

月刊

1007-0125

hbxjzhjchina@163.com82976010@qq.com

027-87927022

430223

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华师园北路12-1号

戏剧之家/Journal XIJUZHIJIA
查看更多>>《戏剧之家》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一份大型政策指导与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湖北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戏剧艺术类专业理论期刊。其宗旨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振兴民族地方戏曲。刊物集理论性、学术性、指导性于一体立足湖北,面向全国,以关注当代戏剧发展,宣传新人佳作,培育青年观众(读者)为己任。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民歌的传承创新与发展路径探究

    魏甲子王欢
    9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民歌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地域特色,是民族音乐中的宝贵财富.本文分析了中国民歌的内涵和当前中国民歌面临的主要问题,探讨了在时代发展和文化交融的背景下中国民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了针对性的传承与发展策略.现代科技手段为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应对挑战,推动中国民歌的创新发展,培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后备力量.因此,探究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中国民歌传承创新发展

    蜀道音乐文化遗产的时空演变与传承机制研究

    毛煜珊
    100-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蜀道音乐文化遗产的时空演变与传承机制研究应扎根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文化底蕴.蜀道地区,涵盖了巴蜀文化发源地,历史上是重要的文化交流枢纽,其音乐文化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信息和多元文化元素.本文旨在梳理蜀道音乐文化的演变脉络、探究其历史渊源,探寻其中蕴含的独特文化价值,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的传承机制与发展策略.

    蜀道音乐文化遗产时空演变传承发展

    古筝演奏中琴指技法的运用研究

    刘巧云
    103-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琴指技法的灵活运用是古筝弹奏技术的精华,其中摇指、滚弦(轮指)、颤音(振音)、扫摇是古筝弹奏技术的核心.摇指技法主要包括扎桩摇指、压腕摇指、悬腕摇指等,每一种摇指手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场合和效果.扎桩摇指以其稳定、力量大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基本练习中;压腕摇指重在力度的转换和音色的渐变,适宜于表达温柔的感情;悬腕摇指的特点是轻巧、柔韧,适用于快节奏的弹奏.滚弦(轮指)技法是一种通过连续的动作来发出优美的旋律的手法,其通过急速震动琴弦所产生的颤音可以使乐曲更具表现力.扫摇技法是在摇指的基础上加入了扫弦的技法,即中指在八度音程内快速扫弦与大指摇指相结合的技法.总之,古筝演奏中琴指技法的灵活运用,不仅提升了演奏技巧的层次,也使作品的艺术表达更加丰富.

    古筝演奏琴指技法摇指技法滚弦(轮指)技法扫摇技法

    钢琴演奏中的节奏感培养方法

    解芳
    106-108页
    查看更多>>摘要:准确把控音乐节奏、韵律是提高钢琴演奏表现力、感染力的重要内容.节奏感是钢琴演奏中不可或缺的要素,加强对钢琴演奏者的节奏感培养能有效提升演奏者的表演水平和演奏能力,从而提升钢琴演奏效果.基于此,文章对钢琴演奏中的节奏感培养进行分析,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首先分析节奏感与节奏控制能力的定义与内涵,其次探究钢琴演奏中节奏感培养的必要性,最后提出钢琴演奏中节奏感培养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研究为同行提供理论借鉴.

    钢琴演奏节奏感培养必要性策略

    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突出问题及解决措施

    唐心仪
    109-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音乐创作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以促进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笔者发现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的音乐创作存在创新不足、参与者素质不高、作品传播受限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建议,包括加强创作培训、拓宽传播途径、提升群众参与度等,旨在为基层文化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推动基层群众文化中音乐创作的蓬勃发展.

    音乐创作基层文化活动群众参与

    合作钢琴专业在本科阶段的声乐伴奏曲目选择

    高超
    112-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二十世纪早期开始,古典音乐界便开始了对钢琴伴奏的讨论,从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陆续出现各类文献和著作,更出现了像Gerald Moore、Martin Katz这样的杰出的职业声乐伴奏演奏家,以及Jean Barr和Rita Sloan这样的职业室内乐钢琴家、教育家.直至二十世纪末,在"钢琴伴奏"这一职业更加专业化的背景下,"合作钢琴"(collaborative piano)成为一个专有名词,并走进高校,成为一个新兴专业.然而,这一专业的系统训练方法目前仍处于探索之中,尤其是声乐与钢琴合作的作品的演奏方法,还有待发掘和研究.本文旨在为合作钢琴专业(声乐方向)本科阶段的训练曲目选择提供参考.

    合作钢琴声乐合作钢琴声乐艺术指导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王永江
    116-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对提升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培养目标定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校企合作与资源共享等方面,对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旨在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参考.通过分析当前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现状,探讨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高校音乐表演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思维可视化下茶歌文化与声乐教学课堂融合构建的内涵价值与表现形式

    赵雨心
    120-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漫长而辉煌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我国的传统茶文化不仅沉淀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丰富的思想内涵,还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文化表现形式.人们通过歌唱、舞蹈、书法等充满文化审美艺术价值的方式,巧妙地将自己的文化思想表达出来.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等地的志书中,均不乏对中国茶歌文化的详尽记载.其中,茶歌音乐作为传统茶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生动展现了茶文化在各地的独特魅力.它蕴含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等元素,无论是唱腔、曲调还是歌词内容,都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茶歌音乐伴随着社会的融合与人口的流动,不仅在国内广泛传播,还远播至海外华人社区,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魅力.声乐教学不仅是传授音乐技能的过程,更是传承音乐文化乃至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因此,将中国茶歌文化融入现代声乐教育中,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声乐教学的效果,还能在新时代进一步推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思维可视化茶歌文化声乐教学课堂融合

    民族高校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路径

    韩东冉飞云
    123-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民族高校中国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中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意义重大,它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促进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理解,进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必须注重整合多元音乐资源,体现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样性,在教学中加入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加强对近现代音乐史重大事件的教学与分析、建立师资培训计划,提高高校教师的跨文化教学能力,并通过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中华民族音乐遗产的传承,这可以在民族高校近现代音乐史教学中铸牢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民族高校近现代音乐史教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路径

    民族歌曲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实施策略

    蒋钰琪
    127-129页
    查看更多>>摘要:《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中把"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作为基本理念之一,指出"地方和学校应结合当地人文地理环境和民族文化传统,开发具有地区、民族和学校特色的音乐课程资源.".根据调研,上饶市三所高中均未开设与民族歌曲相关的课程,这为笔者在这三所高中开设民族歌曲相关课程提供了实践平台.笔者将设计的民族歌曲教学方案在社区进行了实践,并获得了优秀结题成就.本文以挖掘到的民族歌曲为高中音乐课的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地方特色的音乐校本课程.

    高中音乐民族歌曲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