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

黄学明

双月刊

1671-0568

xqjy@xkcyj.com

027-51515523

430077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黄鹂路39号

新课程研究(学前教育)/Journal New curriculum research(preschool education)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效利用奖励机制 智慧打造小班“天使宝贝”

    杨志群
    180-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使孩子从小具有讲文明、懂礼仪的道德素养,江苏省苏州市相城区蠡口中心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从2010年3月开始启动苏州市中小学德育学会“十二五”课题《幼儿道德礼仪养成教育的实践与研究》.实践中文章通过各种奖励方式与策略给予孩子不同的支持与肯定,同时也在课题研究中积累了一些“适度奖励而不泛滥奖励”的经验与体会,为孩子道德礼仪行为习惯的培养起到了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

    奖励礼仪天使宝贝

    暂时隔离法——一种有效可行的解决儿童不良行为的方法

    张兰香
    183-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儿童教育中,体罚是绝对禁止的,但适度的惩罚教育却是必不可少的.暂时隔离法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老师(父母)和孩子在空间上保持隔离,过了规定的一段时间后,再来处理所发生问题的方法,是一种适宜学前儿童的惩罚教育.学会恰当使用暂时隔离法,有助于有效可行的解决儿童的不良行为.

    儿童教育惩罚教育暂时隔离法

    学会交往 受益终生

    黄士香
    185-186页

    关于小班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研究

    田莹莹
    18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在不断增加,家长对孩子越发的溺爱,导致他们娇生惯养、嚣张跋扈.而教育实践中也发现幼儿的独占(玩具、食物等)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他们十分缺乏分享意识.由此造成了幼儿一系列不良的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分享作为重要的亲社会行为之一,已越来越多地受到教育工作者及社会的重视.幼儿园作为终身教育的起点场所,3~4周岁幼儿刚刚进入幼儿园小班,已开始具备初步的道德认知能力,对分享行为已有感知.文章着重阐述了如何对小班幼儿进行分享启蒙教育.

    小班幼儿分享分享行为培养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幼儿情商

    张瑞霞
    189-190页

    开启儿童世界的社会大门

    沈秋亚
    19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所谓社会性,是指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特点.幼儿的全面发展是指在身体、认知、社会性、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可见,从幼儿园开始,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是必需而重要的.江苏省张家港市乘航幼儿园(简称我园,下文同)注重带领幼儿走向丰富多彩的社区环境,并开展精彩纷呈的幼儿活动,努力促进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具体阐述如下:①一、走向丰富多彩的社区环境,积极创设社会性发展机会;②开展精彩纷呈的幼儿活动,不断加强幼儿社会性行为练习.

    社会性社区环境幼儿活动儿童的社会性发展

    征稿启事

    前插3-前插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