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月刊
心理月刊

月刊

心理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恋家对抑郁的影响: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的多重中介作用

    刘腾訾非
    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大学生恋家、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和抑郁的关系.方法 采用中国大学生恋家问卷、生活满意感量表(SWL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自评抑郁量表(SDS)与一般人口学问卷分别测量402名大学生的恋家水平、生活满意度、心理弹性、抑郁与一般人口学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变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相对于男生,女生更加恋家(t=-4.760,P<0.01),生活满意度更高(t=-2.229,P<0.05);独生子女在恋家的情感联结维度(t=2.328,P<0.05)、心理弹性乐观维度(t=2.208,P<0.05)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抑郁得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t=-2.003,P<0.05).恋家、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两两呈显著正相关(r=0.21~0.39,P<0.01),均与抑郁呈显著负相关(r=-0.31~-0.41,P<0.01).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在恋家和抑郁之间发挥多重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显示,恋家对抑郁的多重中介效应95%CI为-0.028~-0.007,区间不包括0.结论 恋家不仅直接降低大学生抑郁水平,还能通过增加心理弹性和生活满意度间接降低抑郁.

    恋家抑郁多重中介作用心理弹性生活满意度

    高职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策略研究

    车少辉李硕徐晓沄
    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面对学业压力和严峻的就业形势,更容易诱发心理问题.选取某高职院校2014~2017级新生为研究对象,探究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针对高职学生存在的强迫、焦虑及人际关系敏感等问题,从完善心理健康干预体系和制定干预措施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和探索.

    高职学生强迫焦虑心理干预

    成就动机、任务难度对注意稳定性的影响

    沈昕彤史若芸于战宇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为探讨成就动机、任务难度对注意稳定性的作用,采用成就动机量表对17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选取其中高、低成就动机者各30名,利用划消实验测量被试的注意稳定性,并通过改变干扰项目与目标项目的相似性控制任务难度.结果显示,高成就动机、简单任务均可提高注意的稳定性,但简单任务更有利于高成就动机者维持注意稳定性.研究结果支持知觉负载理论.

    成就动机任务难度注意稳定性

    认知行为治疗干预替代性创伤个案报告——以一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为例

    熊强李瑾樊希望周丹...
    1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报告了采用认知行为治疗对1例在武汉一线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护士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个案.该护士因长时间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诊治,目睹了大量创伤性场面而出现哀伤、内疚、自责、自我评价低、失眠等症状,难以自缓,主动打来热线电话,前来接受心理辅导.在对该护士倾听、共情、理解的基础上通过理性情绪疗法引导出"我必须救活每个人"的不合理信念,运用认知行为治疗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认知矫正与重建、教授放松技能、建立支持系统、讨论自我关照等策略,对该救援者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干预后其哀伤、内疚、自责、自我评价低等情绪、负性认知和社会功能得到明显地改善.

    认知行为治疗电话咨询护士替代性创伤心理危机干预个案报告

    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医护群体心理状况调查

    洪映陈王梽陈豪
    15-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医护人员及社会群体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的心理状况.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式调查青田县人民医院参加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33名医师、护士47名及群众抗击疫情人员39名,以及未参加疫情诊治的工作人员,其中医师23名、护士18名及普通群众41名.采用Derogati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其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医护人员与群众的总分、总均分、阳性症状数、强迫、抑郁、焦虑、恐怖、睡眠和饮食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OR=0.465)、是否为抗疫人员(OR=0.400)、年龄(OR=0.443)及是否有子女(OR=0.127)是SCL-90阳性的危险因素.抗疫医师人员SCL-90中的总分、阳性症状均分、躯体化、睡眠和饮食评分与非抗疫医师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疫护士人员SCL-90中的总分、阳性症状数、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精神病性、睡眠和饮食与非抗疫护士人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抗击疫情的人员更易产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中以抗击疫情的医护人员更为突出.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状况医护人员

    民间性教育工作者从业动机问卷的编制

    任雪薇方刚
    17-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民间性教育工作者从业动机问卷的编制.方法 通过访谈获得初始题项,集体施测,进行奇偶分组,分别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 ①探索性因素分析显示,民间性教育工作者从业动机问卷分为3个维度,分别为心理认可度、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②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问卷的3个因子在样本二的拟合良好;③民间性教育工作者从业动机问卷Cronbach'sα为0.901,心理认可度、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的Cronbach'sα分别为0.884、0.773、0.803.结论 民间性教育工作者从业动机问卷在赋权型性教育讲师群体中的信度良好,可以用于相关研究.

    民间性教育赋权型性教育从业动机因子分析信度

    团体心理干预对冰毒成瘾性戒除的价值分析

    李留芝张龚王利梅杨秋兰...
    20,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团体心理干预对冰毒成瘾性戒除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本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住院戒毒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戒毒信心和复吸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戒毒信心显著高于对照组,戒毒后复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团体心理辅导可提高患者的戒毒信心,降低复吸率,值得推荐.

    团体心理干预冰毒戒除

    居民在新冠肺炎流行期间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现状调查

    尹秀明杨洪菊孙玉洁尹沙...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新冠)肺炎流行期间居民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状况.方法 自行设计《居民抗疫新冠肺炎问卷调查》,问卷包括一般情况和心理应激反应等内容.利用问卷星作为调查工具,在微信圈进行发布.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分析疫情期间居民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状况.结果 居民在疫情发生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心理应激反应,以行为和心理情绪改变为最多,占比分别为53.93%和45.09;躯体症状、思维认知、社交能力改变占比分别为26.01%、18.15%和20.38%.行为改变中以"活动增加或减少"占比最高为50.66%;心理情绪改变中以焦虑为最多,占29.69%;躯体症状中出现睡眠障碍的最多占10.48%;发生思维改变的以"注意力不集中"最多,占10.22%;社交能力改变中以"责备自己"为最多,占8.85%.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Ⅰ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社会大众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应激反应.全社会在防控疫情的同时,要关注居民的心理应激反应,及早启动各级心理危机干预,防止心理问题的进一步加重,预防急性应激障碍(ASD)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

    居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理应激调查

    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家庭经济困难新生主观社会地位的干预效果分析

    林雪钱雅文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对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主观社会地位的干预效果.方法 通过宣传、自愿报名与面谈筛选的方式在河北一高职院校选取60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大一新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名.对照组不进行团体心理团体辅导.实验组进行6次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两组均采用主观社会地位量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干预前测、干预后即时后测与1个月后的延时后测,比较两组心理干预效果.结果 实验组即时后测中主观社会地位总分、家庭条件维度评分、心理弹性乐观性维度评分均高于前测(t=-2.39、-2.44、2.53,P<0.05);延时后测中主观地位总分、家庭条件维度评分、人缘状况维度评分、恋爱单身满意度维度评分及心理弹性乐观性维度评分均高于前测(t=-2.62、-2.48、-2.11、-2.14、-3.44,P<0.05).对实验组主观社会地位与心理弹性的分数在干预前测、即时后测、延时后测的变化进行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实验组主观社会地位分在时间变量上的主效应显著(F(2,87)=4.03,P=0.02).事后LSD法检验表明,干预前测与即时后测差异显著(P=0.02),干预前测与延时后测差异显著(P=0.02),即时后测与延时后测差异不显著(P=0.94);心理弹性分在时间变量上的主效应未达显著水平(F(2,87)=1.05,P=0.35).结论 积极心理学取向团体心理辅导可作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干预方式提高高职家庭经济困难新生的主观社会地位水平.

    团体心理辅导积极心理学主观社会地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

    中西部2188名留守儿童孤独感及其相关研究

    华芮刘欣张晖刘颖...
    27-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中西部2188名留守儿童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学习焦虑和自尊的现状.方法 运用儿童孤独感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社交焦虑、学习焦虑量表和罗森博格自尊量表对调查对象的孤独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学习焦虑和自尊水平情况进行测量.结果 东中西三地留守儿童孤独感、社交焦虑和学习焦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西部问题突出;西部不同年龄组留守儿童孤独感、社会支持和学习焦虑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中东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与社会支持呈正相关,与年级、孤独感、社交焦虑和自尊呈负相关.结论 西部地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较严重,其中1~3年级组儿童问题最为突出.

    孤独感社会支持社交焦虑学习焦虑自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