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月刊
心理月刊

月刊

心理月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冠肺炎期间防疫部门工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

    李泽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期间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当地市级和区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518名工作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 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SCL-90总得分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5,P<0.10),其强迫症状(t=4.059,P<0.01)、恐惧(t=2.523,P<0.05)、精神病性(t=2.896,P<0.05)因子得分均显著高于常模,不同日平均工作时长分组除恐怖和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因子得分和总分均差异显著(t=-3.519,P<0.01),防疫部门人员中工作>8 h的SCL-90总分高于常模(t=3.541,P<0.01),在躯体化(t=3.489,P<0.01)、强迫症状(t=5.068,P<0.01)、抑郁(t=3.315,P<0.01)、焦虑(t=3.273,P<0.01)、敌对性(t=3.148,P<0.01)、恐惧(t=2.937,P<0.01)、偏执(t=2.909,P<0.01)、精神病性(t=3.503,P<0.01)等因子均分都显著高于常模;在强迫、敌对、抑郁、躯体化等因子的阳性人数占比超过50%,阳性比例较高.结论 新冠肺炎期间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偏低,尤其是工作时长多于8 h的人员,其心理健康水平相比工作时长8 h以下的人员更低.因此,在对一线医护人员关注的同时,也应对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关注.

    心理健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症状自评量表疾控防疫人员

    COVID-2019疫情期间网络疫情信息对医务人员的影响及网络焦虑症影响因素分析

    李金学罗继文李叶萍郭丹...
    5-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调查COVID-2019疫情期间医务人员接触网络疫情信息的一般情况、心理影响及网络焦虑症倾向.方法 使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医务工作情况调查表、网络疫情信息浏览情况调查表和网络焦虑症严重程度量表(CSS-PL),对全国范围内1670名医务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运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果 96.41%的医务人员每天都会浏览COVID-2019网络疫情信息;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每日浏览网络疫情信息时间越长、所在医院等级越高,临床一线医务人员出现网络焦虑症的风险越大.结论 COVID-2019疫情期间,部分医务人员出现不同程度的网络焦虑症倾向,长时间浏览网络疫情信息是引起这一现象的重要因素.医院及有关部门应对低年资的临床一线医务人员进行精准心理健康教育,提高防护措施,降低其出现网络焦虑症的风险.

    医务人员COVID-2019网络疫情信息过载心理健康网络焦虑症

    学前孤独症儿童睡眠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陈小欢
    8-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睡眠问题长期困扰着约1/2的孤独症儿童及其家庭.本研究运用正向行为支持,通过制定及调整前事策略、行为教导策略及后果策略,成功干预1例孤独症儿童的睡眠问题,现分析孤独症儿童睡眠问题的影响因素、训练方法和技巧以及效果.

    孤独症儿童睡眠问题正向行为支持个案研究

    社交网站中上行社会比较对妒忌的影响:内隐自尊的调节作用

    李舒欣
    11-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社交网站使用中的上行社会比较、内隐自尊和妒忌的两个成分——善意和恶意妒忌的关系及机制,本研究通过创设社交网站使用中社会比较情景,用内隐自尊范式与妒忌量表对108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①上行社会比较对恶意妒忌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善意妒忌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②上行社会比较对恶意和善意妒忌的影响均受到内隐自尊的调节,即随着个体内隐自尊水平的提升,上行社会比较强度对恶意妒忌的预测作用呈减弱趋势,对善意妒忌的负向预测作用呈增强趋势.由此可见,社会比较强度能通过调节内隐自尊,影响妒忌类型与水平.

    社交网站上行社会比较内隐自尊妒忌

    依恋视域下初中生人际交往问题探析

    李伊伦
    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当前教育革新的首要课题."士有百行,以德为先"印刻于人际交往之中,究其动因是由个体内在心理机制所推动.依恋理论作为解释个体置身于多重人际关系中惯常使用的交往模式的有效框架,可引导并帮助学生意识到自身依恋模式对人际行为的影响,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开辟一个全新的心理辅导视角,为促进学生积极的人际行为提供心理科学层面的依据与方法,促使教师实施有效且具有针对性的辅助方针.

    依恋依恋理论初中生人际交往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露与非湖北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关系

    韩静王娟陈擎仪崔乃雪...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非湖北一线医务工作者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疫情暴露与其心理健康状况(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和睡眠)的关系.方法 采用网络问卷调查法对山东省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其中1608名医务人员有效应答.疫情暴露参考文献中采用SARS疫情暴露测量方法测量,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分别使用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患者健康问卷抑郁症状群量表(PHQ-9)、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IES-R)测量,睡眠时长、失眠症状和睡眠质量通过修改的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相应条目测量.采用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疫情暴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结果 317名(19.71%)医务人员存在疫情暴露.一般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控制社会人口学资料和其他类型暴露后,工作暴露与隔离暴露对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有限,周围人感染与医务人员的焦虑、抑郁、创伤后应激反应水平及失眠症状呈正相关,与睡眠时长和睡眠质量呈负相关.结论 周围人感染能够影响非湖北一线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医院需要着重关注有周围人感染的医务人员.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务人员疫情暴露心理健康横断面研究

    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研究

    张燕聂凡曦
    2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昆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探究影响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为缓解小学教师职业倦怠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自编教师的人口统计变量调查表、修订后的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小学教师工作压力问卷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昆明市117名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结果 ①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由情感耗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感降低3个维度,情感耗竭维度的总均分高于中值(3.5分),59.05%的教师表现出较高程度的情感耗竭;人格解体维度的总均分低于中值(3.5分);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总均分低于中值(3.5分).②班主任的人格解体总分高于非班主任的教师(P<0.05);学历在本科及以上教师的情感耗竭均分高于学历在专科及以下的教师(P<0.01).③工作压力的8个维度均与情感耗竭维度和人格解体呈显著正相关(P<0.05);④社会支持量表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与职业倦怠的3个维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①昆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程度总体较高,情感耗竭是职业倦怠的主要因素,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次之.②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在人格解体维度上的均分更高;学历在本科及以上的教师在情感耗竭维度上的均分更高.③职业压力越大,职业倦怠程度越高.④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越高,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职业倦怠小学教师工作压力社会支持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研究

    王钰许琳琳王珊珊孟庆玲...
    2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用一般资料问卷、人际反应指针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和情绪智力量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学生共情总得分(55.18±8.38)分,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和家庭结构影响学生的共情能力(P<0.05或0.01);共情与人格和情绪智力具有相关性(P<0.05或0.01);情绪知觉、神经性、宜人性、性别对学生共情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水平尚可,但仍需进一步提高.

    共情老年服务与管理人格情绪智力

    冥想对2名初中生情绪改善和专注度提升的个案追踪研究

    蒋文明
    2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个案追踪研究,验证了冥想练习对中学生情绪改善和专注度提升的效果.方法 采用个案研究设计,2名被试进行冥想练习,采用实验与访谈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以多项心理量表和脑电采集设备(脑电监测设备)作为研究工具,在冥想练习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心智觉知问卷(MQ)及划消测验对被试的情绪状况和注意力进行测评,使用脑电监测设备采集被试的专注度数据.评估冥想练习对初中生情绪改善情况及专注度的提升效果.结果 ①冥想练习可有效改善有情绪问题被试的情绪;②冥想练习可有效改善有情绪问题被试的自我觉知,尤其是在聚焦当下和情绪觉知这两个维度;③冥想练习明显提高了被试的专注度指数.结论 冥想练习能改善个体的情绪状态,并有助于专注度的提升.

    冥想练习专注度初中生脑电监测设备

    新冠肺炎初期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分析

    赵伟王瑶王越刘文秀...
    30-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初期临床一线护理人员的心理应激状态.方法 将2020年1月~2020年3月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院内参与支援发热门诊及隔离病房的88名护理人员划分为支援组,相应专业未参与支援院内一线77名护理人员划为未支援组,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文版同情心疲乏简短量表、心理应激(压力)反应问卷(SRQ)对两组护理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支援组SCL-90总分、躯体化、强迫症状等维度得分均高于未支援组(P<0.05),两组恐惧维度得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文版同情心疲乏简短量表总分、二次创伤、职业倦怠维度得分高于未支援组(P<0.05);SRQ总分、情绪反应、行为反应维度高于未支援组(P<0.05).结论 与未支援抗击疫情的护理人员相比,支援疫情的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状态较差,存在一定程度的同情心疲乏和心理应激反应.护理管理者应加强对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疏导和干预,减轻其焦虑状况,使其能更好地面对疫情,从容进行护理工作.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理人员心理健康应激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