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理与行为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

沈德立

双月刊

1672-0628

psybeh@mail.tjnu.edu.cn

022-23065320 23065322

300074

天津市河西区吴家窑大街57号增1号天津师范大学八里台校区106#信箱

心理与行为研究/Journal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CHSSCDCSSCI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内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赵成佳黄潇潇俞国良
    145-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整合和分析中国内地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及其原因,是针对性地改善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2000~2022 年间相关研究的元分析表明:(1)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分别为抑郁(11.2%)、焦虑(8.2%)、强迫问题(8.1%)、躯体化问题(6.6%)、敌对问题(6.4%)、偏执问题(5.7%);(2)城市地区躯体化、强迫、敌对和偏执问题检出率高于农村;(3)幼儿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随年代逐渐上升,其中抑郁和强迫问题最为显著;(4)测量工具和检出标准是检出率差异的关键因素.因此,呼吁研究者开发精确测量工具,统一检出标准,增加对城市地区幼儿教师的关注,有效遏制幼儿教师抑郁、强迫问题的增长趋势,为针对性的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支持.

    幼儿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元分析

    中国内地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黄潇潇靳娟娟俞国良
    154-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在既有研究中存在较大分歧,难以准确掌握其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为明确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检出率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对 2000~2022 年检索到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元分析.结果发现:(1)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强迫问题(23.5%)、抑郁(18.3%)、躯体化问题(15.9%)、焦虑(14.7%)、敌对问题(13.8%)和偏执问题(12.4%).(2)出版年代、测量工具和检出标准是影响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3)不同检出时间、性别、经济区域的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总体而言,我国小学教师除强迫问题及抑郁检出率偏高外,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尚可.结果提示未来研究应明晰检出标准,选择适合目标群体的心理健康测评工具;此外还应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服务体系,防止教师抑郁、强迫问题转化为学生师源性心理障碍.

    小学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元分析

    中国内地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于晓琪黄潇潇俞国良
    163-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澄清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基本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强化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落实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保健工作提供可靠数据遵循,对 2000~2022 年间的研究进行元分析.结果发现:(1)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36.4%)、强迫问题(23.0%)、抑郁(20.1%)、焦虑(18.9%)、偏执问题(17.4%)、敌对问题(16.7%)、躯体化问题(16.6%);(2)学校类别、出版年代、测量工具、检出标准、检出时间是导致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结果差异的关键因素.总体来看,我国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有待提升.未来应加大对初高中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制定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统一筛查标准,推动中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筛查、诊断和干预常态化.

    中学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元分析

    中国内地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的元分析:2000~2022

    邵蕾黄潇潇俞国良
    173-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考察我国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基本情况,采用元分析方法对 2000 年至 2022 年发表的检出率研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1)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是睡眠问题(22.6%)、强迫问题(22.3%)、抑郁(21.3%)、焦虑(18.6%)、躯体化问题(15.3%)、偏执问题(14.1%)和敌对问题(14.0%).(2)出版年代、测量工具、学校类型和经济区域是影响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因素.具体而言,大学教师的焦虑问题随年代呈上升趋势;焦虑、抑郁和睡眠问题的检出率与所使用的测量工具密切相关;普通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发生率普遍高于高等职业学校教师;东部地区教师的焦虑和抑郁问题比中西部教师更严重.未来应开发专门针对大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测查工具,增加对普通高校和东部地区高校教师的心理援助,遏制大学教师焦虑的蔓延趋势,实现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整体提升.

    大学教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元分析

    不同阅读方式对汉语句子阅读中词频效应的影响

    王影超李赛男宋子明闫国利...
    183-188,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朗读和默读是两种基本的阅读方式.目前对于阅读方式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词频效应尚存在争议.本研究使用眼动仪,采用 2(阅读方式:朗读、默读)×2(词频:高频、低频)的被试内实验设计检验成人读者在不同阅读方式下的词频效应,以期为两种阅读方式的差异提供词汇加工层面的证据.结果发现,在首次注视时间、凝视时间、回视路径时间和总注视时间上词频与阅读方式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具体表现为,在首次注视时间上,默读条件下有词频效应,而朗读条件下没有,这说明默读时词频效应的发生略早于朗读条件;在其他注视时间指标上朗读条件下的词频效应更大.结果表明,同朗读相比,成人读者在默读时的词汇加工更高效.

    朗读默读词频效应眼动

    词汇加工中视觉干扰效应及影响因素

    顾啦啦孙悦梅磊磊
    189-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词汇判断任务,以中文词语、面孔图片和韩文非词为实验材料,通过三个实验考察了词汇加工中视觉干扰效应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视野内的干扰材料会减慢目标词汇加工的速度;(2)词汇加工的干扰效应受到干扰材料和目标材料类别一致性的调节,同类别材料会引起更强的干扰效应.结果说明,词汇加工中视觉干扰效应可能反映了同类别的干扰刺激和目标刺激在类别特异性加工脑区内的资源竞争.

    词汇加工词汇判断任务视觉干扰效应类别特异性加工

    中文阅读中的情绪词类型效应不受效价的调节:来自眼动的证据

    胡同文张阔程玉茹王敬欣...
    197-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将不同类型情绪词嵌入到同一句子框架,考察中文自然阅读中的情绪词类型效应及其与效价的关系.结果发现,情绪标签词注视时间显著长于情绪负载词,且这种注视差异不受情绪效价的调节.此外,对积极词的注视显著短于消极词,验证了积极效价的语义加工优势,支持了密度假说.结果表明,中文阅读中同样存在情绪词类型效应,且不论情绪效价如何,情绪标签词上情绪信息作用更为显著,更吸引读者注意且难以解离,表现出注意偏向优势.

    情绪词类型效应情绪标签词情绪负载词中文阅读

    记忆与遗忘垂直空间隐喻的心理现实性及映射关系

    金雨薇宋耀武仝宇光
    204-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 4 个实验探究记忆、遗忘与垂直空间之间的隐喻关系.实验 1 采用迫选法发现记忆、遗忘概念与垂直方位存在隐喻联结.在实验 2 中,对随机呈现在上方或下方的单字识记发现上方字回忆量优于下方字.实验3、实验 4 采用有意遗忘范式分别在编码和提取阶段启动垂直方位和记忘属性发现,材料呈现方位更易影响记忆结果,而材料的遗忘属性更易影响不同方位的按键速度.结果表明,记忆与遗忘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具体为:"上"表征记忆,"下"表征遗忘,其映射方式是双向的、不平衡的.

    记忆遗忘隐喻垂直空间有意遗忘

    凸显刺激对整体知觉集合数量效应的影响

    赵冰洁何婕刘颖杨邵峰...
    212-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凸显刺激类型对整体知觉集合数量效应的影响仍存在争论.实验 1 采用需要自主调整出集合均值的调整范式,引入绝对偏差指标衡量反应值与正确均值的差异,探讨凸显刺激类型对整体知觉中集合数量效应的影响.实验 2 增加了凸显刺激的数量,进一步考察无关凸显刺激对整体知觉中集合数量效应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与无凸显刺激条件相比,相关凸显刺激条件下的绝对偏差更大,并表现出集合数量增益效应;无关凸显刺激只有在其数量较多时才会表现出上述现象.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的凸显刺激均会对整体知觉及集合数量效应产生影响,相关凸显刺激的影响作用更大,无关凸显刺激仅在增加凸显刺激数量后才会降低整体知觉表现.这一发现揭示了整体知觉建立在个体对刺激集合中所有刺激进行加工的基础上,但赋予凸显与非凸显刺激不同权重,支持了整体放大假说.

    整体知觉凸显刺激集合数量放大假说

    固定步调和自定步调下学习判断对记忆效果的影响

    郝雨孙红梅
    220-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学习判断对记忆效果的影响,揭示学习判断反应性的机制.本研究采用学习判断反应性的经典范式考察个体在固定步调(实验 1)和自定步调(实验 2)不同时间分配情境下的记忆正确率,探究学习判断反应性的机制.结果发现,不论是固定步调还是自定步调的时间分配方式,学习判断组的线索回忆成绩显著高于无学习判断组;学习判断组对高相关词对的线索回忆成绩显著高于无学习判断组,而两组在低相关词对上的记忆成绩无显著性差异.结果表明,进行学习判断能够直接显著增强个体的记忆表现,使用学习判断会促进高相关词对的记忆成绩.

    学习判断反应性记忆固定步调自定步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