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肠道免疫相关的猪富含半胱氨酸肠蛋白2三维建模、分子特征及mRNA表达的组织分布

    李美娣赵锃珏刘汉清傅嘉莉...
    3194-3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利用广泛用于肠道感染机制研究的IPEC-J2细胞系探究poCRIP2在猪胃肠道炎症中的作用.在识别poCRIP2基因全长序列的基础上研究poCRIP2的有关特征,同时对其组织表达模式进行分析,并建立有效的poCRIP2三维结构模型以解释其功能,了解poCRIP2在细菌感染过程中的免疫作用及其与NF-κB通路的关系.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猪心获得poCRIP2的全长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5.0和NCBI Primer BLAST程序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对,采用保家基因β-肌动蛋白(β-actin)对结果进行归一化处理,测试CRIP2基因在猪体内的组织分布;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poCRIP2的特性进行分析,构建poCRIP2蛋白模型;利用RO-BETTA 服务器,以高度同源的小鼠 LIM-homeodomain protein islet 1(Isl1)(PDB:4 JCJ)为模板,模拟 poCRIP2的三维结构;用PROCHECK和ProSA对模型进行了分析;应用Procheck对蛋白质折叠进行立体化学和拓扑分析,并应用ProSA对蛋白质折叠进行评价;使用PyMOL程序对建模结果进行评估,分析poCRIP2的保守结构域;设计肠道感染试验,分析poCRIP2在肠道免疫中的功能.结果表明,从猪心获得的poCRIP2 cDNA全长序列为1 118 bp,poCRIP2蛋白与人和小鼠的同源性分别为94.23%和93.75%,它还含有两个保守区(LIM-TLP和LIM-CRP).poCRIP2的组织表达模式分析表明,poCRIP2在所有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小肠、肺、胃、脾和肌肉等中表达较低.poCRIP2在革兰阴性菌作用下的表达水平比对照组高1~2倍,但NF-κB通路在同一作用下被激活,无抑制作用,poCRIP2可能不与NF-κB通路相互作用,而与其它通路共同作用于肠道免疫.本研究成功获得了猪CRIP2基因的全长序列,poCRIP2的组织表达模式表明,poCRIP2与人CRIP2相似,建立了可靠的三维结构模型,基于该模型推测poCRIP2中包含的功能主要由β折叠和α-螺旋结构实现,革兰阴性菌感染肠道后poCRIP2能被显著上调,poCRIP2应不依赖于NF-κB通路,在肠道免疫中起其他作用.

    poCRIP2长白猪IPEC-J2感染

    布鲁氏菌4种高通量抗体检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蒋卉冯宇李筱英范学政...
    3208-3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科学选择和使用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方法,推动布病诊断试剂标准化.本研究用布病阳性血清标准品测定了国家/OIE布鲁氏菌病参考实验室开发的布鲁氏菌荧光偏振(FPA)抗体检测试剂盒、动物布鲁氏菌病竞争ELSIA(c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牛布鲁氏菌病间接ELISA(i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和改进的微量补体结合试验(mCFT)等4种方法的灵敏度.通过对已知阴、阳性血清样品的检测,比较了各检测方法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用临床样本进一步比较了各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吻合性.结果表明,4种方法检测的灵敏度基本一致,当布病阳性血清标准品按1 ∶ 20稀释(即50 IU·mL-1)时均检测为阳性,1∶40稀释(即25 IU·mL-1)时均检测为阴性.FPA、cELISA、iELISA和mCFT 方法的敏感性分别为97.14%、100.00%、100.00%、98.57%,特异性分别为96.34%、95.12%、97.56%、100.00%.对315份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显示,各方法之间的符合率均高于90.00%,其中iELISA、FPA、cELISA与mCFT 符合率分别为97.14%、96.83%、92.70%;FPA、cELISA与iELISA 符合率分别为95.24%、93.65%;FPA与cELISA 符合率为91.43%.iELISA、FPA、mCFT 3种方法之间吻合性最高,cELISA与其他3种方法之间的吻合性略低.

    布鲁氏菌抗体检测方法比较

    神经介素B及其受体NMBR参与抗A型流感病毒H1N1亚型感染的信号通路

    唐梦瑶马逸杰田世茂万乾晖...
    3215-3223页
    查看更多>>摘要:NMB/NMBR通过调节A型流感病毒(IAV/H1N1/PR8)感染诱导的细胞因子表达而参与抗IAV的先天性免疫反应.为探究其发挥抗IAV/H1N1感染的信号通路,本文用PR8和WSN毒株分别感染MLE-12细胞和小鼠,用NF-κB抑制剂BAY11-7028单独或联合NMB处理MLE-12细胞,小鼠后腿肌内注射NMB和NMBRA,采用RT-PCR和qRT-PCR 分析 NMB、NMBR、IL-6、IFN-α和NVP 基因表达变化,采用 Western blot 分析 NMB、NMBR、P65/p-P65、IκBα和NP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BAY11-7028可促使PR8和WSN感染的MLE-12细胞中NMB、NMBR、IL-6和IFN-α基因表达水平均下降和NP基因表达水平上升,降低NMB、NMBR和p-P65蛋白表达水平和提升IκBα和NP蛋白表达水平.然而,NMB联合BAY 11-7028诱导PR8或WSN感染后的细胞中IL-6和NP表达出现极显著下降和IFN-α显著上升.此外,NMB抑制PR8和WSN感染的小鼠肺组织内p-P65和NP蛋白表达水平和促进IκBα蛋白表达水平;NMBRA联合NMB抵消NMB对PR8或WSN感染后的这些蛋白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综上表明,NMB/NMBR通过调节PR8和WSN感染的MLE-12细胞和小鼠体内的NF-κB信号通路上P65蛋白磷酸化和IκBα的表达,进而影响下游细胞因子IL-6和IFN-α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抗IAV/H1N1感染的先天性免疫应答反应.

    神经介素B神经介素B受体A型流感病毒H1N1NF-κB

    幼年牦牛不同部位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结构及TGF-β2与HIF-1α差异性表达分析

    张虔崔燕余四九廖博...
    3224-3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幼年牦牛皮肤毛囊的组织学结构和TGF-β2及HIF-1α对幼年牦牛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影响,选取10头健康幼年牦牛,采集其颈部、背部、胸部、腹部、小腿部、腋下及阴囊皮肤组织,制作石蜡切片后,采用HE和Sacpic染色,对各部位皮肤组织中毛囊进行观察和计数,并筛选出多毛及少毛部位.利用q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对TGF-β2和HIF-1α在幼年牦牛多毛皮肤和少毛皮肤进行定位与定量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幼年牦牛皮肤的毛囊分布于真皮层,常与汗腺及皮脂腺伴行,毛髓质及内根鞘结构不完整.Sacpic染色可见毛囊内根鞘为红色,外根鞘为苍绿色,结缔组织鞘为蓝绿色.腹部皮肤的毛囊数量最多[(2 085±15)个·cm-2],阴囊数量最少[(158±15)个·cm-2].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TGF-β2及HIF-1α主要表达在表皮层、毛囊外根鞘、皮脂腺及汗腺.TGF-β2在阴囊和腋下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腹部和背部.HIF-1α在腹部的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三个部位.幼年牦牛的毛囊处于退行期,在腹部数量最多,背部次之,阴囊最少;TGF-β2和HIF-1α在不同部位皮肤中的表达水平存在显著差异,为进一步研究TGF-β2和HIF-1α对牦牛皮肤毛囊生长发育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

    幼年牦牛多毛皮肤少毛皮肤TGF-β2HIF-1α

    β-内酰胺类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及耐药性的测定

    陈超群陈佳莉周萱仪吴雪...
    3234-3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副猪嗜血杆菌主要针对保育仔猪的一种全身多发性的传染病,对猪场的危害极大.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临床上使用比较多的一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等优点,常用于治疗副猪嗜血杆菌病,因此有必要了解副猪嗜血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从而更科学地指导临床用药和新药开发.本研究参考CLSI-VET和VETCAST中流行病学临界值的建立方法,汇总不同地区来源的菌株对14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药敏结果,建立β-内酰胺类药物的流行病学临界值.结果显示,头孢克洛、头孢吡肟、头孢噻肟、头孢喹肟、头孢噻呋、头孢氨苄、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青霉素、苯唑西林、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流行病学折点值分别为16、0.5、0.125、0.031 25、0.5、32、0.25、1、0.5、1、2、8、0.25、0.062 5μg·mL-1,可以得出副猪嗜血杆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以及头孢吡肟的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敏感性较高.在 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和EUCAST(The European Committee on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缺乏敏感性评判标准的情况下,本研究可以直观地识别非野生型菌株的出现,有利于耐药性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治疗和防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副猪嗜血杆菌β-内酰胺类药物流行病学临界值耐药性

    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对人工感染大肠杆菌致肉鸡腹泻的药效评价

    李江北杨霞傅嘉莉李美娣...
    3246-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价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对大肠杆菌感染致肉鸡腹泻的治疗效果,为其临床应用提供试验依据.选取12日龄健康试验鸡300只,随机分为5个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5只.包括空白对照组、大肠杆菌ETECO101攻毒组、大肠杆菌攻毒加100和200 mg·L-1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及60 mg·L-1粘菌素组.肉鸡15日龄通过腹腔注射0.2 mL含5×108 cfu·mL-1 ETECO101的生理盐水感染细菌,空白对照组腹腔注射0.2 mL生理盐水.细菌感染前3 d开始通过饮水给药,早、晚各给药1次,每次每个重复700 mL,连续给药至攻菌后第3天停止给药.每组随机选取1个重复,于攻菌后24 h和第5天分别选取6只鸡采血、剖检和取组织样,用于肝组织病理学观察、小肠微结构分析、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和血液生化指标分析.每组剩余3个重复(45只)试验至攻菌后第7天,计算存活率、粪便评分、平均日增重(ADG)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以评价药物的药效.结果显示,相对于ETECO101组,药物含量为100和200 mg·L-1的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组肉鸡存活率分别提高13.3和17.8个百分点(P<0.05),减轻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腹泻,显著提高肉鸡ADG(P<0.01)和ADFI(P<0.01);200mg·L-1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组显著地增加了攻菌后24 h肉鸡脾脏和法氏囊指数(P<0.01),降低了攻菌后第5天肉鸡血清中球蛋白(GLB)和白蛋白(ALB)含量(P<0.05),有效地抑制肉鸡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增加,提高肉鸡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P<0.0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P<0.01).同时,200 mg·L-1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组可显著改善肉鸡空肠绒毛高度(P<0.05),以及绒毛高度与隐窝深度的比值.综上所述,饮水中添加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可减少大肠杆菌感染导致的鸡死亡,改善肉鸡生长性能、血清氧化应激状态和空肠肠道形态,提高法氏囊指数,对大肠杆菌感染而导致的肉鸡腹泻具有显著疗效.

    穿心莲内酯干混悬剂肉鸡大肠杆菌腹泻药效评价

    大黄牡丹汤调控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干预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的机制

    宋冰辜吉秀汪永锋张延英...
    3260-3269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大黄牡丹汤对急性胰腺炎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分子机制.将96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和大黄牡丹汤高、中、低3个剂量试验组(n= 16).采用胰胆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溶液复制急性胰腺炎模型,模型组及假手术组均采用灌胃方式给予生理盐水;对照组皮下注射奥曲肽;高、中、低3个剂量试验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大黄牡丹汤水煎液,1次·d-1,连续6 d.常规麻醉后脱颈椎处死,心脏取血,开腹剖取胰腺组织.在光学显微镜下对胰腺的病理学改变进行观察,采用IHC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RAGE、p-NF-κBp65、p-IκBα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检测胰腺组织HMGB1、RAGE基因表达水平,ELISA检测胰腺组织中IL-1β、TNF-α、IL-6含量.结果发现: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镜下可见胰腺组织明显肿胀以及扩张充血,胰腺组织中HMGB1、RAGE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游蛋白NF-κBp65、IκBα磷酸化水平,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不同程度改善,镜下间质性水肿以及坏死灶明显改善,HMGB1、RAGE基因和蛋白相对表达量,下游蛋白NF-KBp65、IκBα磷酸化水平,炎性因子TNF-α、IL-1β、IL-6含量显著下降(P<0.05),其中,尤以大黄牡丹汤高剂量组最为明显(P<0.05).本研究表明,大黄牡丹汤能够显著缓解大鼠急性胰腺炎疾病进展,其机制与其能够抑制HMGB1/RAGE/NF-κB通路激活,进而阻断炎性级联反应有关.

    大黄牡丹汤急性胰腺炎HMGB1/RAGE/NF-κB信号通路

    短管兔耳草多糖的结构表征及其免疫调节活性研究

    余蕊宏孟祯孙梦珂陈仕雄...
    3270-3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从短管兔耳草(Lagotis brevituba Maxim)中分离纯化多糖,初步分析多糖的结构表征并研究其体外免疫调节活性.采用水提醇沉法从短管兔耳草中提取粗多糖,经DEAE-52纤维素离子交换柱进行分离纯化,得到短管兔耳草多糖(Lagotis brevituba Maxim polysaccharide,LMP).采用高效凝胶色谱法(HPGPC)、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紫外光谱法(UV)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初步分析,并以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murine bone marrow derived dendritic cells,BMDCs)为靶细胞,采用MTT法、流式细胞术(FC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等对其免疫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从短管兔耳草中分离到不含核酸和蛋白质的多糖LMP,得率为(18.5±1.7)%,糖含量为(89.7±1.9%,平均分子量为3.18 ku,平均粒径为1 483.89 nm,Zeta电位为-14.81 mV.扫描电镜(SE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结果显示,LMP的表面光滑,呈片状分布,单链的高度在5.4 nm左右.3.13~50.00μg·mL-1 LMP 能显著促进 BMDCs 增殖(P<0.05)及其表面分子(CD80、CD86、MHC-1和MHC-Ⅱ)的表达(P<0.05)和细胞因子(TNF-α、IL-12)的分泌(P<0.05),同时显著降低BMDCs的吞噬能力(P<0.05).LMP能促进BMDCs表型和功能的成熟,具有较好的免疫调节活性,可将其作为潜在的免疫调节剂.

    短管兔耳草多糖结构特征树突状细胞免疫活性

    回阳九针术对绝育犬苏醒质量的影响分析

    王文丽张雅静米洁范云鹏...
    3282-32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回阳九针术对犬的术后苏醒质量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效果.本研究将8只健康犬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针刺组并进行绝育手术,每组各4例.对照组按照正常手术程序进行麻醉并手术,针刺组在对照组处理的基础上,手术结束后苏醒前针刺回阳九针穴.收集两组的苏醒用时、循环和呼吸指标,体温和血液流变学等指标,表示为"均数±标准差",并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针刺组恢复吞咽反射和首次抬头用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犬首次抬头时HR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针刺组麻醉90 min后血液流变学指标中Hηb 200·s-1、Hηb 150·s-1、Mηb 50·s-1、Mηb 30·s-1、Lηb 10·s-1、Lηb 1·s-1、EDI、ET、高切流阻、中切流阻、低切流阻、QwX、差值与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Hηr200·s-1、Mηr 30·s-1、Lηr 1·s-1、BR、Br、EAI、VAI、ERI差异极显著(P<0.01).表明针刺回阳九针术可以缩短手术犬的苏醒时间、改善苏醒时心率、降低麻醉后血液黏稠度、缓解血液黏度上升等,从而提高犬苏醒质量的作用.

    回阳九针苏醒时间全身麻醉血液流变学

    戴瑞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米布农张立果乌日汉郭玉林...
    3294-330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通过对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寻找和定位与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遗传标记和功能基因.本研究以135只戴瑞奶绵羊为试验材料,基于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通过SAM TOOLS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使用PLINK v1.90进行质控,利用GEMMA v0.98.1的混合线性模型对质控结果进行奶绵羊产奶性状相关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有1个SNP与泌乳后90天日均产奶量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显著相关,8个SNPs达到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TRNAQ-CUG-2、LOC114117240、ACADL、MYL1、CHD6、SLCO3A1;有2个SNPs与150天日均产奶量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RNF180;有2个SNPs与泌乳周期达潜在显著关联,相关的候选基因包括PRMT6、TRNAW-CCA-68、TRNASGGA-61.进一步基因功能分析推测,ACADL、SLCO3A1可能是影响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候选基因.本研究为奶绵羊产奶性状的分子机制解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为我国奶绵羊新品种培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戴瑞奶绵羊产奶性状重测序候选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