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畜牧兽医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

文杰

月刊

0366-6964

xmsyxb@263.net

010-62815987 62816996 62893836

100193

北京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

畜牧兽医学报/Journal Acta Veterinaria Et Zootechnica Sinic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学报是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畜牧兽医学报》编委会、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全国性的畜牧兽医学术刊物。创刊于1956年7月,刊登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和企业研究报告以及对生产实践具指导性、启发性的文章。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并被国内外重要引文数据库及文摘性期刊收录。主要栏目包括畜牧和兽医两大学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场间遗传联系分析

    周姵诺蔡文涛陈燕张路培...
    1563-15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加快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的遗传进展,实现全国范围内的联合育种.本研究利用全国38家育种场和公牛站在2000-2019年出生的3991头肉用西门塔尔牛初生重性状,使用DMU软件对场间关联率进行计算.对各场站划分关联组,并比较单场和关联组内的遗传力和估计育种值(estimated breeding value,EBV)的预测准确性.结果 表明,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全国平均关联率为1.91%,大部分场间关联率处于较低水平.依据关联率可划分出两个关联组,分别包括6个和8个场,组内平均关联率分别为11.23%和12.54%.对两个关联组分别进行单场和联合估计,单场估计初生重的遗传力范围为0.32~0.44,关联组1的初生重遗传力为0.47,关联组2的初生重遗传力为0.43.两个关联组单场估计EBV的平均准确性分别为0.47和0.45,联合估计EBV的平均准确性分别为0.61和0.56.联合估计较单场估计EBV的准确性有明显提高.依据关联率划分关联组进行联合育种有利于加快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的育种进程.为推进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的育种进程,应先形成区域性联合育种,再逐步加强遗传联系,形成全国范围内的遗传关联体系.

    中国肉用西门塔尔牛关联率初生重联合育种

    miR-148a-3p靶向PPARγ基因抑制鹅颗粒细胞孕酮的合成

    邓艳解广娟胡深强李亮...
    1571-1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miR-148a-3p是否通过靶基因PPARγ调节鹅卵泡颗粒细胞中类固醇激素的合成.本研究选用12只健康的处于产蛋高峰期的天府肉鹅母系母鹅分别用于组织样品采集和颗粒细胞培养.利用qPCR检测miR-148a-3p在鹅不同阶段卵泡颗粒层中的表达;通过MEGA7软件分析miR-148a-3p在不同物种的保守性,预测miR-148a-3p的靶基因,采用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验证miR-148a-3p与靶基因的靶标关系;在鹅颗粒细胞中转染miR-148a-3p mimics和inhibitor,qPCR检测miR-148a-3p对靶基因及其下游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同时利用ELISA技术检测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表明,miR-148a-3p在不同物种中高度保守;在鹅卵泡发育过程中,miR-148a-3p的表达量随卵泡直径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鹅卵泡颗粒细胞体外培养过程中,miR-148a-3p mimics能显著下调3β-HSD的表达(P<0.05),抑制孕酮的合成(P<0.05);而miR-148a-3p inhibitor的作用则相反(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试验证实,PPARγ为miR-148a-3p的靶基因.在颗粒细胞中,miR-148a-3p mimics能显著降低PPARγ的表达(P<0.05),而miR-148a-3p inhibitor能显著上调PPARγ的表达(P<0.05).当干扰PPARγ后,3β-HSD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孕酮的含量也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在鹅等级卵泡颗粒细胞中,miR-148a-3p可靶向结合PPARγ来抑制3β-HSD的表达,从而降低颗粒细胞孕酮的合成.

    miR-148a-3pPPARγ颗粒细胞孕酮3β-HSD

    前列腺素D2与F2α对绵羊黄体退化的影响及其机理研究

    杨恒邵焱焱赵宗胜朱梦婷...
    1582-1593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PGs) D2与F2α对绵羊黄体(corpus luteum,CL)组织形态、生殖激素及其关键基因与受体表达的影响,并解析其在黄体退化中的相互关系及机理,为保证母畜连续性繁育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将16只哈萨克绵羊随机分成4组,在发情周期的黄体期分别子宫肌内注射PGD2、PGF2α、PGD2+ PGF2α及等量生理盐水(对照组),采用HE染色结合物理拍照对比处理前后黄体组织形态变化,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中P4、E2、PGD2和PGF2α浓度变化;并利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关键合成酶基因HPGDS、PGFS及其受体DP1、CRTH2、FP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发现PGD2+ PGF2α组中黄体退化效果最明显,随后依次是PGF2α组明显大于PGD2组.ELISA结果显示,随着处理后时间的推移,不同试验处理组中,P4浓度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其中在PGD2+ PGF2α组中该变化趋势最显著(P<0.05);但E2、PGD2和PGF2α浓度均呈现不同差异性变化,其中,PGD2+PGF2.组中PGD2和PGF2α浓度呈显著下降(P<0.05),PGF2α组中E2浓度呈显著升高(P<0.05)、PGD2浓度呈显著下降(P<0.05),PGD2组中E2浓度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PGD2浓度呈显著升高趋势(P<0.05).q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PGD2+PGF2α组中HPGDS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PGFS、CRTH2及FP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PGF2α组中HPGDS mRNA和蛋白表达量呈显著下调(P<0.05),其它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量呈显著上调(P<0.05);PGD2组中HPGDS、DP1、PGFS及FP mRNA和蛋白表达量呈显著上调(P<0.05).同时,在不同受体基因表达量检测时,发现PGD2组中DP1受体表达量显著高于CRTH2受体(P<0.05),而PGF2α组中CRTH2表达量则显著高于DP1 (P<0.05).综上,PGD2无论单独使用还是结合PGF2α使用,均能够促进CL的退化,尤其是二者结合时有明显的协同促溶效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体内激素水平、关键合成酶及受体类型的表达有关,这为全面认识哺乳动物CL退化的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也为进一步优化高效繁殖技术(尤其是PGs方案)提供了新的思路.

    绵羊黄体退化PGD2PGF2α

    供体牛外周血AMH浓度对荷斯坦青年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影响

    李树静冯春涛胡智辉朱化彬...
    1594-1602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供体牛超数排卵(简称超排)过程中不同时间外周血AMH浓度与荷斯坦青年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的相关性,优化供体牛筛选标准,提高荷斯坦青年奶牛体内胚胎生产效率.本试验共选用96头荷斯坦青年奶牛进行超排处理,分别在孕酮阴道栓(CIDR)埋置、人工授精和胚胎回收当天通过尾根采集外周血检测抗缪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浓度,将不同时期的外周血AMH浓度按照高(浓度分布最高的25%)、中等(浓度分布中间的25%~75%)、低(浓度分布最低的25%)分为3组,并检验了这3组之间头均回收胚胎数、头均可用胚胎数、头均退化胚胎数和头均未受精数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表明:1)外周血AMH浓度检测结果显示,从CI-DR埋置至胚胎回收的全过程AMH浓度整体呈下降趋势;2)CIDR埋置当天AMH高浓度组头均回收胚胎数(9.38±1.24)显著高于中等浓度组(6.47士0.56)(P<0.05),说明CIDR埋置当天AMH浓度高的供体牛超排效果更好,回收胚胎数更多;但是,结果也表明,高浓度组头均未受精卵母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说明部分卵母细胞未能成功受精,这可能是由于高浓度组牛只更多的卵泡优势化,排卵周期延长导致部分卵母细胞未能完成正常受精;3)人工授精和胚胎回收当天的AMH数据分析结果均表明,3组间各项胚胎生产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通过对供体牛体重记录数据分析发现,不同体重牛只间的体内胚胎生产效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但是体况适中组牛只的可用胚胎数、回收胚胎数优于其他两组,尤其是优于体重偏胖组.因此,CIDR埋置时,外周血AMH浓度可以作为青年荷斯坦供体牛筛选标准之一,且供体牛选择时宜选用体况适中的牛只.

    抗缪勒管激素超数排卵胚胎生产供体牛筛选

    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生物学特性比较分析

    陈雪梅易川平罗辉张鹏...
    1603-16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建立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培养及鉴定方案,比较两种牛睾丸支持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分别采集24月龄的3头健康公牦牛与3头F1代公犏牛睾丸组织作为2个样品组,其中每组3个生物学重复,分别通过混合酶消化、差速贴壁和饥饿处理分离得到两种牛的睾丸支持细胞,采用DMEM高糖及DMEM/F12培养基培养睾丸支持细胞,筛选更佳的培养体系.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油红O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细胞表型特征,利用CCK8和RT-qPCR法分别检测细胞的增殖活性和标志功能基因的表达,进一步通过不同浓度丝裂霉素C处理两类支持细胞来评价两牛种支持细胞的耐受性及其作为饲养层细胞的潜能.结果 ,经形态、特殊染色及标志基因表达鉴定,成功分离到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长期培养方案.发现DMEM高糖培养基更适用于睾丸支持细胞的增殖,两牛种支持细胞形态相似、轮廓清晰、呈现多边形或长梭形,牦牛睾丸支持细胞的体外增殖速率及活性远高于犏牛.调节精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基因(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和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表达在犏牛支持细胞中分别下调了3.4与2.9倍(P<0.05),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2基因(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 12,CXCL12)的表达在犏牛上调了3.6倍(P<0.05);调节睾丸发育的SRY-盒包含蛋白9基因(sex determining region Y-box9,SOX9)和睾丸支持细胞特异表达的Wilm肿瘤基因1(Wilms tumor gene1,WT1)在犏牛支持细胞中的表达分别下调了25.9(P<0.01)与38.7倍(P<0.01).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对于丝裂霉素C具有较差的耐受性,表现为细胞核质分界不清、胞质空泡化严重和悬浮死细胞增多.本研究成功建立了牦牛与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分离纯化与体外培养方案;与牦牛相比,犏牛睾丸支持细胞在增殖活性和睾丸生精细胞分化关键功能基因表达等方面均存在缺陷,这可能也是导致犏牛雄性不育的原因之一.

    牦牛犏牛睾丸支持细胞体外培养

    白皮杉醇对氧化应激断奶仔猪空肠抗氧化能力、黏膜形态和屏障功能的影响

    贾沛璐张昊陈亚楠季书立...
    1616-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探究灌喂白皮杉醇对敌草快刺激断奶仔猪空肠氧化损伤、黏膜形态及屏障功能的影响.本研究选取健康状况良好的28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雄性断奶仔猪54头,随机分为3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3头猪),平均体重为(8.13±0.41) kg.对照组(CON)和敌草快组(DQ-CON)每天灌喂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敌草快+白皮杉醇组(DQ-PIC)灌喂含有白皮杉醇(80mg·kg-1)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在屠宰前24 h,DQ-CON组和DQ-PIC组分别注射10mg·kg-1敌草快溶液,CON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试验期共计8d.36日龄屠宰后测定各组仔猪空肠肠道损伤情况以及抗氧化酶活和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表明:1)与CON组相比,DQ-CON组仔猪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含量显著升高(P<0.05),空肠紧密连接蛋白(OCLN)基因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与DQ-CON组相比,DQ-PIC组仔猪血浆DAO含量显著下降(P<0.05),OCLN基因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2)与CON组相比,DQ-CON组仔猪空肠黏膜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1(SOD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丙二醛(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与DQ-CON组相比,DQ-PIC组仔猪空肠黏膜T-SOD活性、CAT活性、SOD1基因相对表达量、HO1基因相对表达量显著上升(P<0.05),MDA含量显著下降(P<0.05).由此可知,灌喂白皮杉醇能够缓解敌草快诱导的断奶仔猪空肠氧化应激损伤,提高空肠抗氧化能力,促进空肠黏膜形态和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白皮杉醇氧化应激敌草快断奶仔猪空肠

    硫化氢暴露不同时长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指标及组织病理学的影响

    谢彦娇刘真陈磊苗启翔...
    1625-16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试验旨在研究15 mg·m-3硫化氢暴露不同时长,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以及主要呼吸、循环、代谢和免疫器官健康的影响.试验选取35日龄健康断奶仔猪12头,平均体重(11.25±0.69) kg,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公母各半,分别饲喂在2个密闭的环控舱内,对照组硫化氢浓度为0 mg·m-3,试验组硫化氢浓度为15 mg·m-3,试验期28 d.测定其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脏器指数等指标并观察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显示:1)生长性能测定结果:试验组较对照组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和料重比(F/G)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血常规测定结果:硫化氢暴露2d,试验组中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血小板压积(PC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显著升高(P<0.05),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显著降低(P<0.05);暴露14d,试验组中淋巴细胞百分比(LYM%)、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显著升高(P<0.05),红细胞总数(RBC)显著降低(P<0.05);暴露28 d,粒细胞百分比(GRA%)、血红蛋白(HGB)、MCH、PDW显著升高(P<0.05),血小板总数(PLT)、PCT显著降低(P<0.05).3)肝、心及肾功能相关生化指标测定结果:硫化氢暴露2d,试验组中总蛋白(TP)、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肌酸激酶(CK)显著升高(P<0.05);暴露14和28 d,与肝、心以及肾功能相关的生化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免疫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硫化氢暴露2d,试验组中免疫球蛋白A(IgA)显著升高(P<0.05);暴露14 d,试验组中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暴露28 d,试验组中IgA、免疫球蛋白M(IgM)和C反应蛋白(CRP)显著升高(P<0.05).5)脏器指数及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试验结束时,肺、肝、心、肾、脾以及胸腺的脏器指数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仅在肺中发现轻微炎症性损伤,其余器官未见明显病理性损伤.以上结果表明,断奶仔猪暴露于浓度为15 mg·m-3硫化氢中,短时间内可能引起免疫应答以及一定的肝功能和心功能损伤,随着时间的积累,各器官发生代偿修复,机体适应能力增强,但长时间暴露会造成肺炎症性损伤,不利于断奶仔猪生长和健康.

    硫化氢断奶仔猪不同暴露时长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组织病理学

    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牦牛肉品质的影响

    刘奕轩熊琳梁春年吴晓云...
    1640-165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研究冷季自然放牧与育肥的饲养模式对牦牛肉品质、营养品质的影响.为评价冷季短期育肥营养调控牦牛肉品质提供理论和数据参考.本研究选择体重相近((270±10)kg),健康无疾病的5周岁公牦牛共12头,随机分为放牧与舍饲育肥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牛.同时进行传统全放牧饲养与全混合日粮(total mixed rations,TMR)舍饲饲养,试验周期120 d.育肥试验结束后对两组牦牛进行屠宰,并分别采集其背最长肌(longissimus dorsi,LD)、肱二头肌(biceps brachii,BB)、股二头肌(biceps femoris,BF)各500 g,用于测定肌肉肉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及营养成分.结果 表明:1)经舍饲育肥后,牦牛3个部位肉色亮度值(L*)均有显著提高(P<0.05),但红度值(a*)显著降低(P<0.05).LD失水率显著降低(P<0.05);BB以及BF失水率极显著降低(P<0.01);LD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极显著降低(P<0.01);BB和BF的蒸煮损失和剪切力显著降低(P<0.05).2)舍饲育肥对不同部位牦牛肌肉中水分、蛋白质、脂肪、钙和磷的含量均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但灰分含量仅在LD中存在极显著影响(P<0.01).3)舍饲育肥对LD的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s,EAA)和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s,NEAA)含量都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余两个部位则影响不大(P>0.05),在3个部位的肌肉中,脂肪酸都为以C16∶0、C18∶0、C18∶1N9C、C18∶2N6C和C20∶4N6为主,极显著降低了各部位肌肉的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含量(P<0.01),极显著提高了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的含量(P<0.01),并降低了各部位n-6/n-3的比值.结果 提示,与传统放牧相比,冷季育肥的饲养模式对于牦牛肉亮度和红度有一定影响,提高了牦牛肉的加工品质,降低了蒸煮损失,同时一般营养价值也高于放牧牦牛.育肥牦牛背最长肌氨基酸组成优于放牧牦牛,蛋白质品质更好,虽然育肥损失了一些肌肉中丰富、健康的脂肪酸,但提高了脂肪含量,对于牦牛肉的食用品质和嫩度有了很大改善.

    牦牛肉品质营养价值放牧短期育肥

    猪源组织蛋白酶S抑制O型口蹄疫病毒在PK-15细胞复制

    史喜绢刘原子张大俊侯景...
    1652-1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前期研究数据表明组织蛋白酶S(cathepsin S,CTSS)在猪初乳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常乳,且CTSS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究猪源CTSS对O型口蹄疫病毒(foot-and-mouth disease virus serotype O,FMDV-O)复制及对FMDV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因子的影响.FMDV-O感染PK-15细胞,利用RT-qPCR和Western blot分别在转录和翻译水平探究FMDV-O感染对内源性CTSS表达的影响;使用CTSS活性检测试剂盒测定FMDV-O感染对CTSS酶活性的影响;根据GenBank公布的CTSS基因序列(XM_021089893.1)构建CTSS真核表达质粒,利用脂质体方法转染PK-15细胞,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TSS表达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过表达CTSS对FMDV-O复制及FMDV-O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因子mRNA水平的影响;进一步针对CTSS设计合成3对特异性siRNA,利用Western blot和RT-qPCR检测CTSS和FMDV-O的变化.结果 表明,FMDV-O感染PK-15细胞能显著上调猪源CTSS表达并增强CTSS酶活性;过表达CTSS能抑制FMDV-O在PK-15细胞中复制,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FMDV-O诱导的抗病毒细胞因子产生而发挥功能的;干扰序列siRNA-2947下调内源性CTSS表达进而促进FMDV-O的复制.猪源CTSS促进宿主抗病毒细胞因子产生可能是抑制FMDV-O复制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为深入探究宿主CTSS在抗FMDV天然免疫应答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依据.

    组织蛋白酶SFMDV-OPK-15细胞抗病毒功能

    GADD45β蛋白抑制ALV-J在DF-1细胞中的复制

    陈胜廖志宏谢姿陈峰...
    1662-16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蛋白45β(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 45β,GADD45β)参与多种细胞信号通路,在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禽白血病病毒(avian leukosis virus,ALV)感染中研究较少.本研究中,用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感染DF-1细胞,通过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ADD45β表达水平.此外,在过表达GADD45β和干扰GADD45β的情况下,通过Western blot、间接免疫荧光试验和ELISA检测GADD45β对ALV-J复制的影响.结果 表明,ALV-J感染DF-1细胞能显著上调GADD45β表达水平(P<0.05).过表达GADD45β后,ALV-J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荧光信号强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然而,干扰GADD45β后,ALV-J的复制水平显著上调(P<0.05),说明GADD45β可以抑制ALV-J病毒复制.本研究首次发现GADD45β具有抑制ALV-J病毒复制的功能,为抗ALV-J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

    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生蛋白45βGADD45βALV-J病毒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