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双碳"目标下旅游业发展的新机遇与新思路

    杨阿莉赵丽珠陈新如
    74-78,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业发展中的碳排放量多少,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中有巨大的潜力和举足轻重的作用,旅游业应遵循多方面、多层次高质量发展理念,从供给侧、消费侧、政策支撑等方面促进降碳减排。在供给侧视角下,促进旅游业科技创新,提升旅游业节能减碳技术发展,推动数字化建设,促进旅游业能源结构清洁化转型,以实现供给侧的降碳减排;在消费端视角下,通过从提高游客的低碳意识、倡导低碳旅游消费方式、建立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等倡导公众参与减碳措施,从消费端减少旅游碳排放量;在政策保障视角下,通过完善顶层设计、行业管理、人才培养等建议,完善旅游业低碳发展的总体政策规定,以期为实现我国"双碳"目标提供可行路径。

    "双碳"目标旅游业新价值机遇

    旅游文化产业与共同富裕探析

    丁佐琴汪小龙
    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中国291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江苏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旅游文化融合发展高于均值组的城市,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相关性,江苏省城市旅游文化融合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差异显著;旅游产业促进共同富裕,能够实现公平、优化教育、提高开放、保障医疗、居民养老和共同富裕的总体目标;文化产业在旅游产业促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具有部分或者完全中介效应的作用;经济水平、经济结构、经济地理对共同富裕具有正向显著性差异,在以提高社会总收入为优先目标、鼓励发展私营和个体经济、继续围绕江苏省城市建立"文旅"走廊等方面,发挥空间溢出效应,加快了共同富裕的建设步伐;江苏省已经基本形成"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13 个地级市之间具有正向区域联动性。"水韵江苏"文旅品牌已构建了"两廊两带两区"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旅游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模式和经验。

    旅游产业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共同富裕

    商业关系嵌入和知识转移与乡村旅游地居民创业绩效关系研究

    孙静敏郭凌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旅游创业主体是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参与者和受益对象,通过构建商业关系嵌入、知识转移与创业绩效三者间的关系模型,选取青杠树村为案例地,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乡村旅游地居民创业者改善经营提供参考依据。

    乡村旅游商业关系嵌入创业绩效知识转移

    国外高校植物园自然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杨家豪孙新旺
    95-10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阐述自然教育内涵、功能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选取牛津大学植物园、剑桥大学植物园、加州大学植物园、莱顿大学植物园和韦尔斯利大学植物园等5 所国外高校植物园,分析高校植物园在场地概况、场地内部设计和自然教育活动设计等方面的特点,探讨5 所高校植物园在空间布局、景观规划和活动开展等方面的共性和个性。结合国内高校植物园的发展,提出国内高校植物园景观的更新思路、利用高校学科特色优化自然教育课程、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平台改善运营体系等建议,以期为国内高校植物园自然教育发展提供参考。

    校园景观自然教育高校植物园经验

    东昌湖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冯国庆褚蓉蓉刘慧娇董家鑫...
    103-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景区旅游服务设施分布是否合理的问题,基于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分析和空间相关性分析,结合百度地图热力图所反映的人口集聚情况,对聊城市东昌湖风景区旅游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购物与餐饮设施的分布数量最多,占各类设施数量的53。42%和 28。57%,最邻近指数分析显示各类设施分布类型均为集聚型(R<1);各类设施以东昌湖东北部区域为集中分布区且在空间上有明显的重合现象,景区西南方向的设施分布与相邻区域形成了严重断层现象;各类设施的空间分布中心较分散,配套设施服务范围最广,占总体面积的 24。4%,购物设施的方向性较弱,椭圆扁率为 0。09;不同旅游服务设施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餐饮、娱乐和购物设施与其他各类服务设施相关性较高;各类设施与人口热度显著相关,对工作日人口热度贡献率最大的是配套设施,购物设施对休息日人口热度的贡献率最大。

    旅游设施POI百度热力图东昌湖

    政府治理行为对景迈山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的影响

    张优优李皙雯唐雪琼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择云南景迈山古茶林糯干傣族村寨为古茶林村落景观研究地,采用访谈法和观察法相结合,分析村落景观的演变历程。结果表明:糯干古茶林村落景观演变可分为变化基础期、稳定发展期、急剧变化期、现代同化期及恢复保护期等 5 个阶段;政府治理与景观演变具有密切关系,对村落生产、生态景观演变和村落整体景观蜕变都有重要影响;地方政府治理强度及治理策略变化,会在古茶林村落景观的潜变、突变及蜕变演化时表现出不同特征。

    古茶林村落政府治理景观景迈山

    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的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构建

    戈梦霄齐君刘俊泽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建立科学、高效、灵活的动态管理体制对风景名胜区的规划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国家层面风景名胜区相关政策文本,提取资源动态管理刚性和柔性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风景名胜区资源动态管理评价指标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麻栗坡老山省级风景名胜区现有42 个资源单体,其中自然资源 29 个,人文资源 13 个,通过刚性合规性评估的资源有30 个;进入下一轮柔性评估后,资源价值较高的 27 个,资源管理较为统一的 28 个,资源聚集性较高的26 个,资源可达性较高的26 个;最终通过综合评价,综合价值较高,适宜保留的资源26 个。研究结果验证了评价指标的可行性、科学性,同时也为风景名胜区实现动态管理、保护与开发提供对策建议。

    风景名胜区动态管理资源评价评价指标国土空间规划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征稿简则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封3页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