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

刘惠民

双月

2095-1914

swfubjb@vip.163.com

0871-63862787

650233

云南昆明白龙寺300号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系由西南林业大学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公开发行,面向全国组稿。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办刊宗旨,贯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秉承“树木树人、至真至善”的校训,弘扬“乐山乐水、无怨无悔”的精神,开展学术交流,传播科研成果,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与绿色发展,为美丽中国和森林云南建设搭建宣传及交流平台。主要刊登生态哲学、生态景观、生态经济、生态旅游、生态环境、生态法制等与生态相关的研究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哀牢山地区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分析

    周博奇段禾祥李璐刘彦枫...
    86-9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哀牢山区域为研究对象,基于水量平衡法对2000年、2010年和2020年的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变化进行科学评估和重要性评价。结果表明: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了较高的差异性,具体表现为,东南区域最高,中部次之,西北区域最低;2000-2020年,总水源涵养量下降了 30%,降水减少是影响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量减少的主要因素,在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有进一步下降的可能。林地是哀牢山区域水源涵养的主体,其水源涵养能力在各生态系统中占比最高,约占研究区域水源涵养总量的2/3。2000-2020年,哀牢山区域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主要以一般等级和中等等级为主导,其中中等等级面积显著降低,一般等级面积显著增加。掌握区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异特征,为科学评估区域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决策和优化生态系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哀牢山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水量平衡重要性评价

    植物配置对水体扑草净去除效果研究

    高明石傲傲蔡晓军吴珂...
    94-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温室水培模拟试验,研究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下,香根草、菖蒲及其2:1配置于水体中第0、6、12、24、30天扑草净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中,培育植物条件下第30天扑草净去除率为58。60%~91。69%,CK扑草净去除率为45。86%~57。48%,培育植物组显著高于CK。当扑草净初始浓度<4mg/L时,香根草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88。4%;扑草净初始浓度≥4mg/L时,香根草、菖蒲生物量2∶1组合对水体扑草净污染的去除效率最高,第30天达到91。69%。研究结果可为不同浓度扑草净污染水体植物修复提供参考。

    菖蒲香根草扑草净污染去除效率植物

    黔西南露天煤矿废弃地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

    杨帆喻君保武欣怡韩雪洁...
    101-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黔西南某典型露天煤矿为研究对象,采集弃渣区、覆土区、植物修复区及矿区周边对照区的土壤样品,测定土壤pH值、重金属含量及其形态,采用静置淋溶方法分析重金属污染扩散过程。结果表明:废弃地弃渣区、覆土区和植物修复区土壤的pH值分别为2。86、3。49和4。90,均小于未开采对照区(6。48),废弃地土壤严重酸化;弃渣区土壤重金属Cu和Cd含量分别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4。57倍和3倍,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1。86倍和0。73倍,弃渣区重金属Cr含量超过贵州省土壤背景值的1。14倍,超过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的0。37倍。弃渣区重金属Cu和Cd达中度及以上污染,重金属Cr和Pb为中度污染,植物修复区Pb、Zn、Cr污染程度与对照区无显著差异;内梅罗污染指数、土壤污染负荷指数、土壤综合潜在生态危害指数表明植物修复区、覆土区污染等级为轻度污染,弃渣区为重度污染;弃渣区、覆土区土壤Cu、Cr和Cd弱酸可提取态占比明显高于植物修复区和对照区;弃渣区土壤重金属淋溶释放速率及释放量均高于其他区域。土壤pH值与重金属Cr、Cu和Pb形态特征存在显著相关性,pH值降低显著提升了重金属弱酸可提取态占比,土壤酸化明显促进了重金属元素的迁移释放及生物有效性的提升,淋溶加剧了土壤酸化及重金属污染的扩散。

    土壤酸化露天煤矿重金属污染生物有效性淋溶扩散

    基于哑变量的不同气候条件下红松树冠外部轮廓模拟研究

    赵雪晗高慧淋郝元朔李凤日...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辽宁清原满族自治县大边沟林场及黑龙江桦南县孟家岗红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分别在两个气候区各选取39株和24株样木进行枝条解析,测量所有样木的所有枝条的枝长、弦长、基径、着枝深度等枝条属性因子;利用R语言构建基于哑变量的2个气候区红松树冠轮廓模型,分析林木因子对树冠轮廓的影响,比较2个气候区红松树冠轮廓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幂函数、分段抛物线方程、修正Kozak方程中,幂函数拟合树冠外部轮廓的效果较好,选其作为树冠外部轮廓基础模型;当固定其他变量时,树冠外部轮廓半径随着胸径和冠长率的增大而增大,随着高径比的增大而减小,且CR对树冠半径的影响最小,HD其次,DBH最大;气候区的差异对小树影响最大、中等树木次之、大树最小;优势木树冠半径>平均木树冠半径>劣势木树冠半径。本研究构建的树冠外部轮廓哑变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优度,能够合理地模拟及预测2个地区的红松树冠外部轮廓。

    树冠外轮廓哑变量树冠半径红松

    油松人工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构建

    刘宁王彬郑淑霞李玉桂...
    119-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西宁市周边山地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利用近2年森林资源更新调查数据,构建油松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采用似乎不相关回归法求解模型参数,并对模型进行异方差修正,最后检验所构建的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预测精度及适应性。结果表明: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对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每公顷断面积的预估精度均在93%以上,MSE和TRE值均在±2%以内,卡方检验结果远远小于临界值,预测效果优于独立拟合模型。在油松中幼龄林阶段,胸径、树高和断面积生长均与林分密度指数和地位级指数正相关;胸径、树高生长对地位级指数更敏感,而断面积生长对林分密度指数更敏感。基于模型预测结果,油松林分胸径快速增长期在5~25a,年均生长量为0。33 cm;树高快速增长期在5~30 a,年均生长量为0。23 m;断面积在15 a之前增速最快,年均生长量为0。13m2/hm2。本研究所构建的油松林相容性生长联立方程组模型预测精度高,可用来预测西宁市及相似生态区油松林分胸径、树高和断面积生长,为林分生长及收获预估、科学合理经营提供参考。

    油松人工林联立方程组模型似乎不相关回归法

    基于星载激光雷达ICESat-2/ATLAS数据的森林郁闭度估测研究

    魏治越李浩舒清态席磊...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云南香格里拉市为研究区,基于ICESat-2/ATLAS数据,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梯度提升树回归及最近邻回归的方法分别建立遥感森林郁闭度估测模型,选择最优模型反演研究区光斑内的森林郁闭度。结果表明:采用随机森林建模估测森林郁闭度时效果最好,其R2为0。9446,RMSE为0。0560,P为90。60%。研究得到香格里拉市内74873个有效林地光斑对应的郁闭度预测值,结合光斑中心坐标得到全市内所有光斑森林郁闭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结果可为低纬度高海拔地区森林郁闭度遥感估测提供参考。

    激光雷达ICESat-2郁闭度随机森林

    新疆森林火灾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候的关系

    张秀梅姚启超刘琳汪舟...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森林火灾报表数据(1999-2020年)和中国火灾网络数据(2005-2018年),利用相关分析、相对重要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新疆森林火灾时空规律,探讨了过火面积与气候的关系。结果表明:80%的火灾发生在13:00-17:00,3-9月是火灾起数高发月份(占全年89。62%),8-9月是过火面积较高月份(占全年79。59%),森林火灾起数和过火面积自1999年以来均呈现下降趋势,且过火面积下降趋势显著。空间范围80°~88°E,43°~48°N是森林火灾发生的主要区域。8-9月过火面积主要受气温日较差(原始数据:r=0。49,P<0。05;去趋势数据:r=0。68,P<0。05)和最高温(原始数据:r=0。47,P<0。05;去趋势数据:r=0。54,P<0。05)的影响。森林火灾主要是人为引起的,2017-2020年(58。46%)比1999-2016年(71。73%)人为火源比例下降13。27%。研究结果可为新疆森林火灾监测预警提供科学依据,即当预测8-9月最高温度较高的时候,需加强重点时段和关键地区的火源管控。

    森林火灾新疆时空特征气温日较差最高温度气候因素

    广西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研究

    刘欢欢李晨阳李梦莉蒙凤群...
    144-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西十万大山、大明山和花坪3个自然保护区的马尾松人工林和毗邻天然林昆虫为研究对象,利用马氏网法调查2种林分内的昆虫群落结构组成和多样性,探究马尾松人工林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作用。通过置换多因素方差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分析、相似性百分比分析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究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及多样性的差异性。结果表明:3个研究地共采集到昆虫10305头,隶属于10目102科,以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和膜翅目为优势类群。PERMANOVA和NMDS结果表明3个研究地之间的昆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各研究地的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之间昆虫群落组成也存在显著差异。SIMPER结果表明造成马尾松人工林与毗邻天然林昆虫群落组成差异性的主要昆虫类群为双翅目瘿蚊科、眼蕈蚊科、缟蝇科、大蚊科、蕈蚊科、沼大蚊科、长足虻科、丽蝇科、蚤蝇科、摇蚊科、食虫虻科,膜翅目姬蜂科、旋小蜂科、茧蜂科,半翅目蚜科、叶蝉科、袖蜡蝉科、飞虱科、蜡蝉科、蝉科,鞘翅目小蠹科、叶甲科、瓢虫科以及鳞翅目草螟科、细蛾科、织蛾科、麦蛾科、伊蛾科,可能与林内微环境或植物群落组成有关。在科级水平上,马尾松人工林内昆虫丰富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与毗邻天然林均没有显著差异。因此,马尾松人工林并非生物多样性的"荒漠",在昆虫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无法取代天然林在维持区域昆虫多样性中的地位。

    人工林天然林昆虫群落多样性马尾松

    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对天牛科昆虫的林间引诱效果研究

    徐炜超孟庆繁李燕郝元渤...
    155-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用2-(十一烷氧基)-乙醇(Monochamol)、6,10-二甲基十一烷-5,9-二烯醇(E/Z-fuscumol)、6,10-二甲基-5,9-十一二烯-2-乙酸乙酯(E/Z-fuscumol acetate)3种天牛信息素和荜澄茄油(cubeb oil)诱芯,辅以黑色飞翔拦截诱捕器进行林内诱集,筛选不同天牛种类高效信息化合物诱芯,监测阔叶红松林内天牛种类和数量,以及松材线虫病潜在媒介天牛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cubeb oil增加E/Z-fuscumol+E/Z-fuscumol acetate对花天牛亚科的诱集作用,降低Monochamol对云杉花墨天牛的诱集数量;E/Z-fuscumol+E/Z-fuscumol acetate 与 Monochamol 和/或 cubeb oil 组合可增加诱集的天牛种类。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特定天牛种类选择植物挥发物作为信息素诱芯的增效剂;在云杉花墨天牛、云杉大墨天牛的监测和大量诱捕时可选用Monochamol+E/Zfuscumol acetate+E/Zfuscumol组合,提高诱捕效率;在一般性天牛种群监测调查中为降低成本可使用单一 Monochamol诱芯。

    天牛信息素荜澄茄油挥发物诱捕器

    羧甲基壳聚糖诱导葡萄柚果实抗病防御代谢物差异分析

    刘胜红杨清吴化雨唐勇...
    163-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羧甲基壳聚糖(CMCS)诱导采后葡萄柚果实抗性代谢物的差异,以葡萄柚果实为试材,采用1。5%CMCS和无菌水(CK)分别诱导葡萄柚24 h,利用非靶向代谢组学技术分析葡萄柚果实中代谢物的差异。结果表明,CMCS诱导葡萄柚24h,共得到9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上调36种,下调56种。KEGG通路注释结果表明,差异代谢物被显著(P<0。05)富集到21条通路中,主要参与氨基酸和苯丙烷代谢。进一步筛选发现L-谷氨酰胺、L-谷氨酸、L-天冬酰胺、L-精氨酸、酪胺、丙二酸、莽草酸、D-赤藓-3-甲基苹果酸、反式肉桂酸和香豆素的表达量发生显著变化,且显著(P<0。05)高于CK。另将相关差异代谢物与关键抗性差异基因(HSP17。4B、NCED1、GGCT2;2、HSP22。0、WRKY53、HSP22。0、WRKY40、WRKY54)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实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羧甲基壳聚糖代谢组采后防治氨基酸代谢苯丙烷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