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赵心愚(兼)

月刊

1004-3926

028-85522071;85522577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南4段16号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人文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注重民族问题和民族学方面的研究。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的政治逻辑

    郝亚明邱龙云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贯穿于教材《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的始终.《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注重立足于由国家视角释义上述基本概念,而概念背后的国家意涵又成为教材系统阐述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演进过程的叙事主线.教材通过史实提炼与学理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人们共同体—辽阔疆域—族际互动—制度体系—国家认同"的分析框架,揭示了中华民族何以在统一多民族国家框架内由多元融聚为一体,并从自在走向自觉、从自立走向自强的政治逻辑.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念体系历史演进政治逻辑《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

    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构建

    李辽宁
    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它有利于打破西强我弱国际传播格局,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凝聚民族复兴磅礴伟力;创新自主知识体系话语体系,高质量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从内容看,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主要包括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对象、话语方式和话语效果等五个要素.当前,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既面临许多机遇,也面临诸多挑战.为此,需要加强主体建设,提高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能力和水平;强化内容创新,打造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精品名牌;加强对象研究,提升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优化制度机制,推动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常态化制度化.

    中华民族共同体对外话语体系构建

    高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制度建设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符琼霖海路
    16-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重要场域.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校办学治校各方面,需要观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高校教育制度的相互关系.从高校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内在逻辑出发,分析系统化环境及行动者对该教育制度建设的多维影响,洞察当前高校在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制度实践中存在的薄弱之处,进而提出高校需要营造开放协同的教育制度氛围,构建符合国家要求的教育制度框架,培育契合主体发展的教育制度文化等实践路径,以更好地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学生心灵深处,促进高校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有形有感有效.

    高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制度

    生活美学视域下游客"烟火气"审美体验研究

    蒋婷胡静静陈春霖苗莉...
    2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烟火气"一词饱含中国传统文化和生活美学意蕴,中国游客在旅行中对"烟火气"的追寻体现了旅游生活化的特征.然而,目前"烟火气"较少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成为旅游体验和生活美学深化研究的方向.使用描述性现象学的研究方法,对28位游客进行了深度访谈,以中国古诗词曲的审美意境为观照,有效阐释了"烟火气"氛围中所体现的生活美学的空间性、身体性、情感性和精神性,双重演绎了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审美体验.其中,"结庐在人境"展现了具象的"烟火"空间和非日常的"处境"空间之美,是"美善合一"伦理生活的呈现;"一真滋味静中长"既是身体性的"家常味"体验,也是"清欢味"和"怀旧味"生活美的发现;"新的中国性"生活美学既反映了"即此羡闲逸"状态下的情感性审美体验,又隐含了"明心见性"的精神性体验.此外,提出了营造"烟火气"体验氛围等有益的实践启示,以及旅游生活化特征下游客幸福感的本源探索等未来研究展望.

    烟火气生活美学审美体验气氛美学地方认同

    嵌入视角下传统村落文旅融合的非经济行为剖析及产业利用反思——以黔东南黄岗侗寨"抬官人"节为例

    范莉娜陈杰王媛媛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部分传统村落由于市场经济尚不发达,即使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阶段,农民经济活动主要还是以维持生计为目的,了解这个群体在传统村落旅游产业发展中的经济行为状态是实现"产业振兴"和"共同富裕"的基础.因此,文章以黔东南黄岗侗寨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观察、半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研等方式,从多重嵌入视角来剖析"抬官人"节庆中文旅融合的低市场化现状和形成原因,并探寻社会性基础上黄岗侗寨旅游产业的市场化联结.结果表明:(1)结构性嵌入的结果使得传统村落在路径依赖下陷入锁定而不能有效实现产业发展,个体依然会因为面临市场化困境而导致返贫;(2)传统村落的现代化道路不是对市场化的简单理解,而应该是一条遵循市场化竞争逻辑的有中国特色的乡村现代化道路;(3)要用整体观来看传统村落发展,把高嵌入中的传统村落看作一个复杂巨系统进行整体开发,在"嵌入"中解读并理解村民经济行为,也在"嵌入"中找到乡村产业振兴和村民生计改善的内生动力.

    嵌入传统村落非经济行为文旅融合

    侨乡遗产地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的三维演化:适应性引力结构与战略图景——以广东开平为例

    廉吉全
    4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借助价值星系理论本源性的系统科学思想,基于世界文化遗产地开平的文旅产业现代化探索案例,尝试研讨侨乡遗产地现代文旅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各价值链条的交互引力结构演化及战略发展图景,以对侨乡现代化建设提供启发,同时也有利于海外华侨在国际社会讲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故事,提升中国文化传播效能.通过对开平长期田野追踪调研资料的整合剖析发现,开平在侨文化传承和适应性旅游开发过程中探索形成数智链服务驱动、生态链价值转化、供应链利益协同、金融链稳定支撑与创新链融合匹配的遗产地文旅产业现代化五链引力模型.开平文旅产业经由动力转换机制、环境优化机制和空间重构机制,形成"构建-共创-智理"的三维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的适应性循环演化.建议在"潜力-关联度-机会选择"的适应性循环理论观照下,基于现代数智化创新交互驱动供应链、金融链、数智链、创新链和生态链"五链契合"的现代化文旅产业体系建设,适应性推进嵌入产业价值星系的三维战略循环,综合"五链引力结构和三维演化机制"擘画文旅强国的宏大战略图景.

    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系统科学思想构建-共创-智理开平侨乡价值星系

    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功能主义阐释理路

    刘海洋冯宇雷
    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未成年人的保护关键在于如何解释和落实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作为未成年人法律的"帝王条款",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的解释与适用直接关系到我国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及人格权利的实现.在解释路径选择上,传统的法教义学形式主义解释方法无法应对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不同场景中的诸多变化且难以统一不同主体对"最有利于"的主观理解差异.与之相比,功能主义解释方法以动态性的视角去阐释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在不同场景下的应有内涵,消除不同主体因视角不同所产生的理解差异,是对此原则的最佳解释路径.

    未成年人最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功能主义

    强制责任保险适用正当性分析

    胡雅心
    7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特定的风险领域实施强制责任保险制度能大幅提高解决纠纷的效率,然而通过法律法规要求必须为特定风险投保在一定程度上违反了"私人自治"的原则,因此推行强制责任保险前应论证其适用该风险领域的法理正当性.关于强制责任保险正当性的探讨在学术界呈现分散与不完整的样态,并无统一的标准与普遍的规律.采用比较分析法与法经济分析法,基于现有强制责任保险正当性研究,总结两种设置强制责任保险的分析范式:即强制责任保险制度适用的成本收益分析以及风险领域的普遍特征分析,结合《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探究适合设立法定投保义务的风险领域.

    法定投保义务无过错归责侵权责任法经济分析

    论监察法中的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以C市检察院2019-2022年留置案件为样本

    魏家淦卫跃宁
    80-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根据对C市人民检察院2019-2022年审查起诉的112起已采取留置措施案件进行实证研究,此类案件呈现出以下典型特征:留置措施转换为逮捕的比率高,以退回补充调查为案件主要核实方式,检察机关提前介入的比率较高,律师辩护率相较普通刑事案件更高.在具体操作中,还存在检察机关依法应当采取先行拘留的正当性存疑,留置措施与刑事强制措施衔接的审查流于形式化,案件退补阶段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不畅,检察机关对监察留置案件尚不办理刑事立案等程序衔接问题.鉴于此,应当重构留置与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机制,改良机械化的先行拘留;细化退补调查期间刑事强制措施的衔接路径;增设刑事立案程序;完善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机制;准许律师介入职务犯罪案件的调查阶段;设置"非羁押型"监察措施.

    监察留置刑事强制措施衔接检察机关

    中国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新势能

    杨红瑞郑林昌
    8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驱动力.文章基于熵值法测算了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区域发展差异,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考察了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呈自东向西,由南向北逐渐递减特征.(2)区域间差异是造成四大经济区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与西部地区组间差异最大,东北与中部地区差异最小;组内差异呈Ⅴ型特征,其中东部组内差异最大,东北最小,中西部基本相同.与四大经济区不同,组内差异是南北方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组间差距先下降后上升.(3)新质生产力能够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论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表明新质生产力协调性较高的东北和南方地区显著推动经济增长,其他地区促进效应不显著,且新质生产力对经济增长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所以通过加强区域合作,发挥发达地区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区域协调性,以缩小区域发展差异,从而促进经济增长.

    新质生产力区域差异经济增长空间溢出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