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李明

月刊

1673-9868

liaokun@swu.edu.cn

023-68252540

400715

重庆市北碚区天生路2号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Sou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10年版于2010年12月出版,在该引证报告中,《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总被引频次为1817,影响因子为0.710,综合评价总分为73.5分,在该引证报告发布的1946种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中综合排名第85名,在综合大学学报类期刊中综合排名第1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职业中学生社会适应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

    何晓燕郭成李佳忆杨勇...
    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学生心理素质量表、青少年社会适应评估问卷对1211名中职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了中职生社会适应的现状和父母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以及心理素质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① 中职生的社会适应处于一般水平,整体呈"U"形发展趋势,自我、人际、行为和环境4个适应领域的性别和年级差异显著,有班干部任职经历的学生其社会适应优于没有班干部任职经历的学生;② 父母情感温暖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中职生的积极适应,负向预测消极适应;父母拒绝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父母过度保护教养方式能正向预测消极适应;③父母情感温暖、拒绝、过度保护3种教养方式均通过心理素质的中介作用对中职生的积极适应和消极适应产生影响.

    社会适应心理素质父母教养方式中职生

    家庭亲密度对中职生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心理韧性与生命意义的作用

    王莹滟郭成王亭月彭于珏...
    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中职生家庭亲密度对其心理幸福感的影响及心理韧性和生命意义在该关系中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对3 965名中职生的家庭亲密度、心理韧性、生命意义和心理幸福感进行测量,研究发现:家庭亲密度不仅能显著正向影响心理幸福感,还能通过心理韧性和生命意义的单独中介作用正向预测心理幸福感;同时,心理韧性和生命意义还能在家庭亲密度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

    中职生家庭亲密度心理幸福感心理韧性生命意义

    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学习投入的中介作用和性别的调节作用

    谭丽苹郭成张婵吴慧敏...
    20-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学习投入量表和儿童青少年社会适应问卷对2 683名中职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①父母积极教养方式正向预测社会适应;② 学习投入在父母积极教养方式与社会适应之间起中介作用;③ 性别调节了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社会适应的直接路径和中介过程的后半路径.这启示家长和教育者,不仅应重视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对中职生社会适应的影响,还可以通过增强中职生的学习投入提高其社会适应水平.

    父母积极教养方式学习投入社会适应性别中职生

    中职生攻击性与怀旧类型的关系:自尊的中介作用

    史明鑫郭成缪华灵田莲...
    28-3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怀旧类型、自尊与职业中学生攻击性的关系,采用怀旧量表、自尊量表和攻击性量表对3 581名中职生进行调查,建立结构方程模型,探究自尊在不同怀旧类型和攻击性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①人际怀旧与攻击性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怀旧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个人怀旧与攻击性不存在显著相关;自尊与攻击性呈显著负相关.② 自尊在人际怀旧、家庭怀旧和个人怀旧与攻击性之间起中介作用,家庭怀旧的中介效应最大.

    人际怀旧家庭怀旧个人怀旧自尊攻击性中职生

    有机肥替代化肥对"爱媛28号"橘橙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万连杰何瑞杰何满田洋...
    36-4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爱媛28号"橘橙初结果树为研究对象,设置S1~S4等4个不同生物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的比例,除不施肥处理(CK)外,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氮、磷、钾养分量与常规单施化肥(FP)一致,分析不同处理对"爱媛28号"各器官组织养分、土壤理化性质和果实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FP处理,各有机肥替代化肥处理的当年生叶片、枝条、根、花和果的养分含量,以及土壤理化性质、果实产量和内外品质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和提高,且各有机肥替代处理的肥料贡献率增长了 6.3%~21.7%.整体上以S2和S3处理对"爱媛28号"橘橙初结果树综合效果较好,即生物有机肥替代20%~30%的氮肥、40%~60%的磷肥和30%~45%的钾肥的效果最好.

    "爱媛28号"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养分产量品质

    甘蔗花叶病毒四川分离物的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

    李明骏钟源廖豪杰吴根土...
    45-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玉米和甘蔗是西南地区两种重要的禾本科农作物,而病毒病的常年发生严重威胁着玉米和甘蔗的生产.从四川攀枝花田间采集表现花叶、褪绿、斑驳或矮化等病毒病症状的玉米样品54份和甘蔗样品42份,用小RNA深度测序结合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进行病毒检测,以明确引起该地区玉米和甘蔗病毒病的病原.结果显示:从玉米病株上检测到甘蔗花叶病毒(sugarcane mosaic virus,SCMV)、玉米黄花叶病毒(maize yellow mosaic virus,MaY-MV)和留尼旺玉米线条病毒(maize streak Reunion virus,MSRV),3种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66.7%,59.3%和3.7%;从甘蔗病样中检测到SCMV(52.4%)、甘蔗瓜德罗普杆状病毒A(sugarcane bacilliform Guadeloupe A virus,SCBGAV)(76.2%)和高粱花叶病毒(sorghum mosaic virus,SrMV)(28.6%).鉴于SCMV在玉米和甘蔗田间样品中的高检出率,利用其外壳蛋白基因对SCMV四川分离物的遗传变异进行综合分析.系统发育分析表明:120个SCMV中国分离物被分为5组,且其进化分组表现出宿主和地理起源的相关性,来源于玉米的SCMV四川分离物主要被聚入C组,而来源于甘蔗的SCMV四川分离物被聚入E组.核苷酸多样性分析表明:来源于玉米和甘蔗的SCMV四川分离物群体间变异度较高.FST测试表明:四川和云南两地SCMV群体间存在频繁基因流,且群体统计分析结果显示SCMV四川和云南分离物群体存在潜在的扩张趋势.该研究是对四川玉米和甘蔗上病毒病原的综合鉴定,也是对SCMV四川分离物遗传变异情况的首次报道,为SCMV病毒病的防控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甘蔗花叶病毒玉米甘蔗病毒检测遗传变异

    苦荞EMS突变体库的构建及SCoT标记筛选分析

    方小梅杨文娟王于栋唐恬...
    54-65页
    查看更多>>摘要:苦荞属于蓼科荞麦属1年生草本植物,药食两用,营养价值丰富.该研究以苦荞测序品种"品苦1号"为试验材料,利用甲基磺酸乙酯(EMS)诱变技术构建苦荞突变体库,并利用形态观察及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T)分子标记对突变体进行了筛选分析,主要研究结果为:①0.6%EMS处理12 h为"品苦1号"最佳诱变处理;②构建了包含966个株系的苦荞突变体库,M2代11个主要农艺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包括籽粒大小因子、籽粒形状因子、植株产量因子、植株表型因子的4大主成分因子;聚类分析将M2代群体按农艺性状的差异分为4大类;③ 利用26条SCoT引物对"品苦1号"诱变M2代群体进行PCR扩增,共得到263条清晰稳定的条带;诱变M2代与野生型之间的遗传距离在0.003 8~0.324 5之间,其中PKM2-803和对照"品苦1号"(CK)间的遗传距离最大,PKM2-097和CK间的遗传距离最小;聚类分析将966份材料分为4大类,与表型分类相似,表明EMS诱变导致苦荞在表型性状及DNA分子水平均发生了变异.

    苦荞甲基磺酸乙酯诱变突变体库目标起始密码子多态性分子标记

    魔芋热处理响应基因AaHSP70启动子的克隆和功能分析

    王映红张楠岳振宇刘海利...
    66-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白魔芋(Amorphophallus albus)为试材,利用同源克隆法获得热处理响应基因AaHSP70.qRT-PCR结果表明:AaHSP70基因对热胁迫较敏感,41℃处理能够诱导AaHSP70在白魔芋不同器官中表达,并在1 h时表达丰度最高;利用FPNI-PCR法通过3轮步移扩增得到1 062 bp的AaHSP70启动子序列.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AaHSP70含有热胁迫响应元件HSE及多种与植物逆境应答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酵母单杂交试验结果和双荧光素酶系统均显示:AaHSP70启动子可与AaHSFA1,AaHSFA2c相互作用.为进一步分析AaHSP70启动子的功能,构建该启动子与GUS基因融合的植物表达载体,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入拟南芥,热处理后对转基因拟南芥进行GUS组织化学染色鉴定,结果显示其在根、茎、叶中均可表达,因此推测AaHSP70可能在白魔芋抗外界逆境特别是热胁迫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魔芋AaHSP70荧光定量启动子

    接种AM真菌改善龙眼幼苗抗寒生理的研究

    谢雪曼王凯渊余兰韩刚...
    76-8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主栽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品种蜀冠和油谭本实生苗为试材,设置根内球囊霉(Glomus intraradices)接种与未接种处理,6个月后,置于4℃低温分别胁迫0 d,2 d,4 d和6 d,25℃为对照,探讨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对低温胁迫下龙眼幼苗生长、渗透调节平衡和保护酶活性等与抗寒性密切相关的生理代谢指标的影响,为菌根生物学技术在龙眼抗寒性育苗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龙眼苗的菌根侵染率、菌根依赖性、干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和SOD等指标均低于常温处理,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MDA质量分数、相对电导率、POD和CAT均高于常温处理;但不论低温还是常温处理,菌根龙眼苗的菌根依赖性、干质量、叶片相对含水量、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SOD、POD和CAT等指标均显著高于非菌根苗,MDA质量分数和相对电导率均显著低于非菌根苗.低温胁迫条件下接种AM真菌对蜀冠实生苗叶片可溶性蛋白,POD和CAT以及对油谭本实生苗地下部干质量有显著影响.说明AM真菌通过促进龙眼生长,改善叶片的水分状况,增强保水能力,提高叶片相对含水量、渗透调节物质质量分数及其SOD,POD和CAT等酶系统活力,降低MDA质量分数和相对电导率,从而有效地减缓了低温造成的伤害,提高了龙眼的抗寒性.研究结果可为龙眼菌根化抗寒性育苗提供理论依据.

    龙眼AM真菌耐寒性渗透调节平衡抗氧化酶

    维氏气单胞菌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学研究

    李芳刘小红黄静张耀光...
    86-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维氏气单胞菌(Aeromomas veronii)感染胭脂鱼的组织病理特征,通过人工感染获得胭脂鱼肾(中肾、头肾)、脾脏、肝脏和肠道病理组织,结合组织学、组织化学以及透射电镜技术对组织样本进行观察,结果显示:维氏气单胞菌感染后,组织显微结构层面出现了出血、溶血、肝细胞空泡化、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MMC)响应和淋巴细胞浸润等现象;超微结构层面显示:中肾肾小球过滤装置变形,头肾中巨噬细胞功能活跃,脾脏网状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坏死,肝脏糖原消失,线粒体肿胀以及狄氏间隙结构遭到破坏;肠道组化染色结果显示:虽然肠道组织损伤严重,但其黏液细胞类型和数量并未发生显著变化.

    维氏气单胞菌胭脂鱼黑色素巨噬细胞中心黏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