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李跃建

双月刊

1001-4829

Jxuebao@sina.com

028-84504004

610066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西南农业学报/Journal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市农科院、所,共同举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立足于大西南、面向全国、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西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热忱欢迎全国农业工作者投搞,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为干扰对猕猴桃园杂草多样性与土壤因子关系的影响

    吴昊刘雨欣李利军余梅鹏...
    1313-13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人为干扰条件下猕猴桃园杂草多样性与土壤因子的关系,为制定合理的生态控草措施及保障果园绿色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别设置对照和干扰样地,测定样地群落α-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土壤化学指标,并利用冗余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回归分析探讨"化学除草+人工除草"干扰对园内杂草多样性与土壤因子耦合关系的影响.[结果]①5个对照样地共记录杂草15科24属25种,5个干扰样地共记录杂草14科18属19种,菊科、禾本科杂草丰富度较高;对照、干扰样地各自的4项多样性指数之间均无显著差异,但干扰使优势杂草由本土种稗转变为入侵种喜旱莲子草.②冗余分析显示,多样性指数与土壤pH呈负相关,且干扰使pH对杂草多样性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干扰样地中,速效磷与Simpson优势度指数(R2=0.957,P=0.042)、Pielou均匀度指数(R2=0.989,P=0.010)之间均呈显著的"先上升后下降"二项式拟合关系.③典范对应分析显示,干扰加剧了杂草的斑块化聚集分布,使决定杂草物种分布的主导因子由pH、速效钾转变为速效磷、硝态氮,且导致诸多杂草对硝态氮产生趋避行为;典范对应分析排序图中,马唐、龙葵均与喜旱莲子草的位置相接近.[结论]通过土壤改良保持较高pH及速效磷含量、利用果园生草技术种植抗逆性强的本土种以应对喜旱莲子草入侵、及时拔除喜硝杂草均有助于猕猴桃园杂草防控提质增效.

    猕猴桃园土壤杂草干扰物种多样性

    气候条件对黔北地区辣椒产量的影响与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研究

    胡家敏潘岑于飞古书鸿...
    1322-13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明影响黔北地区辣椒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时段以及气象条件对黔北地区辣椒产量的影响强度,为黔北地区辣椒生产决策、气候影响评估和产量预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产量分离方法和数理统计对影响黔北地区辣椒产量的关键气象因子、关键时段以及关系进行研究;并以播州区为研究区,研究辣椒气象产量预测模型.[结果]6月的平均气温和最高气温越高,越不利辣椒产量形成;8月下旬至9月中旬的最低气温为产量的限制性因子,最低气温越高则产量越高.在日较差大于8.5℃的情况下,随着日较差的增大,辣椒产量呈缓慢增加趋势.6月下旬的降水量为辣椒生长的水分限制因子,降水量增多则产量增高.4月中旬至5月上旬、6月中旬至下旬的日照时数与气象产量呈负相关.播州区辣椒气象产量预测模型为Yw=-40.836T6月中旬至下旬+40.644T8月上旬-106.159.[结论]黔北地区气象条件对辣椒产量影响程度达±50%左右.不同区域气象条件对辣椒产量影响的关键时段不同,播州区气候条件影响的关键时段在中后期.辣椒生长中期,温度与辣椒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除播州区6月下旬降水量限制辣椒生长外,大部分县市区降水均能满足辣椒生长需要;日照时数对辣椒产量的影响呈前期为正,后期为负.

    黔北地区辣椒产量气象产量预测模型

    金鱼草KNOX基因家族鉴定及调控其雄蕊瓣化的候选基因挖掘

    顾伟卓汪仲毅杨洁赵永晶...
    1329-1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KNOX(KNOTTED1-like homeobox)转录因子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及花器官发育中发挥重要作用.文章旨在鉴定并分析金鱼草(Antirrhinum majus)KNOX转录因子,挖掘出调控金鱼草雄蕊瓣化的关键候选基因.[方法]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在金鱼草全基因组水平鉴定AmKNOX基因,并对其基因结构、蛋白理化性质、亚细胞定位、系统进化关系、染色体定位、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及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等进行分析,并利用金鱼草雄蕊瓣化和非瓣化材料进行RNA-seq分析和qRT-PCR验证,挖掘出候选基因.[结果]从金鱼草中共鉴定出11个AmKNOX基因,都具有KNOX Ⅰ、KNOX Ⅱ、ELK和HOX 4个相对保守的区域,分为Class Ⅰ(AmKNOX1、AmKNOX2、AmKNOX3、AmKNOX9 和 AmKNOX11)和 Class Ⅱ(AmKNOX5、AmKNOX4、AmKNOX7、AmKNOX10、AmKNOX6和AmKNOX8)2类.AmKNOXs蛋白包含282~406个氨基酸,均定位于细胞核中.启动子顺式作用元件分析结果显示,AmKNOXs家族成员可参与植物生长、激素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且AmKNOXs存在大量与植物生长发育、器官分化和逆境生理调节相关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RNA-seq和qRT-PCR分析表明AmKNOX家族基因在金鱼草正常雄蕊和瓣化雄蕊中显著差异表达.[结论]本研究共鉴定出11个AmKNOX成员,最终挖掘出5个正向(AmKNOX5、AmKNOX10、AmKNOX6、AmKNOX4和AmKNOX9)以及1个负向(AmKNOX11)调控雄蕊瓣化的AmKNOX候选基因.其中AmKNOX5基因在瓣化雄蕊中的表达量比正常雄蕊中高2703%,推测其功能非常重要,该研究为后期深入解析金鱼草花型发育分子机制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金鱼草KNOX基因家族生物信息学雄蕊瓣化

    农田土壤重金属外源识别及安全利用技术筛选——以宜宾市筠连县部分区域为例

    何明江李章涛上官宇先喻华...
    1340-13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外部来源途径的识别结果,筛选出钝化剂-低积累作物品种耦合的镉污染农田绿色修复与安全利用技术,以期为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四川南部宜宾市筠连县部分乡镇为研究区域,监测该区域内大气沉降、肥料使用、灌溉水及底泥中重金属含量从而计算不同途径的农田土壤重金属输入通量,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JL镇利用大田试验开展钝化剂、重金属镉低积累蔬菜和水稻品种筛选.[结果]2019-2020年研究区域农田土壤中汞、砷、铅和锌的主要输入途径为大气沉降,所占比例分别为99.99%、75.88%、90.57%和84.82%;镉、铬和镍的主要输入途径为肥料,所占比例均为100.00%;铜的主要输入途径为灌溉水,所占比例为93.66%.JL镇镉污染农田土壤中施用铁锰肥钝化剂(硫酸亚铁750 kg/hm2+硫酸锰75 kg/hm2)对降低水稻籽粒中镉的效果最佳,归因于土壤微量元素的补充对肥力的改善作用,而钝化剂复配(3000 kg/hm2)处理下水稻籽粒中镉含量最高.镉低积累蔬菜和水稻品种筛选结果表明九斤萝卜和川康优6276是该地区最适宜种植的蔬菜和水稻品种,收获后可食用部分重金属镉含量均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结论]在研究区域除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肥料并注意防控大气沉降污染外,同时建议推广使用铁锰肥、腐殖酸和磷肥钝化材料,并种植九斤萝卜蔬菜和川康优6276水稻品种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源识别钝化剂低积累品种

    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及典型区域优化——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邓馨陈永毕杨霄王思恬...
    1349-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与典型区域划分、整体网络布局优化的方法,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下称黔西南州)城乡一体化发展及生态文明建设有理有序开展空间布局和模式优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空间主成分分析筛选约束因子,形成综合阻力面,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方法(MSPA)和最小累计阻力模型(MCR)识别重要生态廊道及生态节点构建生态网络划分典型区域,结合生态断裂点及生态暂歇点识别,提出生态网络整体优化及分区管控建议.[结果]黔西南州生境斑块具有明显的分区差异性,核心区面积为5908.81 km2,集中连片分布于研究区东南及西南部区域,生境质量较高;北部及中部区域因带状耕地分布较多,打破了林地的空间连续性,导致核心区斑块破碎化严重.基于MSPA识别出斑块面积大于1 km2的生态源地44个;基于MCR模型生成潜在生态廊道55条,总长度2563.422 km;基于生态廊道进行生态网络构建识别出生态节点43个.生态网络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中部及北部生态源地相对较少,导致生态廊道断裂,南北区域缺少物质信息交流的渠道.将研究区划分为6个生态典型区域并提出针对性管控策略,新增生态旅游景点26个、生态暂歇点39个和生态断裂点32个;提出生态网络整体优化布局建议.[结论]黔西南州生态网络构建及典型区域优化有利于形成更具连续性、完整性的生态保护格局和空间网络体系,进而为喀斯特地区生态网络构建提供科学的生态网络范式,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策略.

    形态学空间格局最小累积阻力模型生态廊道生态网络构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基于RNA-Seq技术的山羊嘴唇黏膜色素沉积相关差异表达基因筛选及初步分析

    蒋婧屈明好孙晓燕李杰...
    1361-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RNA-Seq技术筛选不同颜色山羊嘴唇色素代谢相关的候选基因,初步揭示山羊嘴唇黏膜颜色差异形成的分子机理,为动物黏膜色素代谢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嘴唇等面部可视黏膜颜色存在差异的酉州乌羊(乌黑色)和板角山羊(粉色)为研究对象,采用Illumina Hiseq 2000测序平台对嘴唇黏膜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所得序列经质控、组装后,以|log2(Fold Change)|>1且q value<0.05为标准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功能注释和富集分析.[结果]利用RNA-Seq技术共筛选出249个基因差异表达,其中与粉色嘴唇黏膜组织相比,乌黑色嘴唇黏膜组织中上调基因有218个,下调基因有31个.23个差异表达基因被划分在9种TFs家族中,其中14个基因属于含有锌指结构域的转录因子家族.GO功能富集分析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参与离子转运相关生物学过程和分子功能.KEGG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于催产素、钙、cGMP-PKG信号通路,以及肥厚性心肌病、心脏肌肉收缩等7个与肌肉组织功能相关的信号通路,其中钙和cGMP-PKG信号通路与色素代谢密切相关;此外,ASIP等12个基因富集到MAPK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黑色素合成信号通路(Melanogenesis)等色素代谢核心通路中;CALML6、OXTR、ATP1A2、ATP1B4 4个差异表达基因同时富集到多条与色素代谢相关的通路.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表明测序结果可靠.[结论]初步确定ASIP基因为山羊嘴唇色素代谢的候选基因,CALML6、OXTR、ATP1A2、ATP1B4 4个基因参与了山羊嘴唇黏膜色素沉积过程,为研究山羊黏膜色素代谢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基础,也为探究人类黏膜异常着色的分子机制提供参考.

    山羊转录组测序嘴唇黏膜色素沉积差异表达基因

    Mito-TEMPO对猪精子冷冻保存效果的研究

    刘娟许春荣刘念张争光...
    1370-1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筛选最佳的Mito-TEMPO浓度并探究其对猪精子冻后质量、抗氧化能力及线粒体功能的影响,为改善猪精子冷冻保存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冷冻I液中添加0.5、5.0、50.0和500.0 μmol/L Mito-TEMPO,通过评估冷冻解冻后各组精子的动力学参数和活率,筛选出适用于猪精液冷冻保存的Mito-TEMPO浓度.检测冷冻解冻后猪精子的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DNA碎片指数(DFI)、活性氧(ROS)水平、总抗氧化能力(T-AO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以及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含量.[结果]与新鲜组(F组)相比,冷冻解冻后精子的动力学参数和活率显著降低(P<0.05,下同),而添加Mito-TEMPO对冻后精子动力学参数和活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以50.0 μmol/L Mito-TEMPO最有效.与F组相比,冻后猪精子的质膜和顶体完整率、T-AOC及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Ⅴ含量显著降低,CAT和T-SOD活性也显著降低,DFI、ROS水平、MDA含量显著升高.与冷冻对照组(C组)相比,50.0 μmol/L Mito-TEMPO组(M组)中精子的质膜完整率、顶体完整率、T-AOC及ATP和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和Ⅴ含量显著升高,DFI、ROS水平、MDA含量显著降低,CAT和T-SOD活性显著提高.[结论]Mito-TEMPO对猪精子具有冷冻保护作用,且Mito-TEMPO的最佳浓度是50.0 μmol/L,可通过提高冷冻解冻后猪精子的抗氧化能力和线粒体功能来改善精子质量.

    Mito-TEMPO精子冷冻保存氧化应激

    中国主要油料作物2000-2020年生产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

    张帮锐张军以
    1377-13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我国3种主要油料作物大豆、花生、油菜2000-2020年生产时空集聚变化及其驱动因素,为优化食用油料作物生产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利用重心迁移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时空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大豆、花生、油菜生产时空集聚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因素.[结果]①大豆产量最高,花生次之,油菜最低.大豆产量呈大幅波动上升,油菜和花生产量呈小幅波动上升.大豆生产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内蒙古、河南、安徽;花生生产主要分布在山东、河南、广东;油菜生产主要分布在四川、湖北和湖南.②2000-2020年3种油料作物产量集聚程度呈减弱态势,其中大豆产量高-高聚集区在黑龙江、吉林,低-低聚集区在新疆;花生产量高-高聚集区在山东、河南、安徽,低-低聚集区在新疆;油菜产量高-高聚集区在湖北、安徽、江西,低-低聚集区在内蒙古.大豆生产重心从河北唐海县到内蒙古宁城县向西北迁移;花生生产重心在河南境内,向豫西北迁移;油菜生产重心从湖北南漳县到重庆奉节县向西南迁移.③不同油料作物生产驱动因素在不同省份的作用程度不同.大豆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化肥施用量、GDP增长率影响;花生生产主要受化肥施用量、机械总动力、灌溉面积影响;油菜生产主要受人口密度、城镇化率和公路密度影响.[结论]3种主要油料作物生产具有明显的空间地域集聚特征,其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整体主要受化肥施用量等社会经济因素影响.

    主要油料作物时空演变集聚特征驱动因素

    农业科技支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以四川民族地区为例

    张雄龚一耘周评平陈沧桑...
    1386-1392页
    查看更多>>摘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新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农业科技对乡村产业振兴起着关键作用.四川民族地区普遍存在农业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够、现代农业基础薄弱、农业科技人才供给不足、农业科技创新机制不完善、农户科技文化素质相对偏低、内生动力不足等问题,建议从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同时发力的科技支撑体系,建设高能级科技成果示范转化平台提升科技供给水平,完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信息化和机械化服务体系,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与标准化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人才培养体系六个方面入手,实现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全面振兴有力有效精准衔接.

    农业科技民族地区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四川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