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西南农业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西南农业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李跃建

双月刊

1001-4829

Jxuebao@sina.com

028-84504004

610066

成都市外东沙河大桥侧

西南农业学报/Journal Southwest China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四川、云南、贵州、广西、西藏和重庆六省市农科院、所,共同举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农业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牧业各个学科应用基础研究、应用技术、区域综合开发和软科学方面的研究报告、专题论文、研究简报、学科进展述评等文章。本刊立足于大西南、面向全国、分学科地、及时地、有见地反映西南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新成果、前沿动态,以推动农业科研、教育和生产的发展。本刊热忱欢迎全国农业工作者投搞,订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品种烟草患黑胫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研究

    程凌寒张裕棠方宇刘玲玲...
    1494-1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揭示不同品种患病根际土壤真菌中的差异显著物种,探讨根际土壤真菌与不同品种烟草互作关系,为品种抗性机理研究以及生物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云南省8个主栽烟草品种的患病植株根际土壤真菌的群落结构组成与多样性.[结果]8个品种的患病根际土壤真菌OTU丰度值分布在822~1126,各品种间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与丰富度指数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品种K326、云105、云87和云99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在门水平上,各品种患病根际土壤真菌主要以子囊菌门(Asc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为优势菌门.在属水平上,各处理组主要以Microidium属、镰孢菌属(Fusarium)、腐质霉属(Humicola)、被孢霉属(Mortierella)和链格孢属(Alternaria)等为优势菌属.LEFSe显著差异分析表明:腐质霉属、假丝酵母属(Candida)、小不整球壳属(Plectosphaerella)、链格孢属、丝葚霉属(Papulaspora)、镰孢菌属、Boeremia属、被孢霉属、赤霉菌属(Gibberella)是不同品种烟草患病根际土壤的重要差异显著物种.[结论]不同品种烟草的患病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与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且显著差异物种的分布与品种抗性存在一定联系.对黑胫病具有较高抗性的品种(云97、K326、云100和云87)中以有益菌属为主,而在感病和中抗品种(红大、云105、云116和云99)中则聚集了部分病原菌.

    烟草黑胫病品种根际土壤真菌群落

    广东黑老虎炭疽病病原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室内药剂毒力检测

    江紫薇陈选鹏马恩耀周劲松...
    1504-15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黑老虎炭疽病原菌种类,筛选出适宜的防治药剂,为黑老虎炭疽病的识别和大田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组织块分离法对广东省云浮市黑老虎炭疽病原菌进行分离,基于科赫法则确定其致病菌,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对菌株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对其进行生物学测定及不同药剂的室内毒力检测.[结果]通过对病叶分离纯化共获得6种菌株,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菌株A1进行形态鉴定以及ITS序列分析,确定黑老虎炭疽病原菌属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 sp.).通过对菌株A1进行生物学测定,明确其最适生长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生长温度28 ℃,菌株致死条件为53℃水浴处理10 min,菌丝最适宜生长pH为6.0,最适光照条件为连续黑暗(暗24 h),最佳碳源、氮源分别为麦芽糖和酵母粉.同时,在福美双、溴菌腈、多菌灵和嘧菌酯4种供试药剂中,多菌灵的抑菌效果最佳,半数效应浓度(EC50)值为0.14 μg/mL;其次是福美双和溴菌腈,EC50值分别为55.26和55.32 μg/mL,抑菌效果较好;嘧菌酯的EC50值为791.95 μg/mL,EC50值在100~1000μg/mL,抑菌效果不明显.[结论]广东省云浮市黑老虎炭疽病原菌为炭疽菌属.多菌灵、福美双及溴菌腈对黑老虎炭疽病原菌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作为黑老虎炭疽病的候选田间防治药剂.

    黑老虎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室内毒力检测

    苏铁叶枯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有效药物筛选

    许恬黄大明李蓉黄怡婷...
    1513-15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造成南宁植物园青秀山苏铁园内苏铁叶片干枯的病因,研究防治手段,为有效保护苏铁种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集不同发病苏铁植株上的枯萎叶片样本113个,使用平板培养及稀释分离法将病原真菌分离纯化,通过柯赫氏法则测定分离菌株致病力,依据形态学及分子生物学鉴定等手段对所获得分离株进行物种鉴定,选取代森锰锌、啶氧菌酯、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氟菌·肟菌酯、氯氟醚·吡唑酯和百菌清等7种杀菌剂对病原菌进行室内药效试验.[结果]通过对枯萎组织的微生物分离纯化,共获得72株分离菌株,经ITS序列分析发现分别来自炭疽菌属、镰刀菌属、链格孢菌属、拟盘多毛孢属、叶点霉属、黑孢霉属、枝孢菌属、球毛壳菌属、炭团菌属、炭角菌属、葡萄座腔菌属、曲霉属及小新壳梭孢属等13个不同属.对其中的真菌进行致病力测定发现,镰刀菌属的GX2210菌株经针刺接种到苏铁羽片会产生枯萎病斑;进一步采用CaM、bTUB、RPB2和TEF1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该菌株为变红镰孢菌(Fusarium incarnatum);药效试验显示,代森锰锌是抑制该菌株的最有效药物,抑制中量(ID50)为0.3577 mg/L.[结论]造成南宁植物园苏铁叶枯病的病原菌为变红镰孢菌.代森锰锌对变红镰孢菌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考虑用于苏铁叶枯病防治.

    苏铁叶枯病病原菌分离菌种鉴定药效试验

    一株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盆栽防治效果

    韦锡昌林蓝慧蒙姣荣李界秋...
    1522-1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香蕉根际土壤等材料中分离筛选获得对香蕉枯萎病菌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为香蕉枯萎病生物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及菌株资源.[方法]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香蕉枯萎病罹病土壤、桑蚕和发酵藻等材料中分离得到微生物,再分别采用平板划线法和单孢分离法对细菌、真菌进行分离和纯化,以香蕉枯萎病菌亚热带4号生理小种(Foc STR4)为靶标菌,采用平板对峙法进行拮抗菌的筛选试验,对抑制效果最好的菌株进行基因测序鉴定、生理生化指标测定;以只接种Foc STR4为对照进行防治香蕉枯萎病的盆栽试验.[结果]从罹病的香蕉根际土壤中筛选得到1株对Foc STR4有明显抑制效果的拮抗细菌TU3-1,抑制率为56.18%,在试验中发现TU3-1对香蕉炭疽病菌等其他13种供试植物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香蕉炭疽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75.99%.盆栽试验结果显示,与只接种Foc STR4处理相比,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治效果为51.81%.经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和生理生化实验观测,TU3-1菌株被鉴定为贝莱斯芽孢杆菌属(Bacillus),该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厌氧性,可水解淀粉和纤维素,产生氨气和蛋白酶,最适宜培养基为PDA培养基,最适培养温度为30 ℃,最适生长pH为7.[结论]筛选鉴定得到1株对Foc STR4抑制率为56.18%、对香蕉枯萎病防治效果为51.81%的拮抗细菌TU3-1,被鉴定为B.velezensis,TU3-1对其他10种植物病原真菌及3种植物病原细菌也有抑制作用,表现出广谱抑菌活性,可进一步开发作为生防菌种质资源.

    香蕉香蕉枯萎病菌拮抗菌贝莱斯芽孢杆菌

    松乳菇菌丝生长促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冯慧王迪崔宝凯彭卫红...
    1531-1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从乳菇(Lactarius sp.)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并筛选出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MHB),以提高松乳菇菌根苗人工合成效率.[方法]从乳菇菌柄基部土壤分离得到细菌,将纯化后的细菌液体培养离心后获得胞外代谢产物,以添加不同菌株和不同浓度胞外代谢产物的PDA培养基接种松乳菇菌丝块,并以未添加胞外代谢产物PDA平板接种松乳菇菌丝为对照,比较25 ℃培养30 d后松乳菇菌丝生长的直径大小和菌丝密度;另一方面,基于形态特征和16S rDNA序列鉴定对松乳菇菌丝生长有促进作用的细菌.[结果]共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胞杆菌属细菌,即菌株L1、L2和L3.当3株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添加量为2.5%时,均能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其菌落直径分别增加33.6%、55.6%和75.4%.当3株菌株胞外代谢产物以不同组合等比例混合后,在混合物添加量为5.0%时,L1-L3,L1-L2-L3两个组合显著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松乳菇菌丝直径分别增加36.9%和42.5%.L3菌株的胞外代谢产物在添加量为2.5%、5.0%和7.5%时均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且添加量为7.5%时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效果最佳;L1-L3和L1-L2-L3两个组合也能增加松乳菇菌丝密度.通过对3株菌株形态特征鉴定和16S rDNA序列测定,L1菌株为高山芽孢杆菌(Bacillus altitudinis),L2菌株为蜡样芽胞杆菌(B.cereus),L3菌株为环状芽孢杆菌(B.zanthoxyli).[结论]筛选出3株可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的芽孢杆菌,其中B.zanthoxyli促进松乳菇菌丝生长效果最好.

    菌根促生菌松乳菇外生菌根菌

    春尺蠖保幼激素结合蛋白AcinJHBP基因的克隆、分子特征与表达分析

    朱圣杰崔阔澍白松林张鹏飞...
    1538-15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AcinJHBP基因在春尺蠖生长发育与滞育中的作用.[方法]基于前期所测春尺蠖蛹转录组数据(非滞育蛹-滞育蛹与滞育蛹-滞育解除蛹),克隆获取JHBP基因,命名为AcinJHBP(GenBank登录号:OR860357);利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AcinJHBP基因的序列特征及理化性质;采用qPCR技术检测AcinJHBP的时空表达(不同发育阶段和组织)情况.[结果]春尺蠖AcinJHBP基因完整CDS序列全长726 bp,编码241个氨基酸,蛋白质预测分子量为26.97 kDa,预测等电点为5.13.春尺蠖Acin-JHBP基因预测分子式为C1211H1915N3130364S9,负电荷残基(Asp+Glu)总电荷为34,正电荷残基(Arg+Lys)总电荷为26,半衰期和脂肪指数分别为30 h和97.51.该蛋白的平均亲水性为-0.098,预测不稳定系数为27.13,故该蛋白属于亲水稳定蛋白,N端氨基酸为蛋氨酸(Met,M).AcinJHBP在N端含一个长为17个氨基酸残基的信号肽,但无跨膜区;磷酸位点检测分别发现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磷酸位点分别为9、6和3个,未发现糖基化位点.亚细胞定位结果显示,其主要位于细胞外.系统进化结果表明,AcinJHBP与同为鳞翅目尺蛾科的冬尺蠖(Operophtera brumata)血淋巴保幼激素结合蛋白JHBP亲缘关系最近.基因表达结果显示,在不同发育阶段,AcinJHBP基因在春尺蠖卵至5龄幼虫期间表达均较低(3龄幼虫除外),且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非滞育蛹-成虫期,AcinJHBP表达量呈逐渐下降趋势.在不同组织中,春尺蠖AcinJHBP基因在雄虫头部表达量最高.[结论]AcinJH-BP基因与春尺蠖生长发育与滞育密切相关,该结果为进一步揭示该基因在春尺蠖蛹越夏、越冬滞育中的功能奠定一定理论基础.

    春尺蠖保幼激素结合蛋白基因分子特征表达谱

    互叶白千层及其混交林主要害虫群落多样性及发生动态

    赵鹏飞余玉珠李艳枝郭萍...
    1545-1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明确广西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leucadendron)纯林及其与桉树(Eucalyptus)和罗汉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混交林的主要害虫群落多样性、分布情况和发生动态,为互叶白千层种植及绿色防控提供依据.[方法]于2023年调查广西钦州的互叶白千层种植区,以路线踏查和标准地调查为主,定点监测、定期调查和室内饲养观察为辅,对广西互叶白千层及其混交林的主要害虫种类、多样性及发生动态进行研究.[结果]广西互叶白千层主要害虫种类有22科28种,分别隶属于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直翅目、革翅目、缨翅目,其中以鳞翅目和半翅目害虫数量最多.互叶白千层×桉树混交林发现害虫数量较多,对叶片为害较为严重的有眼纹广翅蜡蝉(Euricania ocellus)、桉重尾夜蛾(Bombotelia sp.)、桉小卷叶蛾(Strepsicrates coriariae)、小用克尺蛾(Jankowskia fuscaria)和桃粉蚜(Hyalopterus arundimis),桉重尾夜蛾在3种林分中的为害最严重,互叶白千层×罗汉松混交林发现害虫种类最多,纯林的害虫多样性在三者中最低;2种混交林分中互叶白千层×罗汉松混交林的虫害发生动态更稳定,受害程度更小.不同林分类型林间害虫的多度指数和Chao1指数均有差异,互叶白千层×桉树混交林的害虫多度指数和Chao1指数高于另外2种林分.不同林分的桉重尾夜蛾和桉小卷叶蛾的发生动态均有差异,互叶白千层×桉树混交林中的桉重尾夜蛾最早爆发,纯林中桉小卷叶蛾较早爆发.[结论]互叶白千层不同林分混交有助于改善林间虫害发生和多样性,3种林分中互叶白千层×罗汉松混交林可减少主要虫害发生.

    互叶白千层害虫种类分布

    GABA和BABA诱导辣椒幼苗及果实对炭疽病抗性的生理影响

    巩雪峰宋占锋许艺文熙宸...
    1553-1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γ-氨基丁酸(GABA)和β-氨基丁酸(BABA)诱导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抗性的生理作用.[方法]以辣椒品种'红冠3号'和'川腾10号'为试材,采用50 mmol/L GABA和50 mmol/L BABA预处理1/2 MS固体培养基培养的辣椒幼苗和离体果实,并以不添加GABA和BABA为无预处理对照(CK),分析喷雾和针刺法接种炭疽菌(Colletotrichum socvillei)及无菌水(对照)后辣椒幼苗和果实的生理变化.[结果]接种炭疽菌0~8 d,2个辣椒品种幼苗叶片叶绿素a、b均呈下降趋势,在8 d时较对照(无菌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根系生长速率也持续下降;而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和根长比无预处理组下降趋势均明显减缓,GABA预处理叶绿素含量均高于其它处理组,在2 d时达显著水平;GABA和BABA各预处理组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预处理组CAT和SOD活性已在0 d时达到无预处理组接菌8 d时活性水平,MDA含量无明显变化.接种8 d时,G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活性显著高于0 d对照,BABA预处理幼苗组内接菌8 d的SOD和POD均显著高于0 d对照;辣椒红果预处理组的抗氧化酶活性均高于无预处理组0 d时活性,预处理组内接菌8 d的CAT和POD活性高于对照0 d,MDA含量无明显变化,且预处理较无预处理接菌8 d红果病斑直径显著降低,分别降低1.34和0.68倍.此外,GABA、BABA预处理果实各对组内的对照0 d和接种8 d及组间的抗氧化酶活性变化和MDA活性变化与幼苗预处理试验结果变化趋势一致.[结论]GABA和BABA预处理提高了接种炭疽菌后辣椒幼苗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根系生长速率.GABA和BABA预处理缓解了炭疽菌对辣椒红果的侵染.同时,GABA和BABA通过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抗氧化酶活性,降低MDA的积累,从而提高辣椒幼苗和果实对炭疽病的抗病性.

    辣椒γ-氨基丁酸β-氨基丁酸炭疽病辣椒幼苗

    热带雨林树种陆均松和青梅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分析

    王欣兰国玉舒常庆魏亚情...
    1563-1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热带雨林2种典型植物(陆均松和青梅)根际真菌群落多样性与组成差异,为保护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中珍稀濒危物种的生物多样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法对海南热带雨林陆均松和青梅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多样性及功能进行分析.[结果]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和子囊菌门(Ascomycota)是根际不同生态位间的优势菌门.PCoA结果表明,与生态位相比,物种更能影响陆均松和青梅真菌群落结构,且对根际不同生态位的影响程度不同(根际:R=0.1983,P=0.007;根表:R=0.2622,P=0.004;根内:R=0.7342,P=0.001).在OTU水平上陆均松和青梅真菌群落α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同一树种的根表与根内真菌群落α多样性差异显著(P<0.05),且与其它生态位相比,根内真菌群落α多样性最低.CCA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子中pH、铵态氮(AN)是影响2个树种根际真菌群落结构的重要环境因子.FUNGuild功能预测结果显示,外生菌根真菌-未定义腐生菌、外生菌根、未定义的腐生菌及寄生真菌-未定义的腐生菌为主要功能类群,且在不同树种中存在差异.[结论]植物种类显著影响根际真菌群落组成,但生态位是在小尺度区域上影响真菌群落多样性的重要因素.pH、AN是驱动陆均松和青梅根际真菌群落组成差异的重要环境因子.

    陆均松青梅根际土壤生态位真菌多样性

    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多样性及分布特征

    张翼飞张鸭关王成先徐玲...
    1572-15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及其沿海拔梯度的分布特征,为该区域虫生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怒江沿线高黎贡山南段的保山至北段的丙中洛区域(海拔800~1500 m)采集的土壤样品中分离虫生真菌菌株;采用形态学和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虫生真菌进行物种鉴定,同时对虫生真菌的物种多样性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在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共获得623株虫生真菌菌株,涵盖4科7属18种.其中,优势属为绿僵菌属(有9种,共398株)、白僵菌属(有3种,共133株),优势种依次为棕色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所有海拔区段的土壤中均有虫生真菌分布,且虫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呈现出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保山段(海拔800~900 m)虫生真菌的香农-威纳指数(1.8117)、辛普森指数(0.7758)、均匀度指数(0.7868)最高,优势度指数(0.2242)最低;贡山段(1400~1500 m)虫生真菌的香农-威纳指数(1.2079)、辛普森指数(0.5200)、均匀度指数(0.5037)最低,优势度指数(0.4800)最高.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区域虫生真菌分为宽域分布物种和狭域分布物种.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表明,土壤湿度和土壤温度是影响高黎贡山怒江沿线虫生真菌多样性和属物种丰度的主要因子.[结论]高黎贡山怒江沿线土壤中虫生真菌物种多样性丰富,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分布特征,应加强对该区域虫生真菌物种资源的保护.

    虫生真菌怒江沿线海拔物种多样性垂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