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金宏义

双月刊

1009-816X

xnxgbfz@126.com

0571-87962132,0571-87987373-5182

310013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心脑血管病防治/Jour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社区人群防治、综述、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护理园地、最新网上医讯等。欢迎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筛选中的研究进展

    王慧星盛佳洁李萌
    45-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阻塞导致的心肌缺血性坏死,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代谢功能障碍能反映心肌能量供应和利用的不平衡,且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目前代谢组学技术已经应用于心肌梗死的研究中,通过对患者体内小分子代谢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分析,为心肌梗死的诊断及预后生物标志物筛选提供技术方法和思路.本文将代谢组学技术在心肌梗死生物标志物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心肌梗死代谢组学生物标志物诊断预后

    主动脉夹层患者影像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董洪娜牛华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患者临床和影像学特征对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至 2021 年于西安高新医院住院的 520 例AAD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以入院 30 d 为时间截点,96 例死亡为死亡组,424 例生存为生存组.应用Log-rank单因素法筛选可能对患者围手术期生存有影响的因素,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AAD好发于男性,年长者(年龄>45 岁)居多,患者常合并高血压,以胸、背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AAD累及肾动脉、腹腔干、无名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者较多.与存活组相比,A型AAD患者死亡率高,死亡组患者常伴发神经症状与肢体障碍,无名动脉、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受累多,术前新发脑梗死及肾灌注差死亡率增高(χ2=25.229、4.391、24.804、9.601、8.499、12.542、7.388,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Stanford A型、AAD累及无名动脉、术前新发脑梗死和肾灌注差是AAD 患者围手术期生存率的影响因素(HR=2.280、2.192、2.338、1.509,P<0.05).结论 Stanford A型、无名动脉受累、新发脑梗死及肾灌注差是影响AAD患者预后的因素,临床需重视这些影响AAD 患者生存率的因素,及时预防和干预,从而改善预后及提高患者生存率.

    主动脉夹层影像学特征生存预后

    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预后评估中的应用

    李春燕钟晔张松文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5 月在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择期接受PCI术治疗的120例STEMI患者,收集所有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并对所有患者进行1 年院外随访,依据随访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 87 例,预后不良组 33 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通过一致性分析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预测STEMI患者PCI预后的价值.结果 预后不良组中存在糖尿病、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动态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碎裂QRS波例数占比及微伏T波电交替(MTWA)、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χ2/t=5.267、6.387、4.451、4.702、16.873、6.006、8.723,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Killip心功能分级Ⅲ~Ⅳ级、ST段回落不良、碎裂QRS波、MTWA、APTT、PT是STEMI患者PCI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经一致性分析证实,动态心电图联合凝血指标预测STEMI患者PCI术预后的准确率95.00%、敏感度93.94%、特异度95.40%、阳性预测值 88.57%、阴性预测值 97.65%、Kappa值 0.877.结论 影响STEMI患者PCI术预后的因素较多,动态心电图ST段回落不良、碎裂QRS波、MTWA、APTT、PT均可用于预测此类患者预后,需引起临床重视,且联合应用时准确率以及敏感度更高.

    动态心电图凝血功能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预后

    房性期前收缩与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相关性

    李勇陶烨宵宋杨石翊成...
    56-58,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房性期前收缩与糖尿病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作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2018年2月至2021年2月期间杭州市余杭区第一人民医院门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574例,根据 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房性期前收缩负荷程度,分为非高负荷组 473 例和高负荷组 101 例.对两组患者随访期间进行颅脑CT或磁共振检查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新发缺血性脑卒中事件,根据随访结果分脑卒中组 80 例和非脑卒中组 494 例,比较两组间基本特征以及Cox回归分析发生脑卒中的影响因素和Kaplan-Meier分析.结果 与非高负荷组比较,高负荷组的患者年龄更大,CHA2DS2-VASc评分更高,高负荷组的患者总心搏次数、房性期前收缩及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更多;左心房和左心室内径均大于非高负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Z=-4.545、35.256、3.934、15.220、5.131、-1.997、-3.235,均P<0.05).中位随访时间 53.6 个月,80 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脑卒中组患者比较,脑卒中组的患者高负荷房性期前收缩、高血压及吸烟所占比例更高,CHA2DS2-VASc评分更大,房性期前收缩、室性期前收缩的次数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16.730、7.689、4.727、22.400、4.420、3.121,均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负荷房性期前收缩是糖尿病发生缺血性脑卒中的影响因素(HR=1.929,95%CI=1.192~3.120,P<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高负荷房性期前收缩患者在随访期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率高于非高负荷房性期前收缩组患者(Log-rank=16.016,P<0.01).结论 2 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负荷房性期前收缩时缺血性脑卒中相关风险增加.

    房性期前收缩糖尿病缺血性脑卒中

    冠心病患者血清中微小RNA-206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

    李张曼玉程国杰孙杰
    59-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患者血清中微小RNA(miR)-206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 2021 年5 月至 2022 年 10 月诊治的 124 例CHD患者进行研究,根据Gensini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 分,86 例)、重度病变组(Gensini评分≥20 分,38 例).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CHD患者血清miR-206 及HDAC4 水平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06 及HDAC4 水平对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预测效能.结果 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组CHD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高血压所占比例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t=2.203、4.965,P<0.05);重度病变组患者血清miR-206 和HDAC4 水平均高于轻度病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35、4.121,P<0.05);血清miR-206和HDAC4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908、0.950,P<0.05);高血压、LDL-C、miR-206和HDAC4 为CHD患者冠状动脉重度病变的影响因素(OR=2.116、2.216、3.209、2.669,P<0.05);血清miR-206、HDAC4 以及LDL-C、高血压预测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62、0.695、0.692、0.607,而联合检测的AUC为0.825,优于各自单独预测(均P<0.01).结论 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血清miR-206、HDAC4 水平升高,并且联合检测对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有较好的预测效能.

    冠心病微小RNA-206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心血管危重症患者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的质量改进与临床应用评价

    姬国华申祥凤吴琪陈跃跃...
    63-6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血管危重症患者现况-背景-评估-建议(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的应用价值.方法 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培训时间为2020 年 7 月,2020 年 8 月开始实施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方法,选取本院心血管内科护士24名,分析培训前后护理交接班评价量表以及病情掌握情况和交接班时间差异,同时选取2020 年 1 月至 2020 年 6 月,2020 年8 月至 2021 年 1 月在心血管内科住院的危重患者 87 例(干预前)和 87 例(干预后),分析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以及不良护理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培训后1个月,护士交接班评价量表中各项目7 分比例高于培训前(P<0.05);培训后护士交接班时间短于培训前(t=11.883,P<0.05);干预后,责任护士对诊断病情、异常化验结果、治疗、存在风险和护理重点得分高于干预前(t=-10.475、-13.441、-16.253、-18.246、-27.982,P<0.05);干预后患者对护理满意率为94.25%,高于干预前(χ2=30.665,P<0.05);干预后不良护理事件发生率为 2.30%,低于干预前(χ2=6.734,P<0.05).结论 危重患者SBAR床旁交接班模式有助于改善护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度.

    心血管危重症床旁交接班模式满意度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