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金宏义

双月刊

1009-816X

xnxgbfz@126.com

0571-87962132,0571-87987373-5182

310013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心脑血管病防治/Jour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社区人群防治、综述、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护理园地、最新网上医讯等。欢迎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步行康复运动对老年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黄迪张金晶郑仕杰周敬群...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步行康复运动对老年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 2017 年 12 月至 2019 年 3 月三峡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 149 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74 例)和对照组(75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力衰竭药物治疗和精神类药物治疗以及心力衰竭慢性病管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步行康复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的 2 个月、6 个月,检测并比较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6分钟步行距离(6MW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量表(MLHFQ-QOL)评分,随访两组患者 1 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以及依从性.结果 (1)治疗 6 个月后,观察组HAMA、HAMD及MLHFQ-QOL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同时较对照组降低(t=-5.926、-7.066、-7.664,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治疗 6 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6MWD、心率、BNP、LVEF等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同时较对照组改善(t=4.015、-2.546、-4.245、2.745,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观察组随访 1 年内MACE发生率为2.70%,对照组为13.33%,对照组患者MACE发生风险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85,P<0.05).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91,P<0.05).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家庭步行康复运动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和心功能,降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伴焦虑抑郁患者MACE发生风险.

    认知行为疗法家庭步行康复运动老年心力衰竭焦虑抑郁

    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头颅磁共振成像与中医证型的关系

    崔凌辉吴逸舟李浩华陈健...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CIS)头颅磁共振成像(MRI)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 选取上海建工医院 2020 年 5 月至 2022 年 12 月 180 例CIS患者,进行MRI检查,采集病灶部位、大小、数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值等信息,并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研究中医证型与头颅MRI病灶部位、大小、数量等的关系.结果 不同病灶部位、不同体积大小梗死灶的中医证型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249、9.085,P<0.05).病灶部位在脑叶以气虚血瘀证多见,病灶部位在基底节、丘脑、小脑、脑干以风痰瘀阻证多见(χ2=3.675、4.193、2.833、5.031、4.296,P<0.05).风痰瘀阻、痰热腑实证型以大梗死为主;阴虚阳亢、气虚血瘀证型以小梗死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89、3.011、2.515、5.078,P<0.05).不同中医证型的病灶ADC值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031,P>0.05).气虚血瘀证型多发病灶多于单发病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32,P<0.05),其他证型多发病灶多于单发病灶,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颅MRI影像学可以作为中医证型的辨证参考,指导二级预防.

    缺血性脑卒中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磁共振成像

    慢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王红娜邹金林方波周圣春...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于舟山医院就诊的慢性心力衰竭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共 107 例,根据随访 24 个月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25 例)和存活组(82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影响因素,描绘ROC曲线分析贫血、血肌酐及血尿素氮/血肌酐用于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 两组贫血比例、心功能分级、血红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11.562、9.453、9.674、5.352、8.765、6.735,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贫 血(HR=1.158,95%CI=1.021~1.583,P<0.05)、血 肌 酐(HR=1.501,95%CI=1.052~3.156,P<0.05)、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HR=2.287,95%CI=1.467~3.825,P<0.05)均是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贫血、血肌酐水平、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均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预后预测,且三者联合预测效能优于两者联合及单一指标(AUC=0.941,敏感度=90.418%,特异度=85.776%,P<0.05).结论 贫血状态、血肌酐水平及血尿素氮/血肌酐比值联合在预测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Ⅲ~Ⅳ级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临床预后方面具有良好效能.

    慢性心力衰竭肾功能不全预后影响因素实验室指标

    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陈志生陈志贺谭绍涛蓝锡昌...
    5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 7 d内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浮市人民医院 2015 年 1 月至 2018 年 12 月收治的 1 190 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根据 7 d内是否死亡分成两组,7 d内死亡的患者为超早期死亡组 221 例,非 7 d内死亡的患者为非超早期死亡组 969 例.采用单因素和二元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 7 d内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年龄、吸烟史、饮酒史、降压药服用史、入院时瞳孔散大、出血侧、伴有脑室积血、伴蛛网膜下腔出血、出血位置、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收缩压、舒张压、血糖、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最初出血量、最大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t=-2.894、31.419、45.225、5.326、81.941、17.930、32.669、37.029、40.918、-15.776、-2.685、-3.076、-7.725、-7.672、-2.271、-2.172、-3.341、-6.535、-6.557,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入院时GCS评分、吸烟史、瞳孔散大、出血位置是高血压性脑出血 7 d内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入院时患者年龄、GCS评分、有无吸烟史、是否瞳孔散大、出血位置是高血压性脑出血 7 d内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明确高血压性脑出血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增加救治成功率和预测患者预后均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病脑出血死亡危险因素

    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赵志新俞国松汪杰胡小铭...
    5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管内治疗颅内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7 年 6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浙江省台州医院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的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即刻和随访时造影结果,分为复发组(8 例)及非复发组(71 例).应用单因素分析筛选动脉瘤复发的相关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与非复发组比较,复发组生长方向(D型)比例较高、动脉瘤最长径与载瘤动脉直径之比SR值较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χ2=4.395、2.510,P<0.05).经进一步Logistic回归显示,动脉瘤生长方向及SR值均为未破裂眼动脉段动脉瘤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OR=8.718、3.598,P<0.05).结论 动脉瘤生长方向及SR值是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未破裂眼段动脉瘤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

    未破裂动脉瘤眼动脉段复发支架

    急性脑卒中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夏得月王清蒋园园李丽...
    62-64,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精神行为症状(NPS)与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和便利抽样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5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住院的 210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采用老年认知功能减退知情者问卷(IQCOD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神经精神问卷-知情者版(NPI-Q)、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估患者脑卒中前认知状况、脑卒中严重程度、存在的NPS以及脑卒中后认知状况.结果 共纳入 210 例急性脑卒中患者,完整调查 206 例,根据脑卒中后认知状况将患者分为PSCI组(105 例)和非PSCI组(101 例).两组年龄、受教育程度、病灶数量、是否关键病灶、Fezakas分级、高脂血症、冠心病、是否经常社交、脑卒中前认知状况和NPI-Q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Z=17.303、27.188、5.544、4.101、9.398、5.880、5.819、16.524、6.951、-4.260,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NPI-Q总分与PSCI呈正相关(r=0.298,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PI-Q总分是急性脑卒中患者PSCI发生的影响因素[OR(95%CI)=1.290(1.102~1.510),P<0.05].结论 急性脑卒中后NPS与PSCI的发生相关,临床医护应早期、全面筛查NPS,警惕PSCI的发生.

    脑卒中精神行为症状认知障碍相关性分析预测

    人物介绍

    封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