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心脑血管病防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心脑血管病防治

浙江省心脑血管病防治办公室;浙江省预防医学会;浙江医院

金宏义

双月刊

1009-816X

xnxgbfz@126.com

0571-87962132,0571-87987373-5182

310013

杭州市灵隐路12号浙江医院5号楼

心脑血管病防治/Journ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Cardio-Cerebral-Vascular Disease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主要报道心、脑、血管病学术领域的科研成果和临床内、外科诊治经验,以及有关心脑血管病的社区人群防治和护理健康指导经验等。《心脑血管病防治》杂志的主要栏目有:专家述评与讲座、论著、临床研究、基础研究、临床实践、社区人群防治、综述、中西医结合、经验交流、护理园地、最新网上医讯等。欢迎踊跃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起搏器相关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的疗效观察

    施凤梅唐欧杉陈慧钱芳芳...
    46-48,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对起搏器相关的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 2021 年 1 月至 2022 年 12 月于绍兴第二医院医共体总院住院治疗的起搏器相关心力衰竭的患者 60 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 例,两组患者在常规抗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分别使用沙库巴曲缬沙坦片和依那普利片,治疗 6 个月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 min步行距离、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再入院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LVEF以及 6 min步行距离较治疗前提升,LVEDD、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 1 个月后治疗组LVEF、LVEDD、6 min步行距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LVEF高于对照组,LVEDD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t=3.360、1.683、50.500,P<0.05).治疗后1个月、3 个月及6个月治疗组NT-proBNP均低于对照组(t=2.774、3.578、4.648,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再入院率低于对照组(χ2=8.523,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可改善起搏器术后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情况,提升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再入院率.

    沙库巴曲缬沙坦起搏器相关心力衰竭疗效

    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比值鉴别肌酸激酶同工酶MB活性法检测假性升高中的价值

    万晓晨张洪瑞
    49-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肌酸激酶(CK)比值、CK-MB质量法检测在免疫抑制法检测CK-MB升高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123 例CK-MB活性法检测阳性样本,用胶乳免疫比浊法重新检测CK-MB质量.采用ROC曲线分别评价CK-MB/CK比值和CK-MB质量法检测结果对CK-MB活性法检测结果假性升高的效能,确定CK-MB/CK比值纠正CK-MB活性法假阳性的临界值.结果 CK-MB活性法检测升高的 123 例样本中确诊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 41 例为真阳性,非AMI患者 82 例为假阳性.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K-MB质量法的AUC为0.976(95%CI=0.952~1.000,P<0.01),CK-MB/CK比值的AUC为0.838(95%CI=0.751~0.926,P<0.01),CK-MB活性法的AUC为0.663(95%CI=0.565~0.781,P<0.01),三种方法检测效能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K-MB/CK比值和CK-MB 质量法对AMI的诊断性能明显优于CK-MB活性法.CK-MB/CK比值在诊断AMI时表现出良好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0.236作为临界值时,其敏感度为0.902,特异度为0.805.病因分析发现CK-MB活性法假性升高常见于恶性肿瘤、妊娠、肺炎、心血管疾病等.结论 CK-MB/CK比值和CK-MB质量法检测对AMI诊断优于CK-MB活性法,在基层医院临床工作中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同工酶MB/肌酸激酶质量法活性法

    神香苏合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临床观察

    罗伟俊周如亚曾春来杨莹...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神香苏合丸对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以及单纯前降支病变患者行择期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的临床治疗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纳入 2022 年 2 月至 2023 年 10 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接受急诊PCI术的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MI患者 30 例为MI组,单纯前降支病变行择期PCI术患者 32 例为SPCI组.患者随机分为标准治疗组和标准治疗加神香苏合丸治疗组,进行为期 3 个月治疗后随访.主要终点包括心肌核素灌注显像(ECT)得出的灌注缺损面积(缺血面积百分比)和灌注缺损评分(静息心肌缺血评分),次要终点包括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结果 MI组患者和SPCI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后,无论是急诊PCI还是择期PCI治疗的患者,在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神香苏合丸后,静息心肌缺血评分、缺血面积百分比,与标准治疗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I加神香苏合丸治疗组患者的LVEF、氨基末端 B 型利钠肽前体水平、心功能分级均较基线有改善,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ACE的发生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香苏合丸辅助治疗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MI急诊PCI以及单纯前降支病变择期PCI患者在改善MIRI有一定的临床疗效,相对还是安全的.

    急性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神香苏合丸心肌核素灌注显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术后死亡影响因素分析

    姜大鹏陆新宇余海洋杨卉...
    56-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的死亡原因和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1 年 1 月 1 日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卒中中心收治的 196 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根据静脉溶栓治疗后住院期间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 17 例和非死亡组 179 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多因素 Logistic分析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 静脉溶栓治疗术后死亡17 例(8.67%),其中颅内出血4例,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形成6例,重症肺炎6例,心肌梗死伴下肢动脉栓塞1例.死亡组与非死亡组患者年龄、心房颤动史比例、入院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尿素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χ2=2.426、6.179、4.791、8.801、2.807,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尿素氮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OR(95%CI)=1.201(1.103~1.308)、1.505(1.075~2.108),P<0.05].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术后住院期间死亡原因包括颅内出血、大面积脑梗死伴脑疝形成及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溶栓24 h后NIHSS评分、尿素氮是静脉溶栓治疗后死亡的影响因素.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死亡

    低钾血症不典型心电图表现1例报道

    焦婷倪红林张丽丽
    58-59页

    低钾血症动作电位心电图不典型表现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度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王晓莉赵海波秦玲玲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度、生活质量上的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2年7月至2023年1月在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就诊的 117 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及其主要照顾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9 例)与干预组(58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干预至出院后 3 个月.运用出院准备度量表于出院日、出院1 个月、出院 3 个月对患者进行出院准备度评测;运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于入院时、出院日、出院 1 个月、出院 3 个月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测;运用照顾者准备度量表于入院时、出院日对主要照顾者进行干预效果的评测.结果 干预组患者出院日、出院1个月、出院3个月出院准备度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40、-9.870、-11.100,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入院时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出院日、出院 1 个月、出院 3 个月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问卷得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10、-6.790、-5.220,P<0.01).干预组与对照组主要照顾者入院时照顾者准备度量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主要照顾者出院日准备度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主要照顾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2.020,P<0.01).结论 以家庭为中心的赋权模式可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准备度及主要照顾者对于照顾患者的准备程度,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活质量.

    慢性心力衰竭以家庭为中心赋权模式出院准备度生活质量

    人物介绍

    封2页